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紛爭、大水災

神池堡,守備府。

“來福,你這事還是做得太焦躁了些,劉總兵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還有,這事傳出後,怕是太平莊以後要日夜防範那些馬賊了,你也知道,那些馬賊向來兇殘,又和劉家交好,這次的事情,怕是麻煩大了。”

三姐夫田大付一邊在廳內走來走去,一邊唉聲嘆氣道。

前兩日,田大付聽說五寨堡官兵和太平莊當地人發生了衝突,死傷數百,昨日,又有消息傳來,太平莊莊主劉可第等人,前往寧武關時,路遇馬賊,一行人盡數死於非命,這讓他聽得目瞪口呆。

雖說劉可第等人的藉口是死於馬賊之手,但田大付一看,便知道是黃來福動的手腳,想到黃來福如此膽大,田大付心頭不由冒出一股寒意。此次黃來福的太平莊之事,可說是同時得罪了兩股強大的勢力,以後怕是麻煩不斷了。

黃來福冷笑了一聲:“姐夫,我做的一切,都是依朝廷律法行事,劉總兵那邊又能說什麼呢?至於那些馬賊,我並不放在眼裡,他們來是最好,正好讓我那些將士們見見血。”

田大付啞口無言,半響,他嘆了口氣:“來福你就是年輕氣盛。”他道:“也罷,事情己經發生了,多談無益,如果太平莊以後有事的話,你就派快馬到神池堡來,我會帶人去支援你的,不管怎麼說。我們是一家人不是?”

黃來福道:“謝姐夫。”

田大付沉吟了半晌,有點難以啓齒地低笑道:“來福,你這次接管了劉家在太平莊所有地產業。收穫怕是不小吧?”

依田大付得到的消息,前幾天的衝突中,太平莊幾百暴民對上五寨堡地馬步兩個百戶,不但沒有傷了對方一根寒毛,反而自己己經死傷數百人,五寨堡軍士這種戰力讓田大付頗爲震驚。

他守備神池堡多年,神池堡官兵不是沒和太平莊的劉家發生過沖突,但衝突的結果卻是己方損失巨大。而太平莊劉家損失微小。眼下遇到五寨堡軍士,卻是這種結果,他們還是衛所軍呢,竟比自己的營兵們精銳,讓田大付覺得不可思議。

這些就不說了。讓田大付心裡癢癢的是。那劉家在太平莊經營多年,家中資財豐厚,眼下他們的家財都被黃來福接管,讓田大付猜測黃來福此次一定是發了大財了。他自然是想分一杯羹。

黃來福微微一笑,心想三姐夫果然露出貪財的本色了。此次劉家被黃來福趕出了太平莊,他們留下的產業,自然都被黃來福所接收。那日劉家人臨走時,收拾了一些細軟,但大部分地資財,並來不及帶走。依黃來福的察看,劉家宅院內的銀庫裡。就有八萬多兩的現銀。還有太平莊的礦山土地等,全歸黃來福所有。

這些銀子。除了賞賜將士,撫卹那些死去各人地家屬外,還所餘衆多,黃來福將會全部運回五寨堡,他守備府地銀庫中,去年豐收時的十八萬兩銀子,經過這一年的經營開支後,只餘幾萬兩銀子,這些銀子運回去後,是個有益的補充。

黃來福道:“劉家在太平莊地所有產業,皆爲非法所得,理應收歸朝廷所有。他們的礦山土地等,我都會依朝廷律法,妥善經營,以支用將來太平莊各地礦山的一切開支費用。”

隨後,他緩了緩聲,笑道:“姐夫放心吧,姐夫身負神池堡各礦點的安危,來福自然不會忘記,過兩天,我就會派人運來五千兩白銀,用以支付姐夫安靖地方所需費用。”

田大付眉歡眼笑,他搽着手道:“那就多謝來福了。”

此後二人就談些閒事。

黃來福心中有一事,一直不吐不快,他皺了皺眉,道:“姐夫,我到神池堡來這麼多天,你似乎還沒有問過我三姐的事。”

田大付道:“是是,你姐姐她還好嗎?”

黃來福道:“她不好,看得出來,她一直心事重重,強顏歡笑的,姐夫你告訴我,你是不是虧待她了?”

