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老營堡

很快,萬曆二十年來到,黃來福來到這世界也有三年了。

雖說今年大明的年景還是不好,冬時還有蒙古人的入寇,給五寨堡造成一些損失,不過這個新年,大家還是過得很好,五寨堡衆軍戶臉上滿是笑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而升爲副總兵的黃來福,在整個過年期間,都是繁忙無比,各方拜年祝賀的人,源源不斷。

過了年後,五寨堡又開始了新的一年發展,眼下的五寨堡,己經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期,堡內各農場的田地,穩定在四十萬畝,不再增加,只有各個作坊越來越興旺。

去年過年前,這些作坊的僱工們,紛紛志得意滿地拿着一年的工錢回去過年。很多人回家時,都有種光宗耀祖的感覺,手上拿着白花花的銀子,回去時,還揹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如五寨堡的火腿啊,臘肉啊,魚乾啊,豆乾啊,還有各樣漂亮的毛紡品等。

回到家鄉後,看着家人的喜悅和旁人的羨慕,這些僱工們,個個都是滿足無比。他們在五寨堡省吃儉用,捨不得花錢,但回家時,買起東西來都是不要命似的,就是爲了享受別人這種羨慕的感覺。而今年在五寨堡的戰事,也讓他們有了吹噓的本事,這在很多鄉親們的眼中,就是有見識的表現。

最後的結果是,過了年後,這些周邊州縣軍堡地僱工人員紛紛往五寨堡趕回。又帶來了一大批人。一來一去,形成了一股大明朝的“春運”,這種奇特的現象,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五寨堡和岢嵐州的一些文人們,還專門作詩探討了一番。

去年黃來福升官後。他治下的地盤又擴大了許多,除了五寨堡,神池堡,八角堡外,又多了老營堡和偏關堡這兩堡,和以前一樣地,多了這兩堡。每年要多交五萬兩的稅銀。現在的黃來福,等於是擁有了後世五寨縣,神池縣,偏關縣三縣的治理權。

在去年一年中,不說岢嵐州與五寨堡,因爲羊毛的關係。兩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就是神池堡,八角堡兩堡,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八角堡地各農場中,收穫了衆多的大豆、甜菜、胡麻、油菜等物。爲五寨堡各作坊,提供了豐足的原料,而今年開始。八角堡的各農場,也可以開始耕種糧食了。

至於神池堡,境內的各煤礦及鐵礦,去年經營時,己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了今年,也可以更大規模地擴大發展了。而關於老營堡和偏關兩堡地治理,也提上了黃來福的議事日程。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3月1日。

過了年。開了春。冰雪開始融化,天氣慢慢轉暖。花兒,綠草,都慢慢出來。不過在晉西北之地,仍還是春寒料峭。

在這個時節中,一隊騎兵,正從五寨堡起程前往老營堡。

一路前去,經過樓溝堡、永興堡,所見路上,都是黃土溝壑縱橫,丘陵起伏。滿目所見,綠意少,黃意多,不時會有一陣風過來,捲起一片的黃土風沙。

天氣乾冷,所經路旁,鄉民們,不論男女老少,都穿着臃腫的棉襖,頭髮髮髻蓬亂,面黃肌瘦,見大軍經過,只是依在門窗外畏懼地看着這行人。

看着這種典型的黃土高坡地情形,還有一個面有菜色,但卻是眼睛明亮的少女,依在一顆樹旁,偷偷地看着鐵騎滾滾的衆人,黃來福頗爲感慨。千百年來,這塊黃土地上地人們,就是頑強地在這兒生存。

他騎在馬上,心有所感,突然對天吼唱道:“對面山上的那個圪樑樑上那是一個誰,那就是的那個要命的二啦妹妹……東山上的那個點燈呀,西山上的那個明,一馬馬的那個平川呀,了不見圪人。妹妹站在那圪樑樑上,哥哥站在那圪溝。想起我的那個親親呀,淚滿流……”

“好,好啊,大人唱得好啊。”

“如聞仙樂啊。”

“真有風味啊。”

“比唱大戲還好聽啊。”

隊列中的衆兵紛紛伸出大拇指道。

“黃大人真是一個好嗓子啊。”

馬久英公公努力地坐在一匹馬上,也是對黃來福道。他作爲黃來福地監軍,黃來福到老營堡去察看,他自然也要跟去。

黃來福吼了一聲嗓子後,感覺全身舒服,他道:“公公過獎了。”

這時,前方黃塵滾滾,一匹探馬從前路奔來,到黃來福面前,他在馬上向黃來福抱拳稟報道:“稟報將軍,再行進五里,就到老營堡了。”

黃來福道:“好啊,傳令下去,讓兒郎們拿出精神,讓老營堡地官兵看看我們五寨堡將士的精神。”

老營堡是山西鎮地重要關堡,位於偏關城東40公里,關河北岸。城堡於正統末年建設,弘治十五年展修,萬曆六年磚包。有東、西,南三門,東牆寬約400米,西牆寬約500米,北牆長約900米,南牆長約950米,周長約5裡餘。

