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

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

卻說劉表揚言要北上援助袁紹。

此言一出,文武皆驚。

衆所驚者,非是疑劉表助袁之故。

而是劉表既要助袁,奈何又遣使向陳地朝廷交納貢品。

要知道,陳地朝廷屢行的是曹操、劉備的意志。

而袁紹在輿論方向上最不利的,就是“義兵”、“正統”這兩個概念。

所以河北對陳地朝廷一直選擇冷處理,既不承認,也不明着反對。

但表哥你既然想和袁氏結盟,爲何還要承認袁紹最忌諱的陳地朝廷問題呢?

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使君。”

別駕劉先站出來諫言道:

“夫荊楚跨州連郡,帶甲十萬,粟可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

“今河南與河北相持於黃河,未分勝負。”

“只要主公提兵北上,或助南或助北,皆可左右天下局勢。”

“若主公助河北,則可分其地而據之,共分河南之土。”

“若主公助河南,佐曹劉勝袁氏,曹劉必以主公爲重。”

“我荊楚之地也可得安虞。”

“若似這般,既與袁紹結盟,又向朝廷納貢。”

“只恐兩家皆怨荊楚無爲,如此將軍安得中立?”

“倘坐觀成敗,待勝負既分,勝者必挾威南下。”

“荊州又豈能獨全?願主公速斷之,勿貽後悔!“

從戰略上講,劉表還是更傾向於幫袁紹。

一方面袁紹與自己本身關係不錯,一方面袁紹確實更強。

同時,若是助袁紹,自己便能夠與之共分河南領土。

若當真貫徹這一思路,以荊州之富庶,未嘗不會沒有作爲。

只是劉表卻又顧及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袁氏叛逆,河南是義兵,自己堂堂“八俊”卻和逆賊混在一起。

這實在有損他這個“亂世良牧”的名望。

所以劉表在和袁紹結盟的同時,又遣人向朝廷納貢,表明自己是忠於漢室的。

但很明顯,這種思維放在平時沒事,放在亂世是行不通的。

部下紛紛勸阻劉表不要這樣做。

劉表見此大怒,叱道:

“汝等小輩,豈知吾之方略?”

“吾先與袁公結盟,又遣使向陳地朝廷納貢。”

“這叫內不失職貢,外不背盟主,乃中庸之道也!”

衆皆默然,無言以對。

劉表卻心意已決,即宣告荊州全境,自己將與袁氏結盟。

但對於朝廷的歲貢,劉表也並未斷絕,仍舊遣使與河南往來。

時有長沙臨湘人,姓桓名階,字伯緒。

此人年少時當過郡守的功曹史,後爲孫堅舉孝廉。

孫堅爲劉表所殺,桓階冒死請求帶回孫堅的屍體,其義舉使之名傳天下。

桓階有才,劉表重之,一度想將妻子蔡夫人之妹許配給他。

然桓階卻以老妻尚在爲由,拒不接受,甚至稱病辭官離開了劉表。

桓階不喜劉表,是因爲他殺了自己的舉主孫堅。

於是回了自己的老家長沙。

由於張仲景辭官歸鄉去了徐州,長沙太守早已易主。

此時的長沙太守乃荊州南陽人張羨也。

他先後擔任過零陵、桂陽的太守。

然後又頂替張仲景,任長沙太守。

由於張羨愛民如子,多行仁政,故在江淮一帶深得民心。

荊南諸郡皆服張羨,而不服劉表。

兼之張羨性格倔強不順,劉表甚薄其爲人,不待之以禮。

而張羨也因此怨恨劉表。

故隨着時間的推移,張羨本人已有割據稱霸之意。

劉表亦知張羨心懷不軌,故將他連續調任去了數個地方。

通過這種調任,就是爲了使張羨得不到擁躉,也不能成爲地方上的割據政權。

但令劉表沒想到的是,張羨竟真的只用了幾年任期,就籠絡了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的人心。

並且這荊南四郡在張羨的治理下,竟迎來了數年的豐收,百姓皆頌其德。

劉表主要用蔡、蒯、龐、黃四大世家幫助他治理荊州,然四大世家皆控制富裕的荊北。

對荊南的控制力並不強。

當劉表宣佈荊州全境支持河北時,張羨忽然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起事的好機會。

趁着劉表專注於中原戰事,在荊南掀起反叛,必然成事!

