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

城門開啓,李從珂率領一千死士當先出城,李嗣源則率領其他將士緊隨其。

在走出城門時,李嗣源最後回頭望了一眼那高大的城門,此時經過大半年的圍攻後,城樓早就被吳軍的蘇州炮和牀弩等摧殘得千瘡百孔了,唯有最頂端那面“晉”字大旗,依舊在寒風中迎風飄揚着。

李嗣源轉頭對身邊侍衛們輕聲嘆息道:“本將追隨兩代晉王征戰四方,至今已有近四十年,富貴已極,早就沒什麼遺憾了。只是沒想到,這鄆州小城或許會成爲本將最後的埋骨之處。”

嘆息了一聲,他率領部衆繼續向前,藉着夜色的掩護向吳軍大營撲去。

當漸漸接近敵軍營地時,處在最前方的李從珂部下意識的便加快了行軍的速度。

此時的吳軍營地,在這大半年圍城的日子裡,早就被打造得極爲堅固。

營地的寨牆高八尺,厚一尺,乃是用草坯土塊組成;寨牆牆面又挖了三條壕溝,每條壕溝都深三尺,寬五尺,以儘可能的阻止敵軍步兵靠近;在靠近寨牆的地方,又埋設拒馬尖樁,以防備騎兵突襲。

如此堅固的防守,在一般情況下晉軍是不可能攻破的,甚至若不是如今情況緊急,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李嗣源連攻打吳軍營地的念頭都不會有。

此時他唯一能期望的,就是吳軍防備懈怠,被晉軍趁機突破。

而他的期望似乎真的應驗了一般,沒過多久前方李從珂就有消息傳來說,他們已經用長木板在壕溝上鋪出道路,順利通過了兩道壕溝,接近了寨牆。

然而就在這時,吳軍終於發現了異常,一個警覺的士卒忽然從寨牆上舉起弓弩朝着夜色中放了一箭。

“啊!”一聲慘叫聲頓時響起。

這下,晉軍的行動徹底暴露,吳軍營地裡立即有戰鼓聲響起。

“敵軍突圍!敵軍突圍!”

李從珂原本就沒指望能完全不知不覺的突入敵軍營地,此時見行動已經暴露,他當即大喝道:“將士們,隨我殺過去!”

“殺!”剛剛還寂靜的隊伍立即爆發出巨大的喊殺聲,數不清的晉軍將士手持長矛、刀盾,從黑夜中跳出來,舉着長梯向吳軍營地衝去。

吳軍一方似乎真的沒多少防備一般,面對晉軍的突襲顯得有些慌亂,寨牆上的守軍紛紛四散而逃,很快晉軍便奪取寨牆,突入營地。

突圍行動進行得如此順利,李從珂一時間也有些難以置信。

他不知道到底是自己運氣太好了,還是說敵軍故意放他們進來,好將他們包圍剿滅。

但此時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想這些問題,而且開弓沒有回頭箭,就算前方有危險,他也不得不硬着頭皮衝上去。

後方李嗣源的想法也是一樣,即便感覺到有些不妥,但此時也只能向前猛衝。

前路茫茫,一切都是未知,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到底最終結局如何,那或許就只有上天才會知道了。

……

吳軍營地裡,伴隨着激烈的警報聲,士卒們很快就驚醒過來,並迅速在軍官們的組織下列陣待敵。

這些士卒們之前就得到了命令,今晚或許敵軍會突圍,所以他們即便是睡着了也還保持着戒備,身上的鎧甲沒有脫下,刀槍盾牌等也都放在趁手的位置,所以此時才能很快做好迎戰準備。

中軍營地裡,楊渥聽到殺伐之聲後,立即起身向營帳外走去。

這時劉信等將領剛好趕來,遇到楊渥後便匆匆道:“大王,敵軍果然突圍了!”

楊渥點了點頭:“很好,看來劉將軍的計策已經成功了。我軍的佈置怎麼樣?有沒有出現差錯?”

“大王放心,敵軍突圍的方向正是東面,那裡我軍的防備是最嚴的,所以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楊渥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鄆州西北面便是濟水,那裡有吳軍水軍封鎖河面,以北方人爲主的晉軍想要從那裡突圍出去難度太大。

除了西北方向外,也就只有東面更適合晉軍突圍,因爲那邊靠近山區,只要能突破吳軍防線,進入山區,那麼晉軍就有逃出生天的希望。

所以在一開始,吳軍就將防備的重點放在了東面,只等着晉軍主動來攻。

雖說目前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但楊渥還是提醒道:“其他方向也不能放鬆警惕,決不能讓李嗣源給溜走了!”

