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

卻說齊軍兵圍大伾山。

山中有老弱婦孺熬不下去,縋下繩索,欲投齊軍。

才至山腰,卻被巡哨發覺。

司馬敏聞報大怒:

“背主之奴,安敢如此!”

當即命人全數拿回。

次日黎明,司馬敏集全族於殘破的祠堂前。

但見他白衣染血,手提利劍,腳下跪着那些逃亡者。

“爾等食我司馬氏之粟,穿我司馬氏之衣,今日危難之際,竟欲叛主求活?”

話音未落,劍光閃處,一名老僕雙腿齊斷,登時昏死過去。

衆族人駭然,有孩童驚啼,卻被父母死死捂住嘴巴。

司馬敏擲劍於地,厲聲道:

“再有逃亡者,似此之狀!”

又指那血泊中的傷者,“將他們擡上牆頭,讓齊軍看看——這就是背主的下場!“

魏延在陣前望見,不由皺眉:

“司馬氏竟狠毒至此耶?”

Www ★тtkan ★¢Ο

他性格雖然暴烈,但一向善待底層士兵,實在做不到司馬氏這般手段殘忍。

但司馬氏也並非是個例,他們的行爲只是漢末世族的縮影罷了。

在這些世家豪族看來,族下的奴僕本就是可以隨便虐殺的。

你背主,那就是不忠,就是死有餘辜。

所以別看司馬氏行徑有多殘暴,但還真很難招來世人的批判與譴責。

而山上,也真的再沒有人逃出來向齊軍投降了。

他們當中,或自願也好,或被強迫也好,都在司馬氏的高壓統治下,全力守山。

由於司馬氏家族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與抵抗的決心。

憑藉山勢險要,魏延、陳到只能選擇繼續圍下去。

如此,戰事又持續了一月之久。

……

與此同時,李翊已經基本上撫定了河內諸縣。

這期間,他儘量去淡化司馬氏一族在此地的影響。

雖然其族人躲到了山中去,目前也還在抵抗。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司馬氏只是在負隅頑抗,垂死掙扎罷了。

外無援軍,內生憂患的情況下,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基於此,李翊在穩住河內以後,便回到了魏郡的鄴城。

開始着手遷州治的準備工作。

即準備原來的州治南皮,遷到鄴城來。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鄴城相對來說,人口更加密集,經濟也相對繁榮一些,更適合做州治。

第二則是出於戰略考量了。

河北基本一統,將州治往西南遷,顯然是表明要將戰略中心向黃河一帶拓展。

通過資源的傾斜,方便將來配合劉備南北夾擊,全吞河南之地。

做出這個決定以後,李翊一面通知渤海衆官員,舉家搬遷至鄴城。

一面使徐晃領兵,護送自家的家眷到此。

最後,便是上書劉備,請求制定《齊律》,也就是重新制定統一的法律。

其書略曰:

“臣翊謹奏:”

“竊惟河北新定,而袁氏遺毒未消。”

“豪強兼併,黔首流離。”

“猾吏舞文,冤獄叢生。”

“非雷霆之法,不足革積弊。”

“非日月之明,難照覆盆之暗。”

“”昔蕭何入關,首收秦律。”

“今大王功蓋桓文,宜定非常之制。”

“乞頒《齊律》,使吏知所守,民知所避,豪右知所懼。”

“如此則,王化可昭於燕趙,政基可固於磐石。”

“若待歲月自化,恐生肘腋之患。”

“昔賈誼哭於宣室,晁錯削藩釀禍,皆因因循苟且之故。”

“臣雖不敏,敢請大王。”

“法立則奸消,律明則威重。”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丞相臣謹上。”

劉備此時正準備返回徐州,啓程前方得李翊之書。

僅思考了半晌,便批了一個“准奏”二字。

或有人諫道:

“今齊律大備,李相何爲更張?”

