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冷流雪

衆人都在琅琊越民的老族長的屋前休息了下來,即便是送了一塊青玉,還有稂在交談,這裡的越民依舊很警惕。

但聽過這裡的越民有過以往的遭遇,但也能理解他們警惕的原因。

人首先要互相認識,才能成爲朋友。

秦需要有本事的人,這種有本事的人,可以是擅長種田的農戶,也可以是漁夫,更可以是工匠,或者是力氣很大的人。

總而言之,扶蘇所堅持的人際往來的方式,原則上希望朋友能夠變得越來越多,敵人變得越來越少。

按照稂所言,以前的越民需要向齊王室年供百斛珍珠,才能容許這些越民在這裡生活,一斛大概是十鬥。

要知道,在關中就算是尋常人家,爲了將孩子送去敬業縣,讓叔孫通授課,一年拿出十五斗糧食,這都要各家咬着牙才能拿出來。

到了夜裡,扶蘇與稂走在海邊。

“他們真的每年能拿出百斛珍珠嗎?”

稂又道:“以前,這片海確實有很多的珍珠,但即便是在幾十年前,一年所採的珍珠也不可能過一斛,年復一年他們從未拿出過百斛珍珠,齊國王室當然知道,這裡的人們根本拿不出百斛珍珠。”

扶蘇從稂的話語中,感受到一種不太好的情緒,吹着海風回道:“正因如此,爲了更好的奪走他們的出海所得,纔會提出年供百斛的條件,真是無理又荒謬的要求。”

稂道:“正因如此,越民每每出海所得,齊王室都可以借不足百斛的理由,帶走這些越民的勞動所得。”

扶蘇道:“這也是他們擁有最好的船術,有着最好的游水本領,卻依舊貧苦的原因。”

稂微微頷首,又道:“他們說以前,這片海還是有不少珍珠的,可珍珠這東西越採越少,有些年他們不得不去更遠的海里採珠,正因如此幾乎每年都有游水本領高超的年輕男子,因冒險採珠再也沒有游回來,再後來越民們有了規矩,他們抗拒出遠海。”

這一點倒是從徐福的話語中可以得到旁證,徐福也說過越民很抗拒出遠海。

至於徐福小時候在海里撈到兵器就會被大人打,其一是尋常人家不能拿兵器,所以又丟回了海里,其二,則是越民不出遠海已成了他們的習俗,寧可貧苦的活着,也不願意族人身死。

這裡的越民不足千戶,丞相所言的遷越民三萬戶應該不只是此地的越民。

扶蘇在此地過了一夜,還聽稂說起了他最近的遭遇。

稂確實見過張良,不過只見過一次,後來他就去了楚地,在楚地並沒有久留,他就來琅琊縣,從到此地開始,稂在這裡有半年。

現在,稂能夠說一口熟練的越語。

說起他爲何會在此地,還從稂的熱心腸與善良說起。

稂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即便是面對張良,他也能表現出善意,願意與張良同行。

當初稂離開楚地,在來琅琊縣的路上,救了一個生病的孩子。

而這個孩子正是越人,稂也就被越人接受了。

也正是因這份善良,稂都是走到哪裡教書教到哪裡,這就像是無心插柳,在各地留下一顆顆種子,但不要求這些種子爲他做什麼。

因此,他也不會要求學子跟着他前往關中。

翌日午時,稂與幾個越民的男子用越語商談着,

扶蘇聽不懂越語,但可以通過徐福,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徐福低聲道:“老族長答應見公子了。”

在稂的引見下,扶蘇走入那間小木屋,在木屋內見到了一位枯瘦的老人家。

李由旁觀着這一切,他覺得公子太過禮賢下士了。

扶蘇覺得籠絡人心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當年齊王室這般對待越民,難道就是對的嗎?

準確地來說,這裡就是越民的家,幾百年前乃至吳國越國之前,越民就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了,這裡就是他們的家,能夠生活在這裡,這本就是他們應得。

扶蘇覺得是齊王室不該這麼對待這裡越民。

但面對一個強大的國家,對方有武器有大軍,越民如何與他們抗爭?