田大付有些尷尬地道:“來福,你也知道,這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你姐夫也是有苦衷的……”

一聲巨響,黃來福己是掀翻了身前的案桌,怒氣沖天而去。

田大付目瞪口呆地站了起來,他呆了半響,才追了上去,喊道:“來福,來福,你聽我解釋……唉,銀子地事,你不要忘了……”

山西鎮寧武關,總兵府邸。

大廳內不斷傳出婦人哭天喊地地啼哭聲。

“老爺,您一定要給妾身作主啊,妾身的大哥一向安份,現在卻遭了賊人地毒手,連產業也被別人奪走了,可憐我兄妹二人,現在陰陽相隔,二哥和三哥又生死不明……那五寨堡那幫人的所爲,完全是衝着您來的,您一定要出來說話啊……”

劉可第的四妹劉氏跪在地上,衝着來回走動的劉明安總兵不斷地哭訴着。她一向頗有姿色,此時一哭訴,便如梨花帶雨般。往常劉明安見她這樣子,便會柔聲安慰,但此時只是煩躁地來回走動。

而旁邊劉明安的幾個小妾則是坐在一旁,一副興災樂禍的樣子。這劉氏一向狐媚,平時很得劉總兵的寵幸,早讓她們嫉妒了。眼下她家中遭了災,真是報應,當然表面上,她們還是會勸慰幾句。“哭嚎個屁。”

劉明安今年五十多歲,神情粗獷,頭髮半黑半白。滿臉的虯髯,正是一副老軍漢地樣子。此時他不耐煩地大聲斥責道:“你那大哥一家如果算是安份良民的話,這天下間。便沒有不安份的人了,這些年中,老子替他們一家搽了多少屁股?他們有今天地一切,都是自找的。”

“老爺啊……”

劉氏還要哭訴,卻被劉明安一記耳光甩在臉上:“哭喪個球,哭得老子心煩。”

劉氏被這一記耳光打得呆了一呆,半臉,她號啕大哭起來:“我不活啦……”掩面衝進了內屋內。立時內屋是一陣雞飛狗跳,餘人忙跟進屋內勸慰劉氏。

廳內靜了下來,半響,才傳出劉明安恨恨的聲音:“黃來福……”

京師,文淵閣內。

剛纔的那陣大雨。己經變成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一陣風吹進文淵閣內,夾帶進一股雨霧,也帶過一股涼意,讓閣內衆人煩悶的心。也清涼了一些。

內閣首輔申時行負手站在窗前,看着閣外被雨水洗過後的清幽景色,耳中聽着窗外雨水敲打屋檐的聲音,神情似乎是癡了。

“閣老,閣老?”

戶部尚書王遴輕喚他道。

“哦,繼津啊,是什麼事?”申時行回過神來,回到了案桌前。

“這蘇、常等地要求賑災地奏摺。閣老如何看?”

前些日。內閣得到奏報,蘇、鬆兩府發生大水。淹死數萬人。幾天後,內閣又得到奏報,蘇、鬆、常三府以及浙江寧波、紹興二府瀕海地區又發生大風雨,海溢,傷害莊稼,淹死人畜不計其數。這些天,當地的官員就是拼命地上奏摺,要求戶部撥款賑災!

“戶部能拿出錢來嗎?”申時行嘆道。

王遴臉有難色:“今年各地夏稅還未解上來,這蘇、常各地如要賑災,怕是需要幾十萬兩銀子,戶部要掏這麼多錢,怕是有困難啊。”

申時行長長地嘆了口氣:“蘇、常、寧波等地,向爲大明的課稅重心,今年遭了災,這稅收不上不說,還要出錢賑災,今年國庫,看來又要虧空了。”

二輔、禮部尚書許國冷笑道:“不止這些,這些災禍一來,怕各地那些小臣們,又要爭先攻擊我們這些內閣大臣了吧。”

大明的傳統,每有災禍,各地言官便藉機做文章,以爲自己贏得清名,以前言官們喜歡攻擊皇帝,不過自從黃來福大豐收的事後,對在萬曆帝身上地火力,便大大減弱。但對在申時行和許國等閣臣們身上地火力,卻是大大加強。

