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

晉陽城,幷州大都督府,後院。

李恪和席君買正立於後院外廳之中,而在外廳的中間,李恪的身前,正是一張長桌,桌案上放着一柄雙刃闊身尖刺長刀。

“殿下,這便是殿下下令所鑄的陌刀,刀長八尺三寸,重整五十斤,乃是精鐵摻百鍊鋼所鑄,殿下以爲如何?”外廳中,席君買指着身前的長刀,對李恪道。

李恪看着身前的陌刀,先是伸出單手將刀緩緩抓起,拿在手中顛了顛,而後雙手持刀輕舞,挽了個刀花,舉起陌刀,朝着身前的桌案一刀斬下。

只聽見“砰”地一聲巨響,李恪身前梨木打成的桌案應聲碎裂,斷作數截,散了一地。

李恪對席君買笑道:“不錯,此刀正是本王所繪的模樣,甚好,有了它,本王便可練得一支奇兵,日後再敵薛延陀胡騎便不難了。”

席君買想了想,對李恪道:“若依殿下殿下之言,建重甲步卒,確可破薛延陀輕騎,只是殿下這一身氣力是自幼打熬出來的,自然不凡,可尋常士卒如何能有這等氣力,這陌刀極重,若再身披重甲,恐怕尋常士卒難以爲戰啊。”

李恪道:“無妨,本王練陌刀營,本就不是爲了得尋常士卒,這陌刀營非壯士不可入,陌刀營在精不在多,六百人,足矣。”

李恪自己也很清楚,陌刀營,不止是人,就是陌刀也是難得,以眼下河東之力,最多也就是鑄刀六百餘柄,再多,整個河東軍費便會不堪重負。

李恪有東南鹽行和漕行,手頭倒是寬綽,多鑄些陌刀也不成問題,只不過陌刀營畢竟不是他的楚王府私軍,私費養軍還是朝中大忌,李恪也不敢輕越雷池。

更何況,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在關鍵時候,李恪有這六百陌刀軍爲殺手鐗,便足以扭轉局勢了。

席君買道:“既如此,那明日末將便開始自各州府軍中擢拔壯力之士,充入陌刀營,末將欲先錄一千,而後擇篩,留六百之數,殿下以爲可好?”

李恪點了點頭,同意道:“如此也好,只是是陌刀營之兵不必儘自府軍擢拔,也可自民間新募,凡體格健碩,欲效國事的皆可用之。”

席君買不解地問道:“殿下,自民間募兵,恐怕不和規矩吧。”

大唐立國之初,行府兵制,就算是宮中禁軍也是每歲自府軍中調度番上京城,李恪的陌刀營卻要直接自民間募兵,確是有些逾矩。

李恪道:“無妨,此事本王已同父皇報備過了,父皇是準了的,你只管放心去做便是,更何況你新募來的士卒也是編入幷州府軍之列,不算壞了規矩。”

“諾。”陌刀營士卒本就難擇,如今有了李恪這句話,席君買擇軍便容易了許多,席君買當即應了下來。

陌刀營關係到李恪將來的北伐,干係甚大,李恪和席君買正在商議着陌刀營成軍之事,而就在此時,大都督府門外守着的王府衛率突然走了進來。

“殿下,渤海郡王求見,現在前院等候。”王府衛率進門便對李恪稟告道。

李恪昨日方纔在宴上借醉震懾了一把李長沙,不過次日,李奉慈便急着來府上求見,李奉慈來此所爲何事,李恪自然也猜得出來,李奉慈多半是服軟來了。

李恪笑着問道:“可是渤海郡王親自來了?”

王府衛率如實回道:“正是渤海郡王親自拜府,而且身上還背了根荊條,卻不知是爲何故。”

“揹着荊條?本王的這位伯父倒是頗有些意思。”李恪知道李奉慈來此多半是服了軟,可沒想到他竟會揹負荊條,做的這般場面。

就連一旁的席君買也對李恪笑道:“殿下,難不成渤海郡王竟是要效先賢負荊請罪不成。”

李恪道:“渤海郡王行事向來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此事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席君買道:“殿下爲國朝公子,天潢貴胄,掌兵十萬,巡狩河東,遠勝當年趙之上卿藺相如,只是渤海郡王不過紈絝,也敢自比廉頗嗎?”

