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

兵部掌軍務,李恪轉任幷州大都督分屬軍務,兵部得到了消息,作爲兵部尚書的長孫無忌更是消息靈通,當李世民的聖旨送剛到了楚王府時,長孫無忌已經知曉了此事。

長安,長孫府。

“不知阿爹急命兒來此所爲何事?”長孫府書房中,長孫無忌正在書房中端坐,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衝上前對長孫無忌拜道。

長孫無忌讓長孫衝坐下,而後將手中兵部制書令史剛剛草擬好的部令,遞到了長孫衝的手中,對長孫衝道:“衝兒,你先看看吧。”

長孫衝依言,自長孫無忌的手中接過兵部部令,仔細地看了起來,片刻之後,臉上便滿是訝色。

“陛下竟轉楚王爲幷州大都督,經略河東?”長孫衝手中拿着兵部部令,訝然道。

長孫無忌道:“不錯,這是今日午間自宮中剛出的聖旨,爲父也很是詫異啊。”

長孫衝問道:“幷州權重,不比揚州,陛下何以會準楚王往幷州?”

長孫無忌道:“近日薛延陀南侵,兵圍定襄城,楚王此時北上,想必就是爲了此事。”

長孫衝問道:“陛下已遣李績、張公瑾、蘇定方三將北上解定襄城之圍,怎的又調楚王北上,豈非多此一舉?”

長孫無忌並未回長孫衝的話,而是反問道:“衝兒以爲呢?”

長孫衝知道長孫無忌這是有意在考較他,長孫衝思慮了片刻,回道:“聽聞陛下本欲大舉北伐,平滅薛延陀,只是礙於糧草不足,故而未能如願,難不成陛下調楚王北上竟是爲了此事?是爲日後平滅薛延陀另做籌備?”

長孫無忌聽了長孫衝的話,頗帶幾分讚許地點了點頭道:“衝兒想的不錯,正是如此。”

聽着長孫無忌的回答,長孫衝的臉上的訝色更重了,長孫衝問道:“楚王年不過十六,何德何能,竟能主滅國之戰?”

長孫無忌道:“李恪必是同陛下說了什麼,李恪是如何說服陛下的爲父也不知,但事實如此,不容置疑。”

長孫衝問道:“幷州大都督坐鎮北都,經略河東,麾下十萬邊軍,難道陛下就不忌憚楚王嗎?”

幷州不比揚州,揚州大都督麾下統軍府不過一十八處,掌府軍三萬餘,可幷州大都督卻領河東邊軍,轄朔、代、呂、晉一十六州,幷州大都督所轄州府雖不及揚州大都督來的多,但河東乃要地,幷州大都督麾下統軍府八十五處,掌軍十萬,爲大唐四大都督之首,權柄甚重。

在長孫衝眼中,李恪手握如此重鎮,又臨近關中,李世民能全然安心纔是怪事。

不過長孫無忌搖了搖頭,卻道:“你還是不瞭解陛下,陛下行伍出身,馬背上得的天下,他李恪不過黃口小兒,雖有些手段,但如何能是陛下的對手,陛下有何忌憚可言。

更何況,十萬邊軍,太原直屬不過三萬,餘者各佈於河東一十六州,掌軍的各州都督、統軍又多是陛下舊部,幷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更是陛下心腹愛將,豈會從亂,李恪是聰明人,絕不敢有反意。”

“原來如此。”長孫衝聞言,這才恍然大悟。

長孫無忌道:“爲父倒是希望李恪舉兵,如此一來纔是他自尋死路,只可惜這隻小狐狸狡猾地很,要他入套談何容易。”

若是依長孫無忌的意思,他倒是巴不得李恪起兵造反,如此一來纔是必死無疑,都不必長孫無忌再另費心思了。

長孫衝道:“幷州相距關中不過一日多的路程,若是叫楚王在幷州站住了腳跟,必成大患。”

長孫無忌道:“不錯,爲父命你來此也正爲此事。”

長孫衝問道:“阿爹可是有什麼要交代兒的?”

長孫無忌道:“若是爲父向陛下舉你爲幷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事,你可敢前往?”

