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初,後宮一派安寧祥和,處處都在爲六月份太子大婚緊鑼密鼓地籌備着。這場婚禮的每一項流程都需專人細細把關,太后更是親自出山,監管各項事宜的進度;康熙也時常過問細節,唯恐那處環節委屈了太子。
永和宮內,暖意融融。戴佳氏與格蘭珠在內室悉心照看着兩位格格,歡聲笑語不斷;外間案前,董佳佳與兆佳氏卻正忙得焦頭爛額。原來董佳佳掌管着內庫,太子大婚的各項用度、給太子妃的彩禮,以及太子妃入宮後寢殿的一應配置,都需經她一一過目覈定。
她檢查得很仔細,怕內庫被內務府的大臣們中飽私囊了,畢竟她還得爲胤祐和格格們摳下些家底和嫁妝呢,可不能全便宜了康熙的寶貝太子。偏偏她手頭不止這一件差事,如今只恨不能一人分身八處,好在有聰慧幹練的兆佳氏從旁協助,她才稍覺輕鬆了幾分。只要熬過這段時日,太子大婚的後續事宜便與她無關了。
想到這,董佳佳端起手邊的茶杯,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潤喉,目光落在仍埋頭苦幹的兆佳氏身上,心裡忍不住泛起些嘀咕,康熙對太子當真是疼愛得緊。許是怕太子沒了額娘,大婚時受半分苛待,竟下旨讓後宮各主位都上陣,幫着僖嬪料理其婚事。
太子雖沒了親額娘,這人生大事上,倒有十數個“額娘”替他操心。只是她們這些庶母,終究當不得正經的額娘,忙到最後,未必能得太子一句真心感謝,想想實在有些憋屈。可皇命難違,便是惠妃,不也得老老實實替太子的婚事跑腿,半分不敢懈怠。
若不是她們都貪戀着這宮權,生怕稍一鬆勁,手中的權力便會旁落他人,誰又會這般爲太子的婚事忙前忙後、勞心勞力?難不成是嫌自己操的心太少,想老得更快些?
這般連軸轉地忙到二月底,直到彩禮悉數送出,董佳佳才總算得了喘息的功夫。恰在此時,她收到了茉雅琪那邊傳回的信件,上月十五,她平安誕下長子。
董佳佳讀完信,心頭也漾起一陣真切的歡喜。雖說她不認可重男輕女的陋俗,卻也不得不承認,在有了長子傍身,茉雅琪如今纔算在科爾沁真正站穩了腳跟。
轉眼到了六月十日,太子大婚這日,前朝後宮處處浸在喜氣裡。這場盛典稱得上普天同慶,宮裡的甬道上往來不絕,人人都腳步匆匆地忙着手頭差事,連空氣裡都飄着幾分忙亂的歡騰。
後宮裡的喧鬧持續了整整一日,鑼鼓聲、唱和聲此起彼伏,織成一片喜慶的海洋。可董佳佳這些後宮妃嬪,卻沾不上這熱鬧的邊,只能守在各自寢宮裡,擺上幾樣小菜,略備薄酒,算是私下裡慶賀了。
翌日天剛亮,董佳佳便起身梳洗妥當。今日是太子妃首次向太后請安,她們這些位分高些的庶母也需到場,說白了,便是讓這位太子妃認認她們這些爲太子婚事勞心勞力的長輩。
壽康宮內,太后正與董佳佳說着吉雅的事。吉雅的預產期只剩幾日,上次她來信說一切安好,淑慧長公主也照拂有加,只是自太皇太后薨逝後,長公主身子一直不大爽利,吉雅肩上便也壓了些擔子,若能一舉得子,大清與巴林部的盟約自會更牢靠些。
見太后說起吉雅臨盆在即,眉宇間仍縈繞着憂色,董佳佳忙柔聲寬慰:“太后您有福氣庇佑着,吉雅定能平安給您添個健康的曾孫。日後隨皇上北巡時,這孩子可還要喊您‘烏庫媽媽’呢。”
太后聽了這話,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吉雅小時候甜甜喊“皇瑪嬤”的模樣,心頭那點憂緒漸漸散去,脣邊漾開一絲淺淡的笑意:“嗯,端妃你說得在理,吉雅是個有福氣的孩子。”
旁的人見太后與董佳佳聊得火熱,各自眼底掠過些晦暗不明的光,卻都沒作聲。不多時,殿外傳來太監清亮的唱喏聲,太子與太子妃這對新人,終於到了。