李恪聞言,笑道:“此事無妨,且隨本王去看看。”

李恪說着,便當先出了廳門,直奔前院而去。

果然,當李恪趕到前院時,李奉慈當真便背了荊條站在前院正中,只是也不知是不是因氣候漸冷的緣故,李奉慈衣着齊整,倒是沒有如廉頗那般肉袒負荊。

“哎呀,叔父臥病在牀,怎的突然下地了?而且叔父這揹負荊條的又是作甚?”李恪看着李奉慈,連忙快步趕上前去,對李奉慈道。

李奉慈站在李恪的身前,俯身拜道:“殿下恕罪,我這是向殿下請罪而來。”

李恪明知故問道:“伯父這是何意,伯父何來的罪過,倒是叫我好生不解?”

李奉慈回道:“李奉慈欺壓百姓,侵佔民田在先,醉酒誤事,輕慢殿下在後,還請殿下鞭撻治罪。”

李奉慈的罪過,整個晉陽城人盡皆知,只是礙於權勢,人人噤聲罷了,若真依國法而治,一頓鞭撻,還算是輕的。

不過李奉慈畢竟是李恪的伯父,縱是李奉慈有過,李恪也不便出手責罰,李奉慈所爲,多半也就是做做樣子罷了。

李恪聽着李奉慈的話,臉上露出了滿滿的訝色,對李奉慈道:“伯父本就是長輩,本王抵晉,本就該本王入府拜見,伯父對本王何來輕慢之說,只是伯父當知侵佔民田乃父皇大忌,此事若是鬧地大了,可是要除爵流放的,這玩笑,可開不得。”

李奉慈道:“我自知罪責,故而負荊請罪,豈敢同殿下玩笑,還請殿下責罰。”

李奉慈一邊說着,還自背上取下了揹着的荊條,俯下身去,捧到了李恪的眼前。

李恪自李奉慈手中接過荊條,抓在手中,看着李奉慈的模樣,心中不禁覺着好笑,他的這個伯父雖然無賴,但倒也是能屈能伸,這般模樣也能做得出來。

李恪問道:“伯父乃本王長輩,所謂輕慢之罪本王無從怪起,不過若是侵佔民田確有其事的話,只怕要麻煩一些,不知伯父想本王如何處置?”

李奉慈在來大都督府前便早已備好了說辭,李奉慈見李恪發問,忙回道:“我願領殿下責罰,同時我願奉上近年所侵佔之民田,由大都督府出面歸還於百姓。”

李奉慈也知李恪多半無意將他一棍打死,否則李恪彈劾李奉慈的書信早該到了長安,李恪也不會接着酒勁去跟李長沙說那些。

李恪聞言,嘴角也掛起了一絲笑意,李奉慈所言,有意將這份於百姓的恩情贈給李恪,倒也是聰敏之舉。

李恪滿面爲難之色,竟是思慮了許久,似是難以抉擇的模樣。

片刻後,李恪手中拿着荊條,才緩緩地將荊條折斷,將李奉慈扶起,笑道:“伯父知錯能改,也可謂之善,既然伯父有此心,本王便出面代伯父還田於百姓,至於請罪之事,本王看便算了吧。只是伯父千萬記住,此事以後莫要再犯了,本王可以頂着朝中紛議保你一次,卻不會再保第二次。”

有了李恪這句話李奉慈纔算是送了口氣,至少李恪願意出面保他,他的王爵便保住了。

至於李恪,李恪本就無意同李奉慈徹底撕破臉,李奉慈既然識相,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如今有了李奉慈今日之舉,日後整個太原的宗室子弟於李恪而言也就不足爲患了。

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七章 武家女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章 密信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八章 惡陽嶺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三章 李世民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一章 朝覲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章 拒辱第一章 朝覲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九章 奪河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章 取義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七章 反常
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九章 拒親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七章 武家女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章 密信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八章 惡陽嶺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五十二章 大雪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三章 李世民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一章 朝覲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章 拒辱第一章 朝覲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九章 奪河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章 取義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十七章 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