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

公元1591年8月20日。

晴空萬里,整個五寨堡又沉浸在豐收的喜悅當中,沉甸甸,金燦燦的麥穗映出各人歡笑的面容。和去年比起來,今年五寨堡的糧食長勢更加的良好,可以預見,今年的豐收將更加的喜人。

五寨堡第二十農場中,一片片金黃色的麥田,屯丁穀子大和穀子小父子,正在田中忙碌個不停,穀子大揮舞着手中的大鐮刀,動作飛快。他的兒子穀子小,則是跟在他身後,將一捆捆麥杆捆好。再放眼看去,農場附近的田地中,滿是忙碌的人羣。

第二十農場中土地雖說是今年初纔開墾,但眼前金燦燦的麥穗顯示出,大豐收是可以肯定的。這種大豐收,己經讓屯丁們震驚了。不過聽說這二十農場中的麥穗長勢還是一般的,放在五寨堡那些老農場中,麥穗長勢更好。聽得這些原流民們,個個咋舌不己。這些年來,他們在老家中,己經習慣了每年莊稼長勢兩三隻,哪見過這種豐收麥浪的。

穀子大更總是和大兒子穀子小感慨,如果老家中田地有這樣的長勢,何苦要出來逃荒。\\\\\不過逃荒到五寨堡後,也算是因禍得福了。眼下的五寨堡農場生活,讓穀子大很滿意。他父子二人每天在農場田地中忙碌耕種,他的渾家周氏,則是在農場內洗衣做飯,掙些月錢,一家人可說是和和美美,生活越發有盼頭。

經過幾個月的將養,穀子大本來滿臉的皺紋,己經舒展開了,臉色也越見紅潤。而他的兒子穀子小,身體也越發長開了,變得更爲的強壯。

雖說故土難離,不過穀子大卻決定不再回老家去了,決定在五寨堡落土生根。安安心心地過日子,他的家人也是這個意見。眼下的五寨堡,在越來越多人的眼中,己經成爲了桃源之地,各地的人都是爭先恐後地前來,如還要離開去,才真是傻呵呵了。

豐收地喜悅從五寨堡第一農場。一直蔓延到五寨堡第三十農場,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22日時,在五寨堡第一農場,一片田地中,正圍着一圈人,這些人中,有五寨堡第一農場的總屯長何得禮和農場監管黃廷受、有五寨堡的糧食組副組長顧世寶、有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孫天正、有五寨衛指揮使黃來福、有五寨堡監軍馬久英公公,此外還有一些隨從。和一大羣五寨堡第一農場的屯丁們。

這邊這麼熱鬧。是因爲五寨堡民器坊中,除了耕種的馬拉犁,雙馬耬車外,又研製出了一款新的勞作機械,正準備用於五寨堡第一農場的田間地頭。這款新機械,黃來福取名爲五寨堡收割機。是一種馬拉式地收割機,專門用來割麥子的。

不用人,用馬拉的東西收割麥子,這可是新鮮事,怪不得人人都擠來看熱鬧。

在眼前的一片麥浪中,馬久英公公正滿臉紅光地和黃來福說着話,也怪不得他高興,今年五寨堡是鐵定大豐收了。而且這種豐收還是整個大明朝是前所未有的。這收了糧。報到皇上那邊去,還不大大地給自己嘉獎?再加上五寨堡各個作坊礦山都很順利,到了年底肯定又是金錢滾滾,怪不得馬公公高興。

很快,人羣一陣騷動,很多屯丁們興奮地低聲道:“那個啥子的收割機來了。”

很快,就見幾個作坊工人,趕着馬。\\\\\拉着一個什麼東西前來。衆人都是圍上來看。連馬久英公公也是睜大了眼睛。

只見這收割機象一輛馬車,兩邊有兩個輪子。由一根軸聯接,這軸帶有一傘齒輪,後者由一帶齒的構架支承,而構架貼近地面,並帶有幾把水平旋轉的刀,而這些刀藉助兩個滑輪和一個小齒輪同軸上地齒輪相連,在正前面,是一個緊貼地面旋轉地切割圓盤。

衆人好奇地看着,議論紛紛,不過除了黃來福心中有點數外,衆人都不知道怎麼用。

得到黃來福的許可後,幾個作坊工人將馬匹拉到收割機後面套好,來到麥田前中。當馬匹推動馬車向前推進時,只見那些麥杆便不斷地被切割圓盤中旋轉的刀刃切斷,然後落進馬車內。

快速,便捷,很快又割了一大片,一時間,圍觀的衆人,無不是發出了陣陣的驚歎聲。

黃來福也是在旁興奮地看着,根據他的估計,這種馬推收割機,比起人工割麥來,速度與效率,提高了好幾倍。而這種收割機也是黃來福參考1811年英國人史密斯研製地那種馬推收割機而來。當然,具體的製造,還是由五寨堡民器坊來製造,黃來福只是說出一些構思與細節。

不過就算這樣,也是讓民器坊的工匠們吃驚不小了,不過好在這兩年來,黃來福的發明層出不窮,各人早己是見怪不怪了。從幾個月前開始製造,到現在爲止,五寨堡民器坊,也製造出了近五輛馬推收割機。今天第一次使用,便大顯身手。

“利器,真是利器啊!”

