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神奇的祭文

敬業縣的書舍內,孩子們早早都已回去了,凍雨帶着冰粒而下,砸在人身上也是生疼的。

而正是這種天氣,渭南的人們還在田地裡搶收糜子。

每當這種時候,當隔壁縣的人們看到此番場面,多半是會覺得渭南的人是活得有多卷。

其實他們不在渭南,不知渭南有多難。

章邯的話來說,渭南其實很貧窮的。

書舍內,倒還是溫暖的,叔孫通習慣了喝熱水,木炭正在燒着,陶壺就放在爐子上,正在燒着水。

到了寒冬時節,能夠喝一口熱水來溫暖臟腑,這會讓叔孫通覺得自己還能延年益壽。

自從多喝水之後,叔孫通感覺自己的氣色也好了很多。

再看眼前,見張蒼始終不言,叔孫通想起了那天從咸陽送來的那一份吃食,那是高泉宮的人送來的,那塊東西叫做豆腐。

豆花吃得多了,其實也就那樣,有時也不一定能吃到豆花。

縣裡能否吃上豆花,取決縣裡有無多餘的豆子,以及豆子的好壞。

一般來說,叔孫通每隔三五天總能吃上一碗美味的豆花。

現在,他坐在張蒼的面前,叔孫通想起了豆腐,那美味的豆腐不知何時才能再吃上,公子何時會讓人將豆腐再送來。

隨即,叔孫通道:“豆腐是如何做出來的?”

聞言,原本閉着眼的張蒼緩緩張開眼,他道:“先前,記得是高泉宮剛做出豆腐的時候,公子給一頭驢送去了賞賜。”

“驢?”

張蒼又道:“倒不是真的賞賜這頭驢,只是說讓這頭驢往後不用再勞作了,反正那頭驢再也不會去拉磨了,聽說也拉不動了。”

叔孫通又問道:“之後呢?”

聞言,張蒼又是仰頭,他想了想道:“看花點滷。”

“看……看什麼?”

叔孫通越發疑惑了。

張蒼道:“看花點滷,聽說是高泉宮的田常侍在做豆腐時,會念一種祭文,說是念着這種祭文,豆腐就做出來了。”

叔孫通了然點頭,見陶壺中已有水在滾動的聲音,而後從壺中倒出一碗水,他又問道:“公子讓都水長去隴西了?”

張蒼頷首。

不知爲何,叔孫通覺得與張蒼說話很累。

“章郡守希望都水長可以幫助敬業縣修繕暗渠,原本等今年秋季的汛期結束之後,到了枯水期將暗渠再加固一番。”

張蒼道:“在離開關中前,都水長見過章邯的。”

兩人正說着話,聽到外面傳來了腳步聲。

來人正是章邯,他拿下了斗笠,行禮道:“張御史。”

張蒼道:“公子命我來看看你們,還說今年的渭南郡做的很好,會將豆腐的秘方交給你們,來年早春時節多種一些豆子。”

章邯行禮道:“還請代爲回稟公子,章邯領命。”

話音剛落,他像是忽然纔想起來,又道:“今年的蘿蔔與芹菜裝車了,讓人備好了馬車,還請張御史帶回去。”

張蒼又看了眼此時有些窘迫的叔孫通,他緩緩站起身,先是走到屋檐下,看看依舊在飄灑的凍雨,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猶豫了片刻,坐着馬車回了咸陽。

章邯十分鄭重且嚴肅地行禮送別,等他回頭再看向叔孫通,道:“公子要將豆腐的秘方交給我們,來年我要在山上種滿豆子。”

此刻叔孫通的神情已恢復如常,他道:“往後賣豆腐,也是敬業縣的一大進項。”

章邯看了看窗外的雨勢,蹙眉道:“原以爲張蒼會去看看毛亨,畢竟都是荀子門下。”

“呵呵呵……”叔孫通笑道:“他毛亨除了醉酒之後,怒罵李斯,毛亨還會說什麼。”

章邯道:“毛亨不醉酒時,也罵李斯。”

叔孫通十分贊同,原本他是想從張蒼口中問出豆腐的製作方法,可張蒼其人嘴實在太嚴,說話滴水不漏,根本問不出話。

好似,張蒼本就不想與任何人交好。

當年,叔孫通拜在孔門,四海之內多少齊魯名仕都與他叔孫通有往來,自然也是朋友遍佈齊魯。

可面對張蒼,叔孫通竟有一種不踏實感。

“來年可是要修繕暗渠?”

