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

卻說劉備幸王駕於河北,讓李翊當面與反對新政的羣臣對峙。

李翊乃出聲詢問,誰有異議?

當先站出一人,乃司徒王朗也。

王朗之所以能當上如此高官,是因爲他本身資歷就夠。

作爲原來的會稽太守,那已是兩千石的高官了。

後來到劉備手下任職,擔任諫議大夫,又因政績卓越,遷任爲了司徒。

作爲《演義》裡被武侯罵死的小丑,歷史上的他被譽爲是:

——“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其性格嚴謹慷慨,多立威儀,恭儉節約。

就算因婚宴而收到的禮物,也堅決不受。

正是這樣一個嚴謹傳統的人,代表了“守舊”一派。

他認爲李翊推行的新法,太過超前。

更別提劉備受封於“齊”,齊本就是禮儀之地。

在這裡搞新政,把鼓勵寡婦改嫁,納入憲法之中,簡直有辱斯文。

這是對孔夫子的儒家士人們的公然挑釁!

只見王朗當先出列,靴子踏得地磚鏗然作響。

“老臣死罪。”

王朗銀鬚顫動,“《禮記》有云,‘壹與之醮,終身不改。’”

“今丞相欲壞此千年禮法,是要我華夏婦人皆成朝秦暮楚之輩耶?”

“若以律令壞此綱常,無異於率獸食人。”

“老臣懇請丞相三思。”

李翊廣袖輕拂,朗聲對道:

“王司徒來我河北時,可曾看見城頭巷末,多寡婦孤兒者?”

“此輩家中男子,受戰亂影響,或填於溝壑,或戰死疆場。”

“獨剩孤兒寡母,無依無靠。”

“老嫗拾穗於霜田,幼子溺斃於寒井。”

“難道司徒非要強求‘貞節’,而不顧這些人的死活麼!”

御史大夫華歆見此,趕忙上前解圍,說道:

“……丞相此言差矣,此輩雖然可憐,但豈可將此事寫入律法之中?”

這是保守派的核心論點。

我們可以不歧視寡婦,但把鼓勵寡婦改嫁專門編入律法之中,甚至由政府親自出面來保護她們。

這未免就有些矯枉過正了。

對此,李翊只是輕捻鬍鬚,淡淡說道:

“昔蕭何入秦,先取律令圖籍。”

“治亂世當以活民爲先,而非是以頌經爲要。”

這……

僅一句話,就把華歆懟的啞口無言。

因爲華夏從古至今,“民”永遠是政治核心。

其他任何問題,都得靠邊站。

李翊也沒說幾句話,就把率先出戰的王朗、華歆兩個守舊派懟的啞口無言。

中或有不服者,見兩位大佬都已經敗下陣來,他們又怎敢上去自討沒趣?

全都坐在原處,一言不發。

見無人再有異議,李翊大感無趣的同時,也對此次會談做了一個總結。

“我知爾等守着舊禮,但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制,此自然之理也。”

“公等亦是飽讀詩書之人,坐於廟堂之上,也當時常睜眼看看底層民衆之苦。”

“憐荊襄寡婦之淚,哀幽州孤兒之啼。”

“而非是在這裡空談大義!”

滿座皆寂然,低頭無語。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公等爲官,當思之,多爲百姓考慮考慮。”

好!

聽到這裡,劉備終於忍不住站起身來。

他原本在旁“觀戰”,並未有插手的打算。

但萬沒想到這次辯論,竟成了李翊個人的一場教育大會。

劉備聽到妙處,當下也忍不住站出來,說幾句自己的心裡話。

“丞相所言,甚合寡人之意。”

“如今這天下確實已遠勝十年之前,公等身居高位,飽享清福,似乎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有句話,寡人時常唸叨在嘴邊。”

“公等也勿嫌寡人囉嗦——”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本,以民爲貴,以民爲重,君輕而民貴啊!”

“不管丞相的新政有何弊端,只要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寡人以爲,並無不可行之處。”

衆官筆直地站在原地,各自低頭,豎起耳朵聽着劉備的訓話。

待其講完之後,乃齊齊拱手,異口同聲地說道:

“大王金石之言,我等銘記於心。”

這次新政的推行,最終以劉備、李翊君臣二人的合力施壓,而成功得以敲定。

其實,這次新政的內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它並沒有觸及到人們的蛋糕。

之所以會招來以孔融爲首的士大夫的反對,還是應了那句話: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稟實而知禮節。”

說白了,就是這幫人好日子過久了,纔會去關注這些東西合不合禮法。

要換作十年前那年年動亂,朝不保夕,甚至連飯都吃不上的年代。

誰管你寡婦嫁不嫁人吶?

