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殺機

“可敦竟是這個意思?”金山腳下,距離汗帳不遠的一處小湖邊,康蘇密的獨子康阿姆看着阿史那雲氣鼓鼓的樣子,訝然問道。

阿史那雲道:“這是我親口從阿孃口中聽到的,怎會有假?”

康阿姆聽着阿史那雲的話,手足頓時涼了大半。

康阿姆之父康蘇密是頡利心腹,康阿姆自幼在金山長大,與阿史那雲也走的極近。

在康阿姆的眼中,他與阿史那雲青梅竹馬,相交甚篤,阿史那雲將來註定是要嫁給他的,而他的父親康蘇密對他的心思也知曉,甚至很是支持。

康家父子來自西域康國,在突厥根基不固,康蘇密能有今日靠的無非就是頡利的信任,康家父子的榮華富貴正如空中樓閣,不甚牢靠,而迎娶阿史那雲便是他們加固根基,融入突厥王族的最佳方式。

無論是出於感情,還是出於功利,阿史那雲康阿姆都志在必得,而頡利可汗對他的感觀似乎也不差,在康阿姆的想象中,迎娶阿史那雲並非遙不可及。

可就是李恪的突然出現,阿史那雲帶回了這個消息,康阿姆覺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他竟有些慌張了。

義成公主是頡利可汗的妻子,突厥的可敦,阿史那雲的生母,關於阿史那雲的婚事,義成公主有着巨大的話語權,甚至義成公主的決定背後,可能就是頡利可汗的意思。

若是可汗和可敦都是這個意思,那此事豈非就板上釘釘了嗎?

康阿姆忙完:“豁真,那你的意思呢?”

阿史那雲聽了康阿姆的疑問,腦海中不禁回想起了李恪在大帳中的回答。

“可敦的美意李恪心領了,但李恪自覺愚鈍,才疏學淺,恐配不上雲殿下,怕是要辜負可敦美意了。”

什麼恐配不上自己,就是他不願娶罷了。

但以阿史那雲驕傲的性子,又怎會如實相告,平白叫人看輕自己。

阿史那雲有些心虛,支吾着回道:“我自然是不願嫁的,我當場便與阿孃講明瞭。”

康阿姆難辯真僞,自然也不會去向義成公主求證,而且他也想當然地以爲李恪也是極願娶草原明珠阿史那雲的,於是便信了阿史那雲的話。

有了阿史那雲這句話,康阿姆的心裡倒是稍稍好過了一些。

不過突厥與大唐一樣,兒女婚事又何時輪到自己做主了,說破了天,還不是父母之命。所以康阿姆雖然知道了阿史那雲的心意,但心中依舊沒底。

可偏偏他又不能去向義成公主求證,他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手段去避免阿史那雲嫁給李恪,而這些手段中最爲有效,最爲徹底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除掉李恪。

阿史那雲不會嫁給一個死人,只要李恪死了,那他一切的困擾便都迎刃而解。

可李恪身份在此,他雖是質子卻還是大唐的皇子,可敦的子侄,李恪若是死在了他的手中,他萬萬擔不起這個責任。

要殺李恪,他只能借刀殺人,而最容易借的那把刀自然就是他身旁的阿史那雲。

該死的李恪!

這一刻,康阿姆的內心對李恪無比地憎恨,自打他來了,他爲之努力許久的東西全都白費了,李恪必須死,只有這樣,他才能保住他眼下的一切。

“豁真莫急,將你下嫁李恪固然是可敦的意思,但也並非不能改變。”康阿姆自然不會在此時告訴阿史那雲,他對李恪起了殺心,只是先對阿史那雲誘導道。

阿史那雲自幼便與康阿姆爲玩伴,康阿姆又年長於阿史那雲,對阿史那雲頗多照顧,他的話阿史那雲自然聽得進去。

阿史那雲問道:“我寧死也不嫁給唐人,怎麼做,你快說,我都聽你的。”

寧死不嫁於唐人,阿史那雲的話叫康阿姆又多了許多底氣。

康阿姆思慮了片刻,對阿史那雲道:“唐人慾娶豁真,無非就是貪圖豁真的美貌和富貴,但是唐人膽怯,豁真若是重重地嚇嚇他,他必然會害怕,再不敢在可敦面前提娶豁真的事情。”

康阿姆的話自然是有些想當然了,他自然地以爲李恪必定是同他一樣想娶阿史那云爲妻的,哪裡知道李恪真正的態度。

而康阿姆的話到了阿史那雲的耳中,阿史那雲的心思卻不在康阿姆的話中,而是想到了其他的地方。

李恪當真貪圖他的容貌和富貴嗎?阿史那雲是草原明珠,頡利可汗的愛女,若是旁人,自然是如此,可李恪本就是大唐皇子,論富貴,不在阿史那雲之下,至於美貌,李恪似乎從未當面對他生過太多的興趣。

“李恪不願娶我?莫非在他的眼中我的樣貌只是尋常?想來也是了,父汗也曾說唐的女子貌美,比起突厥人更多幾分顏色,遠的不說,就是李恪身旁的那個婢女丹兒便是整個突厥難尋的美人。”阿史那雲聽着康阿姆的話,腦海中不禁想起了李恪身旁的丹兒,心思早已飄到了別處。

康阿姆雖有心機,但他又哪裡知道小女子的心思,少女本就是如此,心思活脫,叫人捉摸不透。

“豁真?豁真?”

康阿姆正說着,卻發現阿史那雲的注意力似乎並不在他的話上,而是飄到了別處,於是提醒阿史那雲道。

阿史那雲被康阿姆叫地先是微微一愣,緊接着似乎是爲了掩蓋自己的尷尬,忙解釋道:“我方纔想起了李恪的嘴臉,一下子走了神。”

康阿姆不知阿史那雲的心思,聞言也不曾不多想,只是道:“豁真息怒,此事豁真交由我來安排便好,我必定叫李恪知難而退,再也不敢在可汗和可敦面前提起迎娶豁真之事。”

“好,好,我聽你的。”阿史那雲點頭回應着康阿姆,她知道李恪對自己的態度,倒也不是擔心她與李恪的婚事,只是不喜李恪那般輕視他,想要他吃些苦頭罷了。

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章 祿東贊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七章 命格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十三章 南下第十七章 反常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章 拒辱第九章 飲酒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一章 朝覲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四章 祿東贊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十三章 南下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八章 惡陽嶺第十八章 逼反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
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章 祿東贊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七章 命格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章 初定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十三章 南下第十七章 反常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章 奏對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二章 拒辱第九章 飲酒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一章 朝覲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十五章 拒婚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四章 祿東贊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十三章 南下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八章 惡陽嶺第十八章 逼反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十一章 弘農楊氏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十八章 聘禮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