章邯整理着這裡的木柴,回道:“來年入春之後,等枯水期,再動工修河渠。”

叔孫通飲下一口熱水,又長出一口氣,他覺得章邯雖說有些愚笨,但勝在有毅力,而且能吃苦耐勞。

這個敬業縣,在叔孫通看起來,人們都有些傻呵呵的。

叔孫通覺得可能是當年的自己,在往來之間都是齊魯名仕,所言所說都是詩經典籍。

現在再看,世人其實很簡單。

有人說秦地的人們是如何地虎狼,從齊魯入秦之後,他對秦地的人們還是頗有改觀的。

並且叔孫通想在這裡久居,並不是他覺得自己的學識超過了這裡的人們,也並不是自視甚高,他覺得天賦如公子高那樣的人,早晚會超越他叔孫通。

叔孫通無意將始皇帝的一位公子培養成名仕。

他只是太喜歡這個地方,叔孫通望着遠處的景色,凍雨淅淅瀝瀝而下,人們帶着搶收而來的糜子回家,這些人的臉上多數都是帶着笑意的。

“章郡守,我們有多少豆子?”

章邯道:“在賬目上。”

叔孫通道:“你覺得潼關縣有多少豆子?”

“他們能有什麼豆子?”章邯又道:“潼關的人都在建城,辛勝將軍問我借糧,借一千石。”

“你借了?”

“公子給回覆了,說是能借,我這就讓人將糧食送去。”

“這……”

叔孫通正要說話,又見到章邯急匆匆離開,只得長嘆一聲……

……

自今年春季,張良見過了項伯之後,就打算前往楚地看看,他找到了當年的幾個舊人,讓他們家中的子弟相送。

只不過,張良在前往楚地的路上,還未離開齊魯之地,就被一隊人截在了半路。

張良也帶着隨身的侍衛,要殺要打倒不見得,考慮能否全身而退。

但等對方說明了來意之後,張良遲疑了,既然都是準備反秦復國的,同意與對方談一談。

齊國舊地,狄縣,張良已在這裡留了半年。

這半年,張良答應與對方相談,沒想到被軟禁了半年,一直被軟禁在一處宅院中。

“我願帶着先生殺出去!”聽到身邊的護衛開口,張良搖頭。

護衛有三人,都是當年韓地舊人的子弟,身手極好。

可張良並不想在眼下與人拼命,況且田氏三兄弟,只是想要留下他張良一起反秦,而且還提供衣食。

張良坐在院內,看着案上的竹簡,這是田氏三兄弟送來的,所言的是幾個從秦地走出來的學子,在外授學,並且招收弟子。

其中有一個叫稂的秦地學子,他教授學子,不收分文,只需要每天能夠有一張果腹的餅就可以,而且他在一個地方留一個月之後,就會再去別的地方

這個消息倒使張良覺得意外。

只是這件事被寫在竹簡的末尾,田氏三兄弟並沒有太過在意。

張良的目光卻在這最後一列停了很久。

“子房!”

聽到話語聲,張良擡眼看去,見到了一箇中年人領着兩個青年人走入院中。

領頭的中年人被便是田儋,傳聞是齊國國君田氏的族人。

至於是齊國國君的哪一系支脈,張良不得而知,只知道狄縣的鄉民們十分擁護田氏三兄弟。

此田氏三兄弟有狄縣的人擁護,好在秦官吏沒有追究,若田氏三兄弟鬧出了什麼亂子,他們三兄弟可曾想過,因此連累了整個縣的人?

張良這些年習慣了低調行事,也習慣了獨來獨往,這與田氏三兄弟的做法截然相反。

而田氏三兄弟,則高調許多,高調到他們只要振臂一呼,就能夠帶着狄縣的鄉民起兵。

張良知道,狄縣一共有青壯年一千人,其餘的都是老幼,而秦在齊地一直佈置有重兵,也都是如今的始皇帝沒有對六國的舊貴族殺絕,才留下了田氏三兄弟。

經過這半年的接觸,張良覺得這兄弟三人不過是藉着此地人脈能夠在一地逞兇,若是離開了這裡,他們三人便沒什麼用了。

要說真本事,田儋還稍有些見地。

田橫看着十分勇武,且有一股果決的好漢之氣,在此地人們口中,田橫十分仗義。

田榮看着更像是個謀士模樣,也擅長與狄縣周邊的官吏往來。

在張良看來,田橫與田榮各有所長,可以互補。

兄弟三人站在眼前,張良起身行禮。

田儋命弟弟田橫將一些上好的玉石與裘皮,還有一些銀餅,放在案上。

見狀,張良道:“這是何意?”

田儋先讓兩個弟弟躬身行禮,而他抓着張良的手,激動地道:“子房!不如與我們田氏聯手,共謀復國。”

張良作揖道:“田兄言重了。”

田儋又道:“我聽說你當初在洛陽險些被秦軍抓了,知你有反秦復國之心,我們三兄弟願與你聯手,有朝一日反了他大秦,我們復國!”