“夫法者,國之權衡,數易則民疑。”

“昔蕭規曹隨,漢室以安。”

“秦法朝夕改,二世而亡。”

“願丞相但損益條文,毋廢舊典,則上下相安,政令可久。”

這些人的意思,就是嫌棄李翊太能夠折騰了。

重新頒佈法律,這會極大增加政府的工作量。

人人都有些畏難嫌麻煩。

所以便建議劉備說,既然李丞相覺得原來的法律不好,那就讓他直接增減就可以了。

何必大改,乃至重新頒佈《齊律》呢?

劉備乃解釋說道:

“寡人巡行河北之時,察其吏治,弊竇實多。”

“滌除袁氏餘穢,其小者也。”

“整飭方州綱紀,其大者也。”

“卿等皆股肱之臣,當此之際,豈可苟安畏事?”

“宜各砥礪奮發,共濟時艱。”

“若復懷怠惰之心,非社稷之福也!”

劉備此次來河北,也發現了河北官場問題很嚴重,確實需要整頓一下了。

又批評了這些怕事嫌麻煩的人,勸他們不要想着偷奸耍滑。

羣臣聞諭,肅然屏息,莫敢再復言。

劉備又考慮半晌,乃喚陳羣道:

“長文才器,寡人素知。”

“自汝從徐州隨寡人到此,卿遍歷河北民情吏弊,當察其癥結之所在。”

“今李丞相欲修《齊律》,卿宜留鄴參贊。”

“以卿明法達變之能,必堪此任。”

陳羣乃頓首拜道:

“臣敢不竭股肱之力!”

陳羣內心是十分激動與興奮的。

倒不是說他被留在了河北,而是劉備專門把他留在了河北,輔佐李翊修編《齊律》。

什麼意思呢?

當年陳珪病逝,人人都以爲沛相之位會落到豫州大族陳羣的頭上來。

結果劉備力排衆議,兼之張飛拱言,李翊默許,把沛相給了河北舊吏辛毗。

當時有很多人都替陳羣打抱不平。

唯有陳羣保持了冷靜,他安慰身邊的人說道:

“大王豈薄舊臣者哉?”

“今不授沛相,必有其深慮。”

“諸君且觀之,不日當有殊遇。”

陳羣作爲律學名臣,自帶含蓄,但卻又不乏洞悉上意的敏銳性。

如今,他便揣摩出了劉備的意思。

他一個徐州官員,留在河北編《齊律》幹嘛呢?

那當然是《齊律》頒佈以後,讓他當廷尉了!

這可是權力極大的官職。

是古代最高司法審判機構的長官,可以彙總全國斷獄數。

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

遠遠勝過沛相一職。

等於陳羣他雖沒能當上市長,卻直接成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長。

這令他如何不喜?

“事不宜遲,卿宜即刻起行!”

“喏。”

陳羣再次拱手,拜別劉備。

坐着馬車,飛也似的奔鄴城而去。

陳羣對劉備分配的這項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視。

即便是在趕路的路上,都在審籍看書。

等到鄴城時,陳羣已經擬定好了一個草案,想直接交給李翊。

李翊正於衙署辦公。

他每天卯時過來工作,午時下班吃午飯,這是雷打不動的。

陳羣早早來到丞相衙署,卻見李翊早已伏案批閱文書,案頭燭火猶明。

陳羣不敢打擾,輕手輕腳地入內行禮。

李翊頭也不擡,只擺了擺手:

“長文且坐。”

這一坐便是兩個時辰。

陳羣端坐如鬆,耳中只聞李翊毛筆沙沙之聲,偶爾夾雜幾聲咳嗽。

窗外日影漸高。

衙署內其他屬官陸續到來,卻都屏息靜氣,連腳步聲都放得極輕。

原來,這些人長期跟在李翊手下做事,太瞭解這位領導的脾氣性格。

主簿三次捧來緊急軍報,皆彎腰碎步上前。

小吏添茶時手腕發抖,生怕杯盞相碰出聲。

陳羣見此,出汗如漿,打溼了中衣。

☢ттkan ☢C○

不禁感慨,這相府上的工作強度與氛圍確實遠勝過其他州郡。

無怪別人都說相府的行政效率極高。

就衆人這個辦事態度,能不高嗎?

