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踐行者

扶蘇聽着低下頭,安靜聽着。

老苣又道:“好在公子扶蘇是真想着我們的,不會只想着渭南,讓工匠挖了這條渠,今年有了這渠水,田地裡就不會荒着了,那公子扶蘇還說現在要分二十四節氣,還說現在這個時節是……”

老人家思量着,似乎一時間想不起來了。

程邈道:“公子扶蘇將一年的節氣分爲二十四個,現在是立夏時節。”

老人家笑着道:“以前縣裡教律時,也有立夏,本就有的立夏時節還要再添一個,人都繞暈了。”

秦律是有立夏時節,而且確認立夏的時日也是現在。

立夏之後,關中進入立夏時節之後,白晝就會變得漫長,而陽光久了萬物都會長得很快,正是萬物勃發生機的季節。

老苣又道:“自從公子扶蘇下了這二十四節氣令之後,各縣都把這二十四節氣拿出來,讓各家去念去學,說是學會了這些可以掌握農時,我打了半輩子的仗,種了一輩子的田,還分不清什麼時候種糧食,什麼時候收糧食嗎?”

“那些縣吏沒什麼本事,討好公子扶蘇倒是積極,別人不敢說縣府的人,我的三個兒子,五個孫子都在軍中,我不怕縣令。”

這關中的各縣縣令,也不會都像渭南那樣。

程邈知道公子有所失望,等這個老人家離開之後,行禮道:“公子其實已做的足夠好了。”

扶蘇道:“此地換個縣令吧。”

程邈頷首。

其實立夏時節是很好分辨的,在古時我們就是通過星象來確定立夏時節,北斗七星是指導農時最好的指示針。

只要善於觀察北斗七星,要確認立夏時節不難。

扶蘇一路巡視着河渠,正值農忙時節的,不少田地裡有勞作的人。

程邈跟在公子身後,放眼望去,關中平原上絕大多數的土地都種着小麥,其實公子也試着在關中種水稻,但南方的水稻並不適合在關中種植,而在渭北依舊是粟麥輪作,就算是渭南也沒有選擇種南方的稻米。

一眼望不到頭的麥子,光是看着就令人覺得幸福,誰能想到現在的秦人竟然會種這麼多的麥子。

可能是,如今的氣候更適合種麥子的,接連數年的麥子豐收,人們也越發喜愛餅食與麪食。

好像喜吃麥子的孩子也容易長得壯實,程邈注意到如今的關中少年,比以往更強壯了。

果然還是餅與面更養人,程邈心中這般認爲。

衆人正在走着,有一騎從直道上奔來,一路兒來還捲起了一大片的塵土。

等到了近前,這騎兵翻身下來,遞上一卷書道:“公子,前去支教的夫子,被人趕出來,引起了私鬥,已被拿下。”

扶蘇拿過這卷書,仔細看着。

程邈道:“公子,有些事不能一蹴而就,凡事要徐徐圖之。”

“爲何,明明是有利天下的事,我甚至不要他們任何的錢財與忠心,他們爲什麼還要阻撓支教呢?”

是呀,支教令是公子與丞相共同所擬的,支教的夫子都是無所求的,他們只想要教書,甚至不用他人給一口飯吃。

程邈站在公子身後,這依舊是列國舊勢力留下的桎梏,他們覺得他們的孩子一旦接受了支教,他們的孩子就會忠心大秦,甚至會給他們的孩子換了心。

當然,扶蘇也不是一個熱血的少年,人一旦活到了一定的年紀,遇事就會迅速地冷靜下來,並且分析這件事的利弊。

此事發生在楚地,就算是當初在東巡時,也能夠察覺到楚地的人有反秦的情緒。

而這件事發生在楚地的下相,下相是什麼地方,那是楚國貴族項氏的故鄉。

扶蘇心中暗道:呵呵,遠在楚地的項梁叔侄呀,你們是害怕了吧,你們越反對就說明你們越害怕,你們越害怕我就越要堅持。

見公子忽然又笑了,程邈又很疑惑,公子是在笑什麼。

扶蘇收起這卷書道:“無妨,讓支教的夫子繼續支教,避開楚地的幾個縣也沒事,只要從關中出去的學子能夠繼續支教就好,不要爲難各地的縣民。”

那傳令騎兵得到公子的吩咐,就回了咸陽去稟報丞相。

公子扶蘇主持國事很少被情緒左右,這是程邈十分佩服公子的原因之一。

對田安來說,公子行事向來如此,公子想要什麼人死,那有些人就一定會死。

咸陽城的丞相府內,李斯得到了送回來的消息,先是看了看剛從北地郡回來的吳公,又看了看帶話來的人,詢問道:“公子真是如此說的?”

“正是。”

李斯來回踱了幾步,道:“按照公子的吩咐去辦。”

“是。”

等人離開之後,李斯注意到右相馮去疾的目光,道:“怎麼?公子做的不對嗎?”

馮去疾道:“對,公子做的很對,支教令施行才第一年,難免有阻力。”

聽到公子平安回了宮的消息之後,馮去疾離開了咸陽城,一路前往咸陽城北郊的林光宮。

林光宮的大殿內,嬴政聽着馮去疾的稟報。

“看來扶蘇這一次又做對了?”

