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

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

田安快步跑上前就接過了軍令。

王賁上前道:“還請回稟,末將親自護送公子前往函谷關。”

傳令士兵頷首,調轉馬頭,趕馬朝着咸陽回去了。

扶蘇接過這塊令牌,令牌帶着陳舊的黑色,但從邊沿的一些金色,大概這是一塊銅製的令牌。

用過飯食之後,田安已讓人將出行要準備的物件都帶來。

函谷關距離咸陽也不算太遠,如果快馬加鞭,星夜兼程來回也就三兩天。

就算是走得慢,往來一趟花費十餘天也足夠了。

扶蘇等着一千鐵騎到來,順便坐在新做的竹椅上,閉眼午睡。

村子裡又傳來了孩子們的讀書聲,又是毛亨在教孩子們讀書。

毛亨通曉列國流傳已久的詩經,的確學識淵博。

幾隻小狗就躺在公子的躺椅下,正睡着。

午時的陽光照在身上很舒服,在這個倒春寒的天氣,只有在午時能夠暖和片刻。

扶蘇躺在竹椅上閉眼午休着,一旁站着張蒼與叔孫通,這兩人沉默不言,像是兩尊雕像。

耳邊是章邯的話語聲。

扶蘇稍稍睜開眼,見到章邯與王賁正在講着話。

在王賁的幾番追問下,章邯說着他小時候的事。

“我自記事起就在叔父家中,我還有一個弟弟,他叫章平,叔父是秦軍的一個百將,他說我只能入軍,那時候我就跟着大軍打仗了……”

說着話,章邯雙眼向天看,似要在頭頂的空氣中找到當時的場景。

“我記得那時是王賁將軍打魏國,我也在軍中,親眼見到了水灌魏國大梁。”

言至此處,章邯又有些激動,一手握拳神色振奮道:“那一仗,王將軍打得真漂亮!”

“哈哈哈!”王賁伸手拍了拍章邯的後背,頗有軍中老將對晚輩關懷的架勢,也是在關懷自己的下屬。

後來的事章邯也不願說了,王賁也知道後來的那些事,章邯的叔父戰死了。

其實秦滅楚這一仗真的很不容易。

李由還在與那些村民一起挖井挖水渠。

扶蘇覺得自己身邊的人有文有武,文有張蒼,武有章邯,眼下還缺什麼人?

田安將煮好的水裝入水囊中,又去準備公子出行要用的爐子,他甚至還讓人從宮中帶了一些書,方便公子在路上看書。

一千鐵騎來得很快,扶蘇小憩還不到半個時辰,一隊兵馬就到了眼前。

一千兵馬其實也不少了,扶蘇擡眼看去,這些秦軍個個穿着黑色鐵甲,騎在馬背上正聽候號令。

王賁走上前朗聲道:“章邯着甲,隨老夫護送公子前往函谷關。”

“章邯領命。”

戰馬的鼻孔出着氣,馬匹很強壯,給人一種很強的力量感。

而這支兵馬到了此地之後,很肅靜,等候下令。

等田安駕着馬車而來,扶蘇這才覺得馬車的馬匹比戰馬還要矮一頭。

章邯平日裡是不穿甲冑的,因甲冑很沉重,只有在必要時纔會穿着,甲冑的針線完整,看來他很愛惜。

秦軍就是這樣,收到了命令,絕對不能延誤,立刻就要動身。

王賁與章邯一左一右領着隊伍,已做好了開拔的準備。

扶蘇臨走前,對張蒼道:“這個村子就交給老師了。”

張蒼行禮道:“公子放心。”

言罷,扶蘇坐上了車駕,道:“走吧。”

田安駕着馬車開始往前走,而那一千秦軍的黑甲鐵騎將公子扶蘇的車駕保護了起來。

張蒼站在原地,看着護送的隊伍與公子的車駕遠去。

叔孫通站在一旁,也良久不語。

又聽身後傳來孩子們的玩鬧聲,叔孫通不解道:“爲何便要在這個時候讓公子扶蘇去迎王翦大將軍。”

張蒼一手拿着一卷竹簡放在後背,道:“其實始皇帝真的很愛這個兒子,始皇帝很重視公子,寄予厚望。”

叔孫通撫須片刻,看着大秦的騎兵越走越遠。

張蒼又道:“始皇帝的孩子中唯有公子扶蘇能夠拜丞相爲師,只有公子扶蘇能夠接觸朝政,接近將領,甚至還讓王賁將軍與公子這般相處而不猜忌,始皇帝能夠給予的其實都給了公子,而始皇帝的其他孩子們呢,他們只能遠遠地看着公子扶蘇。”

