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

會與太尉商議?

太尉蒙武掌天下兵馬調度,即便年事已高,依舊幫始皇帝掌握着兵權,老太尉是始皇帝最信任的人。

扶蘇自認自己與老太尉接觸得並不多,有時也只是在章臺宮的大殿內,禮貌行禮。

但聽了這句話語,扶蘇心中有了另外的感受,對始皇帝來說國事就是國事,私事就是私事。

既然是國事,就要在廷議或君臣商談中定奪。

千萬不要覺得行了冠禮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其實,始皇帝依舊是始皇帝,李斯依舊是李斯。

扶蘇思量了片刻,不再說這件事,繼續幫助父皇處置國事。

因臘日已過,又是嚴冬時節,朝中已休朝。

翌日早晨,扶蘇聽着田安的講述,幫助公子高與陰嫚收拾着行李,今天要送兄妹去渭南。

田安還在說着有關老太尉的事,以及老太尉年輕時的事。

自從與楚國的最後一戰結束之後,蒙武老將軍回來了,成了大秦的太尉,而王翦老將軍拿了最豐厚的封賞就回了老家頻陽。

老太尉年輕時的事其實很簡單,在田安的講述中,老太尉年輕時出去打仗,回來時接受封賞,之後接着出去打仗,接着回來受賞。

其一生,很簡單。

等田安說完,扶蘇就將弟弟妹妹的行李收拾好了。

高捧着一摞竹簡,陰嫚捧着棋盤。

扶蘇道:“還有什麼要帶的嗎?”

“等我想要看更深奧的書了,就來兄長這裡取。”

看兩人點頭,扶蘇領着他們坐上了車駕,四周立刻傳來了護衛甲士的腳步聲,李由策馬護衛在前。

出了咸陽城,一行人朝着渭南而去,扶蘇坐在車轅上,一手拿着馬鞭子道:“除非你辭去軍中的官職,才能夠自由行動。”

李由道:“公子官職不是說辭就辭的。”

田安道:“李校令所言不錯,以前老秦軍,現在還是老秦軍,如果將來有戰事了,老秦軍也可以衝鋒陷陣的。”

扶蘇想起了當初在函谷關那些頭髮灰白的老秦軍,那一幕至今還記得。

馬車在直道上走得很順暢,因爲見到是兵馬出行,人們早就遠遠地躲在路邊了。

一路上,公子高講述着敬業縣的情況,以及近來有關

冬日裡的關中,大體上還是蕭條的,這個感受在自己距離咸陽城越遠,越是明顯。

在遠離熱鬧的咸陽城之後,這片關中平原是那麼地空曠,地面上還有沒有融化的積雪,馬車駛過時,還會帶起一些泥漿。

扶蘇坐在車轅上,望着眼前這片廣袤的關中的平原,在人們眼中看來,擁有如此的廣袤的平原,並且這個平原上種滿了糧食,那纔是人世間最好的景色。

在扶蘇看來,這種景色還是太空,這裡應該有更多的人口,沒有人的土地就沒有生命力。

過了午時之後,衆人來到了渭南。

章邯與叔孫通早早就在這裡迎接公子扶蘇。

扶蘇走入敬業縣,也就在村口,章邯的腳邊有六條大狗正在坐着。

田安發現這些狗明顯是記得公子扶蘇。

衆人走入村子裡,這裡的村民們依舊很忙,有十餘駕紡車正在吱呀吱呀地被推動着,除了種地,織布已成了敬業縣重要的產業。

而據扶蘇所知,這裡產出布匹絕大多數都與別人換了糧食,除了僅有且不多的蠶絲能夠去咸陽城換一些財物。

這裡的一切依舊很樸素,糧食依舊是十分重要的財產。

但這也足夠讓敬業縣成爲渭南的富縣了。

叔孫通又道:“今年人們需要衣物禦寒,這裡的婦人從早晨到入夜都在這裡忙碌。”

“都能換到糧食嗎?”

叔孫通搖頭道:“倒也不是,當初遷入關中的民夫雖說有糧食了,可他們的糧食要吃到來年的夏收,不少人不敢用糧食換麻布,而是裹着乾草在家中窩冬。”

章邯道:“公子,近來也有不少人遷入關中,當初的民夫帶着他們的家人來了,大荔又增加了萬餘人口。”

“我知道了。”

章邯頷首,又道:“潼關城正在建設,公子要不要去看看。”

“我會去看的。”

見叔孫通要去教書了,扶蘇道:“章邯將軍,我有一件事與你說。”

章邯回道:“公子請講。”

“在敬業縣學成的孩子有多少?”