然張羨實力畢竟遠弱於劉表,對起兵一事甚是遲疑,故召桓階過來商議。

“劉表虛名無實,佔據荊楚,卻不思進取。”

“數年來,除偏安一隅之外,並無任何建樹。”

“今荊南之民皆愛戴於我,我欲取劉表代之久矣。”

“奈何劉表兵力甚衆,若冒然舉事,只恐不智。”

“君爲智者,請爲我獻策一二。”

張羨毫不避諱地,將自己內心想要造反的想法告知了桓階。

桓階本就不喜劉表,見手握掌兵的張羨欲在荊南起事,偷劉表的屁股。

這是他樂見其成的。

故一本正經,有條不紊地爲張羨分析道:

“……稟府君,夫舉事不以義爲本者,未有不敗者也。”

“故齊桓公率諸侯以尊周,晉文公逐叔帶以納王。”

“今袁紹反此明理,而劉牧應之,此非取禍之道乎?”

桓階倒不是非要在袁紹與曹劉之間選擇後者,只是因爲劉表既然應了前者。

爲了反對劉表,他就要支持後者。

“明府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桓階信誓旦旦地說道。

“……然則,何向而可?”張羨認真問。

桓階一捋鬍鬚,認真分析道:

“今河南雖然勢弱,卻也是仗義起兵。”

“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

“今若舉四郡、保三江以待其來,而我爲之內應,不亦可乎!”

張羨聞言大喜,他本就想反劉表,只是臨門差那麼一點底氣。

現在桓階提振了張羨的信心,遂起身執桓階手,說道:

“善!願從君言。”

商議既定,張羨正式扯起反劉表的大旗。

舉長沙之衆,並零陵、桂陽、武陵三郡之地,正式反叛劉表。

一時間荊州大亂,襄陽高層皆驚。

不表。

……

兗州,東郡。

卻說曹操會關羽之兵,解了白馬之圍。

將白馬、燕縣之民,盡數遷走,以防止其將來爲袁氏作民夫拉糧。

期間,曹操專門沿着黃河沿岸走,向袁氏挑釁。

意欲逼他渡河過來與自己交戰,曹操本土作戰,兵源、糧源補給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在遷民的過程中,還有一處地方離得遠,曹操遷不走。

那就是程昱所在的鄄城。

此時鄄城只有七百守軍,曹操恐程昱堅守不住。

於是打算給他增兵兩千人,助他守鄄城。

不想程昱卻回絕了曹操增兵的好意,反而回信說道:

“袁紹擁十萬之衆,自以所向無前,傲睨天下。”

“今見我兵少,必輕易不來攻。”

“若益兵於昱,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

“……此徒兩損其勢耳。”

“昱只領七百兵守鄄城,袁氏必不能取,願公無疑!”

