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的進境實在“喜人”,在董佳佳等人的悉心教導下,她足足花了大半年功夫,纔將繁雜的宮務盡數理了一遍。
剛入十二月,康熙便對太子妃委以重任,命她承辦新一年的節慶宮宴,而董佳佳這些“老師”則從旁協助。
時光流轉至康熙三十三年,內務府已定下三阿哥與四阿哥的婚期,三阿哥的婚事在五月中旬,四阿哥的則在十月中旬。這兩位阿哥可比不上太子那般“排場”,他們的婚事無需宮中所有主位齊齊上陣,只需榮妃、德妃、小佟佳氏再添上兩三位份位較高的妃嬪操持便夠了,畢竟有大阿哥成婚時的舊例在前,儀式照着略減上兩三分辦便是。
三阿哥的婚期日漸臨近,宮中也添了幾分喜意。四月中旬,承乾宮忽然傳出喜訊,王氏已有一月餘的身孕。這消息一經傳開,頓時在六宮之中引起不小的震動,衆人心裡都揣着同一個念頭,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佟佳氏。
畢竟她纔是承乾宮的主位,所有人都在暗自觀察,想看看她會不會對王氏這胎動什麼手腳,畢竟兩人是同一時期得寵,又同住一宮,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心裡難免會滋生些不便宣之於口的計較與提防。
可佟佳氏的反應,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聽聞喜訊時,她不過微微訝異了片刻,隨即只吩咐身邊的嬤嬤多照看王氏一二,便再沒了下文。她心裡清楚,既已入宮,爭的便是長遠,而非眼前這點蠅頭小利。
更何況,王氏民籍出身,皇上斷然不可能讓她爬到自己頭上。至於王氏腹中的皇嗣,她不認爲皇上會將其交給自己撫養。她入宮時日尚短,又未曾生育過,皇上再如何,也不至於狠心到讓她拿王氏的孩子來練手。
那些等着看佟佳氏動手的人,終究只等來一場失望。後宮這兩年雖也常聞喜事,卻多半與她們不相干,比起這些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熱鬧,還是后妃間的明爭暗鬥更能挑動人心。日子便在這般不鹹不淡的觀望與期待中,一天天滑了過去。
五月十二日,三阿哥胤祉大婚。董佳佳也得以見到了三福晉董鄂氏,只見她容貌豔麗,頗有幾分宜妃年輕時的風姿,性子卻比宜妃更爲爽朗大方,言談間風趣靈動,與瞧着文質彬彬的三阿哥站在一處,竟是格外相配。
“今兒個見到端母妃,兒臣才真正明白,這後宮最是養人。爺您瞧瞧幾位母妃,個個都年輕得像兒臣的姐姐一般,若是站在一處,怕是誰也分不清誰是姐姐誰是妹妹呢。”董鄂氏扯着胤祉的袖子,撒嬌似地說道。胤祉並未答話,只是含笑點了點頭,眉宇間滿是寵溺的神色。
她話雖聽着極其誇張,但臉上的神情卻一派真摯,彷彿句句都是發自肺腑,惹得董佳佳不由得開懷大笑起來。
董佳佳虛虛點了點她,轉頭對格蘭珠三人笑道:“這孩子嘴甜會說話,能得如此伶俐的兒媳,榮妃姐姐可真是有福氣。只是榮妃姐姐素來不愛這般熱鬧,日後她若是禮佛靜修,你可得常來永和宮陪我說說話纔好。”
格蘭珠三人聽了,也都是一臉笑意,只是場合不便,並未出聲搭話。
董鄂氏笑得愈發燦爛,話裡卻仍不忘維護榮妃:“兒臣在家時也愛禮佛,往後還想常在佛前爲皇阿瑪和各位母妃祈福。若是額娘得空,兒臣定會陪着額娘常來永和宮,叨擾端母妃。”
