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

當淮南軍在江西大獲全勝,一舉攻克吉、袁、撫、信四州,從而基本攻佔了整個江西之時,在宿州的楊渥親自統兵進行的北伐卻進展得非常不順。

八月初,隨着危全諷聯軍出兵江西的消息傳來,朱溫爲了牽制住淮南主力,於是親自率領樑軍主力南下進攻永城。

永城乃是宿州的北大門,之前雙方一直以這裡爲界限進行對抗;在樑軍主力南下之前,樑軍大將劉鄩與淮南將領李簡各自統領兩萬大軍在這裡交戰。

因爲兵力相當的緣故,再加上兩軍各自在後方都有主力作爲後援,任何一方想要徹底擊敗另一方都很困難,所以那段時間的交戰基本都是以練兵爲主要目的,真正的大戰卻很少。

不過隨着樑軍主力的南下,楊渥也不得不率領淮南主力北上永城,與樑軍交戰。

這不僅關係到永城這座城池的得失,更是關係到雙方的氣勢,所以楊渥不能後退,必須在這裡的頂住樑軍的進攻。

當然,朱溫這次南下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牽制淮南軍的兵力,防止淮南軍調兵江西,爲危全諷進攻洪州爭取一點時間。

如今淮南軍已經北上永城了,朱溫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所以他在永城以北二十里的地方安營,並沒有攻打永城。

而淮南軍則在永城的東北方向十里安營,同樣沒有進一步北上的打算。

無論是朱溫還是楊渥,都保持着理智,在沒有絕對把握之前都不會輕易的與對方來一場生死決戰。

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與上次淮南北伐時一樣,樑軍與淮南軍雙方在永城附近展開了漫長的拉鋸戰。

在戰事的最初階段,雙方有輸有贏,誰都沒有佔到便宜。

不過到了八月中旬,郭崇韜向楊渥建言,他提到既然朱溫的目的就是爲了牽制淮南軍主力,那麼淮南軍就可以針對這一點做佈置。

在他的建議下,楊渥一面佈下伏兵,一面悄悄的撤軍回宿州。

之所以要悄悄的撤軍,卻是考慮到朱溫的性格狡詐多疑,若是淮南軍大張旗鼓的撤兵,那就顯得太明顯了,朱溫肯定會小心謹慎起來,想要伏擊他就很難。

但如今淮南軍悄悄撤兵,這反而能給朱溫一種錯覺,讓他覺得楊渥的真實目的就是趁着樑軍不備而撤軍,從而減少他的防備,誘使他領兵來追。

當然,樑軍也有可能根本沒發現淮南軍已經撤兵了,或者他們發現了樑軍撤兵,卻不追擊,反而開始攻打永城。

無論是哪種結果,都可能使得淮南軍的計劃落空。

不過在這一刻運氣顯然是站在淮南軍一方的,樑軍不僅“成功”的打探到了淮南軍的撤兵,而且朱溫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下令以一萬義武軍爲前鋒進行追擊,結果遭到伏擊,損失較爲慘重。

當然損失的兵力更多的是擔任前鋒的王處直麾下的義武軍,並非朱溫的直屬兵力,即便損失再多,朱溫也不會感到心疼。

經過這一次大勝後,淮南軍士氣大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屢屢獲勝。

可惜的是,朱溫的主力卻一直沒有受到損失;而且隨着戰事的持續,樑軍逐漸擺脫頹勢,並且不斷髮起反擊,甚至多次擊敗淮南軍,從而佔據上風。

這天,又是一場大戰正在展開,這次投入大戰的乃是李承嗣統領的左騰驤軍,而與他對戰的則是樑軍大將牛存節。

楊渥命史儼和侯瓚二人統領驍騎軍掩護側翼,他自己親自率領主力壓陣;而樑軍同樣以最精銳的騎兵龍驤軍來保護側翼,朱溫率領主力壓陣。

這種大戰對於楊渥來說已經是習以爲常的事情了,所以他並沒有將這次的戰事放在心上,只是靜靜的坐在馬上觀看雙方的交戰。

此時楊渥還沒有收到象牙潭大捷的消息,更不知道周本不僅像歷史上那樣成功的擊潰了危全諷的聯軍,同時還擊潰了圍攻高安的楚軍,取得了一場完勝。

對楊渥來說,眼前的戰鬥顯得有些枯燥乏味,這次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引誘危全諷主動出擊,如今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繼續留在這裡與樑軍交戰的意義並不大,所以楊渥早就有心撤軍了。

可惜的是,楊渥雖然能夠選擇何時發動這次北伐,但何時結束這次北伐卻不是由他來決定的,而是由朱溫來決定。

“朱溫想要把我軍拖在這裡,好方便危全諷攻取江西,不過北方目前尚未平定,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大戰,在這種情況下想必朱溫也不能長期留在這裡。”

“若是周本能儘快擊敗危全諷,等到朱溫知道他已經無法阻止我軍攻佔江西后,想必他就會罷兵回去吧?”

