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命格

李恪走後,道士又坐回了小亭中的石凳上,低頭看向了棋盤。

原本道士被這文士的虛棋所吸引,將自己的棋子盡數補在了邊角,在得了李恪的提點後,當他再看向棋盤,果然,正如李恪所言,白子的圍中已經被黑子洞穿,自天元往百位一片,白子已被黑子所圍,屠龍之勢不過在數子之間,白子果真敗局已定。

“這少年誠不欺我,岑兄屠龍在即,這盤棋確實勝負已定,岑兄棋力,在下佩服。”道士輕輕搖頭着頭,嘆道。

文士笑道:“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比不得袁道兄鑑風斷星之術。”

道士聽了文士的話,苦笑道:“圍棋雖小,卻藏乾坤。想我袁天罡雖擅看卦相面,能知未知之事,可於這黑白之道竟連一個少年都比不得。”

這年近半百的道士正是玄都觀觀主棲雲道長的嫡傳弟子袁天罡,而與袁天罡下棋的中年文士名爲岑文本,官拜荊州別駕、行臺考功郎中,乃是袁天罡的好友,此番便是受袁天罡之邀,在玄都觀小住。

對於突然出現的李恪,岑文本似乎頗有興致。

岑文本食指輕輕叩擊着棋盤,對袁天罡道:“這少年小小年紀,棋力和眼力卻是不弱,而且文思敏捷,舉止大方,李、楊、韋、杜,也不知是關中哪家門閥的英才。”

岑文本見李恪衣着不凡,舉止得宜,不是一般人家教出來的少年,只當是家學淵源,便猜測李恪是關隴門閥中人。

袁天罡看着岑文本的樣子,輕笑了一聲道:“這少年可不是尋常世家子弟,來頭可大的很。”

岑文本聽着袁天罡的意思,顯然是已經猜出李恪的身份,岑文本好奇地問道:“袁道兄莫非知道這少年是誰?”

袁天罡點了點頭回道:“岑兄可還記得五日前的玄武門行刺案?”

岑文本原本對於李恪的身份還有些誤會,可如今聽聞袁天罡這麼一說,頓時了明白了過來。

岑文本乃荊州別駕,此番便是奉荊州大都督李孝恭之命一同進京,也是官場中人,宮中發生的行刺案震動朝野,他豈會不知。

岑文本眉頭輕鎖,口中吐出了四個字:“漢中郡王李恪?”

袁天罡道:“六日前漢中郡王於宮中遇刺,昏迷數日不醒,太子側妃楊氏曾往觀中求願,今日便是還願來了。漢中郡王身懷隋唐兩朝皇室血脈,李楊兩氏之後,這般尊貴,豈是尋常世家子弟可比的。”

李恪祖父乃唐開國皇帝李淵,外祖父乃隋末帝楊廣,身份尊貴,自然不必贅言。可岑文本聽着袁天罡的話,卻覺出了一絲怪異。

岑文本問道:“昔年今上自太原起兵,初佔關中時曾邀你爲幾位皇子相面,你只顧推脫,不發一言,今日怎地對漢中郡王不吝褒獎?”

袁天罡笑道:“當初我若如實相稟,今日我還能在此處與岑兄奕棋嗎?恐怕早該身首異處了吧。”

岑文本不解道:“如今太子正當壯年,登基在即,幾位皇子年歲又相差不大,儲位之爭比之當年更甚,難道袁道兄就不擔心身涉其中嗎?”

袁天罡道:“你我乃是十數年的至交,相交莫逆,今日之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入旁人之耳,又有何憂。而且我與你所言之事多半還要應在他的身上。”

聽到袁天罡的話,岑文本的眼中露出一絲精光,神色也爲之一正。

“你前日說的異變莫非便是指的漢中郡王?”岑文本伢然問道。

袁天罡點了點頭,一臉正色道:“六日前,就在漢中郡王遇刺,昏迷不醒的當夜,紫薇星未動,可太微星卻一夜易主,此中何意,難道岑兄還看不出來嗎?”