長孫衝聽了長孫無忌的話,一下子愣住了,長孫無忌是文臣,長孫衝自己官拜宗正丞,也是文臣,而錄事參軍事卻在邊州軍府,算是武臣,他沒想到長孫無忌竟會突然這麼說。

長孫衝頓了片刻後才問道:“阿爹怎的突然問及此事?阿爹可是要兒入幷州大都督府以爲內應?可楚王知道兒是阿爹之子,必定多加堤防,恐怕行事不易吧。”

長孫無忌道:“爲父是想你入幷州大都督府,不過倒也不是爲了要你做內應,正如你所言,李恪知道你的身份,必加防備,探聽消息不易。”

長孫衝聞言,越發的不解了,接着問道:“那是爲何?”

長孫無忌道:“其一,你是長孫家嫡子,你在幷州,李恪心存顧忌,行事多少還會忌憚幾分;其二,你已一十有八,年近弱冠,也該去軍中搏些軍功了,總留於長安能成何氣候?此番李恪主事北平薛延陀,正是搏功之時,你去了正是時候。”

大唐立國之初,重武輕文,凡朝中三品及以上重臣,哪怕是文臣,身上多多少少都揹着幾分軍功,長孫衝是長孫無忌嫡長子,將來是要承繼長孫無忌家業的,豈能是全無軍功壓身。

長孫衝雖是文臣出仕,但手上也有幾分弓馬功夫,若是從軍,他倒也不甚牴觸,只是投於李恪麾下,李恪和長孫家又一向不和,長孫衝的心裡卻有些不安。

長孫衝道:“若要兒從軍,兒自無不應之理,只是楚王和阿爹不和,視同仇寇,戰陣之前又是刀劍無情,只怕兒難以保全性命啊。”

長孫衝所憂倒也不無道理,沙場無情,李恪和長孫無忌又向來不和,李恪堂堂幷州大都督,想要設局做死一個七品的錄事參軍事還不是手到擒來?

長孫衝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子,諸子中又以他最賢,長孫無忌自然很是在意長孫衝的安危。

不過長孫無忌卻篤定道:“這一點我兒倒是不必憂心,楚王何等聰敏,你是爲父之子,爲父又和楚王不和,正因如此,楚王反倒會竭力保住你的性命,以免朝中非議,陛下猜疑。”

長孫衝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想了想,似乎也確是這麼個道理,李恪其志不小,越是如此,便越是愛惜自己的羽毛,越是在乎李世民對他的看法。長孫衝是李世民的內甥,頗得李世民疼愛,長孫衝若是在幷州有個好歹,李恪跟李世民也無法交代。

長孫衝道:“阿爹所言極是,倒是兒想的差了,只是兒還有一事不解,還望阿爹解惑。”

長孫無忌道:“何事,你只管問來便是。”

長孫衝問道:“聽着阿爹的口氣,似乎也認定了李恪能平薛延陀,只是李恪雖掛右驍衛大將軍,也曾爲揚州大都督,但從未於邊州統軍,阿爹又爲何這般篤信李恪,要兒去取這份軍功?”

長孫無忌聽了長孫衝的話,嘆了口氣道:“陛下既命李恪爲幷州大都督,經略河東,自有陛下的道理。而且李恪雖年少,又與爲父不和,但有一點爲父卻也不得不認。李恪文武雙全,論文才武略、論城府手段、論心胸眼識,李恪確爲當世翹楚,勝太子和魏王多矣,你隨在他左右,多學着些也是好的。”

長孫無忌和李恪不和,但長孫無忌在內宅評起李恪,卻也並非盡是不堪之語,反倒頗多讚許,倒也不失盛世大唐、戎馬宰相的風度。

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章 戰恆安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三章 誤會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章 靈州軍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二十章 馬周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四章 藥箱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章 自請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九章 奪河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五章 侯君集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
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十九章 醉客第三章 戰恆安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六章 石室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三章 誤會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章 靈州軍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二十章 馬周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十一章 奉茶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四章 藥箱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三章 自請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章 自請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九章 奪河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五章 侯君集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章 破陣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