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婁敬

第62章 婁敬

看罷蒙恬送來的書信,辛勝腳步匆匆而來,道:“公子,聽說洛陽的糧食熟了。”

聞言,扶蘇道:“渭南的糧食也快了。”

今年,渭南的糧食不僅種得早,而且種得多。

洛陽的糧食成熟的第三天,田安就開始忙碌,他做了不少吃食,其中就有餅,麪條與酒水,將這些擺在田地裡,而後一臉虔誠地下拜行禮。

這是麥收前一天要做的祭祀。

其實不只是田安會這麼做,各個村縣的人都會出來祭祀,以求明天收穫糧食能夠一切順利。

從遠處看去能夠見到田地裡有不少人在走動,田埂上飄着一縷縷的青煙。

他們拜的是后稷,一位從稷山出來的農神。

扶蘇整理着一些書卷,這些書卷都是近來從一些老農口中問詢而來的種田經驗,譬如說天旱不忘鋤地,雨澇不忘澆園。

臨到夜裡,還能見到就要收穫的田地裡還有不少人影在走動。

扶蘇將這半年以來的工作記錄都收入一個個箱子中,就像是當初修建咸陽橋一樣,工作的流程以及每一天的行程與文書都要做好記錄,並且將這些送去咸陽,放入咸陽的卷宗庫中,以備將來調閱查問。

既是大秦的公子,又是秦廷的少府丞,做事自然要仔細再仔細。

翌日,天還未完全亮,扶蘇早早就睡醒了,呼吸着早晨的空氣。

鄭國渠的成功復刻在龍首渠上,又給關中增添了二十萬人口,進一步增加了關中的實力。

當然,扶蘇覺得以後可以做得更好,渭南還能更富裕,還能養活更多的人口,關中應該更加強盛,這需要時間,現在也只是纔開荒。

張蒼與程邈早早就來到了院子前,只等公子扶蘇一聲令下。

早晨的晨風還有些涼意,若等到午時多半又酷暑當頭,扶蘇道:“收糧。”

張蒼:“是。”

程邈話也沒說,急匆匆跑了回去。

當東邊的天際開始發白,雲朵在藍天也逐漸變白,陽光完全升起來的時候,一戶戶的人家帶着自家的家人,老人,男人,女人與孩子一家數口人,一起在田地裡忙碌着。

看到這等情景,有老人家擦着眼角的淚水道:“這一年咬着牙總算是過來了。”

自敬業縣建成以來,其實每一年都是帶着忐忑與緊張過來的,而當糧食還未有收成,那二十萬民夫全靠敬業縣的餘糧撐着。

現如今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這豐收的場面要持續好幾天,當年一無所有的民夫,現在終於有了糧食,也有了一個可以安身的家。

五六歲的大的孩子,已會跟在爹孃的身後,將地上的麥穗撿起來,這些孩子從小就知道糧食金貴。

一駕馬車停在渭南縣的直道上,從馬車內走下來的正是御史大夫兼領廷尉馮劫。

馮劫讓人記錄着渭南縣的發展情況,他見到一個孩子正在撿着田埂邊的麥穗,這個孩子赤着腳穿着布衣,他小小的手掌用力抓着麥穗。

馮劫只是多看了這個孩子一眼就離開了。

那孩子快步跑向了他的爹孃。

男子抱起這個孩子道:“等糧食收了,給你做衣裳穿。”

婦人笑道:“我找了幾家,他們說有多餘舊布的,先用糧食換一些舊布來。”

張蒼見到了馮劫,笑道:“馮御史。”

“張御史。”

馮劫道:“渭南豐收,讓朝中少了許多壓力。”

張蒼自然知道始皇帝又往北方的長城增添了不少兵馬,需要糧草運送到北方。

馮劫又道:“近來丞相忙於南北之事,北邊的長城也好,聽說都水長祿還在桂林屯田,丞相希望你能夠回丞相府相助。”

“待蒼忙完眼前諸事就回丞相府。”

馮劫看了看四下,也沒見到公子扶蘇,又道:“老夫就先回去了。”

張蒼又一次行禮。

收糧的時候,整個縣幾乎都是空的,人們都出去收糧食了,張蒼坐在縣衙門前,送別了馮劫之後,又覺得無所事事了。

程邈帶着兩個剛出爐的餅快步而來,分給了張蒼一個。

張蒼吃着餅,道:“我們要回咸陽了。”

程邈坐在一旁吃着餅,望着田野道:“公子也回去嗎?”

張蒼咬下一口餅,頷首又問道:“這餅誰做的?”