“是,大王請放心,將士們士氣高昂,都在喊着要生擒李嗣源呢。”

“生擒李嗣源?”楊渥頓時笑了起來,若真能將李嗣源生擒那就太好了,畢竟且不說歷史上的此人後來做了皇帝,就算此時的李嗣源,那也是晉軍中少有的驍將。

隨着時間推移,如今晉軍中的老將已經越來越少,有名望的只剩下李嗣源和李存審二人了,李存審聽說年老多病,身體不好,或許活不了多久,若是再把李嗣源生擒了,那晉軍就的名將就又少了一位。

當然,即便不能生擒李嗣源,但只要能將其幹掉也是不錯。

打發衆將離去後,楊渥登上望樓,朝着東面戰場望去。

可惜此時戰場上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什麼,只能聽到震天的喊殺聲不斷傳來。

楊渥也只好靜下心來,返回營地,慢慢等待最後的結果。

黑夜中,相比於楊渥的從容淡定,李嗣源此時卻急的心都快跳出來了。

當李從珂率領大軍突入吳軍營地後,他也率領後續軍隊殺了過去;然而就在大軍完全進入營地後,一支五六千人的敵軍步兵卻突然從兩翼圍了上來,將晉軍退回城內的通道徹底堵上。

與此同時,剛纔還顯得混亂的敵軍營地裡,大批火把突然被點亮,數不清的吳軍正在列陣,長矛步兵在前,弓弩手居後;甚至還有大批吳軍騎兵在不遠處嚴陣以待。

圈套!他們中了敵軍的圈套!

很明顯敵軍對晉軍的突圍早有預料,甚至連他們突圍的方向都被算準了,若非如此敵軍的準備絕不會這麼充分,反應也不會有這麼快,在晉軍進入營地後立即就切斷他們的後路。

但不管怎麼說,此時大軍中了埋伏,李嗣源也知道今晚是凶多吉少了。

立即原路返回,趁着敵軍立足未穩,突圍回城?

不,那是傻瓜的做法。

且不說敵軍既然派兵斷後,就絕不會讓他們輕易突破防線回到城中,就算他們真的能返回城中又能如何?在經過今晚大敗後,士卒們必然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又能繼續頑抗多久?

所以此時李嗣源能做的就只有硬着頭皮帶領士卒繼續向前衝。

不過吳軍一方早有準備,他們陣型嚴整,士氣高昂,前方如林般的長槍陣死死頂住防線,後面的弓弩手則將箭矢如同雨水一般朝對方射去。

感受着天空中連綿不絕的箭雨,聽着那不斷傳來的破空之聲,晉軍士卒多少都有些畏懼。

李嗣源見了大聲喝道:“殺過去!敵軍兵力不多,只要我等並肩而上,定能衝破他們的防線,殺出一條生路來!”

李從珂也對着麾下士卒大聲道:“殺出去還能活,留在這裡,不過是等死而已。殺啊!”

晉軍將士聽了頓時大呼道:“殺!”

在李嗣源父子二人的鼓動下,晉軍奮勇作戰,向吳軍的陣線發起猛攻,一時間雙方戰事打得極爲激烈。

晉軍的士卒原本就是挑選的精兵,此時又拼命起來,戰力着實不可小覷,吳軍的陣線被衝擊得七零八落,險些就要被突破一般,大批士卒倒在了兩軍陣前。

可以說,晉軍此時完全是在用人命在填,他們不顧傷亡,只希望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

時間流逝,很快天色漸漸亮了。

晉軍拼命起來,爆發的戰力果然很強悍,經過幾個時辰的血戰,最終他們居然接連突破了吳軍的兩道防線,此時正在與吳軍最外圍的一道防線展開血戰。

當然,能取得這麼大的進展,也全靠了晉軍不計代價的猛衝猛打,此時還跟隨在李嗣源父子身邊的士卒,已經從最開始的四千餘人,減少到如今不足千人。

其餘的士卒不是在一夜血戰中倒下了,就是在黑夜中與主力失散了。

此時,剩餘的晉軍裡,上至李嗣源本人,下至普通士卒,都已經快精疲力竭了,唯一支撐他們繼續奮戰下去的就是,前方不遠處,茫茫山區已然在望,似乎生的希望就在不遠處。

“若是能突破敵軍這最後的防線,咱們就能逃進大山裡去,到了那裡,咱們就能藏起來,然後尋找機會渡河北返!”這就是他們此時心中唯一的想法。

至於說,在逃進大山後,應該如何躲避吳軍追兵,又該如何隱藏起來,如何接近黃河,以及最後該如何渡過黃河,這一切問題暫時他們還沒時間去想,同樣也不願去想。

他們腦海中唯一剩下的就是殺,殺透敵軍防線,從敵軍包圍中衝出來!