“這次退兵回去後,正式建國的事情應該就可以提上日程了。記得歷史上王建就是在朱溫稱帝的這一年同樣建國稱帝的,而岐王李茂貞也在這一年建立岐國,設置百官,一切禮儀都按照皇帝的規制來;不過如今都八月底了,不知道王建和李茂貞二人是不是已經開始行動了呢?”

“還有李克用,歷史上王建稱帝之前,還派人給李克用送信,勸他與王建一起稱帝,一個稱東帝,一個稱西帝,不過被李克用拒絕了。不知道如今王建和李克用二人又會如何做。”楊渥非常隨意的想着。

就在此時,前方一直呈現僵持的戰局開始出現變化。

淮南軍一方五千餘兵力在對樑軍發起進攻卻未能突破,準備暫時撤下來休息時,樑軍卻在此時突然發起反擊。

這次反擊來得非常迅猛而突然,是由樑軍的龍驤軍發起的。

五千精銳騎兵隨着領兵將領的號令,排成整齊的隊列向正在緩緩撤退的淮南軍發起突擊。

見到對方的行動,正在撤退的淮南軍臨危不懼,立即停下來整理隊形,以應對騎兵的突擊。

同時,負責護衛側翼的淮南騎兵在史儼和侯瓚二人的統領下迅速出擊,準備攔截樑軍騎兵,爲淮南軍的列陣爭取時間。

這一切都如同行雲流水一般流暢,甚至都不用楊渥下令,那些經驗豐富的將領們便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各自做出了合理的應變。

不過這一次樑軍騎兵的突擊,讓楊渥感到驚訝的卻是打頭的那個樑軍將領,手持一杆鐵槍,在馬背上用長槍或是刺,或是擊打,或是橫掃,在他的面前甚至無一合之敵,許多淮南騎兵都被他輕易的斬殺於馬下。

這位驍勇的樑軍將領在淮南騎兵之中來回衝殺,無人能擋,使得樑軍騎兵士氣大振,頓時殺的驍騎軍節節敗退,損失極大。

見到敵將逞威,淮南軍的兩個騎兵將領史儼和侯瓚二人當即大怒,先後衝過去與那樑將交手。

然而沒想到的是,無論是史儼還是侯瓚,這兩人都不是那樑將的對手,最後聯合起來才勉強擋住對方。

後方,楊渥見騎兵損失較大,頓時心疼得不行。

雖說如今淮南軍已經獲得了濟州島可以用來養馬,不過如今養馬的事情還沒有走上正軌,等到馬場能夠正常運行並向軍隊輸送馬匹,那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而且不光是馬匹,那些倒下的每一個淮南騎兵都是最爲珍貴的財富。

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當初隨着朱瑾、李承嗣一同南下的北方人,淮南軍自己培養的並不多。

與馬匹的損失相比,這些擅長馬上作戰的士兵的損失就顯得更加嚴重。

“那樑將到底是什麼人?有誰認識嗎?”

楊渥看着遠處戰場上將侯瓚和史儼二人壓着打的樑軍驍將,不由心中一動,向周圍人問道。

“那人似乎是王彥章!以前任開封府押牙,如今應該是剛剛升官爲龍驤軍使了!”有人認出了敵將,向楊渥道。

“怪不得這麼驍勇,原來是他,果然是名不虛傳啊!”楊渥頓時反應過來,連連讚歎。

這個樑將原來就是鐵槍王彥章,人稱王鐵槍,乃是後梁有名的猛將,據說連李存勖都畏懼他的勇武,在民間的名氣更是可以止小兒夜啼。

被王彥章這一番突襲,淮南騎兵損失極大,好在他們的目的本來就只是阻攔敵軍片刻,爲步兵爭取應對的時間,如今目的已經達成,於是史儼二人統領騎兵迅速後撤。

而樑軍騎兵的衝擊因爲受到阻攔,最終未能建功,雙方只能罷兵休戰。

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
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二百三十二章 通敵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百九十四章康懷貞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四十一章 發難(中)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四百七十九章準備議和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三百九十四章處置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四百八十六章必要條件與重要條件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