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餞別

李恪身爲楚王,揚州大都督,御賜節鉞提調江淮事務,雖是位高權重,但身上的擔子也同樣不輕,秦懷道已帶右驍衛精銳趕至荊州,李恪安全已然無虞,當務之急便是趕回淮南安定人心。

次日清晨,天色已然大亮,江陵城外十里的一處涼亭中,武士彠帶着荊州都督府上下官屬,專程趕到此處,爲李恪送行。

涼亭之中的佈置倒也簡便,不過一方石桌,幾張石凳,而在石桌之上則是整齊地拜訪着幾樣精緻的糕點,還有一壺酒。

“殿下此來荊州,見得突然,走得更是匆忙,臣未能盡地主之誼,還望殿下勿怪。”涼亭正中,武士彠對李恪拱手道。

李恪站在武士彠的身前,輕輕拍了拍武士彠的手臂,笑道:“應國公客氣了,此次本王能安然東歸,還多虧貴府上相助,本王又何怪只有,只盼武都督勿要以本王入府門而未見,覺得本王失禮於人纔好。”

李恪既到了江陵,又住進了武府,又爲何故意隱藏身份,沒有去見武士彠,其中的因由不必李恪多說半句,武士彠便清楚地很。

眼下的大唐朝堂看似風平浪靜,但隨着太子李承乾,楚王李恪,魏王李泰、燕王李佑等幾位稍長些的皇子懂事,平靜的朝堂之下,早已暗流涌動。

大唐儲君之位雖是已定,但只要李世民一日尚在,李承乾一日未能得繼帝位,下面的這些皇子們就絕不會安穩。

李恪於國有大功在身,更得李世民疼愛,雖爲庶子,但官爵一應俱不在嫡子之下,在京時與李恪不和的便大有人在,如今李恪突遭劫難,謹慎之下不肯自露身份,也是情理之中。

武士彠笑道:“殿下肯在我府中駐蹕數日,已是我武府之幸,只是此次事急,未能多與殿下請教,實爲憾事,日後殿下若來荊州,千萬早些告知於臣,臣也好一盡地主之誼,補上今日之憾。”

李恪聞言,也笑道:“那是自然,到時本王自當前來叨擾。”

自打此次,李恪在荊州爲武士彠所救,安然送回淮南,從此以後,無論武士彠想或不想,在朝中那些李恪的對頭的眼中,他都已經是結結實實的楚王黨羽了,兩人間自然就少了些顧忌。

兩人又閒聊了兩句,武士彠擡頭看了看日頭,時間已經不早,於是拿起手邊的酒壺,緩緩地斟滿了兩杯,對李恪道:“久聞殿下海量,少年時便可力壓突厥,然今日殿下將欲遠行,非是飲酒之機,臣便略備薄酒一杯,爲殿下踐行。”

“應國公有心了。”李恪從武士彠的手邊接過一杯酒,笑道。

“殿下請。”武士彠舉起手中的酒杯,對李恪道。

“應國公請。”李恪也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對武士彠客氣了一聲,接着便仰頭一飲而盡。

杯中之酒入喉,一種淡淡的醇潤之感自李恪的喉間入腹,這種感覺與蜀中劍南春相近,可比起劍南春,卻又多了幾分雅淡,這酒倒是李恪此前從未嘗過的,李恪不禁低頭看向了桌上的酒壺。

武士彠看着李恪的反應,自知李恪的意思,於是爲李恪解釋道:“此就乃是山南名酒富水春,此酒釀法與常酒大有不同,殿下此前未曾涉足山南,想必也還是第一次飲此佳釀。”

李恪點頭道:“不錯,本王久在宮中,自詡飲盡天下佳釀,這富水春倒還是初飲。”

武士彠笑道:“難得殿下中意,臣稍後便命人備上兩車富水春,一車送往淮南臨江宮,一車送往長安楚王府。”

