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

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

扶蘇陪着高走到屋外,看着他坐上了馬車,在一隊兵馬的護送下回去了,又蹙眉問道:“高住在商顏山嗎?”

田安回稟道:“公子高住在宮裡,白天在商顏山讀書,晚上就回宮。”

看着馬車越走越遠,扶蘇看了一眼河牀邊,蛙叫聲此起彼伏。

翌日早晨,陽光剛出來,酷熱就撲面而來,監祿正在帶着隊伍,將一車車的木料拉到河邊。

扶蘇站在河邊,見到民夫手中舉着一個個小木錘,正在敲打着橋面木板。

他們利用榫卯結構將木板固定,雖不能說是嚴絲合縫,但卻很牢固。

這座咸陽橋除了方便渭河兩岸,還要用於兵馬通行與糧草運送,因此這座的橋面寬三十七尺,能夠容下五匹戰馬並排通行。

橫跨西渭河兩岸,長一千兩百尺。

這座大橋,是迄今爲止渭河兩岸最大的一座橋樑。

大秦一統天下,自然拿出無所畏懼的態度,修橋就要在最關鍵的位置,使用最好的木料,建設出最漂亮的橋。

扶蘇很滿意監祿的設計,雖說自己不過是將它取名叫咸陽橋,可在後世,它原本就叫咸陽橋呀,如何不令人高興。

閒暇之餘,扶蘇會看章邯讓人送來的軍報,身爲督建商顏山河渠的將軍,他一如既往的盡職,每天都會事無鉅細的彙報,以及開挖河渠與豎井的進度。

大秦依舊是個很古典的經營環境,即便是現在的人們,多數還是以物易物的狀態,糧食就是最值得信賴的交易工具。

扶蘇看着民夫們勤勞地敲打着橋面,再過三個月,一座漂亮的咸陽橋就會在他們的雙手中誕生。

民夫們舉着手中的木錘,一次次敲打着,隨着太陽越來越高,天氣也越來越高,豆大的汗水接連滴落在剛修好的橋面上。

扶蘇見到一個嗇夫快步跑向張蒼,他到了近前慌忙道:“稟工室令,有幾個人上前不肯捆安全繩。”

施工的要求是公子扶蘇定下的,每個人上橋鋪設橋面的人都要在腰上捆上一根粗麻繩保證安全。

現在正是渭水的漲水期,如此寬的河面,一旦跌入河中,救都來不及救。

聞言,張蒼神色嚴肅道:“將那些人提出來,罰沒一天工錢。”

嗇夫快步跑開去吩咐。

嗇夫一職在國政體系中,一直都較爲貼近基層的一環,而在這個正在進行集權統治的大秦,嗇夫依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縣的嗇夫通常清楚一個地方的人口分佈,壯年,幼年,老人幾何。

嗇夫中有調集民夫的,有管理馬匹,或者看管各縣各亭擁有兵器的人家。

如此,若是出了什麼事,或者死人了,哪怕是有私鬥,這些嗇夫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官府消息。

大體上,這些嗇夫都是與營造,勞役相關的事宜做得最多。

他們也是秦法中將“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的理念踐行者。

扶蘇就站在邊上,看着老師張蒼給這個嗇夫叮囑。

於是,不綁安全繩的幾人就被罰了一天的糧食。

扶蘇感受着人們在施行秦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麻煩,而這些麻煩也在張蒼有條不紊地安排下,一樁樁一件件地完成。

本來,張蒼就是大秦的御史,本就是個大才,用來管這一座幾百人的工事確實是大材小用了。

傍晚時分,又下起了雷雨,雷雨應聲而下,眼看着渭河的水流越來越湍急,水位也越來越高。

在橋邊,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枯燥的。

扶蘇聽說了高真的說服了叔孫通,讓高能夠與家僕們的孩子一起聽課,並且住在了商顏山。

本意上,是想要這個弟弟能夠早早的自立,他的確很懂事,也做的很好。

唯一的趣事是,王賁偶爾會帶着一隊美人,衆人可以一邊聽着絲竹聲,一邊喝酒吃肉看着美人跳舞。

扶蘇記得,那天看着美人跳舞喝酒之時,老師張蒼曾經說過,毛亨此人最喜美人與美酒。

只是現在毛亨只能在商顏山吃餅教書,大概是看不到美人,也喝不到美酒。

到了八月之後,就沒見王賁再來看咸陽橋的工程了,可能是朝中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去辦,聽說此事與南方的有關。

