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

卻說劉備完成登基大典。

正式定國號爲漢,年號章武。

立袁瑛爲皇后,甘梅爲貴人,劉禪爲太子。

其餘諸子皆有封王。

接下來,便是衆人翹首以盼的功臣分封了。

這一天,衆人實在是期待太久了。

早在當年平定荊州時,劉備已經受限於諸侯王身份不太好分封了。

再到河南平定之戰,關中爭奪之戰,劉備更是直接明示衆人暫時忍耐一時。

現在,衆人該索取他們應得的回報了。

禮官高聲唱道:

“李子玉上前聽封!”

衆人的目光,齊刷刷落在了李翊身上。

這位凌煙閣功臣第一人,當然是第一個接受封賞的。

關羽撫髯頷首,丹鳳眼裡罕見地流露出讚許。

他的性格從來都是傲上而不辱下,輕慢士大夫。

可唯獨李翊例外,他真心敬佩李翊是一位忠厚長者。

張飛也是咧嘴露笑,從認識第一天起,他便一直敬佩這位先生。

當走過陳登身旁時,陳登亦向他頷首示意。

彷彿在說:

“今日之殊榮,乃兄弟應得。”

“登銘記不忘當年魚膾救命之恩,與廣陵保舉之情。”

走至呂布身旁時,這位桀驁不馴的溫侯也難得放下高傲,向他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他不僅僅是李翊的姻親,當年在濮陽被曹操打敗之後,也多賴李翊舉薦。

讓他得以在汝南發展,便先後爲國家征討袁術、袁紹,立下赫赫戰功。

他呂布一生大起大落,如今名列大漢凌煙閣功臣第十人。

也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漢忠臣了!

這都與李翊脫不開關係。

最後,李翊來到劉備跟前。

君臣四目相對,相顧無言。

劉備展顏笑道:

“不瞞先生,朕起業至今,也未料想能有今日之局面。”

“此多賴先生之力也!”

李翊則不苟言笑,恭恭敬敬地作揖還禮:

“此臣分內之事也。”

滿殿公卿靜靜地望着這對君臣,他二人有着超越友情的信任。

此刻的一說一答,卻宛如初見。

是也,

或許在劉備心中,他依然拿李翊當他的師長,當他的好友,當他的手足兄弟。

但在李翊心中,劉備不管是什麼身份。

在那之前,他都已經是自己的皇帝陛下,大漢天子了……

劉備笑容漸漸收起,轉而面色變得嚴肅,朗聲說道:

“李子玉近前來聽封!”

李翊應聲上前。

這時,以張郃、徐晃、甘寧、周泰爲首的一衆武將,紛紛將目光落在李翊身上。

“你們說,相爺會向陛下求取王位麼?”

——————

三日前。

凌煙閣功臣榜單剛剛公佈不久。

河北將領張郃、徐晃,淮南將領甘寧、周泰,蔣欽五人趁着夜色聚在雒陽城西的一處僻靜宅院。

燭火搖曳間,張郃將一卷竹簡攤開。

上面赫然寫着勸李翊請讓封王的請願書。

“以李相爺赫赫之戰功,封異姓王綽綽有餘。”

“可高祖定下的白馬盟誓……”

徐晃沉聲說道。

“誒!盟誓是死的,人是活的。”

“當年高祖不一樣說過‘非功臣不侯’,可如今不也是列侯遍地麼?”

甘寧出聲打斷,“如果說我大漢誰有能力打破這一規矩,唯有李相爺一人耳。”

“不錯!”

周泰拍案而起,“此事只有讓李相爺出面,纔有機會。”

“他是功臣之首,只要他肯挑這個頭。”

“咱們一起聯名,此事未嘗不可行。”

這兩撥人一個在北,一個在南。

如果說天南地北的兩撥人能夠聚在一起,那一定是因爲他們有着相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驅使。

他們的直系領導,共同位於凌煙閣前三名。

試想,如果他們的領導能夠封王。

作爲手下人,他們將能從中獲得多大的利益?

