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

如果沒有朝中的聲音,就算隴右門閥在涼州鬧翻了天,也難成事,但關隴門閥既然勢力極盛,甚至就連李世民都需忌憚三分,在朝中自然是不缺人的。

不過無論如何,隴右門閥如何生事,在朝中都需事先知會一人,那人便是同爲關隴軍事集團出身,在朝中威望最高的司空長孫無忌。

長安城,長孫府,內院。

長孫府門第不低,尤其是長孫府的內院更不是尋常人能夠進出的,除了朝中高官權貴外,能進長孫府內院的要麼是李君績這樣的世家族老,要麼就是商談機密要事,而今日便是第二種情況。

今日來長孫府拜見長孫無忌的是獨孤家嫡長子獨孤蘇,若是獨孤蘇之父獨孤師仁前來,或許還能進得長孫家內院,但獨孤蘇雖是獨孤家嫡長,可不是家主,還是萬萬沒有這個分量的,他今日能在此只是因爲他要和長孫無忌商談的事情足夠緊要,不便爲旁人所知罷了。

“小侄獨孤蘇,拜見伯父,拜見兄長。”獨孤蘇站在長孫家內院偏廳,對長孫無忌和長孫濬俯身拜道。

獨孤蘇乃獨孤家嫡長,比起嫡次子的獨孤衍還要更顯尊貴,但今日站在長孫家,面對長孫無忌的獨孤蘇,和當初面對趙軼的獨孤衍卻是全然不同的態度,謹慎,小心,甚至還有幾分在世家子弟的臉上很少見到的諂媚。

但長孫無忌對獨孤蘇的這幅模樣顯然並不受用,長孫無忌擡了擡手,淡淡道:“起身吧,不必太過拘禮。”

“謝長孫伯父。”獨孤蘇站起了身子,道了聲謝。

待獨孤蘇起身後,獨孤蘇對長孫無忌道:“小侄今日來貴府拜見,是奉父命前來,有要事要同長孫伯父商議。”

前些日子的獨孤名之死,長孫無忌是知道情況的,今日就在消息剛剛傳到長安後,獨孤蘇便來府上拜見,爲的是何事,長孫無忌豈會不知。

長孫無忌直截了當地問道:“獨孤師仁要你來此,可是爲了涼州宣威折衝府之事?”

獨孤蘇道:“伯父說的極是,小侄來此正是爲了此事。”

長孫無忌問道:“獨孤師仁是什麼意思?”

獨孤蘇回道:“獨孤名雖然不是我們主房子弟,但畢竟還是咱們獨孤家的人,他先被蘇定方擒拿,而後死在了涼州大獄,蒙受不白,阿爹還是想爲獨孤名討回一個公道的。”

“哼!”

長孫無忌輕哼了一聲,當着獨孤蘇的面也絲毫不掩飾對他們的不滿,長孫無忌道:“公道?你們獨孤家何曾缺了公道,你捫心自問,你們要的真的是公道嗎?”

獨孤家此番代表的是關隴門閥,他們想要的是什麼,長孫無忌怎會不知,爲獨孤名討回公道,說的好聽,其實他們無非就想要藉此給朝廷施壓,逼得李世民在打壓關隴門閥之事上退讓罷了。

獨孤蘇道:“若是尋常人家,自然不會,但蘇定方非是常人,乃太子殿下舊部,他有太子護着,雖殺了獨孤家的人,我們卻也奈何不得他。”

獨孤蘇口中說着,把“太子”兩個字咬地很重,說的很慢,爲的就是要長孫無忌注意到他們的對手其實是一樣的。

長孫無忌和李恪不和從來都不是秘密,關隴門閥自然也清楚地很,獨孤蘇此次專程來此,除了因爲長孫無忌是關隴門閥中權勢最高者,也是因爲長孫無忌和李恪相對的立場。

獨孤蘇位分太低,根本沒有和長孫無忌坐而相論的資本,長孫無忌也懶得和獨孤蘇多言,直接問道:“你們想要我做什麼?”