這次改革,只能算是劉備李翊君臣,對百官們的初步試探。

當未來真正一統天下,要動大佬們的蛋糕時,那纔是真正的挑戰!

隨後,

劉備喚來李翊、陳羣,與此二人共同商議具體的憲法章程。

“……丞相之策雖善,然當執其中。”

“過則爲曹氏之政,徒惹民怨。”

“宜慎之慎之。”

“寡人一再強調,操以急,吾以寬。”

“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譎,吾以忠。”

“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耳。”

“切不可因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

李翊對答道,“大王明鑑。”

“夫曹操之失,在強聚寡婦配將士,致有司爲充數而奪人妻子。”

“今臣所奏,唯勸非迫,如春風化雨,任其自然耳。”

與曹操強行將寡婦聚在一起,由政府分配不同。

李翊只是專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婦人再嫁,它是不帶有強制性的。

“……善。”

劉備滿意地點了點頭。

“只是具體章程如何,丞相宜慎思之。”

“國家之財賦,未可盡用於此。”

言外之意,就是讓李翊一定要控制好預算。

齊國再有錢,那也不能亂花。

一個國家每年的開支是多方面的,一旦一方超支了,就得拆東牆補西牆。

最後把國家財政弄得一團糟。

這方面,陳羣是專家。

劉備便詢問陳羣道:

“長文可先爲我言。”

陳羣一捻鬍鬚,緩聲說道:

“昔勾踐治越,以生聚爲要。”

“生女賜酒二壺、豚一隻。”

“生男賜酒二壺、犬一隻。”

“三子以上,則官給乳母。”

“按《鹽鐵論》計,其值堪比今之五十萬錢。”

“故得‘三千越甲吞吳‘’之盛。”

越王勾踐,爲了鼓勵生育,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只有生孩子,就給補助。

言罷,陳羣又舉一個反例。

“高祖定律:”

“女子年十五至三十不嫁者,歲徵算賦百二十錢。”

“民多鬻女以納,路有棄嬰。”

由於漢初人口驟減,劉邦爲了鼓勵生育,採取的措施就簡單粗暴許多。

直接以罰款的方式,規定女子如果十五歲到三十歲不結婚的,就要繳納單身費。

如此一來,就給平民百姓增加了極大的負擔。

有許多家庭爲了避稅,乾脆直接把女兒賣了,釀成了許多悲劇。

所有陳羣的意思就是,這種鼓勵寡婦改嫁的政策,既不能急也不能緩。

陳羣揮筆,很快擬定好了初步的章程。

其大體爲,

一,凡有寡婦再嫁者,賜其「安家錢」三緡。

凡是領了安家錢的,都要記名登冊,每人限領一次。

防止有人故意騙政府錢財,反覆休妻卡bug。

二,免新婚夫婦賦稅一年。

此舉依然是政府出臺的福利,鼓勵寡婦再嫁。

三,許寡婦自擇夫婿,由官府作保。

此舉便是爲了防止有地主豪強,欺負孤兒寡母,強娶強賣。

同時也是爲了保護第一條法律。

因爲有的豪強,他可能利用自身權勢,強取了寡婦。

既騙了政府的安家錢,又白嫖了女子身子。

最後政府發放的安家錢女子一分得不到,便可能已被掃地出門了。

四,嚴懲欺凌孤寡者,違者以枷號示衆。

這依然是爲了進一步保護寡婦,尤其當她們身上有了“價值”時,不懷好意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陳羣擬定好初步的方案後,交給劉備、李翊審閱。

劉備基本認同陳羣的各項規定。

而李翊卻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補充。

在李翊看來,有很多女子是比較傳統的,不願改嫁的。

那我們可以設一個「貞婦堂」,收養不願改嫁者。

然後授其紡織工具材料,使其能夠自食其力。

如此一來,不僅能得到保守派的支持。

還能夠帶動國家手工業的發展,兩全其美。

劉備大喜,在與衆人的合力下,總算將新政推行。

劉備親自執筆,寫下榜文,昭告全國。

衆百姓紛紛聚於城牆處,過來觀看。

只見榜文中寫道:

“齊王詔曰:”

“寡人紹承天命,統御萬方。”

“每覽州郡奏報,未嘗不臨食輟箸,中夜彷徨。”

“自桓靈失德,海內崩離,三十年來。”

“壯士殞鋒鏑者不可勝計,閨中泣血者遍於閭巷。”

“今雖廓清寰宇,然生民百遺一之慘狀,猶在目前。”

“夫《禮》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而《易》稱,‘天地絪縕,萬物化醇’。”

