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

二月,仲春,天氣漸漸暖和了起來,草原大雪消融,沉寂了近半載的草原終於又熱鬧了起來,而隨着草原恢復了生機,復甦的不止是飛鳥走獸,還有草原上的牧民和戰士,還有野心和戰爭。

大度設挑了一個絕佳時機,在李恪兵臨浚稽山,夷男不得不重兵駐防之時逃去了金山科布多,自立門戶,仗着金山天險與薛延陀周旋了許久。

而後也是大度設命不該絕,早早地天降大雪,封住了山路,使得夷男也不敢輕易出兵,給了大度設足夠的喘息之機。

如今時已仲春,大雪消融殆盡,雖然春日本該是養馬貼膘的時候,但夷男已經片刻都待不住了,他必要出兵西征,一舉平定了大度設。

夷男之所以急着平定大度設,他怕的倒不是大度設,而是南面的李恪,可若是逆子大度設不除,夷男便沒有精力去全力面對李恪。

而且大度設雖然是夷男的親子,但他也是在夷男封汗後,薛延陀各部特勤,各地部落中第一個反戈自立的,若是夷男任之由之,難免會有其他部落效仿,到時他還如何服衆?

夷男自己也很清楚,攘外必先安內,更何況大唐兵力更在薛延陀之上,若是將來同李恪交戰時他還瞻前顧後,還需提防後方的話,那他絕不是李恪的對手。

鬱督軍山,汗庭,大帳。

“突利失,鐵勒各部的將士可都整備妥當了?”此次西征,夷男以親子突利失掛帥,統本部五萬人馬並回紇、契苾等部合計八萬大軍,征伐金山大度設,大度設對突利失問道。

突利失如實回道:“我麾下此番西征,麾下八萬人馬,倍於大度設,若是隻對付大度設,絕不在話下,只是據我所知,大度設已經引了西突厥各部人馬過了金山,在金山腳下駐紮,恐怕兵力不在我之下,難言必勝。”

突利失所言也是實情,這一點夷男也很清楚,夷男想了想,問道:“那你可有想了法子?”

突利失回道:“大度設是去歲臨冬時逃往的金山,想必無暇籌備糧草牛羊,自己本就用度不足,此番他引西突厥部衆過金山,還需另外供給西突厥各部糧草,想必他的軍需供給便越發地緊張了。”

夷男問道:“你想拖延此戰,將大度設逼進斷糧境地?”

突利失道:“不錯,正是如此,此戰若要速勝,恐怕不易,但我軍糧草遠多於大度設,只要在兩軍陣前拖延上三兩月,大度設糧草自然不濟,到時我再以大軍決戰,必可大勝。”

突利失用兵與大度設大不相同,大度設用兵最急,看重的是兵貴神速,但突利失用兵卻求穩,步步爲營。

夷男聽着突利失的話,緩緩點了點頭,心中反倒有了些後悔。他後悔將穩重的突利失放在了西面,也後悔將激進的大度設放在了南面。

突利失行軍穩重,若是當初駐守浚稽山的是突利失,而不是大度設,浚稽山隘口不會丟,現在南面的局勢也不會如此被動。

夷男贊同道:“此舉雖然耗時耗力,但不失穩妥,倒也是個辦法。只要能在今歲秋前平定大度設,我便可專心對付李恪和阿史那思摩了。”

在夷男看來,大度設竊居金山,固然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但畢竟南面李恪的十萬精銳纔是他的生死大敵,浚稽山隘口的駐軍便是懸在他的頸上,隨時可能落下的屠刀,他不敢有絲毫大意。

突利失拍着胸口保證道:“父汗放心,不必等到入秋,三個月,父汗只消給我三個月,我三個月內必破大度設,將他捆了向父汗請罪。”

“好,有你這句話,我便放心了。”夷男拍了拍突利失的肩膀,笑道。

夷男諸子中,以大度設和突利失兩人最是善戰,在當年反出突厥,平定漠北之戰中也立過大功,否則夷男也不會將薛延陀近半數的十萬大軍分別交給他們兩人統帥。

突利失之能本就不在大度設之下,再加之突利失糧草充沛,更勝大度設,夷男對突利失這一戰也更多了幾分信心。

一載,他只需要一載的時間,平定大度設,收回金山;增補浚稽山駐軍,嚴防唐軍北伐;處置薛延陀內政,均衡鐵勒九部。

只要將這些事情做好,他便再無後患,薛延陀還是那個盤踞漠北的雄鷹,他便可以專心致志地對付大唐,對付李恪。

夷男想的自然是好的,可這些道理夷男清楚,研究了薛延陀和夷男許久的李恪又怎會不知,李恪怎會讓夷男順順利利地就過了眼前這個坎。

夷男的這份信心並未在心中留存很久,夷男的話音才落,大帳外便有一護衛走了進來。

“可汗,浚稽山來的信使求見。”護衛一進門,便對夷男稟告道。

浚稽山,夷男一聽到這三個字,心裡頓時“咯噔”一下,雖然現在夷男的精力大多都在金山大度設那邊,但夷男心裡最是關心,最是擔憂的還是浚稽山,夷男聽到浚稽山來使,便知定是浚稽山出了什麼要事。

夷男道:“快帶進來。”

“諾。”護衛應了一聲,便下去帶了浚稽山的信使進帳。

信使進帳後,對夷男拜道:“小人奉咄摩支特勤之命特來拜見可汗。”

夷男忙問道:“咄摩支命你來汗庭何事?”

信使回道:“唐軍主帥李恪突然親自率軍北上,與阿史那思摩聚於諾真水北側浚稽山隘口,來意不明,特勤特命小人告知可汗此事,請可汗決斷。”

夷男的眉頭皺了起來,問道:“可知唐軍有多少人馬?”

信使回道:“前部一萬精騎已至浚稽山隘口,餘下主力正屯於諾真水。”

咄摩支不知諾真水有多少唐軍主力,但就是這一萬前部已經叫夷男坐立不安了,眼下的浚稽山只有不到四萬駐軍,其中還有許多是今歲臨時抽調過去的新軍,難當大用,李恪若當真引大軍北伐,光憑着一個咄摩支絕難抵擋。

此事咄摩支自己也清楚,咄摩支這哪是傳信來了,分明就是求援來了。

大度設和李恪,誰纔是他的生死大患夷男比誰都清楚,李恪既遣大軍來犯,爲保周全,夷男便不得不重新佈局漠北了。

夷男行事穩重,他不敢冒,也冒不起這個險。

夷男坐在大帳中的狼皮寬凳之上,思慮了片刻,做出了一個無奈又無力的決定。

夷男對突利失道:“你西征之事暫且擱置,還是先使回紇部和思結部先與大度設周旋,你速率本部人馬三萬南下,和咄摩支一道扼守浚稽山,務必將李恪擋在浚稽山外,不使李恪北進一步。”

第十六章 欽陵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章 端午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章 分封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五章 定親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十六章 質子第五章 射花燈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
第十六章 欽陵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章 端午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章 分封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五章 定親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十六章 質子第五章 射花燈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