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信至

當秦懷道和馬周在屋內商議,蕭月仙在屋外等候之時,蕭月仙已然覺得有些不安了。

她此次疾行趕來揚州,趕得無非就是一個時間差,趁着盱眙的消息還未傳到揚州,藉着李恪的親王金印假傳消息,騙出御賜節鉞,然後趁機搶奪。

可如今秦懷道到了此處,又拖延住了時間,蕭月仙的算盤便難了。

蕭月仙雖是琴姬,但少時苦練,手上功夫不弱,若是沒有旁人在側,她要偷襲馬周,奪取節鉞自然不在話下。

可秦懷道貿然出現,他乃大將秦叔寶之子,氣力和武藝俱是不俗,蕭月仙怎會是秦懷道的對手,更何況眼下兩人所爲很是怪異,說不得已經看出來了她的異常。

一瞬間,蕭月仙甚至有了離去的衝動,不過蕭月仙終於還是鎮定了下來,就在她提着心,在屋外等候了片刻之後,終於,馬周和秦懷道出來了。

“小公爺,殿下遇險,你速抽調半數右驍衛將士,隨我同往盱眙,另傳告牛將軍,要他千萬仔細城中防衛,勿要使得賊人有機可趁。”馬週一邊出門,一邊對秦懷道道。

秦懷道點了點頭,應道:“先生放心,我這就命人前往邗江府傳信,請牛將軍親自巡視,督查揚州軍務,絕無差池。”

蕭月仙就站在離兩人不遠處的石階之下,自然聽得見他們的話,可馬周所言,和方纔卻大相徑庭。

若只調動右驍衛人馬,只需秦懷道下令即可,如何用得上節鉞,唯有大索淮南,調動淮南各地府軍,方能用得御賜節鉞,蕭月仙才有趁機搶奪的機會,蕭月仙聽了馬周的話,心中自然大急。

蕭月仙忙道:“先生,殿下被擄,尚不知身在何處,若只調小公爺麾下右驍衛前往,恐人手不足,我以爲當速遣各地府軍前往,大索淮南,方有尋回殿下的可能。”

蕭月仙之言,乍一聽自有道理,李恪被人擄走,身爲臣屬,爲救主上,馬周自當徵調各地府軍營救,一來可大索淮南,尋得李恪蹤跡,二來加強戒備,不使賊人乘機攪亂。

可自打馬周聽了秦懷道的話,心中對蕭月仙便多了幾分戒備,聽着蕭月仙的話,怎麼都覺得有些不妥,心中對她的懷疑便更深了。

不過終究蕭月仙手持李恪的親王金印,在一切尚未有斷定之前,馬周也不便失禮,於是馬周道:“殿下不在此處,我雖受殿下所託,代掌淮南軍事,然調動府軍,事關重大,尚需通報省臺,若是貿然調軍,恐於殿下反倒不利,眼下我等能做的,唯有先行調動右驍衛士卒,往盱眙營救。”

蕭月仙聽着馬周的話,心中頓時慌了,若是等馬週上報長安,再自長安得回消息,恐怕已是數日之後的事情。

而圍困李恪之後,李恪已以自身爲餌,護得席君買突圍而出,她既已到了揚州,就算席君買和王玄策再慢,他們的信使也該快到了,到了那時,她便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蕭月仙道:“殿下遇險,非是尋常,片刻耽擱不得,先生當行權宜之計,速調府軍搜救,否則爲時晚矣。”

蕭月仙也顧不得表現地太急,會引得馬周生疑,爲了騙得馬周請出御賜節鉞,再次敦促了起來。

蕭月仙敦促馬周調動府軍,而調集府軍便需御賜節鉞,唯有如此她纔有奪得節鉞的機會。

蕭月仙的算盤自然打地不差,然蕭月仙不知,馬周已對她起了疑心,她越是如此,馬周心中便越發地篤定,蕭月仙必定是有所圖謀。

馬周道:“調軍乃早晚之事,只是此事暫且不急,且待我親自前往盱眙一趟,再做定論。”

蕭月仙不知秦懷道對馬周說了什麼,說動了馬周,但馬周態度大變卻是不爭的事實,蕭月仙知道,眼下的局勢已經不再掌握在她的手中了。

蕭月仙看着眼前的局勢,心中暗急,只得臉色一變,轉而對馬周質問道:“馬賓王,殿下對你推心置腹,命你代掌軍事,本就是以身家性命相托,可你明知殿下有難,卻置殿下死活於不顧,莫不是貪戀權勢,想要藉機篡奪淮南兵權,意圖不軌嗎?”

馬周聞言,一臉正色地擺了擺手道:“我馬周起於微末,若非殿下慧眼,我至今也還是落拓市井的浪蕩之輩,殿下以國士待我,我自知曉。然也正是如此,我便更不可負殿下所託。殿下有難,我自當力保淮南不失,尋回殿下,以報殿下知遇之恩。”

蕭月仙道:“既是如此,你這般逡巡拖延又是爲何?難道就不怕時日拖地久了,殿下遭難嗎!”

馬周朝着北面拱了拱手道:“此番若殿下有難,我馬賓王絕不苟活,自當以死相謝,到了這陰間再做殿下之臣,不過眼下殿下重託在身,爲了淮南安穩,府軍決然擅動不得。還請姑娘先往側院稍歇,一炷香後隨我同往盱眙。”

馬周說着,一雙圓目已直直地瞪向了蕭月仙。

馬周說來也是文弱書生,論手上功夫,萬萬不是蕭月仙的對手,可當蕭月仙和馬周目光相對的時候,直看的蕭月仙背後一冷,不自覺地打了一個寒顫。

文人之力雖輕,可風骨卻重,也不是旁人所能輕易壓服,蕭月仙心中甚至恍然間冒出了一聲感嘆,若是當初他的父皇身邊能多一些馬周這樣的忠直臣子,又怎會落到身死國滅的下場。

蕭月仙的謊言支撐不了多久,就當臨江宮右驍衛將士整備北上之時,盱眙那邊王玄策的消息終於也傳了過來。

“賓王親啓:盱眙變故,王府琴姬仙娘乃乃殘樑遺女蕭月仙,其勾結殘樑舊臣,趁水災之勢,於盱眙城外伏擊殿下,現已將殿下擄走,賓王見信後當千萬仔細,重揚州軍備,穩定東南,勿使賊人有機可趁。”

王玄策的信不過寥寥數語,顯然是匆忙寫就,不過馬周識得王玄策的字跡,知道這信必是王玄策親手所書無疑。

王玄策是爲李恪心腹,他的話自然信得過,到了這裡,馬周哪還不知發生了什麼。

“來人,把仙娘拿下,帶到此間!”馬周既對蕭月仙生疑,便着蕭月仙在側院等候,不得離去,而當馬周看到王玄策的信後,當即命人將蕭月仙拿下,帶到了自己的身邊。

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章 相爭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章 引薦第八章 演練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
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七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章 相爭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十七章 東宮亂起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章 引薦第八章 演練第六十八章 李恪牧羊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