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孩子不會自動符合我們的期望

週六上午我們一家三口跟劉洋的同學一塊兒打球,劉洋和爸爸一組,我和他同學一組,我們雙打。劉洋輸球時愛批評爸爸,他的積極性不高。比賽還差幾分鐘結束,劉洋想回家,但他同學還想繼續打。我看到他的樣子心裡有點火:“幹嗎非得自己早回去?神經吧,等他們一塊兒走吧!”劉洋也火了:“你才神經,你是無可救藥!”嘴裡罵罵咧咧的。我沒理他,生氣地說:“給你鑰匙,願意走就走吧!”劉洋馬上軟了:“行了,我等一會兒吧。”

這是一位媽媽的日誌片段,我問這位媽媽:“看到孩子的樣子,爲什麼會發火呢?”媽媽說是因爲孩子一點兒活力都沒有,老想回家看電視。我繼續追問:“孩子想看電視,這算錯誤嗎?”媽媽說:“不算錯誤,但讓我不舒服。”

那麼,媽媽“舒服”的狀態是怎樣的呢?我推測,一定是學習認真主動,對看電視保持克制,甚至不看,做運動勁頭十足,沒有負面情緒,聽從媽媽的安排……總之,不讓父母操心,一切都天遂人願。一個孩子如果能始終做到這一點,還是孩子嗎?那簡直是神仙!

從道理上講,我們都知道不應該用完美的標準要求孩子,但是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大人們心中的期望不知不覺便飄到了雲端。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從小我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習。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回回考試年級第一,不讓人操心……

這“別人家的孩子”固然是一種調侃,但也確實是家長的口頭禪。我們小的時候,也最痛恨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教育我們,如今我們爲人父母,忍不住用同樣的主題教育自己的孩子。說到底,這“別人家的孩子”,就是無數個小孩兒的優點拼湊起來的一幅“理想小孩”的畫像。沒有任何一個孩子能達到這個標準,但我們都希望擁有這樣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從來不製造麻煩的“理想小孩”。

ωwш ⊕тTkan ⊕¢ 〇

這個虛擬的理想小孩,讓現實中的每個孩子都黯然失色、錯誤百出。比照這個“理想小孩”,每個孩子的行爲都不完美,都能挑剔出許多“不應該”。比如在這位媽媽看來,劉洋“不應該”提出早回家的要求,“不應該”熱愛電視——熱愛學習還差不多,這才符合媽媽的期望。說到底,這是一種最不費力的期待:自己付出最少,讓對方來迎合我們。

許多家長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模糊的期待:希望孩子的表現自動符合我們的願望。如果真能這樣,父母就可天天度假、日日狂歡啦!以看電視爲例,對於特別喜歡電視的孩子來說,如果沒有約束,他們恨不得全天守在電視前面。全天守候,我們肯定不答應,不過我們也理解孩子熱愛電視的心情。對於孩子的愛好,我們常常從功利的角度區分出“有用”和“沒用”。比如,看漫畫沒用,看電視沒用,看名著則有用,如果愛做習題,那就更有用啦!對孩子而言,愛好就是愛好,無所謂有用或沒用,喜歡電視,當然希望多看,這本身不是錯誤。

如果我們覺得孩子行爲過度,就可以行使管理權,不讓孩子看那麼多便是,沒必要爲這件事情在心中慪氣。另外,如果孩子提出我們不願意答應的要求,也特別容易與孩子慪氣,父母的潛臺詞是:你怎麼就不能提點合理要求呢?其實,孩子有提任何要求的權利,無論多麼離譜都沒關係。關鍵是,我們有管理權和否決權,合理的答應,不合理的拒絕。正是在這樣的磨合中,孩子確定了自己行爲的尺度。最後,套用一下那句名言吧:我可能會拒絕你的要求,但誓死捍衛你提要求的權利!

關於劉洋想回家的事情,解決方法也非常簡單,同意就給鑰匙,不同意就不給,讓他等一等,沒必要責備孩子。以後他就知道,這樣的情況下想早回去也沒用,媽媽不允許他看那麼多電視,他也會保持克制。也就是說,媽媽的態度已經確定了孩子行爲的尺度。我又問媽媽:“如果孩子真的拿着鑰匙走了,你心裡會接受嗎?回家是否會繼續找茬?這是否會成爲新衝突的導火索?而且,孩子雖然承受了不愉快,卻達到了目的,這反倒破壞了孩子的自控能力。鼓勵孩子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特別難纏。”當然,這次孩子看媽媽發怒了,就軟了下來,說到底,孩子是迫於壓力而放棄行動,而媽媽是在用怒氣控制孩子。當我們用負面情緒來處理問題,孩子也會用負面情緒迴應我們,比如責備爸爸,回擊媽媽。

古往今來,這世界上都不曾有過“理想小孩”,但這個形象卻像幽靈一樣,干擾我們對孩子的判斷。請放下這個形象,回到人間,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也接納我們自己的不完美。

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
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14章 小孩兒都是行動派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4章 學會尊重學會愛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9章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47章 怎樣複習更有效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32章 守住親子間的公平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13章 別隻給挫折不教育第25章 做溝通的好榜樣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章 不對孩子發脾氣的小絕招第1章 無名怒火從哪裡來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29章 冷處理≠不處理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第15章 等主動性自然浮現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18章 孩子“偷錢”怎麼辦第41章 錯誤一定要指出來嗎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20章 如何“引”,“導”向哪裡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21章 理解孩子的“後臺”運作第17章 被尊重的孩子膽更大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46章 粗心不可怕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23章 讓孩子完整表達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49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2)第42章 又快又好怎麼可能第31章 最突出的,未必是最重要的第24章 分層設立目標第43章 作業,要怎麼檢查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4章 分數不重要嗎第48章 放手是個技術活兒(1)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3章 在衝突中尋找轉機第8章 請別說無可救藥(3)第30章 把爭吵化作“筆錄”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36章 怎能不分青紅皁白第26章 用感覺理解感覺第38章 突發事件的解決路徑第34章 小紛爭,大學問第40章 心不在焉有多可恨第16章 懂得“自誇”,遠離炫耀第27章 重視每次親子互動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39章 如何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第28章 溫言暖語感人心第2章 管理自己的念頭第22章 多請求,少命令第10章 不爲沒教過的事情責備孩子第19章 認真說話,認真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