忽聽更鼓報時,侍從在門外輕喚:

“丞相,午時已至,該用膳食矣。”

李翊這才擱筆,揉了揉眉心。

陳羣見狀,急忙從懷中掏出竹簡:

“稟丞相,下官已擬好《齊律》草案,請丞相過目!”

李翊淡淡掃了一眼,“放着罷。”

便起身離去。

陳羣捧着竹簡,僵在原地,耳中嗡嗡作響。

卻見主簿悄悄過來低語:

“陳公勿憂,丞相用飯不過兩刻鐘,回來必看。”

又指案頭堆積如山的文書:

“昨日幽州來的急報,丞相也是第三日才批的。”

正說着,忽聽廊下傳來李翊的聲音:

“長文可曾用飯?”

不待回答,又聽他吩咐侍從說道:

“給他加道魚鱠。”

陳羣愣了愣,又看一眼主簿,兩人竟然同時笑了。

這種感覺很奇妙。

相府的工作氛圍很壓抑,但卻又有種激發人努力工作的慾望。

李翊真的是一個很有魅力的領導。

“相爺真命世之英也,佐其幕下,如沐春風而芝蘭自芳也。”

陳羣若是感慨道。

少時,侍從端了盤魚膾過來。

陳羣謝過,方用筷子夾了片魚肉,嚐了不到兩口。

膾尚未來得及嚥下,忽聞廊下靴聲橐橐——李翊竟已食畢歸來!

驚得他喉間一哽,魚刺鯁在嗓中,咳得滿面通紅。

急擲象牙箸於案,拂袖趨迎。

二人敘禮方畢,李翊徑自踞坐,取《齊律》草案細觀。

然後不發一言,便開始提筆批註。

陳羣垂手侍立,眼角餘光瞥見丞相時而蹙眉,時而頷首。

窗外日影漸西,將二人身影拉長投於粉壁,竟如獄吏囚徒之狀。

忽聞更鼓報申時,李翊擲筆而起。

將他批註完的草案交給陳羣,道:

“文長可照我所注之例修改,改好之後,再拿來我看。”

陳羣雙手接過,還未來得及開口。

忽見張郃大步踏入堂中,抱拳稟道:

“丞相,大伾山軍報至!”

李翊接過軍報細看,眉頭漸鎖。

半晌,擲簡於案,冷聲道:

“司馬氏困守孤山,已是甕中之鱉。”

“拖延日久也就罷了,怎會折損這許多錢糧?更兼傷員過重!”

他擡眼直視張郃,“我齊軍撫卹之制優厚,莫非有人藉此漁利?”

因爲此前修改《軍律》時,李翊提高了軍人的待遇,給了傷員很大的補貼。

甚至終身殘廢的,其子女都有優待。

這就導致河北每年的軍費支出非常高。

很多人都勸李翊削減軍費開支,認爲天下沒有哪個諸侯會如此優待士兵。

起初,李翊迫於過高的財政壓力,一度真的想要削減一下軍隊補貼。

但此舉召來了河北諸將的一致反對。

他們每年能夠從政府得到鉅額的錢糧、絹布、還有牛羊補貼。

河北諸將已經這個政策視爲他們的禁臠了。

誰敢去動這項政策,他們就要和誰拼刺刀。

迫於壓力,李翊還是沒有砍河北軍人的福利。

一方面,這調動了河北人蔘軍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由於待遇好,使得政府可以篩選出更加精壯的士兵出來。

所以,只能咬咬牙,堅持堅持了。

但李翊也絕不允許,有人鑽空子,騙取國家補貼。

張郃目光一閃,順勢說道:

“末將聽聞,魏、陳二將軍近日頻發請餉文書。”

“那大伾山不過彈丸之地,何須如此耗費?”

