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劫糧

當阿史那思摩帶着百餘人,押運着兩萬石糧草過了朔方時,他彷彿在猶在夢中。

唐人善謀,一向狡猾,可阿史那思摩卻萬萬沒想到這次的使命完成地竟如此順利,李世民竟會如此乾脆地答應借糧於突厥。

兩萬石糧草,說多算不上多,說少也算不上少,但就眼下突厥的情況,這兩萬石糧草夠三萬人緊巴巴地吃上兩個月,也算是解了汗庭眼下的燃眉之急。

“此次阿史那大人自唐借糧,不辱使命,想必此次回汗庭可汗必有嘉獎。”阿史那思摩身後的副手拔也利看着身後成車的糧草,對阿史那思摩笑道。

阿史那思摩神色如常,臉上甚至還有一絲擔憂,對拔也利道:“這些糧草事關重大,出不得半點岔子,你我不得大意。”

拔也利聞言,笑道:“阿史那大人多慮了,此處已經是陰山腳下,到了我突厥人的地方,誰敢在此處截糧,莫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陰山以北便算是突厥人的地方了,突厥人在此一向橫行慣了,草原各部誰敢同他們爲難?

拔也利的話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但阿史那思摩卻始終覺得有些怪怪的。

他這一次南下借糧實在是太順利了,原本阿史那思摩都沒有半分把握的事情,竟然就這般輕易地做成了,他豈能不覺得詫異。

“這次唐人答應地實在是太爽快了些,與常理不合,我們還是謹慎些好。”李世民答應地越容易,阿史那思摩的心裡便越發地不踏實,始終覺得什麼地方不對。

拔也利卻對阿史那思摩的話不以爲意,在他的眼中,隨着去歲南下大捷,現在的突厥已經天下無敵,一個大唐哪裡是突厥的對手。

拔也利道:“去歲渭水一戰,唐人已經被我突厥殺破了膽,唐人擔心我突厥南下,自然不敢不借糧草。”

在拔也利看來,大唐給突厥借糧,自然是因爲畏懼突厥兵鋒,被突厥打地怕了。

拔也利能被頡利遣來押運糧草,自然是頡利的心腹,就連頡利這傲慢自大的性子也被拔也利學了個十成。

拔也利爲人,阿史那思摩自然也是清楚的,此次押運糧草,阿史那思摩本不欲與拔也利同行,無奈拔也利是頡利的心腹,由不得阿史那思摩而已。

阿史那思摩雖然對拔也利的說不甚認同,但他也絕不會再去跟拔也利爭執什麼。

拔也利是頡利寵臣,阿史那思摩若是惹了他,被他記恨在心,以後他在頡利面前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阿史那思摩不理顧拔也利的話,自己親自策馬來到了隊伍的前列,仔細地探視着四周的情況。

“膽小如鼠,簡直愧爲長生天的子孫。”拔也利是突厥汗庭真正的主戰派,在他們的眼中,突厥人是蒼狼,而唐人則是任他們宰割的綿羊,他們一直主張南下侵唐,強據關中。

而阿史那思摩曾多次南下出使大唐,與李世民和李淵都算相熟,對大唐的實力最爲了解。

阿史那思摩清楚地知道,近十年來,突厥之所以能凌駕中原各國之上,南侵之戰無往而不利,只因隋末羣雄紛爭,中原內耗,並非突厥真的就強大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可歷經十餘年的紛爭,中原的底子仍在,如今的大唐也已經一統天下,突厥的這些將領還是把大唐視若當初隋末的模樣,如此輕視,無異於在玩火自焚。

阿史那思摩也曾就此事多次向頡利進言,但頡利始終不予採納,甚至還多次惹惱了頡利,到了後面,阿史那思摩索性也就不再多言了。

阿史那思摩在前,拔也利在後,兩人押運這糧草沿着陰山山腳緩緩前行,阿史那思摩在前小心警戒,拔也利則在隊後閒庭信步。

可縱然阿史那思摩再怎麼謹慎,若是有人有心埋伏,他一雙肉眼又怎能輕易發現。

就在阿史那思摩率領運糧的隊伍,途徑一處山坳時,山坳的兩側便異變陡生。

一塊圓形的巨石突然從山坳上滾落下來,生生擋住了出谷的路,人馬都是還能勉強通過,可運糧車卻被死死卡在了谷中。

陰山茫茫,此處距離汗庭也尚有數百里,若是沒有運糧車想要將這些糧草運回汗庭無異於癡人說夢。

而且這塊圓石落得蹊蹺,早不落,晚不落,偏偏在他們即將過谷的時候落下。

阿史那思摩看着攔在路中的圓石皺了皺,正想提醒衆人戒備,可就在此時,數百支利箭已經自谷上襲來,如雨點般落在了他們的身上。

“敵襲!敵襲!”阿史那思摩一邊揮刀格擋着身前的利箭,一邊扯着嗓子對身後的突厥士卒吼道。

這些迎頭射來的利箭打地突厥人措手不及,不過拔也利此人雖然自大,但畢竟跟隨頡利常年征戰,手上的功夫倒是不弱,一輪箭雨下來,竟是隻刮傷了他的左肩,並非傷及其他要害,而其他的突厥士卒則是已經死傷過半。

“我乃頡利可汗帳下拔也利,你們連汗庭的東西都敢搶,不要命了嗎?”拔也利起初只當埋伏的是些遊弋與陰山之中,以劫掠爲生的山賊,故而報出了自己的名號,欲藉此嚇退他們。

可此事埋伏他們的哪是什麼陰山的蟊賊,而是鐵勒九部中的薛延陀。

爲了這次的埋伏,薛延陀特地挑選了族中最爲精銳的士卒,甚至就連他自己都親自出馬。

“哈哈哈,拔也利,莫說是你了,今日頡利在這兒,這糧草我也一樣要定了。”夷男聽了拔也利的話,探出身去,放聲笑道。

當阿史那思摩看到夷男的一瞬間,他的心已經涼了一半。

若是普通的山賊,阿史那思摩一番威逼利誘興許還有全身而退的機會,可夷男既然出現在了這裡,那便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否則他絕不會輕易出手的。

“夷男,你竟敢劫可汗的糧草!”拔也利指着山坳上的夷男怒喝道。

這些糧草對頡利意義重大,對夷男又何嘗不是如此,草原雪災,夷男的鬱督軍山也未能倖免,若是能將這些糧草劫回,夷男至少能保證他的族人安然度過這個冬天。

夷男指着拔也利,喝道:“我何止是要頡利的糧草,來日我還要要了頡利的命!給我殺!”

夷男一聲令下,山坳兩側埋伏着的薛延陀士卒紛紛自山上衝殺而下,直奔糧車而去。

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十二章 夷男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十八章 請旨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章 墜馬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三章 盛會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拉攏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七章 反常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二十章 初定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七章 考較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七章 命格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七章 親事府
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十二章 夷男第十九章 鹽行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十八章 請旨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四十章 墜馬第七十章 騙鉞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三章 盛會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拉攏第十八章 山路第十七章 反常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三章 拜師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二十章 初定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七章 考較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七章 命格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七章 親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