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渠與田

第38章 渠與田

當扶蘇走到殿前,見到父皇是在與王翦老將軍講話。

當李斯也在殿前站定,就有內侍上前稟報。

殿內的話語聲先停下,隨後內侍道:“入殿。”

扶蘇走入殿內,身側跟着丞相李斯,先是向着父皇行禮,之後向王翦老將軍行禮。

李斯收到陛下的眼神示意,就在一旁先坐下來了。

扶蘇這纔跟着坐下來。

接下來一張巨大的地圖在眼前鋪開,扶蘇聽着父皇與老將軍,丞相說起了南征事宜。

老將軍打了半輩子的仗,丞相李斯又是如今大秦的政事主領人,雙方可以互相打配合。

扶蘇聽着丞相問需要多少兵馬,老將軍又問是何人帶兵。

最後,商定的人馬是二十萬。

之後扶蘇又聽父皇問,這二十萬兵馬何處來。

這種問題自然是要老將軍來回答。

丞相李斯卻先開口了。

“臣以爲先移民實邊,而後選謫戍與刑徒充軍,出兵之後沿路招撫西甌與駱越,歸附越人首領秦之官印,若歸附也可許其自治。”

王翦行禮道:“陛下,臣以爲,必要徵發楚地民夫運送糧草。”

還未等陛下開口,王翦的話音剛落,李斯又道:“斬首一級賜爵一級,戰功換取田畝宅院,所得銅器財寶按功分予將士們,以此激勵。”

扶蘇聽着丞相與老將軍的話語,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就要開始了。

今年關中與中原各地豐收,從今年夏天商議南征,這一場大戰還是不能避免。

從午時一直商議到了傍晚時分,扶蘇一直坐在邊上,仔細聽着。

一直快要入夜了,這場有關南征的討論才結束。

王翦與李斯站起來正要告別,扶蘇起身道:“父皇,兒臣還有困惑。”

聞言,嬴政頷首道:“有何困惑?”

李斯也是稍稍蹙眉。

扶蘇行禮道:“兒臣以爲糧草可以通過水路運輸。”

剛站起來的王翦,又扶着腰坐下來,努着嘴擡眼看着地圖,神色上頗有興致。

扶蘇道:“南征一路山林,無數,不如開鑿出一條河流,來運輸糧草。”

言罷,見殿內幾人沉默了,扶蘇又道:“兒臣身爲少府丞,常看中原各處河道,若在其中開一條河渠,藉助水路運送糧草,能夠輕便許多。”

嬴政的目光緩緩看向王翦。

而王翦在觀察地圖良久之後,緩緩點頭。

關中連通洛水的這條河渠還未挖通,現在又要再開一條河渠,公子主持的咸陽橋剛落成,還要再開渠?

天色就要入夜了,嬴政道:“天色不早了,老將軍與丞相先請回吧。”

李斯與王翦的目光看向公子扶蘇,見公子確實沒有再說話的意思,兩人這才齊齊行禮。

從早晨廷議到現在,已是夕陽西下。

前後是護送的三兩內侍,李斯走在邊上,對身側拄着柺杖而走的老將軍道:“有勞老將軍了。”

鬚髮皆白的王翦搖頭道:“老夫午時才入宮,天剛亮時你就在廷議了,你比老夫更辛苦。”

去年回來至今,老將軍老得很快,到了今年深秋,他已到了需要拐杖走路的地步,就連鬚髮也都花白了。

王翦拄着柺杖,一步一停,又道:“呵呵,公子比去年更高了。”

李斯微微頷首。

王翦停下腳步詢問道:“修河渠的事,也是你教的?”

李斯低頭道:“說來慚愧,斯從未教過公子這些。”

“那是張蒼教的?”

“斯與張蒼一起拜在荀子門下,不曾聽老師教過張蒼這些。”

走出宮門,王翦身形稍停,雙手揹負,原本顯得佝僂的身體忽然挺直了腰背,柺杖拿在手中也不拄地,反問道:“那是誰教的?”

老將軍的語氣都重了一些,與先前的老邁形象判若兩人。

李斯回道:“公子自結識張蒼之前就在修渠了。”

王翦微微頷首,腳步穩健地走入車駕中也沒再理會李斯,就讓車伕駕馬回頻陽。

李斯站在宮門前,躬身行禮送別老將軍。

這老將軍在陛下面前一副老態,在外面其實還挺精神的,這身體很好。

章臺宮後殿,扶蘇留在了這裡用飯。

始皇帝與公子扶蘇吃的正是麪條,而且這麪條還是田安親自扯出來的,麪條很寬。

此刻殿外,田安身邊的三個泥爐正在燒着,鍋中的水也正在沸着,他手中的面一扯再扯,麪條就出現。

殿前的侍衛雖站得筆直,目光時不時看向這位老內侍,那雙扯着面的雙手很是熟練。

一碗麪吃罷,一箱箱竹簡都搬了進來,眼看父皇就要處置國事了,扶蘇起身就要走。

“昨夜你批閱的文書,朕都看過了。”

扶蘇回過神,又將碗筷放下了,心說是哪裡寫得不對了,還是闖禍了?