“今寡人行縣至河北,此地寡婦,多有負薪汲井於冰霜者。”

“向在徐州時,不乏孤孀,鬻發易粟於市廛者。”

“寡人每見於此,必痛心疾首。”

“昔管仲治齊,設女閭以安遊女。”

“周公制禮,立媒氏而合獨鰥。”

“故寡人慾承天道之好生,續絕戶之宗祀,慰忠魂於九泉。”

“頒下此令,佈告天下。”

“凡我齊土,當體恤孤寡,共襄善政。”

“庶幾,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以致太平於將來。”

“建安十三年春三月,詔。”

榜文一出,衆皆譁然。

或有人道,“齊王向來寬仁,如何學那曹操,使寡婦再嫁?”

“……誒,曹操是強令寡婦再嫁,齊王可沒有下此命令。”

“……嘶,這再嫁者,官府竟然要賞三緡錢,這足夠買六隻肥羊了。”

原本大家還對新政抱以看樂子的態度,忽然目光瞥見底下那行,再嫁的賞賜福利。

衆人的興致一下子便被調動了起來。

對於許多普通家庭而言,三緡錢那是足以改變命運的錢財數目。

更別提還要免賦稅一年了。

這對人們可太有誘惑力了。

詔令既頒,因自河北發,故河北之地先得其利。

一時之間,河北迎來了婚嫁的盛況。

官媒署前,日日有人前來排隊求名,甚至不乏寒門俊彥。

寡婦巷中,夜夜聞紡車聲伴讀《詩》聲。

這一熱潮,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不少商人抓住了良機,在李翊有意無意的推動下。

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合巹鋪,專售再醮吉服。

邯鄲酒坊,則出了新釀“續絃紅”。

而這酒坊背後最大的股東,正是李翊。

李翊非常重視品牌效應,他抓住這個機會,推動邯鄲名酒的品牌誕生。

只要熱度一起,將來人們再婚之時,必然會優先喝河北邯鄲的“續絃紅”。

不知不覺間,河北的許多產業,背後都有“李氏”之名。

李氏家族,儼然成了河北的一大寡頭。

新政頒行旬月,李翊這日獨坐相府後園。

他樂意見到寡婦再嫁的盛況,但總覺得效率還是有些低。

河北民衆中,肯定還有不少人對此事心存疑慮。

正思索間,劉備迎面走來。

李翊起身施禮,劉備扶他起身,問:

“丞相適才所思何事?怎的如此入神,竟未瞧見寡人到此。”

李翊便將自己的心事跟劉備說了。

“雖立法周全,然民間觀望者仍衆。”

劉備聽罷,拂袖而坐,大笑道:

“丞相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豈不聞晏子事齊靈公之事乎?”“昔靈公好使宮女着男裝,民皆效之,靈公屢禁不止。”

“後問晏子,晏子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求買馬肉也。’”

“公胡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爲也。”

“靈公納之,不逾月,國人莫之服也。”

“此即所謂正己化人。”

“今丞相欲移風易俗,何不做出表率,將甄記室納入門中?”

李翊手中茶盞一晃,“大王此言……”

“呵呵。”

“袁氏未過門而寡,正是望門寡。”

劉備擡手拈起落花,“若丞相娶之,與其攜遊南皮。”

“以丞相在河北之威望,河北士民必爭相效之。”

言未盡,李翊已然頓悟。

甄宓本就是河北有名的才女,而袁氏舊部又遍佈幽冀。

自己如今聲望正隆,甄宓這幾年給自己當“秘書”也算是勤勤懇懇。

也該給她一個名分了。

見李翊出神,劉備也禁不住感慨:

“原來丞相果真喜歡甄記室。”

李翊一怔,忙問,“大王此話是何意?”

劉備乃解釋道:

“寡人不知賞賜給你多少美女,卿都不納。”

“或賜夫人,或賞將士。”

“寡人只道你與寡人一樣,不好美色。”

“今日提及甄記室,方知不是不愛,只是未曾遇着對的人。”

李翊一驚,所驚的不是自己對甄宓的情愫。

而是感慨老劉居然這麼懂!

“這……”李翊竟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

劉備微笑,這場面屬實難得一見。

“善!誠如寡人所言,卿坐鎮河北,當爲河北民衆做出表率。”

“不如便由寡人親自賜婚,使你二人擇吉日成親如何?”

李翊被劉備“奚落”一番,當即也似玩笑一般,攤手錶示:

“唉,大王真是害苦了微臣吶!”