蛋糕只有那麼大,要想分得最多的一塊。

就得提前下手,選中最鋒利的那把刀。

五人計議已定,次日便分頭聯絡青州、徐州、幷州等各系將領。

出乎意料的是,各派系將領竟出奇地一致表示贊同。

他們從未想過在漢朝,還有機會見着異姓王。

但李翊的出現,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幻想。

沒有人不會想着打破這個幻想的。

因爲只要開了這個口子,那也就意味着,不僅他們,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有機會封王。

所以你便能看着,來自各個地區,有着不同利益糾紛的一衆武將謀士。

在這一刻,竟能夠展現出出奇的團結。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稱王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換做以前,他們想都不敢想。

但偏偏,

在公元三世紀,他們這幫人有幸見着地球最強碳基生物,最強政治動物的誕生。

李翊人緣好,人盡皆知。

但也有不喜歡他的人。

可即便是討厭他的這撥人,也不得不承認,如果說誰有機會打破“非劉不王”的盟誓。

那除了李翊之外,再無別人了。

他立下的軍功、幹出的政績,幾乎是遠超第二名的關羽。

毫不誇張的說,齊漢的整個政治架構,體系,都是李翊一手搭建出來的。

作爲帝國工程師,再無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家,並非是真心希望李翊能夠封王。

但卻很樂意見着李翊封王之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這是對劉家人不友好,但卻對劉姓以外所有人都友好的壯舉。

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各陣營高級官員,都在聯名單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短短三日,就在冊封大典開始的前一天。

一份聯名請命書便秘密成形,上面密密麻麻籤滿了各州將領、高級官員的名字。

這一日,張郃、徐晃、甘寧、蔣欽四人聯袂拜訪丞相府。

“相爺用兵如神,彭城一戰,大破曹魏百萬大軍。”

“雖古之名將,韓白二人也未必過此!”

蔣欽一見着李翊便面陳李翊之功績。

徐晃接着補充說道:

“更難得相爺執政寬仁,河北百姓至今仍念‘李公田’之恩。”

“幽州李公毯之名,更是家喻戶曉,使幽燕之民人人得以自足。”

甘寧、張郃也是輪番上陣,將李翊的功績誇得天花亂墜。

李翊輕啜了一口茶湯,面上波瀾不驚。

“李某之所爲,於國家是功是過,自有分說。”

“明日冊封大典便知,諸位今日專程來找我。”

“想必不是來面陳李某之功績的吧?”

衆人對視一眼,張郃率先開口,賠笑道:

“真是什麼事都瞞不過相爺。”

“這是軍中兄弟們的一點小小心意。”

說着,從懷中取出聯名書。

李翊接過竹簡,目光掃過那些熟悉的名字——

河北系、淮南系、青州系、徐州系、幷州系……

幾乎涵蓋了劉備麾下所有派系。

“大家都覺得,以相爺之功蓋寰宇,當晉王爵。”

李翊面如止水,久久不言。

衆人面面相覷,就在那裡站着,靜靜等候。

半晌,李翊緩緩張口,嘆息說道:

“封王的誘惑,對你們來說,便這麼大嗎?”

衆人一愣,旋即齊齊拱手:

“我等微末之功,窮極一生亦不敢奢望至此。”

“只是我等皆以爲,陛下向來賞罰分明。”

“以相爺不世之功,若不能夠晉王爵,不足以彰明國家法度。”

“況冊封大典,本就是爲了賞賜有功之臣。”

“相爺盛德巍巍,雖伊尹、周公不能及也。”

“當晉得此位。”

李翊沉默半晌,目光落在了蔣欽、甘寧身上。

“陳元龍知此事否?”

“此我等自發爲之,陳徵南不知也。”

兩人也都是混跡官場十幾年的老油條了,怎麼可能把陳登給供出來?

事實上,

各地陣營的領袖,都真的沒有參與此事。

但他們全都知道這件事,也全都默許了這件事。

因爲一旦成功,那他們不說現在,至少在將來的某一天是有機會封王的。

如果失敗了,那他們也能夠明哲保身,裝作對此事不知情。

既然如此,各營領袖當然全都心照不宣的,默許衆人簽下這份聯名書了。

如果沒有這些大佬們的首肯,名下這些小弟,又如何敢自發跑到相府來“逼宮”呢?

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有人在推波助瀾罷了。

“……呵呵。”

李翊面上絲毫不顯,只是溫和道:

“承蒙諸位厚愛,翊愧不敢當。”

“只是此事關乎國本,容我慎重考慮考慮。”

衆人暗自舒一口氣,此事畢竟關乎重大。

如果李翊驟然拒絕,那他們也不知道該是進是退的好。

現在見李翊願意考慮,那便還有希望。

“善,夜已深沉,請相爺保重身體。”

“我等告退。”

衆人各自退下。

待衆人的腳步聲消失在府門外後,屏風後轉出來一道茜色身影。

袁瑩嫋嫋走出,耳墜上的明珠隨着步伐輕晃。

“孩子們睡了嗎?”