爲了生存,越民只能與齊王室在討價還價中,一步步退讓再退讓,沒了話語權,也沒了討價還價的權力。

周王朝時期的諸侯王,那些諸侯王所用的統治方式其實都差不多,往往就會忽略共同利益,或者是一味索取,不給回饋,扶蘇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方式。

扶蘇覺得,他身爲秦公子應該主動與這些越民交談,主動與他們建立聯繫,或者是共同利益,又或者與他們建立友誼與信任。

齊國已亡了,最後一個齊王也被活活餓死了。

如今一統天下的是秦。

小木屋內有一股藥材的怪味,這種怪味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應該是日復一日的熬藥,將這間小屋薰成了這種味道,這味道在房屋的結構中,不論通風多久,只要關上門,藥材的味道就會若隱若現。

扶蘇向木屋內的老族長行禮。

老族長穿着破布衣袍,他低聲道:“你是秦公子?”

這位老族長說的竟不是越語,而是齊國齊地的語言。

扶蘇聽得懂,回道:“見過老族長。”

老族長嘆息道:“稂是公子的弟子?”

“不是我的弟子,是叔孫通的弟子,叔孫通是秦博士。”

老族長顯然是沒有明白秦博士是什麼概念,但還是道:“稂說過,過了今年他就要離開這裡,去北方的長城,戍守邊疆抵禦匈奴人了。”

扶蘇頷首。

“他一定要離開這裡嗎?”

聽語氣老族長是希望稂留下來。

扶蘇道:“稂還年輕,他今年才十九歲,他是敬業縣的縣民,他離家時軍中已傅籍,今年該輪到他入軍,這是他的義務。”

見老族長低着頭沒有言語,扶蘇又道:“老族長覺得稂應該留在此地,一輩子都留在這裡嗎?可他正值最鼎盛的年紀,如此廣闊的天地還未去看過。”

“戍守長城,會打仗嗎?”

“會。”扶蘇給出了一個肯定的回答,又補充道:“匈奴人依舊在北方的邊疆徘徊,他們一直在積蓄力量,有朝一日匈奴人會南下越過長城,不戍守長城匈奴人就會直入中原,劫掠中原的一切,需要有人戍邊。”

“修建長城不只是爲了戍邊,我們還要北伐。”

“北伐?”

“我們要攻打匈奴人,我的老師是大秦的丞相,老師說過大秦與匈奴人早晚會有一場大戰,距離這場大戰不會太久的。”

老族長沒去過北方,他一輩子都在這裡,也不知道長城與匈奴人,他現在知道了,稂一定會被眼前這個秦公子帶走,而且稂也是有家,那孩子說過,他想念家裡的父母了。

老族長很喜歡這個孩子,他教會了越民很多,也會告訴越民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皇帝來這裡做什麼?”

“治琅琊,希望越民能夠遷入琅琊縣生活,往後你們與縣民一樣,只需要付出一樣的賦稅。”

扶蘇用剛向稂學會的越語,道:“不用再年供珍珠了。”大秦的公子說了一句話較爲口生的越語。

木屋內外,明顯安靜了下來,看來大家都聽懂了這句越語。

老族長擺了擺手,示意這位秦公子先離開。

扶蘇退出了這間木屋,隨後不少越民走入這間木屋,他們開始商議了起來。

僅僅只是三兩句話,扶蘇覺得光靠這些,不可能說服老族長。

餘下幾天,扶蘇都住在了這裡,幾乎每天都會有越民來問,問皇帝究竟問他們要什麼,以及越民將來會怎麼樣。

而扶蘇都會耐心的作出回答。

扶蘇從徐福的手中接過一顆珍珠,珍珠大概只有豆子這麼大,它確實很漂亮。

“你說齊王得了這麼多的珍珠,都用在哪裡了?”

徐福回道:“齊王室好奢,他們是列國最富有的王室。”

海浪聲依舊,扶蘇將這顆珍珠放在一旁,反正齊王室也不在了。

“公子,有人來見。”

稂站在門外稟報道。

讓人進來。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丞相最“器重”的吳公。

他站在屋外問道:“丞相已派出兵馬與船隻,要去虎夷山遷越民,讓臣來問公子此地越民如何?”

扶蘇道:“還請告知丞相,這裡的越民一切都好,遷民之事正在商談。”