“恐……恐怕中有貓膩啊。”

話到此處,戛然而止。

堂中燭火“啪”地爆了個燈花。

陳羣低頭摩挲竹簡,額角滲出細汗。

“俊乂。”

李翊忽然輕笑,“我現在命你爲監軍,你即日率三千精兵前往督戰。”

“若真如你所疑——”

他指尖輕敲案上《齊律》草案,“我新法正缺個祭旗的。”

“喏!”

張郃欣然領命而去。

甫一出門,迎面便走來一將。

щшш● Tтkд n● c○

此人姓郝名昭,字伯道,乃山西太原人。

他少年從軍,是張郃的部曲督,此時資歷尚淺。

見張郃出,乃抱拳低聲問道:

“將軍容稟,末將覈驗過前線軍報。”

“魏、陳二位將軍所列傷員、錢糧損耗皆屬實。”

“爲何您卻要對相爺說……”

話未說完,張郃一把扯住他手腕,拉至僻靜處。

暮色中但見這位五子良將眯眼輕笑:

“伯道啊伯道,你今年才二十有七吧?”

突然壓低嗓音:

“可知爲何滿營將校,獨獨你能當這部曲督?”

部曲督這個官職不同於現代的國家軍隊。

它更接近於私人部隊的指揮官。

如果非要類比的話,可以理解爲警衛主管。

所以郝昭能當上這個官,絕對是被張郃引以爲心腹的。

畢竟張郃可是一個標準的職場人,這種情況哪裡會把說說的明白。

但對心腹後生就不同了。

郝昭一怔,不能答。

張郃指尖輕敲胸前鐵甲,道:

“其實相爺心裡明鏡似的,他知道前線具體是什麼情況。” “可……”郝昭還欲再問。

張郃已翻身上馬,擲下一句:

“這軍中的學問很大,你尚年輕,日後有的是時間去學。”

“如今吾既爲監軍,可即刻點兵,明日寅時隨某出征!”

言罷,猶豫一下。

忽又勒馬回頭,意味深長地說道:

“記住,大伾山的石頭縫裡,能刨出你郝伯道的校尉印來!”

夜風捲起火把的殘煙,三千河北精銳,奔赴大伾山而去。

此時的魏延、陳到還在攻打司馬氏。

聞說河北方面,委派了張郃過來當監軍,二人皆是一驚。

其中,尤以陳到最是不忿:

“吾輩捨生忘死,浴血摧大伾。”

“功在須臾,張郃豎子安敢摘桃!”

陳到是徐州將領,所以對張郃這位河北宿將並未有太多尊重。

尤其此前玉龍臺比武時,兩邊人爲了在劉備面前搶風頭,起了衝突。

而魏延作爲李翊帶出來的新人,對於這個安排,也感到大爲不解:

“丞相既委重任於我,復遣監軍到此,豈疑延有二心耶!?”

魏延一時間自閉了,突然自我懷疑,是不是哪裡沒做對。

惹了丞相不高興了。

而這時,張郃已引三千精兵趕至大伾山。

魏延、陳到雖心中不忿,然監軍虎符高懸,只得整軍相迎。

魏延鐵青着臉遞上地形圖,陳到則抱拳冷聲道:

“請監軍示下。”

張郃不以爲意,笑吟吟拍着二人肩甲:

“文長、叔至辛苦了。”

此時,張郃不論是哪方面段位都遠比魏延與陳到要高。

魏延雖是將才,但畢竟才初出茅廬。

而張郃在河北已經幹了二十多年了,絕非是魏延這種新兵蛋子可以比的。

至於陳到則是一位勇將,論行軍打仗就更遠不及張郃了。

隨即。張郃登高視察。

鷹目掃過斷水澗,猿臂遙指藏兵林。

不夠半日,便召衆將下令:

魏延率輕騎五百,專司截斷山西麓泉眼。

陳到領弩手三百,晝夜輪番襲擾北寨。

自統主力堵住東面官道,卻按兵不動。

一通安排下來,大伾山上的司馬氏一族大叫惱火。

本來魏延與陳到已經十分難對付,如今又來一個張郃,簡直是雪上加霜。

過了幾日,不少人都熬不住了,紛紛建議司馬馗、司馬敏組織人突圍。

他們說道,司馬懿肯定已經放棄他們了。

不然爲什麼這麼久,還不派人來找李翊談判!