李翊揹着手,目視府門外,率先開口。

“……都睡下了。”

“夫君真要遂他們的意?”

袁瑩將頭輕輕埋在李翊懷裡,柔聲問。

李翊脣角微揚,反問:

“夫人以爲呢?”

袁瑩黛眉皺起,沉聲道:

“依妾觀之,除河北人外,並未有人真心想見夫君你封王。”

“他們只是盼你開了這個口子,他們好從中受益。”

“夫君若是應從,只恐將來惹出禍端來。”

“哦?”

李翊眉梢一揚,有些詫異地望着袁瑩。

“不想夫人竟有如此見識,爲夫也該對你刮目相看了。”

“嘻嘻,都是夫君教得好。”

“平日妾身在家相夫教子,耳濡目染,也曉得其中道理。”

李翊點了點頭,骷髏王的女兒能有這種政治覺悟。

看來他的家庭環境是真的很不錯。

能把呆子也給教成聰明人來。

“那夫君接下來打算怎麼做?”袁瑩出聲問。

“進宮,面見天子。”

……

夜色如墨,雒陽宮中僅餘幾盞宮燈搖曳。

劉備正於偏殿批閱奏章,忽聞侍從來報:

“丞相求見。”

“宣。”

劉備擱下毛筆,擡眼望向殿門。

李翊紫袍玉帶,手持一卷竹簡,步履沉穩地踏入殿中。

燭火映照下,他眉宇間不見白日裡的從容,反透着一絲凝重。

“陛下。”

李翊躬身行禮,“這麼晚了,還未休息?”

李翊一向是公事公辦,有事就直接說,不耽誤時間。

但這一次,他罕見地上來先進行一次敘舊。

劉備揉了揉太陽穴,旋即展顏笑道:

“先生不也沒睡麼?”

“……呵呵,朕既爲大漢天子,自然不能再向從前那般懶散。”

“諸多事務需朕批閱,況乎明日便是冊封大典?”

“中間要封賞許多功臣,朕現在也是頭疼。”

李翊眉梢一揚,躬身道:

“陛下,臣專爲此事而來,有要事要稟報。”

說着,將竹簡雙手奉上。

劉備展開竹簡來看,眉宇間一川不平。

但卻也並未有太大的反應。

良久,劉備將竹簡緩緩合上,沉默了片刻。

忽看向李翊,似笑非笑地問道:

“先生對此如何看?”

李翊不假思索,正色答:

“當年高祖立下白馬盟誓,非劉不王。”

“臣不敢破此先例。”

劉備握着竹簡,在案上輕輕敲打。

忽而笑道:

“軍中諸將,聯名請朕封先生爲王。”

“朕倒覺得,以先生之功,封王合情合理。”

“既是衆望所歸,先生何必推辭?”

李翊聞言,再次躬身一揖。

他擡頭直視劉備,說道:

“陛下,正如臣方纔所言。”

“高祖有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臣德薄智短,豈敢爲此破誓之人?”

“……子玉。”

劉備目光忽然一凜,站起身來,面對面,直視李翊的眼眸。

“你我相交十八年,此間只你我二人,四下更無六耳。”

“朕……不!備在這裡向你承諾。”

“只有你想,明日冊封大典上。”

“備願意爲你破白馬盟誓,破例爲你封王!”

四目相對,兩顧無言。

兩人的目光彼此直視,無一人爲之閃躲。

李翊不卑不亢,語氣平靜地回答:

“臣若爲第一個異姓王,將來必有第二人、第三人。”

“如今國家方趨於穩定,四海尚未靖平。”

“開此先例,必生禍端。”

“臣爲國家社稷着想,不敢爲此第一人也。”

呼……

劉備長長地呼了口氣。

他的臉上看不出來是何種神色。

如釋重負?感慨嘆息?

李翊讀不出來,但他知道——

未來的路,將很難很難走。

“……子玉,這便是你的答案麼?”

“始終如一。”

“那你打算如何做?”

李翊二話不說,走至殿角的火爐旁,在劉備的注視下。

徑直將竹簡擲入爐中。

青煙嫋嫋升起,火舌迅速吞噬了那些密密麻麻的簽名。

張郃、徐晃、甘寧、蔣欽……

一個個名字在火焰中化作灰燼。

шωш .ttκǎ n .C 〇 殿外忽起狂風,卷着灰燼盤旋而上。

劉備望着那飄散的餘燼,暗自慨嘆:

“子玉啊子玉,朕此生能遇着你……”

“比之高祖、光武要幸運百倍、千倍、萬倍!”