扶蘇只能讓田安打聽到一些零碎的消息,並不知此事的全貌。

當樂趣沒了之後,人們都在厭倦這個漫長的夏季,期盼着這個漫長且酷熱的夏天能夠早點離開。

而修橋工程又是一件極其需要耐心的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腳踏實地,一點點地造起來。

扶蘇想起了如今還在北方修築長城的蒙恬,他多半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扶蘇搖着手中的蒲扇,一個人坐在屋檐下,看着手中的書,聽到橋面上傳來木錘在木板上的敲打聲,心中就踏實了。

這說明民夫們都在努力地幹活,甚至可以聽錘子的聲音是否密集,來確認他們今天是更勤快還是懈怠。

民夫們的汗水打溼了剛敲平整的橋面,有人腳底踩到汗水打溼的木板,腳下一滑整個人往一側摔去。

一側的橋面並未鋪好,他整個人跌落下橋。

扶蘇聽到驚呼聲,目光離開手中的書,擡眼看去,見到一個人掛在橋下,距離水面很近,他腰上的粗麻繩救了他一命。

接着就有接二連三的嗇夫朝着橋上走去。

那掛在橋下的人被一點點拉回了橋上,扶蘇又收回了目光,繼續看着手中的書。

監祿腳步匆匆來報,“公子,人拉上來了,無礙。”

扶蘇吩咐道:“安全方面一定要嚴格。”

“臣領命。”

田安就在後方,給公子洗着芹菜,準備着今天的飯食,他低聲道:“公子,章邯將軍派人來說,山下的桑樹長得很好,以後這些桑樹都要種在河邊,結出來的桑葚又黑又甜。”

聞言,扶蘇點頭,換了一卷竹簡,繼續看着。

當橋面上的敲打聲停下了,民夫們終於結束了半天的勞作,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離開橋面。

今天發生的一件險而又險的事成了民夫們的談資。

扶蘇依舊看着手中的書,這卷書來自呂氏春秋,是從呂不韋的遺產中的那一座書庫中帶來的,其中多有諸子百家學說,此刻正在看的就是農學。

在呂氏春秋中,對農事也有詳盡的描寫,任地與辨土篇記錄了關於列國土地農作物的記錄。

其中就有記載,蜀地這個糧倉以及遼東的黑土地。 扶蘇一邊看着,一邊提起擱在一旁的毛筆,仔細記錄着。

秉着看什麼書,就要做什麼事的準備,扶蘇在河邊開闢了一片田地,種下了一種穀子,這種穀子六月播種,到了十月就可以收穫。

扶蘇一手拿着書,來到自己開闢的田地邊,也不顧烈日當天,看着自己種下的穀子。

這種穀子種出來也是一種淡黃的小米,這是在西面的河西發現的,這種穀子一般長在河谷中。

扶蘇將穀子外殼捏碎,得到了一粒小米,米粒很小,比關中的穀子都要小。

雖說收成並不好,但扶蘇並不灰心。

糧食一直是國本,這一點從列國征戰時期就可以看出來,呂氏春秋有記載,管仲主張富國強兵,在糧食上大做文章,就能吞併一個個小國,管仲種種言行亦是齊國法家一系的主要主張。

其實,這天下的法家並不是秦國一家,早在商君時期就有了法家學派,並且分散在列國之間。

關中到了八月的下旬,關中各縣已開始陸續收穫糧食。

張蒼放壯年的民夫回去了,留下了幾十個還有力氣的老人家繼續修補橋面。

而餘下的事,也就不用自己的這個大秦公子去費心,扶蘇覺得餘下的事根本不用自己參與,而自己制定的那些施工規範,張蒼會很好地踐行。

閒下來的時候,扶蘇就有了閒心專研農作物,鑽研了一個多月,除了種了一些穀子,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的確是一無所獲啊。

因爲關中能夠找到的糧食種子並不多。

田安見公子坐在河邊,公子的神色多有失望與挫敗,他上前道:“公子,南郡要修建馳道了。”