眼前的事實的確是如此,叔孫通也沒見過始皇帝的其他子嗣,再者說始皇帝的其餘子嗣現在還很年幼,反正他也沒見過。

叔孫通不喜張蒼的說話方式,此人說話太過平靜了。

張蒼又道:“我還是有擔憂的,但願是我又多慮了。”

有時很感慨,荀子門下有張蒼這個弟子,這個弟子學識淵博,叔孫通自愧不如,低聲道:“張蒼,聽老夫一言,人學得越多,憂慮得也就越多。”

張蒼點頭,就離開此地。

身爲公子的老師,還需要爲公子建設這個村子,餘下的幾天,趕着春耕與穀雨時節,等到倒春寒一過,會非常地忙碌。

臨近黃昏的時候,關中的風又大了一些,這個季節就是這樣的每到夜裡總是多風。

扶蘇坐在車架內,看着手中的一卷周易,身體隨着馬車的顛簸而擺動,耳邊是忽快忽慢的馬蹄聲。

走得慢的戰馬是多數,那都是護衛在車駕邊上的。

而快馬的馬蹄聲,多半是穿行往來的秦軍斥候,他們需要保證方圓幾裡地內的安全,保證前面沒有伏兵,後面沒有人馬跟着。

扶蘇覺得秦軍應該是天下最忠心的大軍,因爲他們軍功是直接變現爲財富的。

在這個糧食還匱乏的時代,誰能爲家裡多掙幾畝田,掙一個爵,那都是好男兒。

因此,與當年相繼變法的列國相比,秦國的大軍算是最忠心的。

“公子,就要入夜了,是否駐紮。”

“王將軍安排吧。”

聽到公子回話,王賁大聲告知了前軍,隊伍就在洛河東南休整。

扶蘇下了馬車,在夕陽的餘光下,見到了秦軍嚴密的防護。

章邯正在來回巡視着四周。

秦軍對刺殺這種事還是有陰影的,歷代秦王都沒少經歷刺殺,尤其是當年的荊軻,或者是前幾年的高漸離。

田安不知什麼時候抓了一條活魚,這條魚有巴掌大小,他手拿着一根木棍,一手按着不停擺動的魚身,舉着木棍用巧勁熟練一敲,這條魚就沒了動靜,而後他一邊哼着不知名的歌謠,一邊熟練地打理魚。

扶蘇望着遠處村落升起的炊煙,過了片刻,再回頭看去見到田安已點好了兩個爐子,燒開的水已在陶鍋中翻滾着。 又坐在篝火邊,望着夕陽出神片刻,再一次回頭,那條魚已被田安放入了鍋中,並且切好了蔥與姜。

四周的士兵換防的士兵也都三三兩兩坐了下來,他們聚在一起而坐,生好了火堆準備取暖過夜。

不多時,田安已做好了一碗魚湯,一碗黍米飯。

黍米飯上還鋪着一層苦菜。

田安笑着道:“公子,老秦人最好一口苦菜。”

扶蘇吃了一口苦菜,苦菜夾着淡黃色的米粒入口,放入口中嚼着。

雖是苦菜,嚼了兩下之後,又不覺得苦了。

章邯吃着烤好的兔肉,目光見到了坐在不遠處的公子,公子的吃食很簡單。

王賁走來也在邊上坐下,道:“公子與列國的公子不同。”

“如何不同?”

王賁講話時,牙齒上還有野菜的菜葉子,他道:“即便是勳貴人家的孩子,出來走動也會想着到處玩,到處走,哪怕去別的地方看看,你看看公子扶蘇,他就坐在那裡,在大軍的保護中,不會亂走。”