——————

“你們說,相爺會向陛下求取王位麼?”

衆人低聲議論着,都在那裡盼着李翊答應昨晚的請求。

未等李翊開口,劉備忽然說道:

“適才,朕冊封了膝下幾位子嗣爲王。”

“但朕轉念一想,以先生之勞苦功高,功勳卓著。”“亦未嘗不可爲王!”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這!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殿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大臣,都有參與聯名封王書一事。

只是令衆人始料未及的是,劉備居然會先發制人。

主動提出要給李翊封王。

那麼接下來,就看李翊作何反應了。

只見李翊躬身一揖,落落大方地回道:

“四百年前,高祖殺白馬圍盟,與劉氏諸位約定。”

“非劉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臣雖有微末功績,但以爲祖宗之法不可變。”

“臣不敢受王位。”

衆人見李翊拒絕,倒也未有太大反應。

三辭三讓嘛,還要看接下來事態如何演變。

劉備又道:

“高祖立下白馬盟誓,以策萬全。”

“然今時非爲前漢,子玉亦非韓信、張良可比。”

“朕不願虧待功臣,願恢復古法,開此先河。”

“爲卿封王!”

衆人屏氣凝神,就看李翊接下來如何應答了。

只見李翊再次出言拒絕:

“異姓而王者,此取禍之道也。”

“今海內未平,並非享樂之時。”

“臣等亦當共勉,而非在此刻索取王位。”

完了!

聽到這句話,衆人全都明白,異姓封王之事無望了!

果不其然,劉備再連問兩遍之後,最後確認問道:

“先生當真不想受此王位麼?”

“臣實不敢受。”

“……罷,既然子玉執意不受,那此事就此作罷。”

異姓封王一事,就在劉備李翊君臣兩人一唱一和的演戲下,宣告結束。

大家都是聰明人,任誰都看得出來兩人明顯是提前溝通好的。

纔會在冊封大典上,專門演給所有人看。

此舉就是爲了敲打衆人,

該是你的纔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說白了,白馬盟誓只是一個政治工具。

倘若落花有意,流水亦有情。

劉備真心想給李翊封王,李翊亦發自內心想要受王位的話。

一個四百年前的盟誓又算得了什麼呢?

政治是一場臉面遊戲。

只要劉備一聲令下,大家都會說四百年前的政治環境不能代表今天。

不同時期,要採用不同的方略。

那麼異姓封王一事,就會順理成章地落下。

話語權本就掌握在上位者手中,只要他們這些上位者開口。

誰又能夠說三道四呢?

但顯然,

劉備不想開這個口子,李翊也不想被人當槍使。

那麼白馬盟誓就是君臣二人最好的政治武器。

經過劉備、李翊這一出近乎完美的演出。

將帶來至少三個好處。

第一,劉備主動提出給功臣封王,彰顯了他厚待手下人的形象。

使其仁君、聖君的形象在新王朝中,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李翊拒絕後,那剩下的人都不敢再提異姓封王一事了。

畢竟人凌煙閣功臣第一人都不敢受王位,你們有誰敢受?

你功勞再大,大得過人家李相爺嗎?

第三,異姓封王一事,本質上是一場政治危機。

不論是劉備還是李翊,都沒辦法去收拾這幕後之人。

因爲聯名書上的名字,只是那些幕後大佬們的代表罷了。

國中至少三分之二的大臣參與此事。

真要清算,別說打天下了,到時候治天下都沒人了。

但經過劉備、李翊這一唱一和,成功化解了此次政治危機。

讓這次事件平穩的落了地。

“子玉雖然不願受王位,但朕也不能薄待了功臣。”

“朕依然願爲先生破一先例,賜你公侯爵位。”

劉備這句話,對外釋放了兩個信息。

第一,他要給李翊封公。

李翊畢竟已經是縣侯了,已經是封無可封。

封王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封公相對問題就會小很多。

這是目前劉備能想到的,唯一的兩全之策了。

既能安撫手下人,不薄待功臣。

也能夠最大程度減小,將來可能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第二,劉備刻意強調說他要破此先例。

言外之意,自然是不承認曹操稱魏公是合法的。

這是一個立場原則。

同時,也能體現劉備他對手下人的重視。

這一次,李翊不再拒絕。

因爲他心裡清楚,此前拒絕接受王位只是讓功臣們感到失望。

如果說他再拒絕公爵之位,那就是徹底使功臣們寒心了。

劉備手下,受縣侯者不在少數。

很多人都已經再難獲取更高位置。

你李翊不能光顧着自己吃飽,不給底下人剩口湯喝啊!

