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禮成(再加更)

扶蘇的腳步並不快,要陪着大爺爺一起走。

爲了這場冠禮,很多人在昨夜忙到現在,一晚上未眠,大爺爺也是。

嬴傒注意到公子放慢了腳步,低聲道:“公子不用刻意等老朽的。”

扶蘇道:“我不着急。”

“嗯……”嬴傒沉吟片刻,沒有多言。

走過主街拐向城南的時候,這裡的街道兩側開始有了雍城的人們,只不過甲士們依舊站在兩側。

扶蘇感受着人們將目光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依舊邁着堅定步伐走着。

還未走到高臺,扶蘇就聽到了高臺上的人在念誦祭文。

就快要走到高臺,又有人走上前,爲公子扶蘇繫上金縷玉帶。

嬴傒低聲道:“有時,事要應勢而變,照理說觀禮的有宗室成員,有重臣與外戚,還有各諸侯王使節,不過如今秦一統六國,列國成了土中骨。”

“其實那天夜裡,丞相來見老朽,丞相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他也想到了這件事,好在如今的咸陽還有六國貴族居住。”

老人家話語頓了頓,道:“雖說六國使節未來,可留六國使者都在,也算是使節了,好在有一個楚王活着。”

說話間,扶蘇望向遠處,在人羣中看到了楚王負芻,這個楚王就站在人羣中,呆呆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目光空洞。

扶蘇收回目光,依舊保持着一手扶着劍柄的姿勢,走向祭臺。

再走近一些,扶蘇看到了老師與衆多朝中重臣,還有那些齊魯博士。

扶蘇注意到每個齊魯博士神色都很怪異,當然他們只能看着禮成,而他們也不得不看,如今在場的人都希望禮成。

有沒有他們不重要,重要的是見證,但見證的是什麼人,就不重要了。

就快要走到祭臺,嬴傒低聲道:“公子完成了冠禮,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監理國政,也能夠繼位了。”

扶蘇明白大爺爺的意思,繼續往前走,來到祭臺下。

這一刻,扶蘇感受到更多的目光落在身上。

有兩位小童端着木盤走來,盤中放着兩塊碩大的白玉。

李斯上前道:“公子。”

扶蘇頷首,跟着李斯一起走上祭臺。

而嬴傒拄着柺杖落後兩步。

兩個端着白玉的小童也跟在後方。

李由站在臺下,看着父親領着公子扶蘇的模樣,對父親來說是莫大的殊榮,這也將意味着將來公子扶蘇成了秦帝,大秦會將回饋給父親更多。

不過李由又想着,父親已經是丞相了,再往上還能是什麼?

其實祭臺並不是很高,只比城牆還高一些。

寒風吹過,公子的黑色衣袍正在風中獵獵作響。

等嬴傒也上了祭臺,站定之後,編鐘被敲響的聲音傳來。

當初來咸陽講述禮法的老臣就站在這裡,他神色嚴肅地朗聲道:“加緇布冠,授治民之責,承繼宗法。”

話音落下,嬴傒拿起一件素積披在公子扶蘇身上,再戴上緇布冠。

老者再念道:“加遠遊冠,賦參政議政。”

嬴傒拿下先前的緇布冠,換上黑色的遠遊冠。

老者再念道:“加九旒,爲嫡儲,禮成。”

嬴傒拿着九旒冕緩緩給公子扶蘇戴上,低聲道:“公子,可以了。”

加九旒其實是周天子立諸侯王以來,立太子的禮。

秦國已一統六國,雖還未正式立下太子,可在場的衆人都清楚,公子扶蘇就是實際的太子,只不過差個稱呼而已。

畢竟,始皇帝之後的子嗣不能有兩個兒子加九旒。

只要公子扶蘇還在,按照禮法,後續子嗣不得加九旒。

除非公子扶蘇不在人世了。

臺下的小童高唱道:“賓客醴禮。”

臺階下放着一個個的陶碗,酒水依次倒入,衆人依次拿起酒碗,向完成冠禮的公子扶蘇敬酒。

整個冠禮的過程並不漫長,待冠禮結束,嬴傒取下了九旒冕,但還捧在手中。

而後李斯爲公子扶蘇換上了黑色的發冠,就是當初在咸陽所選的那一頂。

嬴傒朗聲道:“入宗廟,拜祖。”

這個過程是告知歷代秦公秦王,禮成了。

祭臺下的幾個青銅鼎內正在燒着火,一卷卷竹簡與文書,紛紛放入鼎中焚燒。

扶蘇順着原路繼續走回蘄年宮,這一次身後跟着李斯,御史大夫,嬴傒,王賁,以及身後的諸多臣子。

當公子扶蘇就快走到蘄年宮身後跟着嗚嗚泱泱一片人,都與公子保持着一段距離。

扶蘇邁步走上蘄年宮的臺階,一路走入大殿。

由小童領着走入後殿。

那位在祭臺上唱禮的老者緩緩走來,他朗聲道:“叩拜!”