哈哈哈。

兩人同時大笑,笑聲不絕。

少時,李翊來到後園。

見甄宓正於海棠樹下錄寫文書。

風過處,花瓣落滿青簡。

伊人纖指輕拂,竟比那海棠還要驚豔三分。

李翊一時之間,找不到話題,便直接聊工作。

“甄記室可覺新政窒礙否?”

甄宓見李翊到來,乃擱筆淺笑:

“丞相之策甚善。”

“妾昨見城南張氏女再嫁,那迎親隊伍……”

話到嘴邊,忽止語低頭,耳垂已染海棠色。

李翊乃上前,取過她手中簡冊,指間相觸。

但覺其腕微涼似玉,袖口暗藏杜若香。

“汝這幾日忙着登記,着實辛苦。”

李翊翻看着簡冊,上面記錄的都是還未再嫁的寡婦。

待翻至末頁時,赫然見着一行批註:

“三月廿二,相府甄氏自請除名。”

墨跡猶新。

甄宓見此,慌了神,急欲取回。

李翊卻已握住了她的柔荑,笑道:

“原不知記室也在冊中。”

便對李翊調戲輕薄的言語,甄宓非但不惱,反而頰飛紅霞。

“妾……妾只不過是試筆……”

話音漸低如蚊。

李翊乃正色說道:

“適才齊王賜婚,讓本相過來提親。”

說着,取官印置於石案上,接着道:

“若得卿應允,便用此印簽發婚書。”

甄宓見此,乃輕撫印文,含情脈脈地望着李翊說道:

“丞相可知,妾三年前除籍時,便已自注‘待李郎’三字。”

恰一陣風過,滿樹海棠紛落如雨。

(是歲河北海棠皆並蒂而開,人皆謂之爲祥瑞)

五日後,劉備親賜金匾,又贈明珠一斛爲賀,牛百頭,羊百頭爲賀。

是夜,相府張燈結綵。

不論是河北的文武官員,亦或徐州來的高級官員,都紛紛送來賀禮,過來吃喜酒。

早在新婚之前,河北便開始大肆造勢。

言丞相將娶甄氏過門,並令他童子大發喜錢。

本來李翊已有正妻,按理說甄宓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

但李翊刻意將這場婚事辦的異常隆重,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娶了個“寡婦”。

今晚上,大夥兒都忙。

麋貞慣習了主母身份,她親自檢查合巹酒器。

特選了青玉鴛鴦盞一對,送給甄宓。

又命人薰染婚服,以百合香焙三日。

袁瑩也在一旁幫襯,小聲嘟囔道,“早知夫君偏心!”

麋貞手裡捧着一盒珊瑚胭脂,謂袁瑩道:

“好了,今日夫君新婚之日,莫惹他生氣。”

“你我快將這胭脂一同給宓妹送去。”

“知道了。”

袁瑩嘴上鬧趣,但還是很聽麋姊姊的話。

此時,甄宓位於新房中,嘆了口氣,謂身旁侍女道:

“我與兩位夫人相處日久,早已情同姐妹。”

“今日嫁於丞相,非是爲了破壞這個家,實爲加入這個家。”

正說間,麋貞已攜袁瑩入內。

麋貞走上前,執其手說道,“妹妹莫怕。”

袁瑩忽從袖中掏出蜜餞

“喏!吃了這個,就不緊張了。”

“瑩兒當初與夫君成婚時,便是這般。”

說到這兒,似想起些往事,竟自己先紅了臉。

由於三人結識日久,共處於新房之內,竟是有說有笑,相當和睦。

此時李翊正忙着應酬,陪客人喝酒。

河北武將與他最是相熟,各自喝醉了,說話便無顧忌,紛紛道:

“相爺好福氣啊!”

“娶了三房媳婦兒,皆是一頂一的大美人。”

“各自不凡吶!”

麋貞、袁瑩、甄宓都是妻,只有桃紅是妾。

只因三女的出身各自不凡,哪是妾室之位可以比擬的?

“好了,諸位都別再灌丞相喝酒了。”

“可別耽誤了洞房之事。”

劉備半開玩笑地說道。

見大王都發話了,衆人也就不再嬉鬧。

都讓丞相快回去洞房吧。

李翊一一謝過,回房歇息了。

到房中時,儘管甄宓心中火熱,但還是強忍着。

直到李翊坐到牀邊時,兩位新人終於迎來了乾柴烈火之時。

正是:

紅燭搖影照新妝,海棠帳暖度春香。

三年相望終執手,不負相思日月長。

……

靠着李翊與甄宓做出的表率,河北人漸漸接受了寡婦再嫁的新政。

劉備本着難得來河北一趟的想法,繼續遊覽河北之地,視察民生。

這日,他微服走在街道上,許褚護衛在其身邊。

忽然聽到道旁傳來一句童謠唱道:

“甄家絹,麋家鹽。”

“李相串成珍珠鏈。”

“徐州鞭,淮南船。”

“荊州米換幽州氈。”

“金滿倉,銀滿田。”

“散與窮漢買藥錢。”

“問君富甲幾多年?”