“哈哈,如此便有勞了。”李恪應聲笑道。

李恪雖然善飲,但非是好酒之人,不過既是武士彠所贈,李恪便斷然收了下來。

區區兩車酒,就算是運出千里,前後作價也總共不過百貫,無論是對李恪還是對武士彠,都算不得什麼,但這卻代表了武士彠對李恪的態度,而李恪願收,也代表了李恪對武士彠的態度。

今日還需趕路,李恪也不貪杯,一杯酒飲盡,李恪便起身告辭,帶着秦懷道和右驍衛上下離去了。

“這武士彠不過是商戶出身,靠着資助太上皇,成爲太上皇心腹,才一路有了今日,論才幹着實尋常地緊,三郎何必同他這般客氣。”秦懷道與李恪啓辰不過片刻,看着身後的武士彠已經遠去,不解地對李恪問道。

秦叔寶的翼國公和武士彠的應國公,雖同爲國公,但其中的分量卻是全然不同。

秦叔寶的國公爵位,乃是一刀一槍,在兩軍陣前殺出,是有自己的勇力和一身險些要了性命的傷換來的,普天之下,上到天潢貴胄,下到黎明百姓,哪怕是當初與大唐不和的各方勢力,也絕不會對秦叔寶的國公爵位有半分質疑,這可是秦叔寶實打實用軍功掙來的東西。

而武士彠卻不同,武士彠論文,論武俱是平平,他的官爵多是取巧而來,若非碰上了李淵起兵,武士彠也還是一介商賈,與秦叔寶這些軍中宿將絕不相同。

而且因爲武士彠的出身,他在朝中根基不深,無甚勢力,更何況他還是外臣,可以說,對於李恪而言,有無武士彠相助差異着實不大。

這絕不是秦懷道一人所想,也是朝中權貴的心思,也是武士彠眼下的處境,故而當李恪主動示好武士彠時,秦懷道也覺得頗爲不解。

李恪聽了秦懷道的話,一時間竟還有些不知該如何回他。

李恪對武士彠客氣幾分,多半還是因爲武媚娘,但這些話李恪總不能如實對秦懷道講明吧。

李恪頓了頓,纔對秦懷道道:“武士彠雖不以才幹顯於世,但他以一介商戶,能有今日,自有他的了得之處。”

“自有他的了得之處?三郎這話可是有欲蓋彌彰之意了。”

秦懷道原本還是一本正經的模樣,可自打聽了李恪似是而非的回答後,卻一下子笑了出來。

以李恪的身份,當今天下能喚他一聲三郎的不多,而能當面如此調笑他的便更少了。

秦懷道對李恪笑道:“小弟聽聞應國公有一女,生地端地是明豔萬分,活脫脫的一個美人坯子,而且此女還正是殿下的救命恩人,不知殿下如此待見武士彠,可正是此因啊。”

李恪聽着秦懷道的話,不禁笑了出來,秦懷道是一言中的,竟是說中了他的心思,不過李恪倒不是因爲武媚娘貌美,而是對唐史之上那個大名赫赫的女帝的好奇。

“顛倒乾坤自敢當,蛾眉豈必遠朝堂?空碑無語迎殘照,任爾酸儒紙上忙。”

華夏傳承千載,史冊堆積如山,但就在這如瀚海般浩渺的史冊當中,能稱女帝者唯此一人,武媚娘當前,李恪決然做不到以常人視之。

李恪笑了笑,便要開口解釋,可還未等李恪開口,卻擡頭看見了應國公府的內眷馬車,李恪不必問,便知這馬車中坐的是誰,李恪知道,此事怕是跟秦懷道這個浪蕩公子解釋不清了。

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九章 奪河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十三章 南下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八章 演練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章 靈州軍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十一章 奉茶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三章 李世民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章 相爭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五章 射花燈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十六章 欽陵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十五章 定親第八章 慶功大宴
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九章 奪河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十三章 南下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八章 演練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章 靈州軍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十一章 奉茶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三章 李世民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十六章 質子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章 相爭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五章 射花燈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十六章 欽陵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十五章 定親第八章 慶功大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