可以說,司馬氏一族之所以能夠憑藉意志力苦撐,就是抱着司馬懿回到雒陽會來救他們。

懷着這樣的希望,大家怎麼樣都能咬牙堅持堅持。

可一旦希望破滅,衆人的意志力就會立馬崩潰。

司馬馗深知不能讓衆人相信這一點,乃厲聲叱道:

“休得胡言!仲達絕不棄我等。”

“爾等只宜堅守,專心等待即可!”

軍心雖然能夠暫時穩住,但並不能阻止齊軍日益收縮的包圍圈。

Wшw ▲ttκǎ n ▲c○

這日,齊軍再次來攻山。

混戰中,魏延拈弓搭箭,正中司馬馗面門。

那箭鏃透骨而入,流血不止,衆親兵拼死搶回寨中。

未及救治,司馬馗已氣絕身亡。

齊軍陣中歡聲雷動,參軍當即遣使勸降。

畢竟他們認爲,首惡就是司馬馗。

司馬馗一死,沒道理繼續抵抗下去。

這對其他族人來說,也是一個投降的契機。

使者方入寨門,便見司馬敏披髮跣足,雙目赤紅如血,一腳踹翻案几:

“狗賊安敢欺我!”

竟親手拔劍斬了來使,血濺三尺!

衆人見此,無不駭然。

感慨司馬敏這是壓抑太久,瘋了魔了!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啊!

“傳令!”

司馬敏劍指蒼天,嘶聲如鬼嘯:

“言降者,割舌!”

“私逃者,腰斬!”

“斬一齊卒,賞粟十斛!”

須臾,寨牆下頓時懸起十顆血淋淋的首級——皆是方纔稍有遲疑的部曲。

殘陽映照下,司馬敏持兄染血戰袍,對衆厲聲喝道:

“大伾山即我司馬氏祖墳!”

對於齊使被斬,而且還要繼續負隅頑抗的消息。

齊軍上下聽說後,都感到無比的震驚。

然而,此時的李翊已經失去了耐心。

當即發佈一道全新的軍令,給前線將士。

令中寫道:

“傳諭張郃等:”

“大伾山賊冥頑不靈,屢辱王師。”

“先戕我使節,復耗我糧秣。”

“天有好生之德,然豺狼不配仁義!”

“着即,停一切招撫。”

“破寨之日,無論主從,盡誅之。”

“生擒者,驗明正身後立斬。”

“昔白起坑趙卒四十萬,項羽埋秦兵二十萬,皆因除惡務盡!”

“今吾不過誅一逆族,何須躊躇?”

李翊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就是讓張郃等人停止一切招降舉動,攻下山後,全部斬盡殺絕!

因爲此前李翊下達的命令,是隻針對司馬氏血脈,其族人並不予過多追究。

可如今,李翊則是下令,不論他姓不姓司馬。

只要是幫着司馬氏抵抗官軍的,一律格殺勿論!

爲此,李翊還專門解釋說道:

“首惡司馬馗、司馬敏,負隅頑抗,罪盈惡稔。”

“幸天誅速至,免遭顯戮。”

“然餘孽復奉敏爲主,怙惡不悛,足見闔寨同惡,斷無良善!”

意思就是,既然司馬馗死了,賊衆羣龍無首。

那你們不願追隨司馬氏的,此時就應該奮起反抗。

但你們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仍然迫於其淫威,繼續對抗天兵。

那你們就是有罪,就是該死!