太微星與紫薇星同爲三垣之一,紫薇星主帝命,而太微星卻主儲君,所謂太微易主,自然就是儲君更迭的先兆。

岑文本雖不善此,但但與袁天罡相交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略知一二。

岑文本問道:“這可是關係天下的大事,你可能拿得準?”

“十拿九穩,否則師尊也不會爲了避他連夜入山。要知道,化外之人,受太微星一拜是要折道行的。”袁天罡斷然回道。

岑文本看着袁天罡篤定的樣子,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問道:“十三年前,你曾爲我相面,直言我骨重不稱,仕途雖能順遂,但卻難以久壽。可今日再見,你又言我受貴人恩澤,命格已變,或可得兒孫繞膝之樂,莫非就是因爲此事?”

袁天罡道:“不錯,兩月前玄武門兵變,太子身死尚無此等景象,可漢中郡王遇刺偏卻就出現了,如此玄機,絕非巧合。”

岑文本一邊聽着,臉上的神色越發地凝重,問道:“天象異變,除了你,恐怕太史局那邊也有察覺吧。”

袁天罡站起身子,輕縷着頜下短鬚,自信道:“近來乃多事之秋,朝堂之上更是風雲突變,皇位更迭,如此晦澀的天像,除了師尊與我,天下絕無第三人能夠測算,太史局那幫尸位素餐之輩又如何看得出。若非你我乃是至交,又有你壽數息息相關,我也絕不會吐露半字。”

---------

觀內,袁天罡與岑文本還在說着李恪日前遇刺之事,觀外李恪已經隨楊妃登上馬車回宮了。

“娘娘,可惜方纔您未曾親眼見到。方纔小郎在觀中看人奕棋,那個道長都許久未能看出的佈局竟被小郎被一語道破,當真了得地很。”瓶兒雖不懂圍棋,但方纔李恪在觀內逞威,也打心內高興,一上了馬車便對楊妃說了出來。

李恪年幼,楊妃倒還不知他竟善圍棋,不過她聽了瓶兒的話還是將李恪攬入身側,柔聲問道:“哦?虎頭何時學的圍棋之術,娘倒還不知。”

李恪靠着楊妃坐在一旁,撓了撓頭回道:“兒只是在弘文館跟着幾位先生學過一段時間,那能稱得上了得二字。兒只是旁觀者清罷了,若是自己下場奕棋,恐怕還不如那位道長呢。”

楊妃聞言,低頭看着李恪道:“娘倒也懂些棋道,來日若是得暇,你也可陪娘對弈兩局。”

“好呀,那恪兒便要領教阿孃多多賜教了。”李恪說着,慢慢地站起了身子,竟學着那些書生的樣子朝着楊妃唱了個諾。

李恪刻意耍寶,本就是擔心楊妃自道館出來心情沉悶,故而特地逗了個樂子,討楊妃一笑。

楊妃見愛子如此,果然也笑了出來:“看你這樣子,莫不是也要學那些個秀才,考那進士功名?你快些坐下吧,免路途顛簸,再給摔了。”

楊妃一邊說着,一邊拉着李恪在身旁坐了下來。

果然,楊妃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李恪方纔坐定,馬車便突然停了下來,若是李恪站着,恐怕還真得摔上一跤。

“外面何事?”楊妃見馬車停了下來,問道。

車外駕車的車伕回道:“稟娘娘,是金吾衛奉命在巡查街道,娘娘稍待,小人已經着人告知娘娘身份,勒令放行了。”

這輛馬車乃是東宮的馬車,金吾衛巡查,自然不敢查到李恪的身上。

李恪左右無事,倒是不急,悠哉地掀起車簾,往車外望了去。只見朱雀大街之上竟已佈滿了金吾衛的將士,對來往人等一一覈查,很是嚴格。

李恪知道,這想必是李世民登基在即,未免太子黨餘孽作亂,全城戒備了。

李恪看着馬車外的景象,在心中緩緩嘆了一句:“大唐的天,終於要換了。”

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五十章 相爭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二章 夷男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十三章 召見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章 兵起河東
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五十章 相爭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章 將行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二章 夷男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十三章 召見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四十一章 康蘇密的絕境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二十一章 彈劾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章 兵起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