獨孤蘇拱手拜道:“我等欲就此事在朝中彈劾蘇定方並東宮,但唯恐勢單力薄,恐難成事,故特請伯父相助。”

原本在獨孤蘇想來,長孫無忌本就和李恪不和,再加上他關隴門閥的立場,今日之行他的把握至少是有八成的,但長孫無忌的反應卻着實出乎了獨孤蘇的意料。

長孫無忌聽了獨孤蘇的話,先是頓了頓,臉色不見絲毫的波動,看不出喜怒,片刻後便突然開口道:“送客!”

兩個字,簡單直接,也叫獨孤蘇當場愣在了原地,他不是全然沒想過長孫無忌會回絕他,只是他沒想到竟會回絕地這般果斷。

獨孤蘇反應過來後忙道:“關隴門閥利益攸關,同氣連枝,這不止是咱們獨孤家的事,也是咱們整個關隴門閥的臉面,伯父何故回絕地如此斷然。”

長孫無忌道:“我是官場中人,在涼州死的獨孤名也是官場中人,既然人都是官場上的人,那事自然也都是官場上的事,官場上的事自有官場的解決方法,與宗族何干。”

聽着長孫無忌的話,大有就此放手的意思,獨孤蘇聞之大急,忙道:“此事還望伯父三思,,有些機會可以稍縱即逝啊。”

長孫無忌知道獨孤名所謂的機會是什麼,但還是堅持道:“看在我與你父乃是舊交的份上,今日之事我只當不曾聽過,今日之人我也不曾見過。”

說完,長孫無忌在此不耐煩地擺手道:“送客!”

這已經是長孫無忌第二次擡手送客了,獨孤蘇也知道了長孫無忌的意思,若是他此時在硬着頭皮留在此地,只會開罪長孫無忌,獨孤蘇只得回道:“伯父保重,小侄告退。”

獨孤蘇說着,無奈地告辭離去了。

從獨孤蘇進門,到獨孤蘇離開,長孫濬從頭到尾都是一言不發,直到長孫濬看着獨孤蘇離去後,纔對長孫無忌問道:“既然關隴門閥想要對付太子,阿爹也與太子不和,阿爹何不乘勢推一把,反倒直接拒了他們呢?”

長孫無忌道:“他們若只對付李恪,爲父自然樂見其成,但這些隴右門閥要對付的又何止是李恪一人,他們要對付還有陛下和我大唐江山的安穩。大唐江山是我們一衆老臣隨着陛下一刀一槍地奪下的,誰要和陛下作對,誰要毀了大唐江山,我第一個不答應!”

長孫濬聞言,慢慢地也明白了過來,長孫無忌不止是長孫家子弟,同時也是名列凌煙閣第一的大唐開國元宿,長孫家是他的心血,大唐又何嘗不是?

帝王心腹,朝中宰輔,長孫無忌雖與李恪不和,但終究還是有他的心胸和底線的。

長孫濬問道:“那依阿爹之言,此事之中咱們長孫家又該如何自持?”

長孫無忌回道:“冷眼觀鬥,互不相幫。”

長孫濬擔憂道:“若是如此,只怕隴右門閥那邊我們難以相處,會把咱們長孫家置於險地。”

長孫無忌輕輕地一拍桌案,自信道:“我看他們誰敢,我長孫家要置於中立,他們誰家敢攀扯?”

第二章 拒辱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章 演練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六章 加註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一章 奉茶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五章 夜襲第十三章 盛會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七章 命格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章 戰恆安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五章 拒婚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十四章 拉攏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一章 朝覲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三章 歸寧
第二章 拒辱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章 演練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章 落雕弓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六章 加註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十一章 奉茶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五章 夜襲第十三章 盛會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七章 命格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三章 戰恆安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五章 拒婚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十四章 拉攏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一章 朝覲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五章 拒婚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三章 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