吳公得到話語就離開了。

丞相派人來催了,徐福深知公子行事頗有耐心,並且善於規勸,但丞相不同。

丞相沒有這麼多耐心,丞相只想知道這些讓這些越民遷去琅琊縣,越民是從還是不從。

此地越民受了幾百年的欺壓,現在扶蘇想要送他們一樣東西,那就是真正的家。

首先,要給他們一個家。

其次,給他們足夠的優待,當然他們也要有付出。

扶蘇將丞相的詢問放在了腦後,餘下的幾天繼續與這些越民生活在一起,並且與越民一起出海捕魚。

當丞相真的派出了兵馬去了虎夷山,遷越民入琅琊時,扶蘇依舊不緊不慢地幫着越民改良船隻。

扶蘇與越民造出一種更輕便的船隻。

天氣越來越冷,始皇帝在琅琊臺居住了一月有餘。

扶蘇將漁民的生活困難分爲三個條件,海難頻發與漁獲易腐,工具低效。

無法解決前兩個,不過在第三個條件上,可以給予幫助。

當丞相第二次讓吳公來詢問時,扶蘇纔給出了回答,讓這裡的漁民繼續生活在這裡,將這片地界編入琅琊縣的戶籍中。

又過了半月,扶蘇再一次來到了琅琊臺,帶着衆多越民的請命來到了父皇的面前。

爲民請命對別人來說很難,對扶蘇來說很容易。

扶蘇站在琅琊臺內,向父皇與丞相說出了他的想法。

李斯看完了公子遞交的文書,準確地來說這是少府令遞交的文書。

嬴政道:“修繕琅琊臺還有不少事,要你這個少府令去主持。”

“兒臣告退。”

待公子離開,安靜的琅琊臺內,嬴政道:“你覺得如何?”

李斯擱下竹簡,道:“因地制宜,公子重設琅琊縣的規劃……也許更有裨益。”

公子扶蘇初任少府令這才一年,公子如今二十二歲還很年輕,加之大秦向來國事繁重。

李斯還擔心公子無力籌謀,甚至做好了一邊教導公子公子如何完成國家大事,一邊當好他這個丞相的準備。

不過累一些而已,也無大礙,眼前……讓李斯沒想到,公子明明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不僅僅眼光長遠,而且懂得籠絡一部分人心,用這一部分已籠絡的人心去影響更多人,從而獲得更多的人心。

並且公子還設置了琅琊縣官吏,由少府令直派。

琅琊縣文書可以直接送入的咸陽丞相府,讓琅琊縣繞過郡,直接與丞相府對接。

這明明是修建長城的舉措,公子用在了琅琊縣。

嬴政道:“扶蘇此舉既要人心,又要利益,他要將這裡變成第二個渭南郡。”

始皇帝一眼就看穿了公子沒寫在文書上的真實目的。

這位公子想要人心,要這裡的人們的擁戴。

聞言,李斯覺得始皇帝從這卷文書上,看到了公子扶蘇的野心。

李斯則是從這卷文書上,看到了公子扶蘇對未來數十年長遠規劃。

見始皇帝忽然有了笑容,

公子既有能力,又有野心,還會使用權力,又不瞞着始皇帝,李斯打心裡爲始皇帝高興,這是一位進取且善用手段的公子。

始皇帝不在乎公子扶蘇建設出第二個“渭南郡”,對始皇帝來說如何讓這個國家強大,纔是他真正追求的。

“此事,你要多幫助扶蘇。”

“臣明白。”

海風迎面吹入琅琊臺的大殿內,外面又下起了大雪。

齊郡的冬季很寒冷,今天下起了齊郡特有的冷流雪,夜裡大風呼嘯着,吵醒了正睡在搖籃中的孩子。

正坐在案邊,藉着油燈的燈光寫着齊郡規劃的扶蘇,連忙擱下筆抱起孩子。

哄一鬨之後,這孩子就不哭了。

爲了不吵醒妻子,扶蘇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筆繼續書寫着。

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3章 挖通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72章 佩劍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6章 稂與張良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39章 民夫第111章 暴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79章 善意第18章 叔孫通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12章 權與利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4章 韓舊地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23章 冷流雪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7章 設宴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3章 挖通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9章 軍報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20章 登山第28章 賀禮第81章 相會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28章 賀禮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章 立夏的雨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2章 婁敬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21章 成果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4章 選擇第98章 又聞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6章 羣鹿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8章 賀禮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6章 戍邊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65章 選誰都好第89章 軍報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33章 橋建成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章 立夏的雨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8章 泰山秋雨
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3章 挖通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72章 佩劍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6章 稂與張良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39章 民夫第111章 暴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79章 善意第18章 叔孫通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12章 權與利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14章 韓舊地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23章 冷流雪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7章 設宴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0章 臘日之前第43章 挖通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9章 軍報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20章 登山第28章 賀禮第81章 相會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28章 賀禮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章 立夏的雨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62章 婁敬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21章 成果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4章 選擇第98章 又聞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6章 羣鹿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8章 賀禮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6章 戍邊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65章 選誰都好第89章 軍報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33章 橋建成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8章 立夏的雨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18章 泰山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