“你這孩子,倒是一片孝心。”董佳佳笑着道,“這麼說來,我今日的見面禮可得備得豐厚些,纔不會辜負你的這份心意。”說罷,便示意白霜去取早已備好的見面禮。
董佳佳備的見面禮,是一套華麗頭面配一對溫潤玉鐲,與給大福晉的規制不相上下,只是樣式各有不同。這些都是她早早就讓人打造好的,足足有好幾套,便是這幾年再有皇子大婚,給皇子福晉的見面禮也儘夠用了,不必再爲此費心。
這份見面禮很合董鄂氏的心意,她走出永和宮時,臉上的笑意仍未散去。日子過得飛快,胤祉的大婚餘熱未消,胤禛的婚事便已接踵而至。
十月五日,四阿哥大婚次日。永和宮內,董佳佳望着胤禛與烏拉那拉氏的背影消失在視線裡,不由得輕輕嘆了口氣。這對新婚夫婦,與前三對實在是截然不同。
說起來,這未來的雍正帝與孝敬憲皇后,竟是半點新婚夫妻的模樣都沒有。兩人年紀輕輕,性子卻老成得很,行事一板一眼,恪守着宮裡那些刻板的規矩。
在她這兒坐了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兩人與她的交談始終是你來我往的一問一答,透着股客氣的疏離。任憑她怎麼想辦法活躍氣氛,殿內的空氣始終熱絡不起來。
因此問了幾句後,她也懶得再費這份心思,畢竟自己是長輩,與小輩有緣熱聊也好,無緣也罷,犯不着這般費心費力。若是有這份心思和力氣,用在康熙身上,對她而言,來得更實際些。
若要說這對新婚夫婦究竟有何不同,那董佳佳可有得聊了。自打兩人剛邁入殿門,她便在一旁留心觀察着。不過片刻,便瞧出了幾分不對勁,不像前三對夫婦那般牽着手,這兩人在她面前竟是半點肢體接觸都無。他們隔着一拳的距離並肩而立,倒像是一同作戰的夥伴,全然沒有夫妻間的親暱。
更讓她感到怪異的是,兩人之間彷彿達成了某種默契,眼神交匯時帶着幾分熟稔,身體距離卻又透着明顯的疏離,這般矛盾的狀態,實在不像新婚夫婦該有的模樣。
要知道,這纔是他們新婚之夜剛過啊。早早通曉人事的胤禛臉上不見半分羞澀倒也罷了,可烏拉那拉氏竟也一副目不斜視、淡然處之的模樣,實在讓她心緒難平。便是烏拉那拉氏真看透了紅塵,頭一遭經歷這般事,也不該如此無動於衷吧?
不管怎麼說,在這前世只能算半大孩子的烏拉那拉氏,算是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不過十四歲的年紀,卻活脫脫像個設定好程序的機器人,一顰一笑都挑不出半分不合規矩的錯處。
胤禛這孩子,她是看着長大的,性子如此她倒不覺得奇怪。可康熙偏偏給外表沉悶、內裡卻藏着幾分活潑的胤禛,選了個性子還要板正的福晉,這就讓她實在有些看不懂了。
不過如今她倒是有些明白,爲何史上烏拉那拉氏與胤禛只育有大阿哥弘暉,且弘暉夭折後再無所出。只因兩人性子實在太過沉悶。沒有尋常夫妻那般的熱絡親近,即使胤禛依着規矩,初一十五都去烏拉那拉氏那裡歇息,兩人怕也難共同孕育子嗣了。
更別提,日後還有嫡長子夭折這道坎橫在兩人中間。如此一來,董佳佳總算能理解,爲何多數小說裡會將烏拉那拉氏塑造成反派,畢竟曾手握嫡長子這張王牌,偏偏孩子幼年夭折,再加上枕邊人始終相敬如“冰”,妾室又得寵不斷生育,處在這般鬱結難舒的境地,要麼將滿腔怨懟轉嫁他人,要麼便只能被自己折磨得瘋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