程邈解釋道:“叔孫通做的。”

張蒼又是微微頷首,官吏也都派出去收田賦了,所以整個縣衙也都是空的。

程邈道:“那我也要回咸陽了,右相讓我來幫助公子,現在公子有了收穫,我也要回去了。”

聞言,張蒼這纔想起來,程邈是右相一系的人,而自己是丞相那邊的人。

如此看來,丞相與右相都在幫助公子扶蘇。

程邈接下來的一句話,打消了張蒼心中的芥蒂與疑慮。

他道:“只要公子所做的事能夠得到民心,能夠讓更多的人擁戴公子,公子扶蘇越是賢明,丞相與右相都會不遺餘力地幫助公子。”

張蒼很認同程邈的這句話。

程邈又道:“給這些民夫都編入戶籍了嗎?”

張蒼頷首,而後又道:“這些民夫都變了,他們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呵呵呵……”程邈笑着,道:“他們不還是一樣嗎?雙手雙腳的。”

程邈雖說人到中年,不過他是個沒有心思的人,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遇到不會做的事,他也只會說不會。

他這樣的人當然看不出什麼。

所以與程邈這種人談話十分無趣,反正回了咸陽之後,他程邈會回到御史府,而自己也會回丞相府爲丞相辦事。

不過,張蒼之所以與程邈會成爲朋友,也是因他這人事少,話少。

潼關,扶蘇正在看着剛收上來的麥子,麥子的成色很不錯,聞着也很香,放眼望去一片金燦燦的田地,這都是財富。

青臂要在華陰縣建設一座橋,這座橋連接大荔與華陰,等農忙時節過去之後,需要這些民夫來潼關修建關城,儘量減少路程,運送石料與木料也能夠更方便。

扶蘇又能夠看到人們帶着家人在田地裡勞作,在田地裡用飯的模樣。

麥子裝成一車車,拉到他們的家中,上交了田賦之後,餘下的就是他們所得的財富。

辛勝出去看了一圈,策馬回來之後稟報道:“公子,關中各縣都在收糧食了,今年各縣都豐收。”

扶蘇頷首道:“真不容易。”

田安感慨道:“公子所言極是,這很不容易,去年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蕪,那些民夫還要捱餓挨凍來到關中。”

“哈哈哈!”辛勝大笑三聲,道:“誰能想到這裡能長出這麼多的糧食。”

餘下的幾天,扶蘇還在給青臂做着潼關城的規劃,其中包括修建一座橋,修整從潼關到華陰的道路,要建設一座城,先要解決運輸問題。

要將一件事從無到有,一步步做起來,還挺難的。 一邊正書寫着往後的規劃,每寫一份還要抄錄一份送去咸陽。

田安已在收拾回咸陽的行李了,他將生活用具裝車,又問道:“公子,這些書要帶走嗎?”

扶蘇回頭看了看滿牆的竹簡,回道:“不用了,留在這裡吧。”

田安頷首。

這些書都是自己寫的,而其中重要的知識點都在腦子裡,重要的卷宗都已收拾好要運送去咸陽。

田安泡了一杯熱茶,道:“倒是聽說了一件趣事。”

扶蘇拿過茶碗,喝着茶水道:“什麼趣事。”

“去年的時候,那些民夫剛遷來關中,他們擔心年幼的孩子會挨凍捱餓,就將孩子交給了敬業縣,有不少孩子是叔孫通在養着。”

扶蘇頷首。

“現在呀,他叔孫通就在敬業縣的河渠邊擺了一張桌子,那些民夫想要將孩子要回去,就要給敬業縣二十鬥麥子。”

扶蘇道:“二十鬥麥子可不少。”

“是呀,這些孩子在敬業縣吃多少糧食,那些民夫想要將孩子領回去,就要交出這些孩子所吃的糧食,說是敬業縣的糧食只能多不能少。”

“有人交了糧食領孩子回去了嗎?”

田安一邊收拾着傢俱,將換洗的衣服也放在箱子中,又道:“孩子領回去也是吃家中糧食,叔孫通還說也可以等這些孩子成家了,再回到他們爹孃身邊,可如此一來人就成了敬業縣的人。”

扶蘇繼續聽着。

田安繼續道:“敬業縣太缺人口了,五百頃田靠着公子的三千家僕,是吃不完的,叔孫通想着多養一些人口,無非就是等那些孩子長大成家之後在敬業縣再留下孩子。”

言至此處,田安感慨道:“到那時,留在敬業縣且成家的人,又怎會離開孩子再回到大荔縣?”

扶蘇錯愕一笑。

“叔孫通好算計呀,他什麼都沒有做,就能讓敬業縣得到如此人口。”田安停頓了片刻,緩緩道:“叔孫通也是爲公子分憂,公子的私產地界自然是人口越多越好。”

扶蘇道:“叔孫通看過我留在敬業縣的書,他知道一個活人的價值,人是很重要的生產力,他雖師承孔家,卻是個善於變通的人。”

田安道:“公子所言不錯,叔孫通善於變通,但公子也要防備這樣的人會變節。”

“眼下,叔孫通不會輕易變節,咸陽博士府的人早就將他視爲叛徒了。”

扶蘇寫罷,將手中的筆擱下,吩咐道:“我回咸陽之後,潼關的事就有勞老將軍。”

“末將領命。”

老將軍與潼關的鄉民很熟悉,這些將士們也習慣了這裡。

讓潼關的鄉民們再面對一羣陌生的官兵也不好,說不定換了人之後,還會鬧出各種矛盾。

扶蘇不喜歡原本的規劃中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與問題。

辛勝朗聲道:“公子真留下了這些書?”