這不,前些時間,福建按察僉事李便上疏劾論申時行十大罪,意指申時行鉗制言路,縱家人宋九通賄納京衛經歷,私收遼東總兵官李成樑賄金等事,要求皇帝治申時行的罪。

李之疏呈上後,因前些時間許國上疏萬曆帝,懇請禁止各地小臣攻擊內閣大臣,萬曆帝依了他的奏摺,告誡六部和都察院,不得再出現各地小臣誣衊大臣者,否則將重治不貸。

依這份上渝,李綰被革職爲民,這也讓申時行和許國等人,更是成爲天下文官們的公敵。

此時聽了許國地話後,申時行冷笑了一聲,不屑地道:“一幫賣直鼠輩,理他們作甚?”

“也是。”許國呵呵一笑。

一旁的戶部尚書王遴道:“閣老,還有這份奏摺,您怎麼看?”他說的是山西鎮總兵等人,彈劾五寨堡守備,三堡治理使黃來福的事。

“哼,意料之中,老夫早知道,只要一開礦,當地就會出事,這份奏摺,並不出老夫的意料之外。”

申時行拿起奏摺看後,淡淡地道。

王遴笑道:“總兵彈劾守備,也是天下奇聞,依閣老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呢?”

申時行道:“現在皇上對那五寨堡守備很是上心,這個事,便看皇上的意思吧,將疏論副本轉於那黃來福,讓他上疏自辯。”

“這黃來福做事倒是上

東暖閣內冬暖夏涼,此時一陣大雨後,更是涼風習習而來,讓人心情舒暢。透過雕花的窗格,萬曆帝看着窗外的千樹濃陰,一灣流水,自言自語道。

依大明發達地錦衣衛系統,關於太平莊當地,黃來福和劉家衝突地事,沒過多久,便置於了萬曆帝的案頭。對於此事地評價,萬曆帝認爲黃來福是實心用事,忠於國事的表現。

其實萬曆帝雖處深宮之中,但天下之事,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也早己明白,眼下大明各地的礦產,己經被人瓜分分畢,只要有礦產的地方,就有當地的勢力。各地官員之所以不贊成開礦,其實也是怕惹事上身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對於黃來福敢對太平莊地頭蛇開刀的魄力,萬曆帝頗爲讚賞。況且事後,黃來福的善後處理也是可圈可點,事情在當地己經完全平熄下來。黃來福這種果斷靈活的處事能力,給萬曆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此時在心中,萬曆帝己經決定支持黃來福,如果他做得好的話,就爲大明各地的礦山經營,定下了一個良好的例子,以後國家可以收上更多的課稅,以解越來越窘迫的大明財政。

當然,山西鎮總兵那邊也要安撫一下。

很快,五寨堡守備黃來福的上疏自辯奏摺到了,他詳細地說明了當時的情形,言道當時因爲劉家家奴欺主,私下勾結暴民鬧事,他的鎮壓,也是無奈之舉,後來那個家奴死了,此事也就結了。至於後來劉家遇到的馬賊之事,他深表遺憾,但認爲和自己沒有一點關係。

不久,萬曆帝發出上渝,對五寨堡守備黃來福,及山西鎮總兵劉大人都是好言安撫,同時責令神池堡守備田大付加強當地治安,以安靖地方。

第61章 成親(1)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61章 成親(3)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86章 商路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75章 大過年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86章 商路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12章 老營堡第133章 掩護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38章 衛學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51章 軍歌(2)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94章 歡聚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83章 破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42章 毆打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230章 軍糧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33章 離別第84章 蒼涼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9章 行商第228章 入朝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3章 期望第15章 火熱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4章 蒼涼第75章 大過年第133章 掩護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72章 神池、馬賊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章 附身邊軍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33章 掩護第126章 不滿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42章 毆打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8章 轟動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
第61章 成親(1)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61章 成親(3)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86章 商路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75章 大過年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86章 商路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12章 老營堡第133章 掩護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38章 衛學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51章 軍歌(2)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94章 歡聚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83章 破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242章 毆打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230章 軍糧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33章 離別第84章 蒼涼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9章 行商第228章 入朝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3章 期望第15章 火熱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4章 蒼涼第75章 大過年第133章 掩護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72章 神池、馬賊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章 附身邊軍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33章 掩護第126章 不滿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42章 毆打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8章 轟動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