程昱拒絕曹操增兵的好意,理由也很簡單。

袁紹自負,兵少必不來攻。

兵多成了威脅,袁紹反而要親自過來解除這個威脅。

所以你就放心罷。

鄄城位於白馬的東南部,也就是袁軍追擊曹操的後方。

袁紹用兵,那肯定是奔着曹操主力去的。

而不是揮師東進,不然就成打徐州了。

所以,程昱的威脅就在於他可以隨時殺出來,斷袁紹後路,噁心袁紹。

但如果程昱只有七百人的話,他就沒有這個威脅了。

倒是兵多,反而是袁紹一定要剷除的隱患。

果然不出程昱所料,袁紹並未揮師向東,而是集中主力部隊,全力追擊曹操的部隊。

曹操感慨程昱智謀的同時,也順利與關羽將白馬民衆遷到了官渡。

時劉備亦領軍在了官渡。

原來,早在李翊定下濟南郡之時,便提前書信一封,告知下邳劉備。

青州戰事定矣,請主公速速發兵西進,與曹操合力抵抗袁軍。

劉備在接到李翊書信之後,驚喜之餘,也是馬不停蹄地提兵兩萬人,直往官渡而去。

在官渡成功見着了一路從黃河邊遷民過來的曹操、關羽。

曹劉兩軍正式會合一處,此前韓嵩出使河南時,正好趕在了這個時間點。

故而未去徐州,便見着了兩位君主。

曹劉同時撫慰韓嵩,併力勸韓嵩在劉表面前說好話,將劉表拉至反袁同盟裡來。

韓嵩在見着了兩位氣吞萬里如虎的猛人後,認定袁紹不是河南敵手,故欣喜地將隨曹劉去拜見了天子。

曹操、劉備又暗自授意,表韓嵩爲侍中、零陵太守。

韓嵩領命後便回了荊州。

而曹劉此時大軍俱屯於官渡,兩人回朝廷是因爲離得不遠。

一來撫定人心,二來爲手下人表功績,側面的提振士氣。

戰爭打到現在,目前功績最大的人,當然是:

陣斬袁軍大將顏良,重挫袁軍士氣的關羽。

三月撫定青州,先排高覽後驅張郃,斷去袁氏一臂的李翊。

此時關羽還在官渡前線據守,並不在朝廷。

而李翊在解決完青州戰事之後,也沒歇着,領了萬餘衆,便往官渡戰場上趕。

現在也還沒到。

不過,人未到,功先發。

功臣不能不賞,奸臣不能不罰。

劉備正式上書朝廷,請求天子劉協,爲關羽賜爵漢壽亭侯,以彰其功績。

關於漢壽亭侯的讀法雖然很多,但目前最爲學者所認可的讀法還是“漢壽亭/侯。”

漢壽亭侯屬於列侯中的亭侯一級,是異姓功臣中能封到的最高爵位。

此前封爲郯侯的李翊,便是列侯中的縣侯,在漢末是可以世襲的。

雖然有很多人認爲應該讀“漢壽/亭侯。”

理由就是漢壽是一個縣,根據地名來封的。

但漢壽縣在荊州,也就是劉表的地盤。

一般來講,

漢末異姓功臣封侯,要麼就封在本人家鄉,要麼就在其長期駐守領兵的地方。

關羽既不是荊州人,曹操也沒控制荊州,自然不可能把漢壽縣封給他。

所以“漢壽亭”其實與“漢壽縣”重名了,並且這種重名還很多。

因爲“漢壽”這個名字好聽,漢祚永壽嘛。

只要你願意,可以隨便將一個街道可命名爲漢壽。

劉備上表請奏關羽爲漢壽亭侯,也是想討一個吉利。

漢帝當即應允,即封了關羽爵位。

又論及李翊封賞,由於他此前已經封了縣侯,基本封到頭了。

別看後來曹操稱了魏公,但那是曹操要挑戰漢室權威,實際上漢朝是沒有公爵制的。

所以在爵位上,李翊是沒辦法再往上晉升的。

爲此,只能是又給李翊增了五百戶食邑,另表奏李翊爲青州牧。

前面增加食邑的封賞,曹操倒不以爲意,這本就是劉備自家領地。

但又給李翊表了青州牧,這等於是劉備直接索要了青州的“宣稱”。

雖然青州大半領土確實已爲劉備所掌,但曹操暗想,他在正面戰場上多有出力。

劉備單爲自己手下人討好處,自己又豈能落於人後?

於是又表奏天子,請封夏侯淵爲幷州牧。

雖然曹操尚未控制幷州,但先把宣稱拿到手在說。

兩人在瓜分袁紹並、青二州這個問題上,但還未產生什麼分歧。

或者說,兩人在這件事上並沒有利益衝突。

你拿你的,我拿我的,誰要礙不着誰。

至於那塊最大的蛋糕,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選擇避而不談。

因爲利益牽扯太大了,現在兩家合作打仗呢。

真要敢去討論這個問題,那兩家立馬就得掐起來,仗就不用打了。

在領了封賞之後,曹操、劉備各自歡喜的拜別天子。

旋即一起奔赴官渡前線。

官渡也是徐州、兗州共同選出來的決戰戰場。

它既是戰略的考量,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爲什麼決定地點一定是官渡?

