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齊魯博士

第12章 齊魯博士

近來,商顏山下多了一種吃食,那就是一種很大的餅,一張餅如同洗衣的木盆那般大,一個正常食量的人可以吃上四五天。

一家四口人,吃一張餅就能夠頂兩餐。

扶蘇發現自從自己做出了這種餅之後,就成了家僕們最熱衷的食物。

如果他們能夠吃飽,也算是保證自己的家產萬全了。

每個人都是寶貴的生產力。

這些天,扶蘇偶爾會問詢一些老秦人的種地技巧。

秋雨過去了,夏收與秋收也都結束了,關中又出現了無所事事的閒人。

尤其是商顏山周邊的閒人比別處更多,這些閒人們都想要在這裡找一些活,幫忙運一些土,挖一條渠。

天氣都入冬了,家家戶戶都擔心自家的糧食不夠吃,想要找些活多換些糧食,也並不是所有人的糧食都充足。

章邯要的人手不多,他只要力氣大的,並且要糧食少的,還要縣官給的驗,驗明身份之後,纔會在幹活之後給人糧食。

而章邯親自挑選人手,他甚至要看看來人壯實與否,還要看看牙口,看久了就讓人心裡不太舒服。

章邯挑人像是在挑牲口。

扶蘇扭過頭不去看他,提着筆在竹簡上記錄着,記錄的都是農事與飲食,與氣候水土方面的事。

扶蘇覺得他也可以學賈思勰那樣著書,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何其難得。

那麼換作如今,是不是也可以寫一卷書。

總歸是有用的,人們的飯菜應該豐盛一些也好。

扶蘇手中的筆沒停,繼續書寫着。

田安是一位動手能力很強的老人家,不只是造傢俱與生活用品上的動手能力,還有做飯的水平。

和麪的技巧他老人家一學就會,大抵是田安小時候是齊人,他對米麪的吃食自小就很熟悉,因此在和麪技巧上稍稍改變一下,他老人家很快就掌握了。

此刻,田安正在教導幾個老婦和麪,如有人做錯了,他就會喝罵。

田安雖是個老內侍,卻長得高大,光是往那裡一站就頗有威嚴。

在宮裡,田安就安排高泉宮的宮人們做事,因此他在面對這些人時也會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讓這些家僕聽之任之。

李由回家的第三天,這人又回來了,這一次來商顏山的不僅僅是他自己。

跟着李由來到此地的還有兩位中年人,這兩人一胖一瘦。

李由介紹道:“公子,此二人乃是奉皇帝詔命入朝的儒學博士。”

“臣叔孫通,久聞公子賢名,特來拜謁。”

扶蘇作揖回禮。

另一人也行禮道:“老朽奉始皇帝詔命入秦,聽聞公子事蹟,特來拜謁。”

因爲這裡沒有宅邸,所以扶蘇只能在新開挖的河渠邊,擺個飲宴。

只是這裡的家僕看到客人都沒什麼好臉色,如果是幹活的苦力也就罷了,那些人不會白吃糧食。

可客人就不一樣了,吃了就走,走了又會再來。

家僕中有個小丫頭,叫狸奴兒,這名字田安給她取的名字,這個丫頭大概只有九歲。

田安十分喜歡她,就將她收爲孫女撫養了。

狸奴是對小貓的稱呼,這丫頭就像小貓一樣機敏又聰明。

平日裡,田安便喚她奴兒。

即便是在宮中,能夠得到田安賞識的人並不多。

現在,奴兒將一碗麪片與一碗醃蘿蔔端到客人的案上,而後她抱着小木盆神色十分不悅地站在不遠處。

每當那三位客人多吃一口糧食,奴兒就抿着嘴,多難受幾分。

李由痛快地吃了一頓,嘴裡還在嚼着醃蘿蔔,言道:“也不知道爲何,自從回去之後,總是想着公子的吃食。”

言罷,桌上的餅與菜都吃完了,甚至那一大碗麪片也不剩了。

兩位博士也罷,其中一人年紀看起來老邁許多,此人兩鬢已白,鬚髮中也有不少白髮。

“臣到了這般年紀,能吃的就不多了。”他行禮道:“臣伏生,是那淳于越遊說老夫,前來拜謁公子,又遇丞相之子引見,前來叨擾了。”

叔孫通看着更胖一些,稍矮一些。

伏生看着更高更瘦。

這兩人都是儒家學術圈中頗有名望的人,不然李由不會這麼重視。

既然李由重視,那也是老師重視的,尤其是此二人的影響力。

這兩人的身後,可是一大批的齊魯名仕與學子。

伏生撫須詢問道:“久聞公子好學,喜看書。”