馮去疾行禮道:“丞相沒有多言。”

嬴政吃着甜瓜,看着眼前的棋盤,這半年間,清閒的時候這位皇帝喜歡下棋,也喜在北郊縱馬。

馮去疾正要行禮離開。

“朝中九卿中太僕令一職空缺多年,以前都是王賁在代太僕之職主持馬政,往後這大秦的太僕令該交予何人?”

“臣以爲可給予公子扶蘇。”

“這孩子身上的擔子會不會太多了?”

馮去疾行禮道:“公子扶蘇極善治理,馬政之策交由公子,於公子而言不過是順手施爲。”

嬴政點頭,“嗯,這半年間,扶蘇處置國事沒有絲毫差錯,朕都看在眼裡,就依你所言入秋之後讓扶蘇兼領太僕令。”

“臣領命。”

“把馮劫召來。”

“是。”

馮去疾每天都會來向始皇帝稟報咸陽的事,走出林光宮之後,就有人策馬離開去召見廷尉馮劫。

天色已入夜,馮去疾沒有坐車,而是走着,他想到了公子的所作所爲,皇帝與丞相李斯都想要改變這個天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讓天下臣民歸心,這是皇帝畢生的理想,也是李斯一輩子的追求。

公子扶蘇正在踐行的,正是始皇帝畢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也是李斯這一輩子都在奮鬥的目標。

李斯已是兩鬢斑白的年紀,或許再有幾年李斯也老了。

公子扶蘇是一個多好的孩子呀。

深夜時分的商顏山下,張蒼滿眼血絲的看着眼前的漿水,這漿水已凝固,他伸手從木板上撕下這一片淡黃的且粗糙如布的東西。

叔孫通端着一碗豆腐正在吃着,他瞧着這東西道:“這就是公子想要的?”

張蒼將其鋪開,拿起毛筆書隨便寫了幾筆,看着墨跡滲透,他道:“這就是紙?”

叔孫通神色凝重,看向那個池子,池子裡倒滿了漿水,還有人拿着木排,將漿水瀝出來,而後放在邊上晾嗮。

這東西也不是用來吃的糧食,還以爲張蒼要做像豆腐那樣的吃食,叔孫通還有些許失望。

這是張蒼從去年秋天一直忙到今年夏天的事,他說道:“公子曾說過,要想掌握禮教就要收天下書爲己用。”

山下的蛙鳴聲不斷,它們總是會徹夜叫個不停。

叔孫通道:“可是這天下的書,公子也沒全部收了,只能說公子收了幾次罷了。”

伏生反駁道:“重要的不是公子收了多少書,是公子收過書,有這個傳聞就足矣,至於別人怎麼想,無關緊要的。”

伏生會說話還是帶着鄉音,在關中生活這麼多年,絲毫沒有被關中話改變。

“公子還說,誰掌握了書的傳播,就掌握了學識的傳播。”張蒼高高地舉起這張紙,又道:“多晾一些,明天天亮時放在公子的面前。”

當天光初亮,有人騎着快馬離開了這個巨大的水磨作坊,朝着咸陽城而去。

扶蘇剛主持完廷議,已是午時,正在高泉宮用飯。

田安帶着包裹而來,道:“公子,這是渭南送來的。”

言罷,田安打開了包裹,其內就是厚厚一迭紙。

扶蘇拿起一張紙,這紙張顯得很厚,而且很粗糙,表面還有不少絨毛樣的纖維,不過這的確是可以用來書寫的紙張。

張蒼忙了半年,總算是做出了紙,雖說不是很完美,但能到這個地步也出乎預料了。

對別人來說,可能應該是一種不成型的布料?

但對扶蘇而言,這是一件能用來治理國家的利器。

“張蒼在做雕版了嗎?”

“回公子,渭南的木作坊做了不少。”

“他印的第一卷,是什麼書?”

“回公子,張蒼還未用過雕版。”

扶蘇低聲道:“如果父皇知道渭南印的第一卷書是秦律,父皇該會很高興的吧。”

田安道:“丞相也會高興的。”

扶蘇頷首道:“先將秦律印出來,製成一卷書獻給父皇一卷,再給老師一卷。”

“這就讓人去安排。”

第67章 設宴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74章 回咸陽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53章 告別第72章 佩劍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8章 渠與田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8章 叔孫通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64章 選擇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28章 賀禮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48章 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48章 書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55章 學荀子者第89章 軍報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55章 大雪第62章 婁敬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58章 秋獵第117章 徐福第87章 田與棗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72章 佩劍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2章 佩劍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章 立夏的雨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47章 踐行者第113章 東去第153章 告別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53章 告別第149章 “還價”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3章 橋建成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8章 賀禮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2章 齊魯博士
第67章 設宴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74章 回咸陽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53章 告別第72章 佩劍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8章 渠與田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8章 叔孫通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64章 選擇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28章 賀禮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48章 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48章 書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55章 學荀子者第89章 軍報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55章 大雪第62章 婁敬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58章 秋獵第117章 徐福第87章 田與棗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56章 算術天才第72章 佩劍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2章 佩劍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章 立夏的雨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47章 踐行者第113章 東去第153章 告別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53章 告別第149章 “還價”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3章 橋建成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151章 遷民大計第28章 賀禮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2章 齊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