第一,

因爲河北強、河南弱,曹劉只能把袁紹放進來打。

雖然這樣做,等於是放棄了黃河天險。

但黃河沿岸有着大量的渡口,如果據河而守,那就得分兵去堵。

而河南最缺的就是人,河北最不缺的也是人。

以弱擊強,這不符合用兵之道。

第二,

黃河前線畢竟還是離得太遠,後勤成本過高。

撤到官渡來,有利於縮短糧道,並且拉長袁紹的糧道。

第三,

雖然沒了黃河天險,但在黃河之後,還有濮水、濟水、陰溝水、鴻溝水等等水網密佈的水系。

所以袁紹要平推過來,就得穿越一條條河流,後勤補給會變得十分困難。

同時還得考慮,東邊徐州軍打過來,截斷他的退路。

所以官渡之戰打到最後,你會發現不止曹操缺糧、袁紹也缺糧了。

當然袁紹缺糧,主要還是補給線拉的太長,被曹操一把火燒了之後,就緩不過來了。

因爲冀州的糧食不可能直接給你空投過來。

同時,官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

左邊圃田澤,右邊是中牟澤。

周圍更是沼澤池塘密佈,行人、戰馬、舟船俱無法穿越。

所以袁紹的戰略是先滅曹操,要滅曹操就得拿下其治所許縣,要過許縣就必須過官渡。

官渡就是曹劉的必然選擇!

曹操、劉備至官渡後,各自回營報喜。

那邊劉備見了關羽,欣慰地執其手,讚道:

“……兄弟!受苦了。”

關羽拜道:

“關某荷蒙兄長厚恩,日思報效,今正是勇武之時也。”

劉備大喜,將自己上表朝廷,爲關羽請了漢壽亭侯的爵位一事告知。

關羽再次拜謝。

忽有人報,曹司空有請。

劉備便道:

“……此必是前線有事。”

遂領關羽、並荀攸、劉曄等一衆文武班底,至大營處,與曹操相見。

“……玄德來的正好。”

劉備到時,曹操已經跟麾下諸將爭論起來了。

“不知曹公請我何事?”

曹操直接開門見山:

“適才,曹某接到緊急軍報,袁紹遣大將文丑,進軍延津口。”

劉備一奇,問:

“我等既已撤到官渡來,黃河前線讓給袁紹又有何妨?”

曹操道:

“玄德有所不知,延津百姓尚未來得及遷走。”

唔……

聽到這話,劉備的眉頭驟然蹙起。

“若使延津之民爲袁軍所擄,誠非好事。”

“正是如此,所以曹某正在考慮進軍延津,先接走百姓,再退回官渡。”

曹操關心延津百姓,是怕他們給袁紹當了民夫。

劉備亦有此擔憂,遂問:

“曹公打算幾時前往?”

“刻不容緩,現在便去。”

言訖,曹操又看了眼劉備身後的關羽,補充道:

“更乞借漢壽亭侯一用!”

曹操刻意提到了關羽新封的爵位,對他而言,劉備來了,關羽的試用期也就結束了。

那可不行,他還沒用爽哩。

故打算趁着同盟會戰之際,多用一會兒。

劉備望一眼身後的關羽,關羽嘴上雖不言,但看他的眼神,是渴望出戰的。

劉備乃道:

“既如此,我與曹公同去救延津百姓如何?”

曹操喜道:

“若玄德同去,則此戰必勝!”

忽又看見劉備身後立着一將,手持大刀,威風凜凜,其氣概竟不輸身旁的關羽。

遂揚鞭問道:

“玄德,汝背後所站者何人?”

劉備回頭望一眼,乃道:

“此乃雁門人張遼張文遠也。”

曹操眼眸一蹙,再問:

“……莫非呂布帳下張文遠乎?”

劉備答,“正是。”

嗯……

曹操默然無言,心中卻是萬般苦楚。

若是自己手下沒有好將領倒也不是,只是別人家的武將才香。

尤其自己得不到的,更令人心動。

這種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卻不是自己的,着實令人難受。

“……劉備帳下猛將何其多也。”

曹操兀自難受了一會兒,便與劉備各自領了幾員驍將,上馬出營,趕往延津。

由於爲了趕時間,所有曹劉兩人,都各自只帶了幾百輕騎。

因爲他們此去不爲打仗,是爲遷民,能爭取一些時間便爭取一些時間。

袁紹若是率大軍來的,必走不快,等他到時,曹劉已經帶着老百姓走了。

若是文丑前部,人馬想要追上來,數量肯定也不會太多,至少不會脫離曹劉的掌控。

很快,千餘騎直望延津渡口而去。

輕騎走得快,曹操很快將百姓帶了出來。

於是百姓個個攜老扶幼,拖家帶口,帶着全身家當隨河南軍南下。

河南軍傳令,以後軍爲前軍,以前軍爲後軍。

使糧草先行,軍兵在後。

糧草是最重要的,所以要放在前頭,免得遇着敵軍被剽掠過去。

大軍約行了半個時辰,劉備揚鞭催馬來,與曹操並馬而行,說道:

“延津之民甚多,照此行法,必爲袁軍追上。”

曹操問:

“莫非以玄德之意,當棄民於不顧也?”