現在秦國一統了六國,這天下都是秦國的疆域,始皇帝完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從春秋戰國伊始,五百年間沒人辦成的事,被秦國完成了。

因此,現在的大秦對天下的影響最大,而始皇帝的長子,也就是自己這個公子扶蘇,有着秦國公子這個身份,自然會受到諸多關注。

以及愛看書,愛看什麼書。

而且,議論秦國公子恐怕已成了六國舊貴族的茶餘飯後了。

也只有他們這些曾經是最高階層的人,會關注的話題。

從愛看韓非的書開始,拜丞相李斯爲老師,以及這大半年的種種,說不定扶蘇的名聲已傳播許久。

那位離開咸陽的王綰,此人離開之後就在各地奔走,哭訴也好,慶祝劫後餘生也罷。

李斯如何,公子扶蘇如何,通過王綰已傳到了很多人的耳中。

扶蘇收回心神,倒了一碗熱茶,又道:“平日裡會看一些書,諸子的書多有涉獵。”

這也沒辦法,在這個生活單調且沒什麼樂趣的秦人生活中,看書是一件十分難得的消遣,反正咸陽宮有看不完的書。

伏生的目光看向桌案一旁,桌案旁就放着一卷竹簡,來見時公子就是拿着這卷竹簡作揖行禮的。

面對秦國的公子,身爲齊魯儒家名仕,伏生的眼神中還是有警惕,不會與公子說太多,此來咸陽面對始皇帝,他也有所保留,當年的諸子百家經過戰亂留存至今的也不多了。

還活躍在天下各地的諸子後人,也就這麼幾家了,就怕始皇帝再多殺幾家。

伏生詢問道:“可否容老朽看公子的這卷書?”

扶蘇將竹簡遞上,道:“這都是平日裡寫的筆記。”

田安看着兩位儒家名仕面容帶着微笑,又道:“公子每每看書,都會寫筆記習慣。”

伏生看着筆記上內容,神色時而困惑,時而釋然。 叔孫通也很想看看秦國公子所寫的筆記會是什麼樣,可三人並排而坐,中間夾着一個李由,怎麼都看不到。

伏生看得很仔細,看得也很慢,甚至能夠聽到竹簡在他手中緩緩鋪開的動靜。

而後,這位老人家又將這卷竹簡收了起來,他行禮道:“公子,能否老臣將此書帶回咸陽住處,明日再送還公子。”

扶蘇站起身道:“無妨。”

伏生躬身行禮,而後轉身就走。

就吃了幾口吃食,話也沒說兩句,這個伏生說走就要走,叔孫通道:“哎呀,這纔想起來在咸陽還有親眷需要去拜訪。”

扶蘇聽明白對方的意思,會意道:“老先生何時再來都可以。”

叔孫通目光上下打量着這個大秦公子,而後緩緩點頭,轉身跟上了伏生的腳步。

待兩人走遠,李由道:“公子,何不將此二人收爲客卿?”

扶蘇道:“這兩位老人家一看就是十分了得的人物。”

李由放低自己的嗓音,湊近道:“公子,那伏生是孔子弟子的後人,此人在齊魯兩地頗有名望,還有叔孫通是孔鮒的弟子。”

孔鮒這個人扶蘇聽聞過,是孔子的第八代世孫,是孔子他老人家活生生的後人。

春秋戰國纔過去五百餘年,孔子他老人後人至今還活生生地。

李由感慨道:“原來家父是想要請給孔鮒入秦,可孔鮒不願,卻讓他的弟子叔孫通來秦。”

現在來秦的六國博士,扶蘇聽說的已有四位,有淳于越,周青臣,伏生,叔孫通。

扶蘇道:“你不送這兩位博士回咸陽嗎?”

李由咧嘴笑道:“今天還有一人要來。”

“何人?”

話音剛落,就聽有馬蹄聲由遠而近,來人穿着秦軍甲冑,到了近前便勒馬住行。

大抵是跑得太着急,扶蘇見到這匹馬的腹部還有不少已凝固的泥漿,再看眼前之人,正是當初與李由一起離開咸陽,如今才歸的少府卿王賁。

翻身下馬,王賁便伸手重重地拍在李由的後背上。

這讓李由發出一聲慘叫。

現在的李由很瘦弱,被如此一拍當場發出一聲慘叫,而後扶着一旁的樹咳嗽了起來。

王賁不悅道:“怎麼成這副模樣了?”