董佳佳與太后停了話頭,各自整理了衣襟。太后端正了坐姿,董佳佳便隨着惠妃等人一同起身相迎,唯有貴妃安坐不動,她早前已得康熙旨意,見了太子無需行禮,太子還需向她問安。
只見太子與瓜爾佳氏攜手進殿,二人皆是一身正紅吉服,臉上漾着笑意。太子妃通身氣度端莊大氣,身姿窈窕,一張圓臉襯着柔緩的眉,眼睛清澈如溪,笑時頰邊露出淺淺酒窩,瞧着很是討喜,一副現代婆婆心中最合意的兒媳模樣。
待太子與太子妃站定,董佳佳等人連忙斂衽行禮:“見過太子,見過太子妃。”
太子妃微微退了半個身位避了一避,而太子並未即刻迴應,先攜着太子妃向太后行過禮,又轉身給貴妃問了安,這才揚聲道:“都起身吧。”
太子態度淡然,太子妃卻在衆人起身時,連忙微微福身還禮,聲音溫和有禮:“勞煩各位母妃這些時日費心操勞,兒臣多謝了。”
董佳佳她們自然不敢受這份禮,紛紛微微側開半步。董佳佳更是連忙開口:“太子妃客氣,都是自家人,不必言謝。”
嘴上雖這般說,但她們心裡卻因太子妃這知禮的舉動,悄然生出了一絲好感。心裡都在暗自稱讚,這太子妃選得真是好,既端莊大氣又懂事知禮。
隨後太后接過話頭,讓衆人各自落座。之後的場面很是熱絡,瓜爾佳氏不愧是康熙親選的太子妃,言談間將氣氛拿捏得恰到好處,幾番話便逗得太后朗聲大笑。她還不時給董佳佳等人遞話,讓衆人都能與太后說上幾句,既不着痕跡地摸清了衆人,又悄然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這般八面玲瓏的功夫,實在不俗。
董佳佳望着正與貴妃熱聊的太子妃,心底暗自發嘆。瓜爾佳氏這點淺顯的心思,在場的都是入宮多年的老人,怎會看不明白?雖說太子妃有本事短時間內讓人覺得親近切,但真要論起投契,是談不上的。不過是因太子與太后在場,衆人樂得賣幾分臉面罷了。
平心而論,瓜爾佳氏若是自家兒媳,她們定然滿意。可偏她是太子妃,即便今日聊得再熱絡,衆人也不會真的往心裡去。董佳佳如今也只希望着瓜爾佳氏能懂,這後宮第一課,逢場作戲,是後宮生存的必備技能。
董佳佳自認對瓜爾佳氏這位太子妃談不上厭惡,卻也實在生不出多少好感。只因康熙私下已給她們透了口風,要她們協助太子妃打理後宮。想來也是,康熙既要培養這位正經的未來後宮之主,她們這些庶母自然得往邊上站一站了。
當然,康熙說的“後宮”,並非讓太子妃管到她們這些庶母或是他自己頭上,而是指掌管宮裡對外的各項事務,比如皇莊進貢、採買等。
但這些差事可是要從她們手中分走的。如此一來,日後她們怕是侷限在六宮內的瑣碎,手中的宮權平白少了大半,換作誰都不會對太子妃真正和顏悅色。如今能有這般熱絡交談,不僅靠太子妃單方面努力,還有她們入宮多年練出來的涵養。
這場還算正式的新婦見面禮,最終以衆人向太子與太子妃奉上賀禮、道完祝福收尾。太后今日應酬許久,已顯疲乏,便沒再多留,衆人遂各自回了寢宮。
太子大婚的慶賀連擺了七日。這邊婚禮剛畢,康熙的安撫便接踵而至,他先是給後宮各位主位都賞了首飾作謝禮,緊接着,又按着位分高低,依次臨幸了她們。
永和宮內,董佳佳剛送走要上朝的康熙,便一頭倒回自己柔軟的大牀。想起昨夜與康熙的溫存,只覺身子仍有些發虛。
說起來,這些年她保養得宜,在一衆高位嬪妃裡格外顯年輕,與同齡的惠妃、榮妃相比,差距愈發明顯。若有人肯說實話,她定是三人中最顯年少的一個,瞧着比德妃、宜妃和貴妃還要年輕上兩分。
更別說德妃與宜妃膝下孩子活潑鬧騰,需要費心照料,所以難免兩人臉上已初顯老態。至於貴妃,近來狀態也不算好。前陣子在壽康宮見面時,她竟清減了不少,身姿瞧着頗有佟佳氏那般扶風弱柳的模樣,只是面色蒼白,透着股不健康的氣色。
所以憑着這幾分尚存的姿色,即便康熙不偏愛她這類型,只要她偶爾上點心,總還能有侍寢的機會,端看她願不願意罷了。畢竟宮裡從不缺年輕鮮嫩的嬪妃供康熙臨幸,她若不主動些,又哪來與康熙深入相處的可能。