“笑指漳河浪滔天!”

劉備眉頭皺起,便對那小孩喊道:

“小童,你且過來。”

由於劉備一身紫衣,顯然是大富大貴之人。

那小童知他不是壞人,周圍又人多,便跳着走了過來。

劉備蹲下身子,笑容滿面地問他道:

“小童,這歌謠是誰教你的?”

那孩童咬着手指,囈囈不言。

旁邊的簡雍見了,便在街市買了一個甜瓜,遞給那孩童。

“現在可以說了吧?”

“嘻嘻。”

孩童得了吃,當即露了笑,說道:

“這是我爹爹教我的。”

“你爹爹是誰?”劉備又問。

“我爹叫牛二。”

這……

劉備與簡雍對視一眼,這名字一聽就是個普通民衆。

估計連書都沒有讀過,更別說是能編出童謠的人來了。

簡雍沉吟片刻,便問:

“那是誰教你爹這首童謠的?”

“……嗯,不知道,你得問我爹去。”

小孩啃着甜瓜,一臉天真無邪地說道。

劉備便命許褚帶人,將那個叫牛二的百姓給帶了過來。

牛二見是官兵找自己,嚇得一到劉備面前,就連連頓首。

“官爺饒命!官爺饒命啊!”

“小人是良民!良民!絕對沒有幹過傷天害理,違法亂紀的事兒啊!”

劉備乃道:

“我只問你幾件事,汝如實回答,自然無罪。”

牛二忙道:

“官爺只管問,小人知道的,一定沒有半句隱瞞。”

“汝家小孩,所唱之歌謠,可是你所教?”

那牛二先是愣了一下,旋即點了點頭。

“是小人所教。”

“可小人也只是覺得,此歌謠朗朗上口,便教給孩子了。”

“並未想過太多啊。”

嘶……

劉備深吸一口氣,又問:

“那這歌謠你又是從哪裡學來的?”

牛二不假思索地答道:

“哪裡用學?”

“這在咱們河北民間口口相傳,只要是個河北人,豈有不知此歌謠的?”

哦?

劉備若有所思,當即讓許褚送牛二回去,又賞給了他兩隻雞。

然後又問簡雍道:

“憲和以爲,此童謠因何而出?”

簡雍便道:

“公祐不是在相府中用事嗎?”

“他想必知道些眉目。”

劉備從之,即喚孫幹過來問話。

然後將自己在民間聽到的歌謠,對孫幹說了。

問孫幹是否知道此事。

“……這。”

見劉備問起,孫乾麪露難色,但還是拱了拱手,說道:

“不敢欺瞞大王,河北確有此事。”

原來,

甄家掌握河北商路,有着巨量的商業資源。

麋家又掌握着徐州商路,還掌握着國家命脈的食鹽資源。

而李家則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與政治資源。

三家又是姻親,於是靠着這一層關係。

李、甄、麋三家合力,使得李翊不僅掌握了河北大量企業的股份。

還將商路拓展到了徐州、淮南一帶。

然後還籌劃着向荊州傾銷商品。

無他,只因各州各郡都有李翊的朋友。

這些朋友非富即貴,在地方都是說一不二。

於是大家互開方便之門,合作共贏,互惠互利。

幾年下來,使得李氏積累了海量財富。

而李翊本人,幾乎都快成漢朝首富了。

至少目前還沒聽說過漢朝有哪個家族,是比李氏還富有的。

只不過李翊爲人比較低調,且經常散財接濟窮人,或者資助利民的產業。

是爲富很仁的存在,因此他的名聲一直很好。

只是不知最近一段時間,如何傳出了這段童謠。

這童謠看似在歌唱李家的財富,實則又充滿譏諷之意。

一句,“問君富甲幾多年?笑指漳河浪滔天!”

既形容了李家財富如同江河一般,又暗喻了其家族勢力一旦形成。

將來必會成爲大漢除劉姓以外的第二大姓。

“李相本人,知此歌謠否?”

劉備面色沉重,問孫乾道。

“這……”

孫幹又是面露難色,嘆道:

“此歌謠發自民間,李相又日理萬機,忙於公事。”

“哪裡會聽到這首歌謠?”

……

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31章 好你個李子玉,在這裡等我呢(求追讀!)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