扶蘇微微頷首,沒作理會。

田安站在一旁,也不再多言了。

民夫一下子走了大半,這讓張蒼身上的負擔小了很多,他坐在橋面,看着自己昨夜所寫的文章。

曾經公子有所聽聞,列國征戰時期,人口時而銳減,而土地總是保持不變,如若將天下能夠耕種的所有田畝均分,每個人至少得多少畝地。

張蒼記得那時候自己對公子的回答,當初的回答是土地不可能均分,首先土地歸國君所有,其次是王侯,再是士大夫,最後纔是黔首。

因此土地均分本就是一件不可能事。

再之後,公子又用郡縣制爲條件來提問,也就有了公子在之後的提問,那就是郡縣制與分封制各自可以養活多少人。

大秦吞併了六國,並且得到了六國的財富與土地,並且消滅了這麼多的王侯,讓各國的國君失去了土地,實行郡縣制之後,能否養出比列國分封時期更多的人口。

張蒼寫了一篇文章,作出了簡要的問答。

思慮再三,張蒼將手中的竹簡放下了,總覺得其中少了很多條件,譬如說如何耕種,如何分田賦,如何分田畝。

一個大問題往往會引出很多小問題。

公子所提的這個問題,從去年至今,張蒼想了半年。

這半年過去了,張蒼依舊沒有得到一個讓他滿意的答案。

再看遠處,張蒼見到公子正手拿着一株麥子觀察着。

關中到了九月,有民夫陸續回來了,咸陽橋的建設終於要恢復了,橋樑的主體都完工了,餘下的都是橋樑上的精細活,需要的人手也沒有之前這麼多了。

張蒼身爲工室令可以調動工匠,從宮中帶了一隊工匠來到了咸陽橋邊。

扶蘇發現自己的個子又長高,去年的衣裳穿在身上有些短。

田安看着道:“這就讓宮裡再製新的衣裳。”

扶蘇倒不在意,本來衣服就顯得寬大,穿在身上倒不束手腳,他上前道:“老師,朝中如何?”

張蒼笑着回道:“朝中一切都好,今年關中大豐收。”

扶蘇道:“太好了,有了今年豐收,總算可以鬆一口氣了。”

張蒼遲疑道:“倒是聽說了一件事。”

見老師的神色不好,扶蘇詢問道:“什麼事?”

“百越。”

張蒼簡短地說了兩個字,扶蘇也沉默了。

張蒼又解釋道:“今天廷議時,朝野對是否南征百越有議論,臣也只是聽說。”

扶蘇道:“朝野多半還要議論吧。”

張蒼頷首,“公子,北面有匈奴擾邊,南面其實並不穩妥,丞相還在推行書同文,此時朝野議論不休,有人說可以拿六國五十萬罪徒,去南邊戍邊墾殖。”

再看眼前,扶蘇又道:“還是抓緊眼前修橋。”

張蒼作揖道:“臣領命。”

商顏山,現在的叔孫通已一改剛來秦國時的儒生打扮,如今他講話時帶着濃厚的關中口音,今年豐收之後,各縣的糧倉都很充足。

尤其是看到商顏山庫房中,滿滿當當的糧食,叔孫通笑得眼淚都要出來了。

河渠已挖通近百里地,灌溉了上百頃田地,僅僅只是完成了一小半,就讓大片旱地成了良田沃土。

叔孫通來這裡一年了,這一年他見證着人們勞作挖渠,見證了荒地成爲了良田,他此刻真的很高興。

李由在這裡挖了一年的豎井,河渠沿線有十五口豎井都是他參與挖掘的。

李由穿着粗麻衣裳,赤着腳坐在邊上,整個人也黝黑了,虎口處已長出了老繭,他笑着與一個老漢談着話。

正說着,一個朝中官吏匆匆來到這裡,找到李由朗聲道:“丞相請校令回家一趟。”

聞言,李由整了整衣衫,道:“還以爲家父忘了我。”

那官吏見李由站起來,他下意識退後了一步,忽然感覺這個李由長高了不少,就連講話時的氣度也與以前不同了。

李由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在那官吏詫異的目光下,就這樣回了咸陽。

(本章完)

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8章 又聞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33章 橋建成第62章 婁敬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7章 設宴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43章 挖通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3章 橋建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9章 軍報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14章 韓舊地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20章 老秦人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3章 刀與火第74章 回咸陽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9章 軍報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81章 相會第8章 立夏的雨第72章 佩劍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14章 韓舊地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99章 頻陽公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2章 佩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13章 東去第89章 軍報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0章 丞相三思第38章 渠與田第43章 挖通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81章 相會
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8章 又聞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33章 橋建成第62章 婁敬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7章 設宴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43章 挖通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3章 橋建成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9章 軍報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14章 韓舊地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20章 老秦人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3章 刀與火第74章 回咸陽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9章 軍報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81章 相會第8章 立夏的雨第72章 佩劍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14章 韓舊地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99章 頻陽公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2章 佩劍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13章 東去第89章 軍報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5章 侷促之人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0章 丞相三思第38章 渠與田第43章 挖通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81章 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