馬久英公公吸着冷氣,在旁喃喃道。

最後的實用效果,讓黃來福很滿意,他叫來了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孫天正,誇獎了他幾句,讓他再接再厲,以後製造更多的五寨堡收割機,爭取到明年,在各個農場中,使用更加的普及。至於製造的經費,則不是問題,缺多少,黃來福會補多少。

對於秋季搶收來說,每早收一天,就讓人早放心一天,少避免損失一天。五寨堡收割機,對人工來說,各方優勢明顯。而且這種收割機,沒有五寨堡或是神池堡作坊與礦山中,那種技術提高與工人飯碗之間地矛盾,可以在五寨堡各個大農場中普遍使用。

很快,五寨堡收割機,這種新的機械玩意又傳遍了五寨堡內堡外,成了各人熱門的茶餘飯後話題。

而各農場的小麥收割產量,也是不斷地統計上來。最後估算的結果是,五寨堡10個老農場中,平均畝產小麥達二石五斗,而20個新農場中,平均畝產也達到了二石左右,這樣整個五寨堡四十萬畝田地中,糧食總產量達到了驚人的九十萬石。

平均畝產達二石五斗,就是畝產達470斤,雖說和後世不能比----在08年時,山東省滕州高的小麥平均畝產達502公斤,一些高產示範田,達700公斤。但和大明北方此時的各州縣中,平均畝產只有幾鬥,也就是上百斤地糧產量相比,這種產量己經是非常恐怖地了。

消息傳出後,這個成績又是震驚各地,區區一個五寨堡,產的糧食便可養活整個山西鎮地數萬將士。特別是後來這個消息通過大明發達的邸報系統,快速地向各地州縣傳播後。一時間,所有聽聞的人,不論是官員,還是士紳,還是商賈,都是感覺到不可思議。造成的結果是,五寨堡又迎來了新的一番考察潮。

而在五寨堡內,黃來福己是被屯丁軍戶們尊稱爲“糧神”了,許多五寨堡的軍戶們,己經開始爲黃來福設立長生牌。而且這個“糧神”的稱號,己經有快速向外傳播的趨勢。

不論各人對黃來福的看法怎麼樣,稱讚也好,嫉妒也好,但黃來福善於屯田的才能,這個優點卻是被各人肯定的。

根據黃來福招開五寨堡糧食組和農技組的總結,五寨堡之所以糧食高產,原因主要是,大農場似的經營,可以投入大量的物力資金,修建大規模良好的灌溉水利,使用大量的肥料,使用大量的良種,科學的管理,使用各種馬力機械。這種種措施下來,五寨堡想要不豐收都難。

特別是黃來福還學習後世經驗,創立了“十、百、千”高產創建示範田。分爲十畝高產攻關田,百畝高產示範田,千畝高產示範田。這些田地中,都有大量的糧食組和農技組人員,平時投入大量的資金,引用良種,以提高平均的畝產量。一出效果,就引用到五寨堡各農場中。

總之,黃來福的經驗就是高投入,高收穫。不過這個經驗,在眼下的大明,怕是沒什麼複製性,許多外地的官員聽了黃來福等人的介紹後,都是無語,這麼大的投入,哪個州縣有這個財力?就算把經驗介紹給那些小農,那些連水車都買不起,很多耕田時耕牛都沒有,要將妻子作爲耕牛使用的人,能有多大作爲?

不過也有一些外地州縣的士紳,聽了五寨堡的介紹後,若有所思。這些人,無一不是各地的大地主,手中有萬畝良田不足爲奇,而且他們手上都有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要借鑑五寨堡成功的經驗,也不是不可以,就看他們能不能突破觀念,舍不捨得下這個重金了。

當然,同時他們還要解決一個問題,這些大地主,平時的田地都是租種給一些佃戶,如使用大農場後,需要的人力不需要那麼多,餘下的佃戶出於在哪?會不會爲大明增加更多的流民?

要知道,這些大地主,他們可沒有黃來福的好心腸,也沒有五寨堡這麼多的手工作坊,可以滿足富餘勞動力的需求。不過,這種蝴蝶翅膀的扇動,卻是黃來福所控制不了的了。

第134章 慘烈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35章 潰散第61章 成親(2)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27章 探獄第87章 大鐵廠第134章 慘烈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86章 商路第229章 王京第193章 除夕日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94章 歡聚第3章 期望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94章 歡聚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89章 激戰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34章 岢嵐州第5章 軍與兵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5章 火熱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68章 討價還價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7章 變化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83章 破家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94章 歡聚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28章 入朝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19章 平叛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69章 海龍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41章 徵日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44章 度種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44章 度種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13章 發糧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1章 成親(3)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
第134章 慘烈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35章 潰散第61章 成親(2)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27章 探獄第87章 大鐵廠第134章 慘烈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86章 商路第229章 王京第193章 除夕日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94章 歡聚第3章 期望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94章 歡聚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89章 激戰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34章 岢嵐州第5章 軍與兵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5章 火熱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68章 討價還價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7章 變化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83章 破家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94章 歡聚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28章 入朝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19章 平叛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69章 海龍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41章 徵日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44章 度種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44章 度種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13章 發糧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61章 成親(3)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