扶蘇下拜行禮。

而後一卷帛書被點燃,緩緩等它燃盡。

扶蘇見到了一旁的弟弟與妹妹陰嫚,這兩人注意到兄長的目光,隨後神色迅速恢復了嚴肅。

即便如此,他們的臉上還是藏不住爲兄長冠禮而高興的喜悅。

“都走吧,留公子一人在此。”

衆人跟着老者都走了出去,扶蘇聽着他們的腳步聲越來越遠,直到聽不見。

這一次是真的都走了,只有自己一個人跪在歷代秦公秦王的牌位前。

剛被燒過的帛書已成了飛灰,風吹過的時候,它就散了。

這帛書本就是絲綢製成,燃燒之後,就什麼都不剩了。

也不知道自己要跪在這裡多久,扶蘇乾脆閉上眼,腦海中思考着如何圖謀河西走廊。

想來歷代秦公秦王也不會計較自己一個晚輩,在如此嚴肅的場合還在爲了大業苦惱。

大概是天色就要入夜的時候,扶蘇依舊跪在這裡。

直到身後傳來腳步聲,還有柺杖拄地的聲音,這是大爺爺的來了。

“起來吧。”

聽到身後的話語,扶蘇緩緩站起身,又道:“大爺爺辛勞了。”

嬴傒坐在門外,手中的柺杖依舊沒有鬆開,又道:“公子休息一晚,就可以回咸陽了。”

“這麼快就能回去了嗎?”

“秦禮沒這麼複雜,公子加了九旒,是禮法上的儲君,該早回咸陽。”

“大爺爺,與我一起回咸陽吧。”扶蘇彎下腰時,腰上配着的劍還會晃動一下,劍鞘磕到了牆邊,還有不適應。

看到了這孩子有些窘迫的模樣,嬴傒道:“取下來吧,不是正式場合不用掛着劍的。”

“嗯。”扶蘇將劍從腰上取下來,依着牆擺放着。“這個城很小很空吧。”

扶蘇道:“嗯,人口也不多。”

“公子離開的時候拿一些東西回去吧,以前歷代秦王來這裡總會帶一些東西走,始皇帝每一次來,回去時都會帶走一袋黍米,以前的秦王也會帶走金銀,或者是糧種,就當是祖輩賞賜的,公子也可以取走一樣。”

扶蘇好奇道:“有這個規矩嗎?”

“呵,不是所有的規矩都成文的。”

言罷,嬴傒又望着就要入夜的天空,長出了一口氣,低聲道:“老朽也總算忙完了。”

“回咸陽吧。”

嬴傒搖頭。

見狀,扶蘇也就不再勸。

嬴傒道:“老朽會留在雍城,在這裡變得更蒼老,在這裡慢慢地死去,對老朽來說這麼死去纔是最好的。”

扶蘇站起身,快步朝着前殿走去。

嬴傒笑呵呵地看着這個孩子的背影,低聲自語,“好了,該做的都做完了。”

扶蘇沒有立即離開雍城,而是在這裡住了兩天。

陰嫚坐在棋盤邊,看着黑子白子交錯,正在思考着,她忽然道:“聽說丞相帶着諸多齊魯博士回去了,聽說還是被押送回去的。”

她又道:“兄長,孔子曾說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

扶蘇頷首。

“孔子也喜下棋嗎?”

“可能是喜歡的。”扶蘇整理着竹簡。

孔子是不是喜歡下棋還兩說,不過陰嫚真的很喜歡下棋,自從她學會下棋之後,在雍城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會下棋。

又在雍城留了三天,觀禮的賓客都走得差不多了,扶蘇才動身回去咸陽。

來雍城時,其實行裝還挺輕便的,回咸陽時公子扶蘇足足帶了滿滿三車的書。

王賁穿着甲冑,坐在馬背上覺得很疑惑,這麼一個小小的雍城,公子是從哪裡找來的這麼多書。

公子扶蘇這一次沒有帶走別的,而是帶走了存放在這裡的書籍。

這些書籍明顯已經存放很久了,這上面積了灰塵,還有的竹簡都已鬆散,好似一拿起來就會散架。

還有些甚至是已經發黴的,一根根細長的竹簡散亂地放在車上,等這些拿回去之後,公子說不定還要將它們重新拼湊出來。

扶蘇領着公子高與陰嫚坐上了車駕。

王賁望着長長的隊伍,道:“公子休整好了。”

“回去吧。”

聽到公子回話,王賁朗聲道:“回咸陽。”

雍城又恢復了往日的模樣,雍城之外馬匹與牛羊成羣。

冬日裡的雍山很美麗,山頂處還有些沒有化開的積雪。

章臺宮,過了臘日的關中,就更冷了。

寒風呼嘯而過,李斯快步走入大殿內。

章臺宮的大殿內,總是點着很多燭臺,讓整個大殿很明亮,而且大殿內很溫暖。

嬴政點頭示意讓李斯進來,而後深吸一口氣,神色嚴峻地繼續看着眼前的政事。

嬴政擱下手中的筆,“一切順利?”