“非也!”

劉備眉色一正,朗聲道,“今百姓歸吾,安忍棄去?”

“我意不妨將物料捨去,加快行軍速度,待退回官渡後,別作計較。”

曹操聞言,面上不豫。

暗道劉備一個織蓆販履的小兒,在徐州才當了幾年的官兒,竟然比我還豪橫。

徐州到底是有多富,敢讓你說出把物資丟掉的話來?

許是曹操之前遭遇了兗州之劫,窮怕了,哪怕是百姓身上的一袋穀子,曹操也捨不得丟下。

“不行!”

“這數千的百姓,便是數千張口,讓他們捨去物資,豈非要我大軍供養嗎?”

曹操斷然拒絕了劉備的建議。

劉備卻正色說道:

“數千百姓說少不少,說多也不算多。”

“待至官渡後,將百姓安置了,不過供養幾千口,又何懼哉?”

得益於這幾年李翊的瘋狂斂財,徐州光是從荊州那裡就累積交易得到了近百萬斛糧食。

劉備還真沒將幾千口百姓的供給放在眼裡。

但曹操卻捨不得,“官渡離此處不遠,很快便到,且暫忍一時。”

劉備問,“倘敵軍追來,爲之奈何?”

曹操答,“且待敵軍到時,再作理會!”

於是兩人就這樣扯了一路的皮,扯着扯着,押運着糧食輜重,一路沿河而走。

忽然後軍處傳來喊聲,一片躁動。

劉備即命人前去查探,少時,回報說:

“河北大將文丑兵至,我後軍大亂,將如之何?”

曹操暗道,來的竟如此快!

這時,劉備也催馬趕來,謂曹操道:

“此西南角,有一土坡,可先上坡暫避,居高禦敵。”

劉備的性格便是如此,他在爭論中會質疑曹操的決定。

但當證明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後,他不會埋怨曹操不聽自己的,也不炫耀自己當時的論斷。

而是第一時間想該如何退去眼前之敵。

曹操即從其言,命軍士人馬俱上坡來,人衆皆解衣卸甲少歇。

劉備的人馬也上了坡,各自栓馬休息。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裡是延津的南陂。

站在高處,可將遠來的敵軍看得真切。

此時人數還少,看不清楚。

劉備索性也直接停靠在馬兒旁眺望,曹操走過來問:

“玄德看清來了多少人否?”

劉備搖了搖頭,“離得遠,看不太清,若是子玉在,當能看清楚。”

劉備想起了李翊那架可以窮極千里之目的神器,若是在此,當能及時判斷形勢。

俄頃,有傳令兵過來報,說南陂下已經聚集了約有五六百騎兵了。

聞得此言,有不少將領請纓道:

“現在袁軍人少,不妨主動進攻。”

“待其聚攏多了,便不好收拾了。”

然而,面對請戰的各級將校,不論是劉備還是曹操都反對此時下去。

“如今敵軍數量不明,未可輕動!”

雖然南陂下只聚集了幾百騎兵,但不可能瞬間便將之殲滅掉。

如果不能第一時間殲滅,等人家後部的援軍一到,立馬攻守易型,曹劉反倒要被包圍了。

曹操、劉備保持了充足的冷靜,靜靜等候戰機。

又過半炷香時間,哨兵來報,陂下的騎兵越來越多了。

此前請戰的將領們頓時不說話了。

沒想到迴旋鏢來得這麼快,剛纔那五六百騎兵甚至都不是誘敵的。

只是單純走得快而已。

未過多久,人報陂下人數越來越多,一時辨不出人數。

舉目看去,騎兵已經到頭了,剩下的則是數不盡的步兵。

……

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
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75章 大漢魅魔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323章 泗水,請別爲我哭泣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