由於老營堡設在極邊之地,東與大同鎮接壤,往北不遠,就是蒙古人的部落,地勢重要。因此從嘉靖四十四年起,該地就添設副總兵一員,內領奇兵一營,官軍三千餘員,馬騾二千多匹,止管邊牆沿長六十四里零二百六十四步,邊墩磚樓一十五座,火路墩一十八座。

原來老營堡有副總兵一人,不過在去年冬的蒙古人入寇中,老營堡副總兵閉關不敢戰,所以被憤怒的萬曆帝免去了官職,貶往陝西了。

沒了軍職,就沒有活命的錢糧,立時,他手下原來的數百親兵家丁們,一部分跟從,一部分作鳥獸散,一部分留在老營堡,忐忑不安地等着新主人黃來福,希望能收納。眼下堡內數千官兵,只有原來一個老營堡守備暫時統領。

此時在堡的南門外原野上,天氣頗有寒意,一陣風颳來,捲起一陣黃土。一個身上披着盔甲,繫着大紅披風,臉上有一條大傷疤,身材很高的瘦子,領着老營堡的衆多官兵們在城門外列陣,滿懷憂慮地等着新上司黃來福的來臨。這個披甲的瘦子,就是現在的老營堡守備劉正威。

旁邊還有三個軍官模樣的人,也是一起焦急地等待着,一人滿臉紅光,是老營堡千總樑治平,另一人滿臉絡腮鬍,是千總謝慶奎。還有一個是原來老營堡副總兵的親將,滿臉憂慮的樣子,名叫許忠泰,領着手下三百多還沒散去的家丁。

“劉老哥,這新來的黃將軍,您認識嗎?”

等候的時候,滿臉紅光的千總樑治平問旁邊的守備劉正威道。

“不認識,只聽說這位黃將軍非常有錢,屯田非常厲害,手下的將士也非常勇猛,去年冬那場戰事大家都知道吧?”

“當然知道,我們的副總兵,不就是因爲這事被免職的嗎?聽說那黃將軍原本是一個參將,只有一營兵,不過卻以一營兵大敗過萬虜賊,還斬首數千,確是非常厲害。”

說到這裡,千總樑治平看了旁邊臉色有些不自然的許忠泰一眼。作爲原來副總兵的親將,被人提到自己原來主人的醜事,確實是讓許忠泰臉色不好看。特別是眼下這些家丁家將們都成了喪家之犬的情況下。原來他們這些家丁都是在老營堡吃香喝辣,飛揚跋扈,早讓幾個千總和他們手下的兵丁不滿了。此時有了奚落他的機會,各人自然不會放過。

那個滿臉絡腮鬍的千總謝慶奎大聲道:“老謝生平最佩服那些敢和韃子作戰的人,如果這黃將軍能將我們這幾個月拖欠的糧餉補上,我老謝就將這條命賣給他了。”

“不錯不錯,謝千總這話說到我們心上了。”

在場幾個軍官都是紛紛附合,他們最掛懷的,不就是這件事嗎?老營堡的官兵們,己經有近半年沒有發糧餉了,去年過冬時,也沒有冬衣,軍士們早己是滿懷怨言。糧餉再不發下的話,怕是有譁變的危險。只希望新上司黃來福不要象原來的副總兵那樣貪婪,多少給手下將士們一些活路。

忽然老營堡的官兵們騷動起來,各人紛紛道:“來了來了。”

接着就見南方煙塵滾滾,一杆黃字大旗,首先出現在各人眼中,接着是旗幟如雲,無數的騎兵滾滾而來,領頭的數百騎兵們更是一身的鐵甲,那聲勢真是驚人,看得老營堡的官兵們整齊地吸了口氣,這五寨堡官兵的精銳強悍,還真不是蓋的,怪不得能以少勝多,大敗入寇的韃子們。

此次黃來福來老營堡,領兵前來一千二,兩百鐵甲騎兵是江大忠領的家丁,護衛黃來福的安全,江大忠現在己經是遊擊的銜職了,不過還是以親將身份時刻跟在黃來福身旁。此外還有千總李奉領的一千五寨堡步兵,將來是要駐守在老營堡內的,不過他們也都是人人騎着馬。

第168章 迎接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51章 軍歌(2)第269章 海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3章 離別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29章 王京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78章 大移民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3章 期望第94章 歡聚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69章 海龍第3章 期望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40章 大捷第234章 城破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19章 平叛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6章 不滿第134章 慘烈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51章 軍歌(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147章 面聖第240章 大捷147章 面聖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71章 毛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章 附身邊軍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26章 踊躍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28章 入朝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38章 援軍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87章 大鐵廠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52章 還鄉第1章 附身邊軍第19章 行商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68章 迎接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7章 謀劃第90章 虎蹲炮、淒厲147章 面聖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
第168章 迎接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51章 軍歌(2)第269章 海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33章 離別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29章 王京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78章 大移民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3章 期望第94章 歡聚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69章 海龍第3章 期望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40章 大捷第234章 城破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19章 平叛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6章 不滿第134章 慘烈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51章 軍歌(1)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147章 面聖第240章 大捷147章 面聖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71章 毛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章 附身邊軍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26章 踊躍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28章 入朝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38章 援軍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87章 大鐵廠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52章 還鄉第1章 附身邊軍第19章 行商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68章 迎接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7章 謀劃第90章 虎蹲炮、淒厲147章 面聖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