在接到命令以後,張郃表示從命。

其實,此時的大伾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三日後,張郃正式發動總攻。

齊軍準備已久,蓄勢殺上山去。

司馬敏披髮執劍,猶作困獸之鬥。

斬三卒,終被亂刀分屍砍死。

張郃急令:“速驗首級!”

軍中醫官以金盆盛其面目,對照畫像再三覈驗,方長舒一氣:

“確是司馬敏無疑。”

待驗明司馬敏正身以後。

張郃乃命人將司馬敏的屍首置入棺槨之中,暫時存好。

然後又命人發掘了司馬馗的墓,將屍體取出,一併置入棺槨之中。

接下來,便是控制戰俘了。

司馬敏既死,再也沒人願意抵抗下去了。

殘存的司馬族人被鐵鏈串縛,如羊羣般被驅至谷底。

魏延、陳到負責去清點俘虜,張郃則率軍去查司馬氏藏匿的財富去了。

經過清點,青壯者還剩下三千一百二十口。

婦孺加在一起,約有九百八十一口。

按照丞相的命令,男子肯定是要全殺的。

但兩人驚奇的發現,成年男子其實也就一千人左右。

剩下的男子,雖不算小孩,但也最多就十三、四歲。

這些人殺不殺呢?

尤其是婦女和小孩兒,這些人又該不該殺?

之所以兩人如此猶豫,

是因爲劉備的軍隊,從來沒有幹過坑殺俘虜的事。

結果魏延、陳到攬下了這場髒活,兩人當然有所顧慮了。

這時,忽有十餘人膝行而出,叩首泣血:

“將軍明鑑!我等本欲早降,奈何司馬敏令人斷我手足,實不得已啊!”

言罷掀起衣衫,果然人人手足俱有猙獰傷疤。

陳到默然,指一老嫗懷中嬰孩:

“此子也能助紂爲虐?”

魏延撫刀沉吟:

“丞相雖令盡誅,然或許只是一時氣話。”

“以某對丞相的瞭解,其斷不會對婦人孩童小刀。”

“不若赦之,如何?”

魏延性格是暴烈,但不是暴虐,他也沒有虐殺俘虜的習慣。

於是兩個人一合計,決定把十三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殺掉。

至於剩下的婦女和小孩,則放過。

男的就編爲奴,去種田吧。

至於婦女,就賞給將士們罷。

在兩人看來,這樣做,既能夠完成丞相下的命令。

又能展現丞相仁義的一面,丞相肯定不會怪罪。

而且兩人都覺得,殺伐太重,萬一搞得河內人心惶惶,也不便丞相將來治理。

所以,都認爲他們的決定會得到李翊的表揚。

於是興沖沖地派人將此事上報給李翊。

李翊在鄴城得到兩人的奏報以後,氣得破口大罵:

“魏延、陳到抗令縱敵,蠢若朽木!”

“二豎子全不知羞恥,擅作主張,合該千刀萬剮!”

李翊很少這樣暴怒,兩個人被這樣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全都懵了。

這下才反應過來,原來李翊是真的連婦女小孩兒也沒打算放過。

他們拍馬屁拍到馬臀上去了。

爲此,兩人趕緊派人,將釋放的戰俘重新捉回來。

然後挖一大坑,命武士手執大棒,將這些婦孺小孩全部棒殺在坑內。

雖然兩個人將功補過了,但還是對李翊的行爲感到有些無法理解。

這人設有點ooc啊。

他們印象中的丞相,一向是以寬仁爲本,從未乾過這種斬盡殺絕的事。

如若不然,二人也不至於拍錯馬屁。

今日是怎麼了,竟當真如此狠心?