嬴政瞧了眼這個兒子,又沉聲道:“坐下,與朕看看這些文書,你也可以批覆。”

扶蘇神色瞭然,將手中的碗筷放在木盆上,讓人端出了殿外。

在殿內,幾個內侍與宮女詫異的目光下,這位公子非常自然地在殿內找了一個位置坐下,而後從一旁的箱子中拿出一卷文書看着。

當陛下也拿起一旁的文書批閱起來,殿內便安靜了起來。

只有偶爾能夠聽到殿外的風聲,時而還有風吹入殿內。

看到公子扶蘇已接連批閱了好幾道文書,陛下只是偶爾看了幾道。

之後,公子批閱的文書就直接送了出去,陛下都不再過問。

而且公子批閱文書的速度,比陛下更快,平日裡陛下需要五六個時辰批閱完的卷宗與文書,公子只用了三個時辰。

此刻,殿內的情形看起來頗有一種上陣父子兵的感覺。

對扶蘇來說,其實這就是一種做題的過程,瞭解大秦的過往,瞭解這個國家的形勢,並且做出一個簡易的回答。

扶蘇又看了一卷文書,看到是說起敬業縣的敬業渠,書中還說了當年鄭國渠就要修建完成時,秦國從六國流民之中吸收了近十五萬人,而後始皇帝下旨只要能遷入關中的民戶,免除其兩年賦稅。 政令一下,鄭國渠修建之後,秦國吸納了三十萬人口,開墾鄭國渠所灌溉的新田畝,那都是各國輸入秦國的人口。

扶蘇看着老師在書中所寫,先是引用當年鄭國渠的事蹟,而後提到敬業渠。

老師先前說過敬業渠再往南挖,就要挖到別的縣,也不再是公子私產的範圍內,而且近一大半的田畝都在私產之外。

今中原民生疲敝,人口凋零,引六國舊地之民入秦,借敬業渠開墾田地,免一年田賦,並且藉此分化六國舊人,夯實關中人口。

老師的話語的確不錯,扶蘇心中也是這麼認爲的。

關中是秦的立足之地,現在天下各地民生已凋敝,不如遷民入關,只有關中繁榮了,人口足夠了,壯大了基本盤,往後纔好繼續建設這個國家。

簡而言之,都城所在之地強大了,纔好將這種強大,向四面八方擴散以及影響中原各地。

扶蘇看罷,明白了老師的用心,原本關中的田畝是有限的,現在要多了上萬頃良田,這些田地自然是要耕種,又有了一個誰來耕種的問題。

將這個問題當作壯大自身的條件,在解決田地耕種問題的同時,又增加了關中人口,還能分化潛在的敵人。

扶蘇在老師的文書上書寫了回覆,而後讓人送了下去。

不知不覺,外面已是黑夜了。

嬴政蹙眉直了直後背,再看眼前,今天要批覆文書還只剩下兩卷,再看一眼,就見到扶蘇的手伸來,他將餘下的兩卷都拿去了。

眼前的桌案變得空落落的,而後直了直後腰,又活動了一番胳膊。

嬴政再回頭看去,見扶蘇已將最後兩卷文書批覆好了,就沉聲道:“不早了,你且回去吧。”

待這個兒子出了殿,嬴政的目光還看着空落落的桌案,不知何時起早已習慣了眼前的桌案堆滿卷宗。

忽然一空,反而不自在了。

“告訴丞相與右相,明日休朝,若近來的文書批覆有誤,讓人送來給朕。”

內侍行禮之後,就去傳話。

夏天的時候,始皇帝說了南征,但沒有當即準備出征的事宜,是因那時正值夏季。

如今已是深秋,各地各縣的糧食都已豐收,手中有了糧食,就可以着手南征事宜了。

今天,右相馮去疾帶着監祿去見始皇帝,之後又有詔命傳了出來,由監祿主持糧草運送之事,開鑿百越河渠。

隨着始皇帝的詔命一一而下,大秦的南征戰事開始了。

扶蘇覺得,提前說了靈渠修建之事,只是希望靈渠的修建能夠先一步提上日程,早點建成,讓這場戰爭更順利,少一些戰損。

“公子,李校令書信。”田安雙手捧上一節竹筒。

扶蘇拿過竹筒,拔開蓋子,有一些封蠟從內部掉出來,從內部倒出一卷布絹,在綁着布絹的繩結處,還有些封蠟。

一般來說不容外人看見,或者是重要的書信纔會上封蠟。

扶蘇捏開繩結處的封蠟,這纔將這卷白布緩緩鋪開,李由的字不算好看,倒是橫豎很整齊。

信中,李由說出了他對南征的擔憂,他讓一支兵馬深入山林兩月有餘,五人都回來了,其中有兩人卻得了重病。

看罷,李由的書信,扶蘇對一旁的田安道:“宮中有楚地或者蜀中來的醫官嗎?”

