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開府

楊素,弘農楊氏子弟,前隋權臣,官拜尚書令,封楚國公,權傾一時。

其人早年爲將,南征北戰,破齊,平陳、北征突厥,一生建功無數,堪稱名帥,然其生性貪婪,每逢大勝之後貪墨無數,加之朝中封賞,楊素之富堪稱羣臣之冠。

楊素豪富,加之奢靡,於東西兩京營建華宅數座,而李世民賜於李恪的這座便是楊素的楚國公府。

楊素的故宅位長安北側延康坊,佔地十二頃,獨據整個延康坊四分之一的坊地,分十院,有屋千餘間,其華美堪比皇宮。

前隋楊素之子楊玄感謀逆,事敗之後這座宅院便被收歸了朝廷,直到今日才又由李世民贈與李恪。

不過在原本的唐史之上,這座宅院是將來李世民要賜給嫡次子李泰的,這一次卻叫李恪搶了先。

“殿下,這就是你以後的楚王府嗎?”侍婢丹兒陪着李恪站在門前,看着一丈多高的正門,眼中寫滿了詫異,驚歎道。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這正是父皇賜予本王開府所用的宅院。”

丹兒讚歎道:“這座宅子也太華美了些,比起皇宮也不差什麼。”

李恪笑道:“前隋楊素奢靡,這座宅子更是他的主宅,早上修,晚上拆,每日修葺不停,不知花費多少銀錢纔有今日這般模樣。”

丹兒看着這宅院,對李恪道:“婢子聽聞這座大宅有屋千餘間,光是我們幾人,如何能夠住的完?”

李恪看着丹兒的樣子,笑道:“怎麼?你還擔心地方住不完嗎?”

丹兒道:“咱們統共就幾個人,殿下,婢子,王先生,哪能住的了這麼多的屋子,而且這些屋子光是每日清掃便累死也掃不完了。”

丹兒一向伺候李恪慣了,倒沒習慣李恪的身邊還有旁人,一時間看着這麼些屋子,都有些愣住了。

李恪笑道:“這麼些屋子,那能叫你一個人清掃。”

丹兒一時間還沒繞過來,問道:“若不是我來清掃,難不成還要殿下和王先生來掃嗎?”

李恪笑道:“難不成本王府上便只有你一個婢女服侍了嗎?本王既外出開府,自還有旁人的。別的不說,光是母妃便自宮中調了數十人來了。”

丹兒聽了李恪的話,非但沒有絲毫的輕鬆,反倒臉上露出了一絲失落。

此前李恪身旁只有她一個侍女,待她也極好,李恪身旁若是有了旁人,還會如此待她嗎?

丹兒在突厥陪了李恪四年,現在李恪外出開府,身旁便要有了旁人,沒想到四年換來的竟是這樣的結果,丹兒想着,竟有些委屈了起來,眼睛都溼潤了。

李恪看着丹兒委屈巴巴的樣子,忽然明白了過來,丹兒竟是誤會了他的意思。

李恪失聲笑道:“本王既然出來了,自當充實府內,以後你便是本王府上的管事女官了。”

管事女官?

丹兒聽了李恪的話,臉上漸漸掛起了笑容,她這才明白李恪的意思。

“那以後婢子便向宮裡尚宮局那樣嗎?”尚宮局爲宮中六尚之一,主掌宮中事務,在宮女的眼中權勢極高,丹兒一向對她們很是豔羨。

李恪笑道:“不錯,自本王正式開府後這府中的婢女便盡數交由你來管了,以後你就是本王府上的尚宮。”

李恪話音一落,丹兒的臉上先是喜悅,而後又有些擔心,問道:“丹兒年少,此前也只是服侍殿下,從爲轄制過旁人,丹兒怕會做的不好,給殿下丟人。”

李恪搖了搖頭笑道:“無妨,此前從未做過便慢慢來學便是,你且看母妃身旁的瓶兒姐,這些年來不也做的很好嗎?更何況在本王府上,有本王給你撐腰,誰敢在背後胡言亂語。”

李恪用人,尤其是自己府上的人,李恪看重的倒不是他們的能力,李恪若想尋個能力強些的,大可開口問宮中要人,宮中管事的中官大有人在,李恪自能要來,但李恪卻沒有開口。

李恪真正看重的是人的忠心,丹兒在突厥陪侍他實在,他都看在眼中,丹兒的忠心自不必多疑,這纔是李恪最爲在意的。

有了李恪的這句話,丹兒才放下心來,丹兒興奮地拍掌道“謝殿下,婢子絕不辜負殿下信任。”

————————————

延康坊這邊,李恪正在看着自己即將出宮建衙的府邸,於此同時,長孫無忌也得到了李世民已準李恪外出開府的消息。

“不知司空大人傳臣前來所爲何事?”長孫府的偏廳內,諫議大夫顏相時對長孫無忌拜道。

長孫無忌問道:“楚王之事,你可曾聽聞了?”

顏相時點頭回道:“楚王開府雖是昨日之事,但如今已是滿朝皆知,下官豈有不知的道理。”

長孫無忌問道“楚王之事,你如何看?”

顏相時曾得長孫無忌舉薦,入天策府爲十八學士之一,與長孫無忌相交甚篤,堪稱爲長孫無忌的心腹,長孫無忌同他說話倒也直白。

顏相時回道:“楚王其人雖年少,但下官卻看不懂他,他自請外出開府也不知是爲了避嫌,還是另有所圖。”

自古以來,但有皇子有意於皇位者,無一不是想方設法地留在皇宮,親近皇帝,可李恪卻反其道而行之,竟在大功之後自請外出開府,顏相時自然覺得怪異。

但對於李恪所爲,就算是長孫無忌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四年前李恪請質北上,那時長孫無忌也未必把李恪當回事,只當他是自尋死路,可結果呢,四年後李恪挾大功返京,甚至就連太子李承乾的風頭都被李恪蓋了過去,一時無兩。

長孫無忌道:“李恪此人雖看似年少,但卻頗有心機,他的所作所爲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其背後必有所思,千萬不可大意。”

李恪想要本該屬於李承乾的皇位,而長孫家未來百年的富貴都與他外甥李承乾的皇位密切相關,長孫無忌絕不允許李恪對李承乾的皇位產生任何的威脅,哪怕殺錯,也絕不會輕易放過。

顏相時聽得長孫無忌之言,問道:“司空大人詔下官來此,想必已有所籌劃,還請司空大人吩咐。”

長孫無忌對顏相時道:“李恪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名望,能得陛下寵愛,靠的無非就是北上爲質之功和他故作出的那副模樣,若是能叫陛下和羣臣見了李恪野心勃勃的真面目,不信他還能成得了氣候。”

顏相時對長孫無忌頗爲了解,他聽着長孫無忌的話知道長孫無忌的心裡想必已有對策,於是問道:“司空大人的意思是?”

長孫無忌道:“每日便是獻俘大典,大典之上我自有安排,屆時還需你襄助。”

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六章 佯攻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章 石室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九章 飲酒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二十章 馬周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七十章 雍王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七十章 雍王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十章 定儲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章 收局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
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六章 佯攻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章 石室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九章 飲酒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二十章 馬周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十章 校場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七十章 雍王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十章 收局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七十章 雍王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十章 落雕弓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十章 定儲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章 收局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