李由退後兩步,道:“你身上有血味。”

王賁擡起胳膊仔細嗅了嗅,聞得很仔細,又道:“末將帶了一些南郡的酒水,來獻給公子。”

酒水在如今很值錢,這個時代人們的經濟行爲是很古樸的,一罈酒水可以換不少糧食。

扶蘇十分樂意讓田安帶着人手,將一個個酒罈子從馬車上搬下來,都存入庫房中。

財富是積少成多的,糧食與人口也是財富的一部分。

酒水倒入碗中,王賁先是灌了一大口,道:“南郡的事總算是平定了。”

李由喝了三大碗就有些醉了,他低聲道:“公子,其實在上郡我也沒救人,我不會救人,我也不會治病,其實我與王賁一樣,誰也沒比誰好。”

酒勁上頭,李由神色痛苦,應該是又想起了在上郡時的種種,他低聲道:“你王賁殺人,我李由埋人,都是髒活累活。”

不多時,王賁喝得醉醺醺就回了咸陽城。

扶蘇看着已醉倒的李由,看着天色已入夜,外面寒風還在呼號,只能留下來照看他。

“公子,這是田爺爺煮的。”

一碗煮好的羊肉湯放到了面前,正在冒着熱氣。

扶蘇道:“奴兒,你有夢想嗎?”

奴兒蹙眉道:“夢想是什麼?”

“就是你想要的東西。”

她笑起來眯着眼,道:“爹孃常說,要是有吃不完的糧食就好了,還要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家,公子來了我們就能吃飽飯了,奴兒想……”

她的話語頓了頓,又道:“想公子永遠不會死。”

扶蘇笑道:“早點回家休息吧。”

這丫頭離開時哼着小調。

這間小屋算不上宅邸,只能放下一個書架,一張桌案,還有一個爐子,能夠遮風蔽雨就很好。

李由的鼾聲此起彼伏。

扶蘇想起了奴兒的話語,多半是她這個年紀就看過了很多死亡,她覺得人死了就不會再回來了。

從書架上拿了一卷竹簡,扶蘇坐在油燈邊開始寫着自己的筆記,這些陳列的筆記相當於調查關中民生情況的報告。

關中絕大部分的農戶都是有耕田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一兩個壯年男子在軍中。

關中農戶的家庭結構並不複雜,每戶人家少則一兩口人,多則十餘口人,這些家庭狀況都是從春耕時節開始,觀察所得。

他們多數以家庭爲一組,每家耕種五畝或十餘畝地。

比如說一家有三個兄弟,各自有了婆娘,生了孩子,那麼一家有十餘口人,也是常事。

扶蘇已習慣了這種觀察,觀察需要細緻入微,且有耐心。

看看如今的秦人是不是按照秋收冬藏的規律生活,或者是他們的作息習慣。

哪怕是收效甚微,扶蘇也覺得這種腳踏實地的工作,纔會有最珍貴的收穫。

自從鄭國渠開闢之後,西北沿線數百餘里的田畝成了沃土,關中的人口其實並不蕭條,但開墾的田地依舊不夠。

直到天亮,扶蘇這才發現不知不覺已過去了一夜。

田安一把年紀了始終站在屋內,多半是他已習慣了站着入睡,後背稍稍靠着牆就能睡着。

扶蘇站起身剛走動兩步,田安便醒了,他看了看四下又道:“天亮了,公子該洗漱了。”

扶蘇道:“收拾收拾就回宮吧。”

半個時辰之後,田安已準備好了回宮的車駕,扶蘇見到屋內的李由已不在了。

先前伏生帶去的筆記是民生調查的一部分,扶蘇又在這裡等了大半天也沒見人將筆記送回來。

名士大儒也會食言不成,以後不想再借出去了。

(本章完)

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20章 老秦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8章 賀禮第77章 棗第68章 金車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2章 婁敬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23章 老秦軍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3章 東去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43章 挖通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8章 叔孫通第113章 東去第33章 橋建成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3章 挖通第120章 登山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1章 成果第123章 冷流雪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11章 暴雨第67章 設宴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4章 韓舊地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53章 刀與火第21章 成果第87章 田與棗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3章 橋建成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0章 登山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39章 民夫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1章 成果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30章 共同經歷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17章 徐福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74章 回咸陽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1章 成果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1章 一定還清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2章 佩劍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
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20章 老秦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8章 賀禮第77章 棗第68章 金車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2章 婁敬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23章 老秦軍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3章 東去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43章 挖通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8章 叔孫通第113章 東去第33章 橋建成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3章 挖通第120章 登山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1章 成果第123章 冷流雪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11章 暴雨第67章 設宴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4章 韓舊地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53章 刀與火第21章 成果第87章 田與棗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3章 橋建成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0章 登山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39章 民夫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1章 成果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1章 一定還清第30章 共同經歷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17章 徐福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74章 回咸陽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1章 成果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1章 一定還清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2章 佩劍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