“回公子有的。”

扶蘇寫了一些行軍的規矩,以及儘量少喝生水,帶足乾糧,雨季不行軍……

洋洋灑灑寫了不少,交給田安又叮囑道:“我是少府丞,有督建河渠之權,讓監祿來一趟。”

這些天,監祿很忙,經右相舉薦,他就要隨着大軍南下了。

家裡,監祿將一堆堆的竹簡堆在一駕車上,手腳麻利又勤快。

屋內,一卷竹簡被丟了出來,而後有一個嗓音尖銳的女子道:“去了,別回來了。”

說話的是監祿的妻子,監祿也習慣了,這個婆娘雖是這麼叫罵着,但她肯定是在屋中流眼淚。

監祿撿起地上的竹簡,見這一卷有用也放入他的推車中。

隨後監祿又對一旁的只有十三歲的兒子道:“往後你要在家中照顧好你娘。”

言罷,屋內又有陶罐被丟了出來,“最好死外面了。”

聽到怒罵聲,監祿的兒子嚇得一縮脖子。

監祿輕拍了拍兒子的後腦,正要離開又撞見了一個內侍。

以爲是軍中讓人來催的,監祿行禮道:“祿,這就去在軍中了。”

來人笑着道:“是公子扶蘇請祿大匠去一趟。”

監祿回身又對身邊的兒子叮囑道:“你要照顧好娘,爹爹去南方幫助大軍。”

監祿對兒子說起了家鄉話。

“嗯,爹爹是要去打仗殺人嗎?”

監祿搖頭,又道:“如果遇到難事就去尋公子扶蘇,也可以去敬業渠尋章邯將軍。”

見兒子點頭,他笑了笑。

其實監祿並不是秦人,內侍聽不懂這父子的話語,覺得大概是一些問候的話語。

監祿拉着車出了家門口,背上了包袱,他從院門看向屋內,見到了屋內只有一個身影背對着自己。

望了妻子的背影許久,監祿躬身深深一行禮,而後拉着一車書走了。

監祿走了之後,這處院內又傳出了女子輕輕的抽泣聲。

大軍真的要南征了,始皇帝知道這場戰爭勢必會引起博士們的反對,因此休了朝,但也惹得咸陽城人聲鼎沸,都在議論南征。

監祿走過喧鬧的街道,一路跟着內侍走入了宮門,來到高泉宮。

扶蘇正在修着一盆小松樹,見到監祿來了,讓田安將兩卷書給他,擱下手中的小刀,看到他揹着行囊,道:“這就要走了?”

“祿須跟着大軍,不敢有誤。”

扶蘇道:“這兩卷書有些預防疾病之法,也僅僅只是預防,我讓人派了幾個醫官給你,會跟着你一起在屠雎左右。”

“謝公子。”

扶蘇行禮道:“有勞你了。”

監祿得到這兩卷書就急匆匆離開了。

扶蘇看着監祿的包袱只有小小一個,可他卻有一車的書。

看着他的背影,扶蘇再一次行禮。

(本章完)

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40章 渠中骨第39章 民夫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8章 立夏的雨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7章 設宴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4章 選擇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9章 軍報第28章 賀禮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4章 選擇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2章 權與利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0章 渠中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1章 相會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3章 老秦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81章 相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98章 又聞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3章 橋建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98章 又聞第96章 稂與張良第38章 渠與田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28章 賀禮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39章 民夫第86章 羣鹿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7章 封賞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67章 設宴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13章 東去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1章 相會第43章 挖通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39章 民夫第99章 頻陽公第120章 登山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21章 成果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9章 軍報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8章 又聞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27章 封賞第120章 登山第51章 一定還清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
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40章 渠中骨第39章 民夫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8章 立夏的雨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7章 設宴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4章 選擇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9章 軍報第28章 賀禮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4章 選擇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2章 權與利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0章 渠中骨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1章 相會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3章 老秦軍第49章 將來的郡第81章 相會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98章 又聞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3章 橋建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98章 又聞第96章 稂與張良第38章 渠與田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28章 賀禮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39章 民夫第86章 羣鹿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7章 封賞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67章 設宴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13章 東去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1章 相會第43章 挖通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39章 民夫第99章 頻陽公第120章 登山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54章 蜀中消息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21章 成果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89章 軍報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98章 又聞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27章 封賞第120章 登山第51章 一定還清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