劉備目光灼灼,在衆人的注視下,正式宣佈:

“朕在此,封李翊爲護國公!”

“賜冕服九旒,金印紫綬,享九錫。”

“賜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之權。”

殿上又是一片譁然。

一般來說,封公都是根據封地來命名的。

劉備卻再次破例創新,以“護國”二字爲李翊公爵命名。

“護國”二字強調“捍衛漢室”,契合劉備政權的合法性。

同時,

李翊作爲軍功領袖,需要超然爵位來平衡各大派系。

所以李翊的公爵之位,也是最特殊的。

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而以政治寓意命名的公爵之位。

“臣謝恩!”

李翊納頭謝恩,向劉備道謝。

劉備扶李翊起身。

公爵之位既然確定,那封地食邑自然也該確定了。

至於給李翊哪塊封地,又要賜多少食邑呢?

劉備望着李翊的眼睛,正色說道:

“當年張子房輔佐高祖,運籌帷幄,建立漢朝。”

“高祖在封賞功臣之時,對張良言道——”

“許君自擇齊地三萬戶。”

“朕常說,君乃朕之張良,卻又不止張良。”

“朕便用高祖當年之語許卿。”

“君亦可自擇齊地三萬戶!”

西漢建立,在所有人封侯的時候。

只有兩個人讓劉邦站起來,專門爲他說話。

其中一人便是張良。

而劉邦的原話正是,“自擇齊地三萬戶。”

意思就是子房你自己隨便挑,到齊國那個土地上,你自己挑選三萬戶出來當你的封地。

這可不得了。

須知,中國古代最高級別的侯就是萬戶侯。

但劉邦許給張良的還不是一般的萬戶侯,是三萬戶侯。

劉邦不僅張口就是三萬戶,而且是自擇齊地。

因爲齊國是當時最肥沃的土地,可見劉邦當時對張良有多好。

但劉備此刻的許諾,比之當年高祖劉邦還要豪邁許多。

因爲劉邦讓張良“自擇齊地”,那就是在齊國境內選封地。

但人盡皆知的是,劉備在稱帝之前就是齊王。

他的封國就是齊國。

也就是說,

直到劉備稱帝的前一天起,齊國是指整個劉備所統轄範圍之內的“大漢疆域”!

同樣是“自擇齊地”,這話從劉備口中喊出來就更顯豪氣縱橫了。

並且劉備除了致敬高祖以外,

也是想向所有人強調,如今整個齊漢江山,是他跟李翊一起打下來的。

所以所有人中,只有李翊一人有資格“自擇齊地”。

這也是劉備對李翊未能封王的內疚與補償。

畢竟劉備心裡也清楚,以李翊的功績是完全夠資格封王的。

但“王”之所以爲王,不在於王本身,而在於封王之人。

就比如劉封雖然也是王,但沒人會拿他當一回事。

因爲劉封根本沒有實權。

可像李翊、陳登這種手中握有實權的封疆大吏,他們一旦得了“王位”。

那就會給新生的齊漢政權,埋下一顆巨大的隱雷。

是人成就“王位”,而不是“王位”成就人。

李翊的權力太大,人脈太廣。

開了這個口子,無窮無盡的禍患便要來了。

李翊只爲報“一飯之恩”,在劉備手下十八年。

總是兢兢業業,爲大局着想,一直在犧牲自己。

就如那前幾年的下江南事件,劉備明知是在犧牲李翊。

但李翊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

如今李翊早已具備封王的功績與名望,可他仍舊爲大局着想,主動放棄王位。

自昨晚起,劉備便下定決心。

他發誓,明日至少一定要給李翊封個公。

而且是絕對獨一無二的公爵之位。

即便將來真的會有隱患,傾覆了劉姓江山他也在所不惜。

因爲沒有李翊,就沒有他劉備的今天。

“相爺好福氣啊,好福氣啊。”

衆人暗自感慨,有的羨慕,有的嫉妒。

這種殊遇,只怕是他們窮極一生都無法達到的境界。

只見李翊落落回道:

“陛下適才用高祖許張子房之語許臣,那臣便用張子房之語回答陛下。”

“始臣起下邳,與上會郯。”

