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

稱心對於李承乾來說,有一種特殊的意義,稱心是他和李恪在擷玉樓相爭,鬧得滿城皆知的戰利品,是他曾戰勝李恪,力壓李恪一頭的標誌,故而李承乾視她自然與尋常女子不同。

李承乾被李世民喚入宮中提點了一番後,不過三日後,便又對擷玉樓裡的那個“可人兒”動了念想,只帶了太子左衛率的趙節和幾名護衛便輕車簡從地直奔擷玉樓而去。

今日李承乾也是趕了巧了,當他率衆趕到擷玉樓時,正逢稱心登臺,只不過今日稱心在臺中非是奏曲,而是獻舞——胡旋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傳入宮掖靡長安。吹奏何必瓊林宴,市間到處聞管絃。”

胡旋舞源自西域,南北朝時傳入中原,始盛於隋末,胡旋舞不似宮廷舞那般陽春白雪,常人莫近,大唐最好的胡旋舞姬就在長安民間,就在街頭坊裡。

稱心立於臺中,腳踩花毯,一身盛紅色的鑲金絲羅衫,窄身寬袖,銀蔓垂花,一條淺紫色的絲帶繞身,隨着輕快的鼓點聲在臺中的花毯之上如旋風般飛舞,帶起絲帶飄飄,環佩之聲叮咚作響,既如仙子凌塵,也如流星剎那過空。

稱心本就模樣俊俏,體態柔美,但眉宇間卻帶着一股子英氣,與尋常女子都不相同,而胡旋舞無論舞姿還是衣着,都是源自西域,更是將稱心的嫵媚和英氣展現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李承乾站在二樓的迴廊之上,看着眼前嬌俏可人的稱心,不禁大呼驚豔,由衷讚歎道:“弦無差袖,聲必應足,香散飛巾,光流轉玉。曲美,舞美,人更美。”

李承乾的讚歎聲極大,樓下大堂中的稱心也聽着了,稱心聽了李承乾的話,緩緩地停下了舞步,渾然不顧堂中還在看着的許多人,大膽地朝李承乾拋了個媚眼兒,竟是險些當場將李承乾的魂兒勾了去。

稱心這般的女子李承乾此前甚少見過,模樣且先不說,就是這幅膽氣便不是尋常女子能有的。

凡尋常女子,無論是宮中的,還是青樓妓館的,知道了李承乾的太子身份,行事大多是唯唯諾諾,小心謹慎的,還從無有稱心這般大膽的,竟在衆目睽睽之下眉目傳情,實在是叫李承乾大呼新鮮。

李承乾的太子妃蘇瀟乃武功蘇家子弟,出自世家名門,真正的大家閨秀,無論行事還是衣着自也都萬分端莊,對付男人哪裡有稱心十分之一的手段,稱心給李承乾的感覺可是李承乾此前從未有過的,李承乾如何能夠不喜,不愛?

李承乾心中想着稱心嫵媚傳神的一眼,想着那婀娜輕盈的舞姿,不禁食指打動,心中也如百爪撓心,坐立不安了。

李承乾要了個雅間,方纔坐下,還不等上齊酒菜,便忙不及地命人傳來了擷玉樓的管事。

太子傳詔,擷玉樓自然不得推辭,但擷玉樓的東家蕭月仙自是不便出現在李承乾眼前的,於是便命了自己的心腹齊鎮前去應付。

齊鎮是蕭月仙的心腹,是她自揚州煙雨樓帶來的老人了,跟隨蕭月仙也有些年頭了,在長安,蕭月仙畢竟不宜時常拋頭露面,許多蕭月仙不便出面的事情就都是齊鎮代爲處置,就是這擷玉樓名義上的東家也是齊鎮。

“草民擷玉樓管事齊鎮拜見太子。”齊鎮得了李承乾的傳詔,連忙到了二樓的雅間,俯身拜道。

李承乾看着齊鎮入內,輕瞥了一眼,道:“齊管事,你好大的膽子啊。”

李承乾之言大有見怪之意,而齊鎮根本不知自己和擷玉樓何處得罪李承乾,連忙跪地道:“草民不知何處得罪了太子,還望太子恕罪。”

李承乾看着齊鎮,問道:“你不知自己何處得罪了本宮?”

齊鎮道:“草民不知,還望太子明示。”

李承乾道:“好,本宮也不是蠻不講理的人,你既不知,那本宮就點一點你。稱心是本宮花了大心思請過的,本宮爲此甚至開罪了楚王,稱心是本宮的人,此事你應該知曉。稱心既是本宮的人,旁人便碰不得,今日你又讓她在大堂中當衆獻舞,又是爲何意?”

齊鎮聞言,忙解釋道:“草民知道太子對稱心有意,就是借草民一百個膽子,草民也萬不敢勉強稱心,開罪太子啊,今日讓稱心在大堂獻舞,實在也是無奈之舉,與草民無干。”

李承乾聞言,不解地問道:“這是爲何?”

齊鎮回道:“近兩日許多客人得知了太子和楚王爲了稱心相爭之事,都大爲好奇,紛紛特地趕來樓中,想要一睹稱心的風采,想要看看究竟是何等人能叫太子和楚王齊齊出手。我等不過升斗小民,比不得太子這般威嚴,既在平康坊開門做了買賣,又怎敢違逆客人的意思。”

李承乾問道:“你們難道沒有提及本宮嗎?他們既知稱心是本宮中意的,又怎敢強令。”

齊鎮嘆了口氣道:“前幾日太子走的急,並未留下什麼話,我等哪知太子是何意思,既太子未曾明示,我等又怎敢扛着太子的大旗招搖。”

齊鎮所言倒也頗有道理,青樓做得是開門生意,自然不便回絕客人的意思,而且能來擷玉樓的客人,大多是長安城的權貴人家子弟,區區一個擷玉樓也開罪不起,他着稱心出去獻舞倒也合乎常理。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如此說來倒也並非盡是你的過錯了,也罷,此事也是本宮未曾講明,就此算了吧,本宮便不降罪了。”

齊鎮聞言,忙伏地謝道:“草民謝太子寬仁。”

李承乾擡了擡手,示意齊鎮起身,而後道:“以往是本宮未將話講明,叫你有些難做,本宮不會怪罪你,但今日本宮便要跟你交代清楚了,你且速將稱心請來,本宮今日便要帶走她。”

齊鎮聞言,先是滿眼訝色,而後臉上浮現出了滿滿的難色,對李承乾道:“此事恐怕有些不妥吧。”

李承乾聞言,不悅道:“怎麼,本宮又不會短了你們贖身的銀錢,又何不妥。”

齊鎮道:“這並非銀錢的事。”

李承乾帶着些怒意問道:“難道你是捨不得你們擷玉樓的羣芳魁首不成,難道本宮親自開口,還不值這個面子嗎?”

齊鎮見得李承乾動怒,連忙解釋道:“自然不是,太子開了金口,就算是分文不給,草民也一定樂呵呵地雙手奉上,但稱心不比旁人,實在是另有隱情。”

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章 自請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四章 易爵第八章 婚成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九章 奪河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一章 接風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九章 飲酒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五十二章 勾結
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三章 自請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四章 易爵第八章 婚成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九章 奪河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一章 接風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九章 飲酒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五十二章 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