昨夜她也確實有些意亂情迷,主動了不少,此刻便難免擔心身子扛不住。雖說她仍“雄心壯志”,但終究抗不過歲月,過了四十歲,身子骨終究不同往日,是該剋制些了,畢竟她還盼着能熬過康熙呢。
想到這,董佳佳連忙喚來白霜:“去,讓小廚房燉些補品,等我洗漱完再用。”
室內,董佳佳正坐在榻上,手持銀勺,一勺勺舀着碗中的補品送入口中,目光卻一瞬不瞬地落在格蘭珠三人逗弄兩位格格的身影上,眼底漾着溫柔笑意,只覺身心都浸在一片愜意之中。
正此時,白霜緩步走了進來,神色帶着幾分異樣,躬身回稟:“主子,方纔毓慶宮派人來了,是太子妃那邊遣人送來了謝禮,說是多謝主子前些時日爲他們大婚一事操勞。”
董佳佳聞言,眉梢微挑。格蘭珠幾人臉上也露出幾分難色。
“姐姐,這太子妃行事,倒真是有些……說不出的古怪。”兆佳氏語氣裡帶着點遲疑,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詞來形容太子妃的做派。
“是啊,皇上纔剛走,她就緊跟着送謝禮來,這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這麼急切,難不成是想在皇上面前落個妥帖懂事的印象?”戴佳氏一臉不解。
“管她呢,又不是隻送了姐姐一人。前兩日不也給貴妃娘娘送了謝禮嗎?這種事自有皇上操心,太子妃還管不到我們這些人頭上。”格蘭珠一臉無所謂地說道。
可三人話音剛落,便都不由自主地望向了永和宮內唯一見過太子妃的董佳佳,想從她口中探探太子妃的究竟意欲何爲。
“沒事,我接觸過,瓜爾佳氏是個心思細膩的。”董佳佳放下湯匙,緩緩道,“這般行事,不過是覺得一起送顯不出誠意,便跟着皇上的心意挨個送罷了。況且我猜,她也怕我們不肯收下這份禮,畢竟日後她可是要分走我們手中的宮權,提前買個好,可能是讓我們到時不要爲難她?再者能借着皇上威望的機會可不多,皇上剛臨幸我們,她估計也是想借勢提醒我們,宮權變動都是皇上的意思,不是她能阻攔的,這般做事倒是有幾分狐假虎威。”
她頓了頓,想起瓜爾佳氏日後隨太子一同廢立而跌宕起伏的命運,不禁感慨:“這般聰慧細膩的女子,終究是可惜了。”
“姐姐,這話是何意?”兆佳氏實在有些不解,畢竟瓜爾佳氏是堂堂太子妃,不出意外便是未來的皇后。格蘭珠與戴佳氏也都面露困惑。
董佳佳卻沒有多解釋,只淡淡敷衍了一句:“沒什麼,不過是覺得她這般性子,與太子未必合得來罷了。”
兆佳氏三人聞言,想起這些年從底下人那裡聽來的,毓慶宮上下跟着太子養成的倨傲做派,都不由得點了點頭,頗爲贊同。這般行事的太子妃進了毓慶宮,日後怕是要爲宮裡上下的行事處處兜底擦屁股,少不了要操許多心了。
太子大婚過後,後宮重歸一種詭異的平靜,朝堂之上卻早已風雲暗涌,大阿哥與太子的明爭暗鬥已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日子便在這般內外迥異的氛圍中悄然流逝。
宮裡也暗流涌動,因着康熙的旨意,太子妃需挨個兒到董佳佳她們這些掌管宮權的妃嬪宮中學習。實在無法推脫,按着位分順序,太子妃先去了永壽宮,但貴妃身子不大好,便轉頭來了永和宮,跟着董佳佳學着打理宮務。相處日久,永和宮的其他人與太子妃的關係也漸漸緩和融洽起來。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三月十五日。吉雅那邊終於傳來消息,她已於上月二十五日平安誕下長子。董佳佳與太后聽聞此事,皆是大喜。畢竟吉雅能一舉得子,即便日後淑慧長公主不在了,她日後在巴林部也算有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