田安道:“嗯,給你留的。”

辛勝道:“太好了。”

田安道:“這個院子也交由你看管。”

“好。”

辛勝滿口答應。

扶蘇擡頭看去一片鳥羣,飛過天際,它們應該朝着華山方向而飛的。

餘下的幾天,扶蘇的生活與平常沒什麼兩樣。

在外人看來,這位公子似乎在等待着什麼。

章邯再一次來到了潼關,他身後同樣跟着一條狗,這條狗拉着一駕小車。

到了小院前,章邯將車上的肉菜都取了下來,“公子,末將就先回去了。”

“嗯,有勞了。”

聽到公子的話語聲從院內傳來,雖未見到公子,章邯還是在院前行禮,而後離開。

這些新遷來關中的人們並沒有被免除賦稅,他們第一年耕種所得的糧食就要上交田賦。

賦稅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不能輕易免除的,國家需要運轉,有些事一旦開了頭,就越一次次地加倍。

因此,在扶蘇看來,恨不得讓丞相與王翦大將軍的祿米也上交賦稅。

當初修建咸陽橋只是小打小鬧,修建敬業渠也只是像模像樣,而住在潼關這半年,扶蘇體會了手裡有糧的重要性。

大秦免除賦稅的頭不能隨便開,並且還需要極其細緻地收取賦稅,補上那些容易疏漏的賦稅。

從某些意義上來說,給功臣免除賦稅並不能帶來生產力的提升。

因此呀,扶蘇十分深刻地思考過將來要如何治理國家,這還是一個很基礎基礎的農業文明,既是農業文明,那麼農業是最重要的基石。

田地裡的糧食收了五天,渭南各縣的糧食幾乎都收完了。

張蒼領着隊伍來到潼關的小院,朗聲道:“公子,田賦都收足了。”

扶蘇望着遠處長長的隊伍,看到遠處一眼望不到頭的糧車,今天要帶着這些田賦回咸陽。

扶蘇翻身上馬,帶着隊伍一路朝着咸陽而去。

“末將定不負公子所託。”

身後傳來了辛老將軍的話語聲,聲音中氣十足。

扶蘇擺了擺手,也沒有回頭,而是繼續往咸陽走着。

走了一段路,路過華陰縣時,扶蘇問道:“程邈呢?”

張蒼道:“他先一步回御史府了。”

“這半年總算沒白忙。”

“臣收到婁敬的書信了。”

“他是如何說的?”

“若公子扶蘇是明主,他願爲公子效力。”

“他怎麼改主意了?”扶蘇回憶着道:“我還記得,他說他只肯在亂世中在諸子百家間爭一席之地。”

“毛亨說他已被斷糧了。”

“斷糧?”

“那家大戶已不想養着他,他們兩人既不會種地,也不會勞作,再不來投效公子,就真的要餓死了。”

扶蘇笑道:“難怪老師會說六國舊貴族不足爲慮,原來他們不會種地,真會餓死的。”

(本章完)

第8章 立夏的雨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64章 選擇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2章 婁敬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4章 韓舊地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0章 丞相三思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1章 相會第98章 又聞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9章 軍報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82章 有關張良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27章 封賞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1章 相會第28章 賀禮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7章 設宴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74章 回咸陽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3章 刀與火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11章 暴雨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28章 賀禮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3章 刀與火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3章 老秦軍第39章 民夫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1章 相會第89章 軍報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6章 戍邊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0章 臘日之前第39章 民夫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3章 老秦軍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3章 冷流雪第20章 老秦人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0章 丞相三思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28章 賀禮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7章 棗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8章 賀禮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6章 戍邊第93章 認真的人
第8章 立夏的雨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64章 選擇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2章 婁敬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4章 韓舊地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90章 丞相三思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1章 相會第98章 又聞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9章 軍報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82章 有關張良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27章 封賞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1章 相會第28章 賀禮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7章 設宴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74章 回咸陽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3章 刀與火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11章 暴雨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28章 賀禮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3章 刀與火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3章 老秦軍第39章 民夫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1章 相會第89章 軍報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6章 戍邊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0章 臘日之前第39章 民夫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3章 老秦軍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3章 冷流雪第20章 老秦人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0章 丞相三思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28章 賀禮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7章 棗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8章 賀禮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6章 戍邊第93章 認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