“倒不算學成,當初最開始教的孩子,最年長已有十九歲了。”

扶蘇道:“我希望這裡的孩子能夠出去看看,出去闖一闖,將來他們可以帶來更多與他們有着一樣理想的孩子。”

見章邯神色狐疑,扶蘇對他道:“無妨,他們若要留在這裡就留在這裡,可以給更年幼的孩子教書。”

章邯行禮道:“末將領命。”

扶蘇在冷空氣,長出一口氣,口中呼出的熱氣,在冷空氣化作一團霧,道:“我去潼關看看。”

章邯行禮道:“末將護送公子。”

“不用,有李由在,你看好這裡,我的弟弟妹妹們都交給你照顧了。”

“末將明白。”

扶蘇不再多言,重新坐上了車駕,前往了潼關。

冬日裡,潼關新修砌出來的城牆下還有很多人在勞作,扶蘇來時沒有驚擾其他人,但司馬欣卻早早在前往潼關的橋邊等着了。

見到公子扶蘇的車駕來了,司馬欣就站在冷風中,躬身行禮。

黃河邊的寒風很大,能夠看到司馬欣的衣袍隨風被捲起,還能見到他的衣裳下,乾瘦的骨架。

公子的車駕過了橋,就一路來到了潼關城邊的小院。

扶蘇下了馬車,回頭看向身後問道:“他沒有跟上來嗎?”

田安回道:“回公子,司馬欣在橋邊行禮之後,就離開了。”

扶蘇頷首,沒有多言。

田安倒是搖頭一笑,這個司馬欣真是既想要在公子面前有所表現,又不敢打擾公子。

扶蘇走到當初的小院前,院前很乾淨,像是每天都有人在打掃。田安先去推開門邁步,邁步走入院中就見到了堆放在院子中的糧食,這些糧食絕大多數都是麥子。

田安解釋道:“這都是那些遷入關中的人感謝公子的,辛勝說不敢堆放在院門口,就放入院中了。”

扶蘇拿起一個小袋子,小袋子中放着的就是麥子,又道:“都收起來吧。”

田安頷首,將這些麥子全部擡入小院旁的空屋子中。

小院內也很乾淨,應該是辛勝老將軍常來這裡打掃,早晨從咸陽城出發,到了潼關依舊是黃昏,夕陽就要沉入遠方的地平線了。

當田安正在準備着晚上飯食的時候,辛勝就來了。

辛老將軍雖說鬚髮皆白,但依舊是神采奕奕。

扶蘇道:“老將軍,許久不見了。”

辛勝遞上一把匕首,道:“末將恭賀公子冠禮。”

扶蘇接過匕首道:“老將軍客氣了。”

“末將也沒什麼能送的,這匕首是當初打仗時得來的。”

扶蘇掂量着這把匕首的重量,難的是這把匕首的刀柄處鑲着一條條金線,光是這手藝就了不得。

“公子,毛亨與婁敬就在潼關教書,要不要見一見他們?”

“不見了。”扶蘇搖着頭道:“我來這裡看看,明天一早就回咸陽。”

辛勝道:“今天有人抓了不少魚,末將這就去帶來,還是活魚呢。”

田安道:“真是獻媚。”

這話好在沒有被辛老將軍聽到,不然兩位老人家又要爭吵很久。

扶蘇走入屋內,看到這裡的竹簡被分成了兩大摞,一摞應該是老將軍看過的,一摞是沒有看過的。

“老將軍也在這裡給孩子們教書嗎?”

辛勝正好提着兩條魚回來,他回道:“末將沒什麼好教的,就將這裡的書籍學識教給孩子們了。”

扶蘇道:“老將軍以後還缺什麼書可以與我說,都教給孩子們。”

辛勝殺着魚沒有多言,滿臉的笑容。

在田安看來,辛勝知道公子愛吃河鮮,就帶來了河鮮。

扶蘇用了飯食之後就早早睡下了。

夜裡,敬業縣,章邯面前站着二十個孩子,這些孩子的年紀從十七歲到十九歲,也是叔孫通近四年來,教導出來的最優秀的孩子。

叔孫通就站在屋外,聽着章邯與這些孩子說着話。

期間章邯說到了理想,叔孫通也在想着理想,活了一大把年紀了,聽到這個他忽然笑了,這種笑容中多有自嘲。

叔孫通站起身,不再聽章邯所言。

理想,他叔孫通以前也有理想,可之後呢,理想去哪兒了……呵呵,有時覺得一生是虛度的。

公子高正在給叔孫通收拾屋子,見到老師來了,他忙給老師倒上一碗熱水,又道:“老師說了,雖說不能讓所有的人們都喝熱水,但是老師可以,我也可以。”

叔孫通雙手放在膝蓋上,看着這個孩子,他正在整理着卷宗,低聲問道:“你的兄長說過理想嗎?”