聽王賁如此一說,章邯發現還真是這樣,今天走了一路,公子就從未說過要去別的地方看看,或者是走動。

即便是公子說要去其他縣,大軍也能護送着去,晚一天兩天到函谷關,也無妨的。

章邯頷首,口中沒有言語,但心裡覺得這樣的公子令人感覺踏實又放心。

其實扶蘇哪裡有想這麼多,一路上走來,這路邊的風景還不夠自己看的,哪裡能想着去別的地方轉轉。

這八百里秦川,一眼又看不完。

扶蘇坐在火堆邊,雙手捧着布絹,布上所畫的就是關中的地圖,現在的黃河還未改道,函谷關依舊是關中的門戶,也是戰國第一雄關。

隊伍從洛水上游出發,沿着洛水一路而下,而後向東就只能直達函谷關。

路程不算遠,一路上還能吃着黃河的河鮮,看着美景,何其快哉。

這一千鐵騎都是自帶乾糧的,他們一天一張餅,一張餅吃兩頓,到了函谷關再行補充乾糧。

扶蘇盤算完接下來的路線,天黑之後就早早睡下了。

即便是出門在外,這位公子也是吃好睡好,早睡早起。

翌日,早晨,天氣還是一樣地冷。

關中的倒春寒很奇特,它反覆無常。

шωш ttκд n CO

通常來說倒春寒到了三月中旬就結束了,可對關中來說直到四月還會出現很極端的倒春寒,甚至四月還會有大雪。

隊伍行進了三天就到了寧秦縣,也就是後世的潼關。

這裡距離函谷關已很近了,扶蘇直接在這裡的縣衙住了進來,與縣令正交談着。

而今天,屋外竟然下起了一場大雨。

雨水不斷落在黃河中,躲雨的士兵們紛紛躲到了屋檐下,還有士兵拉着戰馬來到了馬廄,給戰馬喂着草料。

田安站在屋檐下,看着漫天的雨水面帶笑容,這場雨水來得正是時候,他對王賁道:“公子一直在盼望着今年的穀雨能早點到來,現在這場穀雨就來了。”

王賁坐在一張板凳上,嘴裡啃着餅道:“公子所想便能成嗎?”

田安又笑着道:“公子說想要多看兩場雪,今年的雪下了很久。”

章邯坐在邊上,目視前方,使勁嚼着餅,心無旁騖。

這人做什麼事都很專心,吃飯時就專心吃飯。

縣衙內,扶蘇看着此縣的文書記錄,通過這些文書可以看到這裡的商賈往來與人口往來。

縣令站在一旁,恭敬站着絲毫不敢怠慢。

扶蘇道:“近兩年入關中的人越來越多了,出關中的人反倒少了。”

出入人口都記錄在了文書上,甚至詳細到哪個縣哪一戶。

縣令回道:“前幾年各地都在打仗,打仗出去的人多回來的人少。”

簡短的一句話,扶蘇就能從中聽出許多意思。

縣令又道:“稟公子,戰亂結束了,入關的人就比以前更多了。”

這些年關中一直都在增補人口,人們都說戰亂結束了,要多種糧食,多養孩子,陸續從楚地回來的大軍帶來了很多人口,讓原本蕭條的關中多了許多生機。

“報!”

聽到外面,有士卒跑來。

王賁喝道:“何事?”

此人淋着雨而來,甲冑還在滴着水,他雙手捧着一個竹筒,朗聲道:“王翦大將軍書信,交予公子。”

王賁先是拿過竹筒,雙手遞上,道:“公子,家父書信。”

扶蘇接過竹筒,捏開竹筒上的封蠟,解開竹筒蓋子,從中拿出一卷薄布。

四周安靜了下來,只有外面的沙沙雨聲。

扶蘇看罷,又看看站在邊上的王賁道:“老將軍說要讓王離前往北方,協助蒙恬抵禦匈奴人,修築長城。”

王賁遲疑了片刻,又道:“離兒?”

扶蘇將信交給了王賁,這應該是老將軍家的家事,讓他老人家孫子前去北方,王離是王賁的兒子。

雖然,老將軍沒有明說,王離沒有去北方他就不回來了。

可扶蘇猜測,他老人家大有企圖。

“末將書信一封告知家父,公子放心。”

扶蘇望着外面的穀雨,迎接老將軍最好是別有一波三折,早點接回來大家也都安心了。

至於老將軍家的家事,扶蘇自是不想參與的。

王賁正在寫着家書,扶蘇對外面的章邯,道:“等雨停了就動身前往函谷關,宜早不宜遲,讓大家準備好乾糧與水。”

章邯重重抱拳行禮,“末將領命。”

這場雨下了兩天兩夜,黃河的水位也上漲了不少。

扶蘇得以見到了黃河奔涌而過的場景。

可章邯神色擔憂,他稟報道:“公子,今年的倒春寒久而晚,這場穀雨又來得早,一冷一暖之下,恐怕……今年的桃花汛要來了。”

扶蘇道:“我書信一封,告知父皇,讓朝中提前準備。”

章邯道:“末將準備快馬,讓人星夜兼程送去咸陽。”

(本章完)

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9章 軍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3章 老秦軍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1章 成果第111章 暴雨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3章 冷流雪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1章 暴雨第20章 老秦人第99章 頻陽公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7章 徐福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2章 權與利第67章 設宴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8章 叔孫通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3章 冷流雪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0章 共同經歷第68章 金車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99章 頻陽公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7章 棗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33章 橋建成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11章 暴雨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2章 婁敬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章 立夏的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13章 東去第87章 田與棗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96章 稂與張良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1章 上架感言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
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9章 軍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3章 老秦軍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1章 成果第111章 暴雨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3章 冷流雪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1章 暴雨第20章 老秦人第99章 頻陽公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7章 徐福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2章 權與利第67章 設宴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8章 叔孫通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3章 冷流雪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0章 共同經歷第68章 金車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99章 頻陽公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7章 棗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33章 橋建成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11章 暴雨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2章 婁敬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章 立夏的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13章 東去第87章 田與棗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96章 稂與張良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1章 上架感言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