李斯回稟道:“快馬送來的消息,公子在回來的路上了。”

嬴政拿起桌邊的柿子,咬下一口慢慢嚼着,目光還看着政事,道:“有一個叫張良的韓地貴族,近來在洛陽走動過。”

李斯蹙眉道:“臣知道他。”

“此人正在遊說當年六國舊貴族一起反秦。”

始皇帝的語氣很平靜。

但李斯的神色卻越發凝重。

“有人去追查他,卻被他逃了。”

聞言,李斯道:“臣這就派人去追查。”

嬴政目光看着一列列的文字,嗓音低沉,言道:“要反秦的六國舊貴族何其多,抓得完嗎?殺得完嗎?”

聞言,李斯又沉默了。

始皇帝所言不錯,這六國的舊貴族何其多,今天殺一個明天殺一個,殺得完嗎?殺不完。

說話時,始皇帝至始自終沒有擡頭。

李斯行禮道:“臣慚愧。”

始皇帝的語氣很慢,也沒什麼情緒,但在大殿內卻很清晰。

好像是這個大殿放大了始皇帝的言語,這些話在耳中十分的清晰。

也不知是始皇帝與丞相又說了什麼,直到天色完全入夜之後,這位丞相才離開。

渭南郡雖說是個郡,但他沒有郡城,兵馬只有一支,這裡有一個個村子,一個個縣各自在各自的土地上。

章邯將山上的蘿蔔與芹菜都拔了,用來醃製。

他拿起蘿蔔,一口啃下,在嘴裡嚼着,目光看着山下正在玩鬧的一羣孩子。

叔孫通正巧走來,他將洗好的蘿蔔都放入桶中,低聲道:“山上還有蘿蔔嗎?”

章邯嘴裡還嚼着一塊,用力嚥下道:“就剩下這些了,餘下的都凍壞了。”

叔孫通嘆道:“今年種太多了,吃不完。”

見章邯正在看着一羣正在一起揹着老秦人故事的孩子們。

叔孫通問道:“這些孩子有這麼好看嗎?”

章邯道:“他們是最擁戴大秦的人,也是對公子扶蘇最忠心的人,這樣的孩子有多少?”

叔孫通細細盤算了一番,回道:“以前只有三百個,之後孩子們教孩子,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良田開墾之後,這裡的所有的人都在擁戴公子扶蘇。”

“老夫也不知這樣的孩子有多少,從沒數過,都是他們互相傳遞故事,一個接着一個,一個又接着好幾個,成片成羣。”

章邯道:“你是怎麼做到的?”

叔孫通笑道:“郡守,此言何意?”

“你很厲害。”

叔孫通繼續將蘿蔔放入桶中,嘀咕道:“老夫什麼都沒做,真的什麼都沒做,只是按照公子吩咐,給他們講了故事,事情就成這個樣子了。”

章邯道:“這樣的孩子應該越多越好。”

注意到叔孫通正看着自己,章邯這纔將餘下的一截蘿蔔送入口中,幫着他一起整理蘿蔔。

見章邯來幫忙,叔孫通又不樂意了,他道:“什麼樣的郡守和郡丞要自己去泥地裡,把蘿蔔挖出來。”

章邯爽朗一笑,道:“不正是你我。”

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2章 權與利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14章 韓舊地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7章 田與棗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8章 金車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1章 上架感言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3章 橋建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4章 韓舊地第72章 佩劍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0章 渠中骨第120章 登山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64章 選擇第20章 老秦人第40章 渠中骨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4章 墨子有言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7章 徐福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1章 成果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3章 冷流雪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2章 權與利第47章 貧民入關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86章 羣鹿第77章 棗第99章 頻陽公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7章 設宴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3章 刀與火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21章 成果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章 齊魯博士
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2章 權與利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14章 韓舊地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7章 田與棗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8章 金車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1章 上架感言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3章 橋建成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114章 韓舊地第72章 佩劍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0章 渠中骨第120章 登山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64章 選擇第20章 老秦人第40章 渠中骨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4章 墨子有言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7章 徐福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1章 成果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3章 冷流雪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2章 權與利第47章 貧民入關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86章 羣鹿第77章 棗第99章 頻陽公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7章 設宴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3章 刀與火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93章 認真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21章 成果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2章 齊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