公子高回道:“我的理想就是幫助父皇與兄長治理國家。”

叔孫通道:“那麼你知道在敬業縣讀書的孩子們,他們的理想是什麼嗎?”

聞言,他收拾卷宗停下,又道:“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兄長讓敬業縣的孩子們讀書,是希望他們能夠做更多的事,做更多正確的事,這不就是老師一直在教他們的嗎?”

叔孫通緩緩點頭。

公子高又解釋道:“那麼這就是敬業縣的孩子們的理想。”

叔孫通擡眼看向外面的星空,忽然覺得當年的稷下學宮不在了,但總感覺現在多了些什麼。

在心底,叔孫通有了新的困惑,沉默不言地望着外面的星空。

稂是敬業縣長大的孩子,稂是他的名字。

稂原本就是家僕,是公子扶蘇的三千家僕之一,但公子一直對他們很好,從不會讓他們受凍捱餓。

稂這個名字是叔孫通取的,稂是一種很堅韌的野草,是狼尾草。

給孩子取這種名字,也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夠像狼尾草那樣堅韌,頑強地活下去。

叔孫通給村子的很多孩子都起了名字。

稂十九歲了,是這裡的孩子們最爲年長的一批,他跟着叔孫通學會了寫字,學會了讀文章,他學得很快,叔孫通常說他很有天賦。

學了三年之後,稂開始給村子裡更年幼的孩子教書,他曾幻想過自己也能夠像老夫子那樣,在這裡教孩子們讀書,教很久很久。

可是,今天郡守給他們講了一番話,讓稂感觸很多。

今夜,稂與爹孃說了一晚上了的話語,與年幼的弟弟也說了很多話。

他們雖說離開村子,但郡守會給他們戶籍,讓他們成爲敬業縣有戶籍的人,他們家從此不是家僕了。

翌日,早晨,稂帶着一個包袱,包袱內帶着一卷書與衣服,還有乾糧,他向爹孃行禮,道:“爹孃,三年後兒子就回來了,兒子要帶着更多的弟子一起回來。”

聞言,稂的娘立即扭過臉,不去看自己的孩子,她抽泣了起來。

稂的父親點了點頭。

稂跪拜之後,又向叔孫通行禮,而後揹着包袱一臉堅定地走出了村子。

與稂一起離開的還有另外十九個少年人,他們的衣着都很樸素,神色帶着輕鬆,眼神中帶着堅定。

剛送別這些孩子們,叔孫通問道:“這些孩子的戶籍都編入冊了嗎?”

章邯頷首道:“放心,他們在中原各個郡縣都可以暢通無阻。”

叔孫通嘆道:“當年,秦軍東出征伐列國,現在又有人東出了。”

章邯笑着,道:“現在東出的只有二十人,將來會有上百人,上千人。”

敬業渠的水依舊在流動着,只是渠邊結着一層薄冰,早晨來這裡的時候,扶蘇見到了敬業渠的水正在冒着熱氣。

“公子,他們走了。”

聞言,扶蘇目光從河渠移開,看向更遠處,目光所及是一羣少年人有說有笑地走着,他們一路朝着東邊朝陽的方向走。

扶蘇站在原地,默默地目送着他們,這些少年人出了函谷關之後,就能見到更廣闊的天地,大概也會吃盡苦頭,也可能會有很好的際遇,但他們想回來,隨時都可以。

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章 立夏的雨第112章 權與利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87章 田與棗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4章 回咸陽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8章 渠與田第89章 軍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0章 臘日之前第86章 羣鹿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2章 有關張良第30章 共同經歷第53章 刀與火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9章 民夫第86章 羣鹿第74章 回咸陽第68章 金車第28章 賀禮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79章 善意第23章 老秦軍第123章 冷流雪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8章 賀禮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79章 善意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3章 東去第113章 東去第111章 暴雨第68章 金車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0章 登山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8章 又聞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8章 渠與田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0章 渠中骨第40章 渠中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3章 刀與火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3章 刀與火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13章 東去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53章 刀與火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7章 徐福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20章 登山
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章 立夏的雨第112章 權與利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87章 田與棗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4章 回咸陽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8章 渠與田第89章 軍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0章 臘日之前第86章 羣鹿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82章 有關張良第30章 共同經歷第53章 刀與火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9章 民夫第86章 羣鹿第74章 回咸陽第68章 金車第28章 賀禮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79章 善意第23章 老秦軍第123章 冷流雪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8章 賀禮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79章 善意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3章 東去第113章 東去第111章 暴雨第68章 金車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0章 登山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8章 又聞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8章 渠與田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0章 渠中骨第40章 渠中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3章 刀與火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3章 刀與火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13章 東去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53章 刀與火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7章 徐福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20章 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