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

不管是李君績、是獨孤師仁,還是獨孤衍,他們雖是世家子弟,憑着家族積攢多年的人脈和威望,在地方頗有影響,可以影響地方大員的人選選擇,但他們都不精擅武事,甚至可以說,哪怕他們捆在一起,再多個十倍,行軍打仗也不是蘇定方一個人的對手。

蘇定方以往雖不在西北,多在漠北,但蘇定方的威名他們是知道的,作爲大唐近年來軍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蘇定方的光芒已漸漸奔着掩蓋李績去了、

這樣的人,背後又站着太子李恪,就算是李家也是不願惹的,所以從頭到尾他們都不曾想過要真的將此事訴諸於武力。他們要的是談判和妥協,逼得李恪和李世民讓步。

借獨孤名之死使得宣威府內外譁然,人人自危,而後由宣威府波及涼州甚至整個隴右,最後再由地方和朝中雙管齊下,給李恪和李世民施壓,藉此逼得皇權讓步於世家。

要做到這一點說難其實也不難,只要能攪亂涼州局勢,使得蘇定方無力處置,到時吐蕃外患,爲了西北的安穩,李恪自然會出面,他們也就有了和李恪談判的機會和資本。

只是他們想地固然好,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蘇定方處置不了涼州局勢,甚至攪地比現在更糟糕的前提下,可現在的蘇定方已經下定了決心,爲不負李恪信重,他要爲李恪在朝野內外贏得先機。

蘇定方之令一下,涼州姑臧城的駐軍迅速雲集,三千精銳直奔宣威城而去,蘇定方絕不會叫李恪因爲他的無能和疏忽有哪怕半分難做,他今日就要將威脅李恪的隱患扼殺於萌芽中。

午後,宣威城外,宣威折衝府大營。

“大帥,眼下已是夏時,再過一月餘便該入秋了,一旦入秋這些折衝府的士卒便當回鄉務農,涼州危機自解,大帥又何必急於一時。”當程名振點齊兵馬,和蘇定方一同站在宣威府營門之外時,程名振看着蘇定方的架勢,對蘇定方勸道。

此番蘇定方來此的目的程名振是知道的,無非就是爲了在宣威府士卒在把動靜鬧大,捅出大簍子之前平定此事,避免李恪在朝中爲人刁難,難以自處,只是蘇定方今日在此的動靜着實也是大了些,也出乎了程名振的預料。

宣威府的士卒只是因獨孤名之死開始裹亂,有些暴亂的跡象罷了,但還遠遠沒有達到起兵造反的程度,蘇定方此時帶着三千精銳來此,只怕會嚇到那些士卒,激化涼州都督府和宣威府的矛盾,若是處置不當,只會適得其反。

而正如程名振所言,再過一月餘便是秋天了,而折衝府的府軍並非常備,到了秋天折衝府的士卒便可回鄉務農,到了那時這些危機自然解除,顯得穩妥許多。

李恪扭過頭來,看着程名振,問道:“一個多月,你以爲朝中那些人還會在給我們一個多月的時間嗎?這邊起了動靜,長安那邊已經開始發難,若是我們不能儘快平定此事,不出十日,待消息傳回長安,太子那邊必然被動。”

李恪的立場,蘇定方比程名振更清楚,李恪本是要借他任涼州都督之事對付關隴門閥的,但若是他在任之時在涼州生出了亂子,到時李恪在京中必定難做。

這裡的局面多持續一天,李恪便難做一天,危機便多一分,所以蘇定方想的就是儘快定了此事,明日蘇定方都不願等,更別說拖到入秋了,而且有哪些關隴門閥在,時間越久,情況只會越差,若是拖到入秋,只怕已經波及整個隴右了軍府。

蘇定方說的道理,程名振是明白的,但程名振還是擔憂道:“話雖如此,但大帥貿然率重兵來此是不是太過武斷了,這營中的畢竟都是府軍,不過是半個士卒,若是驚到了他們,只怕局面不易控制。”

蘇定方搖了搖頭道:“他們若是禁軍,我便不會率軍來此了,正因爲他們不過是半個士卒,我才故意如此。這些人大多爲農戶,所識不明,也是最易被蠱惑和挑撥的。他們已經先入爲主,我若再同他們講道理,他們如何聽得進去,我就是要他們畏死,畏懼我,才能最快奏效。”

在此事上,蘇定方要的從來都不是心悅誠服,而是最短時間內的奏效,爲李恪穩定住涼州局面,而這些府軍士卒早已先入爲主,在查不出刺殺獨孤名兇手的情況下要同他們講明道理殊爲不易,在如今的情況下調兵威懾便成了最好的辦法之一,蘇定方如此作爲絕非一時起意。

蘇定方說完,輕輕拍馬上前,走到了營門不遠處。

蘇定方就站在營門外,對營門內高聲吼道:“我乃涼州都督、左衛大將軍蘇定方,奉旨提調涼州一應軍務,今日巡營至此,果毅都尉趙軼何在,還不速速開門!”

蘇定方領軍在此,宣威折衝府礙於蘇定方欲問罪的傳言本就上下緊張,嚴陣以待了,蘇定方之言才落,現在營中管事的果毅都尉趙軼便連忙站了出來。

“末將果毅都尉趙軼拜見大帥。”趙軼出來,隔着營門對蘇定方拜道。

蘇定方看着趙軼,喝問道:“本帥巡營至此,你等閉門不出,是爲何故?”

趙軼回道:“大帥還是莫要誆騙我等了,我等已知獨孤都尉已被大帥以營嘯之過殺於涼州大獄,此番大帥來此便是爲了問罪我等,我等是被冤枉的,爲了保全性命,我等豈敢開門。”

趙軼說話的聲音極大,尤其是將“營嘯之過”四個字咬地很重,生怕旁人聽不見一般。

宣威府將士營嘯是真,獨孤名迴護將士是真,被蘇定方捉拿是真,死在涼州大營更是真,趙軼之言一出,看着隨蘇定方而來,營外的一衆精銳人馬,營中的府軍更加慌張了。

蘇定方今日率軍來此,更多的是威懾,動手只是最後的選擇,也是最差的選擇,眼下的局勢還不至於,蘇定方輕易也不會如此。

蘇定方道:“我乃照例巡營而來,爲的是撫慰營中將士,並無問罪的意思,你等既無過錯,又何必驚慌。”

趙軼高聲回道:“我等非是三歲孩童,大帥還是莫要誆騙我等了,大帥若非前來問罪,何必帶來重兵,若是無罪便可無恙,獨孤都尉又何故身死,末將只怕一開了營門,咱們宣威府的將士今日就步了獨孤將軍的後塵,死無葬生之地了。”

趙軼之言,處處是在借獨孤名之死挑撥蘇定方和宣威府士卒的關係,但偏偏說的又都有理有據,一時間叫蘇定方難以正面回駁,蘇定方知道,若是再這麼拖延下去事情只會越發地麻煩,他務必要先進營中才是。

蘇定方道:“這倒無妨,本帥可命麾下衛率暫退五里,本帥一人獨自進營,如此便可保萬無一失了吧。”

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十三章 盛會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三章 歸寧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十四章 恩蔭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六章 石室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章 校場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六章 石室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章 李世民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章 破陣第一章 玄武門
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十三章 盛會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十三章 歸寧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十四章 恩蔭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師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一章 大雨滂沱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六章 石室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章 校場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六章 石室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章 李世民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章 破陣第一章 玄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