兩個人想不通,最後還是陳到提議說道:

“張俊乂是河北宿將,與相爺共事多年。”

“他必知丞相心意。”

歷史上,張郃能混到魏國武官第一人,成爲國寶級別的存在。

可不單單只是靠資歷與實力。

一個政治人物,能在官場上幹到七十多歲,還能屹立不倒。

除了實力之外,肯定是非常懂職場,非常會來事兒的。

陳到雖對張郃不滿,但還是與魏延過去虛心求教了。

“兩位來了。”

張郃坐在凳子上,手裡正捧着賬簿,上面記錄着司馬氏在山中積攢的財富。

“我早知二位會來。”

話落,命侍從給二將看茶。

兩人謝過,便開門見山問:

“監軍,您是軍中宿將,與丞相共事多年,必知其中緣故。”

“丞相向來以寬仁爲本,爲何面對司馬氏一族,卻要我等斬盡殺絕呢?”

呵呵。

張郃微微一笑,開口解釋說道:

“兩位只知丞相寬仁,卻不知丞相亦重法度。”

“公豈不察此輩初時負隅,蓋因妻孥爲司馬氏所脅,故拒抗齊師。”

“今勢蹙乃降,若遽赦之,是教天下曰——”

“抗命者當死戰到底,及至絕境,反得全生!”

“自此人人效尤,王師又何以勘亂啊?”

張郃不愧是老油子,一下子便點明瞭其中緣由。

這些族人因爲老婆和孩子被司馬氏控制,他們怕害死家人,所以纔不敢投降。

現在一切山窮水盡了,他們才終於投降了。

如果我們放他們一馬,豈不是在告訴他們,以後對抗政府時,就應該堅持到最後。

因爲堅持到一半再投降,他們的老婆孩子會死。

可堅持到最後投降,政府反而會赦免他們的全家。

這樣一來,以後人人都要抵抗到最後了,咱們還怎麼打仗?

魏延與陳到似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誒呀!”

“居然沒能想到這一茬!該死!該死!”

陳到、魏延十分自責。

“我等亂了丞相法度,無怪丞相罵我等該千刀萬剮。”

“唉!”

兩人齊齊向張郃拜謝:

“多謝張監軍開導,多謝!多謝!”

“兩位不必客氣,日後還望兩位繼續努力,勿負丞相期待。”

張郃望一眼,脣角帶笑。

彷彿在說,他還得謝謝咱呢!

陳到、魏延只顧着拜謝張郃。

將張郃搶了他們的軍功一事,全部忘諸於腦後了。

兩人走後,張郃抿了一口茶水,悠悠說道:

“伯濟啊!”

“汝可知丞相爲何如此生氣否?”

啊?

郝昭一臉懵,適才他也在旁邊,全程聽着。

“……這、這難道不是因爲魏、陳二將亂了丞相的法度麼?”

郝昭撓撓頭,怔怔地說道。

“……哈哈哈。”

張郃擱下茶盞,笑得合不攏嘴。

“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丞相固然氣此二人亂他法度。”

“然究其本,實魏、陳二將自作聰明耳。”

“汝且細想,丞相明令族滅司馬氏,斬盡殺絕,不留活口。”

“彼輩竟擅釋俘以市恩。”

“今百姓但知二將之仁,誰識丞相之法?”

“主辱臣死,此豈人臣之道乎!”

李翊已經下令,把司馬氏殺光了。

結果魏延、陳到二人倒好,把人給放了。

如此一來,他們兩個成了這件事裡的好人。

而他李翊反倒成了最混蛋、最壞的那個人了。

這是張郃不曾對魏延、陳到二人說的。

因爲這涉及到一個職場道理。

張郃是不會傳授給兩個同事的。

但面對郝昭這個後生晚輩,張郃一本正經地說道:

“伯道啊,這便是我要教你的道理。”

“不論何時何地,你都一定要記住——恩出於上!”

“此相爺之於齊王之所以然也。”

千萬不要略過領導,自己收買人心。

從古至今,此理都是通用的。

……

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
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謀,幹孔明第37章 搶人才的時候到了(求追讀!)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