終於,或許是敵軍被他們的悍勇給嚇退了一般,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後,敵軍居然自動退了下去。

不少晉軍士卒頓時大喜,口中狂呼着“跑啊”,紛紛向山區逃去。

然而就在這時候,地面上隱隱有震動傳來,並且越來越劇烈,很快,轟鳴的馬蹄聲就源源不斷的傳到晉軍士卒的耳朵裡。

“騎兵來襲!”李嗣源心中一片絕望。

晉軍雖然騎兵多,但用來突襲鄆州的這支軍隊裡卻沒多少騎兵,而且經過一夜的血戰後,僅有的騎兵也折損殆盡。

如今來襲的騎兵很明顯是敵軍一方的。

作爲身經百戰的晉軍驍將,雖然還沒見到敵軍的規模,但李嗣源已經從地面的震動中判斷出來,敵軍騎兵的數量至少有三千人,而此時他麾下這支早就精疲力竭的殘兵,兵力卻只有不到八百人!

以八百疲兵,對抗三千精騎,這樣的下場可想而知。

但即便心中絕望,李嗣源卻依舊在大聲呼喊着:“結陣禦敵!結陣禦敵!”

可惜士卒們此時看到了“生路”就在前方,他們哪裡還願意留下來與騎兵對抗,更何況以他們現在的狀況,就算留下來也不可能擋得住敵軍騎兵的衝擊。

所以士卒們一個個都在拼命的往前跑,沒有一個留下來抵抗。

只要能逃進大山裡,就還有活路!

即便是李從珂此時也知道,留下來就是等死,唯有拼命逃跑,或許還有希望逃出去。

他見李嗣源依舊在嘶聲力竭的大吼着,連忙上前將其扶住,大聲勸說道:“父親,別停下了,快逃吧,留下來也是等死啊!”

李嗣源父子二人原本是有戰馬的,不過一夜激烈拼殺,他們的戰馬也都戰死了,此時都是步行作戰。

正當二人準備拔腿逃命時,吳軍騎兵已經趕到,那些早就精疲力竭的晉軍士卒們,光靠着雙腿又哪裡能跑得過飛奔的戰馬。

很快,剩下的晉軍就在騎兵的衝鋒下被殺得潰不成軍,戰馬衝殺過處,只留下一片屍骸。

絕望,恐懼,哀嚎……

生路明明就在不遠處,然而卻顯得那麼遙遠;最終也沒有一個士卒能夠逃進山去,全部都倒在了馬蹄之下。

事實上,即便這些士卒能逃進山,他們也別想就此逃脫,因爲在那裡,早就有一支三千人的步軍等在那了。

這是真正的天羅地網,沒有留下任何的生路給晉軍。

在晉軍選擇突圍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下場就已經註定了;或者說,在李存勖的大軍被擊潰後,他們這支孤軍就註定了要覆滅。

而在這片滿是屍骸的戰場上,有一具屍體卻顯得與其他人不同,因爲其他都倒在地上,唯有此人雖然死了,卻依舊站着。

這人身穿一身黑色鎧甲,頭頂的頭盔早就不知掉哪去了,花白的頭髮披散開,遮住了臉龐。

他的身上滿是傷口,光是顯露在外面的就有六七處,至於隱藏的就更多了;他全身都依靠着手中沾滿血跡的長劍支撐着,這才能站立不倒;一支箭矢在近距離射穿了他的脖子,這便是他致命的原因。

而這人,便是晉軍驍將,歷史上的那位後唐明宗李嗣源,而在他不遠處的另一具屍體,則是他的養子,歷史上的後唐末帝李從珂。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息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五十章 悠閒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四百七十章蔡州之亂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六十三章王彥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八十八章繼續出兵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六百二十三章回援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五百一十七章處置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