“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

“臣願封郯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李翊引用的,正是張良回覆劉邦的原話。

只不過把“留地”改成了郯地。

因爲張良是在徐州遇到的劉邦,李翊也是在徐州遇到的劉備。

張良是在留地,而李翊是在郯地。

張良的意思就是,我在留地遇着陛下,這是天意。

是老天把我交給你的。

我提的意見,你都聽了。

而且很幸運,都實現了,這是老天的意思。

所以我哪都不要,就要當年我們一起相遇的地方——留地。

所以您把留地封給我就行了,我就當個留侯。

三萬戶我不敢要。

所以劉邦就給張良封了一萬戶,把留地封給了張良。

故張良傳也叫《留侯世家》。

留這個地方有着特殊意義,它是張良與劉邦初遇的地方。

張良要的不止是一個紀念,而且也是一個感激。

這體現了張良的政治智慧。

他能夠在面對利誘之時,選擇不貪,選擇急流勇退。

而李翊又豈會不如張良?

同樣的問題,更大的誘惑。

李翊依然選擇了辭封。

我選郯地,是因爲那裡是我們初遇地方。

你將我從曹兵手中救了下來,我感激你的救命之恩,所以爲你效犬馬之勞。

爲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會面,所以我只要郯地。

不敢當三萬戶。

“……子玉,這是朕的真心話。”

劉備見李翊再次拒絕,他更加過意不去了。

他是真心想讓李翊成爲大漢建國以來,最偉大的功臣。

整個兩漢四百年,從未有人食邑高達三萬戶。

劉備真心希望李翊能成爲第一人。

江山是我們一起打下來的,理應有你的一半。

“當年酇侯蕭何,食邑也不過一萬五千戶。”

“絳侯周勃也不過八千一百戶。”

“衛、霍北擊匈奴,立有不世之功,終其食邑也不未過一萬六千戶。”

“如今四海未有靖平,魏賊、吳賊尚且猖獗。”

“以臣之微末之功,恐未必能過蕭何曹參,周勃衛霍。”

“故三萬戶,臣實不敢當也。”

如果說前面拒絕封王的一唱一和,還讓殿上衆人略感唏噓的話。

那麼此刻李翊的表現,便是用實際行動打臉了每一個人。

此刻,

不論是喜歡李翊的人,亦或者不喜歡李翊的人,都對他由衷地感到敬佩。

一個人的心境,境界需要磨鍊到什麼程度。

才能夠在面對三萬戶食邑,無上殊榮之時,能夠選擇拒絕?

說來容易,做來難。

至少殿上之人,沒有一個敢說自己能經得住三萬戶的誘惑。

畢竟這是名垂青史,永載史冊的千載良機。

如果有人說他能夠經得住誘惑,

那只是因爲他這事兒沒有發生在他身上而已。

就好比別人問你願不願捐出一百萬。

你說願意。

五十萬呢?

願意。

十萬呢?

願意。

那一萬元呢?

不願意。

因爲我真的有一萬塊。

李翊選擇拒絕,自然有他的考量。

正如他自己所說,如今天下還未靖平,自己居然就要受那前無古人的三萬戶食邑。

這是不合理的。

他不敢超過那些前輩們。

其次,李翊看得出來,劉備想把自己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大漢國公。

如不出意外,關羽、張飛、陳登亦有機會受封國公。

但肯定達不到自己的殊榮程度。

關羽至多也就受個萬戶食邑,再往後只會更少。

而自己一個人就拿了三萬戶,比後面的人加起來都要多。

那他李翊不就成了衆矢之的了嗎?

故李翊堅決不肯受三萬戶。

劉備見李翊態度決絕,便道:

“既不肯受三萬戶,便受兩萬戶。”

兩萬戶也算創歷史了,李翊亦堅辭不受。

劉備再三相勸,李翊依然不受。

最後,劉備說道:

“既然先生不願受三萬戶,也不受兩萬戶,只願受一萬戶。”

“那朕就賜你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戶。”

“這不算越過兩萬戶食邑,邁過前輩。”

“陛下!”

李翊還待拒絕,卻被劉備出聲打斷。

“這是朕最後的請求了!!”

劉備揮手,言語近乎懇請。

“子玉,朕一向對你言聽計從,從善如流。”

“因爲朕知道,李子玉從不犯錯。”

“你永遠都比朕看得更遠,想得更多。”

“你拒絕朕的好意,自然有你的考量。”

“但這一次,就讓朕任性一回罷。”

李翊默然。

須臾,李翊頓首謝恩。

至此齊漢政權,

劉姓爲王,異姓爲公的等級制度正式建立。

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75章 大漢魅魔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
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31章 呂布 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75章 大漢魅魔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