張良又看向年紀稍小的田榮與田橫,言道:“田兄在狄縣的建設,子房都看到了,田儋兄智勇雙全,田橫勇武仗義,深得各路義士敬仰,田榮善謀,能與周邊縣吏周旋,保全狄縣。”

張良再一次行禮道:“子房才疏學淺,實難受田兄盛情。”

田氏三兄弟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笑意也都沒有了。

他們這般請張良留下來,竟然又被拒絕了。

沒錯,這已不是第一次了,而是第三次了。

田橫怒得一拍桌案,怒聲道:“張良!”

言罷,張良身後三個護衛也拔劍而起,指着田橫。

而田橫渾然不懼,他兩步上前。

赤手空拳的田橫竟然用氣勢逼得提劍的三個護衛後退了幾步。

田榮拉住了就要發作的田橫,忙道:“子房兄,我們三兄弟真心實意,願待子房兄爲上賓。”

張良依舊是十分謙遜客氣的姿態,行禮道:“三位好意子房心領了,但子房還需前往楚地。”

田儋想招攬張良是因張良的確也是反秦的義士。

當年的六國貴族中,投秦的貴族亦有不少,能真心反秦者只是少數,另有一些人則是鼠首兩端。

田儋自然是希望能夠留下張良,他看了看身邊的田榮與田橫,作揖道:“子房若去楚地,可以讓橫相送,以護子房。”

張良行禮道:“非是子房不願與諸位共同反秦,實乃需去楚地,見一位老人家……”

田儋留下了財物,帶着他的兩個弟弟離開了。

等人走遠了,張良身邊的護衛道:“先生當真讓田橫同行,他田儋可信嗎?”

張良獨來獨往慣了,他看了看四下,道:“今晚就走。”

“好。”三個護衛先後收起了劍,在這裡吃喝混了半年,也足夠了。

翌日,當田橫再一次來見張良時,發現院子裡空空如也,張良的行李包袱都不在了。

“啊!”田橫氣得一腳踢翻了眼前的桌子,一路跑着,向他的大哥田儋說了此事。

“大哥!張良跑了!”

田儋聞言,也是一驚,道:“追!”

田氏三兄弟在狄縣的號召力還是很大的,當即就有不少人離開了這個縣,去尋找張良的行蹤。

只不過他們接連找了三天,甚至追出去找了十餘里地都沒有找到張良。

田宅,田儋坐在自家院落中,身後站着田榮與田橫。

田橫一身的蠻力無處使,氣得怒吼道:“張良!”

吼聲很大,聽得田榮蹙眉,耳朵都在嗡嗡作響,他道:“當初在洛陽,秦軍搜捕了十餘個縣,發動上千兵力都沒有找到張良。”

田儋嘆息一聲,道:“罷了。”

事後,等田橫冷靜了下來,三兄弟商議着。

田儋道:“我一直在想,張良想去楚地,他有一個一定要見的老人家,多半是某一位大賢?”

田榮道:“哪位大賢?孔鮒?”

田儋搖頭道:“先前我就聽聞,甪里先生離開秦地,出了函谷關就一路往楚地而去。”

田榮驚疑道:“甪里老先生?”

“嗯?”田儋蹙眉道:“甪里老先生與張良有約,在楚地相逢?”

田橫道:“弟弟去將張良找回來。”

田榮忙攔住他,又道:“張良不見得能幫助我們三兄弟,又不是非他不可,萬不要過分爲難,如今留些餘地,將來也可與之交好。”

田橫道:“大哥?”

田儋頷首,贊同了這個看法。

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9章 民夫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33章 橋建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1章 暴雨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7章 封賞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3章 老秦軍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1章 成果第43章 挖通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7章 徐福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33章 橋建成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6章 戍邊第27章 封賞第86章 羣鹿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7章 徐福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7章 封賞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64章 選擇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3章 冷流雪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64章 選擇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上架感言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9章 民夫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3章 東去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8章 又聞第67章 設宴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3章 橋建成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8章 金車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13章 東去第67章 設宴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8章 叔孫通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3章 橋建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7章 徐福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8章 賀禮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0章 老秦人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
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9章 民夫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33章 橋建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1章 暴雨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7章 封賞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3章 老秦軍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1章 成果第43章 挖通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7章 徐福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33章 橋建成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6章 戍邊第27章 封賞第86章 羣鹿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17章 徐福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7章 封賞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64章 選擇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3章 冷流雪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64章 選擇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上架感言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9章 民夫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3章 東去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8章 又聞第67章 設宴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3章 橋建成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8章 金車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13章 東去第67章 設宴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8章 叔孫通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3章 橋建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7章 徐福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8章 賀禮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0章 老秦人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