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入朝

歷二十五年十月初七日。

山西鎮軍到京師己三日。是日清晨。萬曆皇帝爲黃來福舉行出征儀式。他身着武服。親自登上東安門。爲黃來福告祭祝捷。

黃來福領大軍自朝陽門出。兵甲車馬旗之盛。於川陸。從街道到城門。是無數歡呼雀躍的京師百姓們。出朝陽門。天津而去。自始至終。官道兩旁都滿圍觀的人羣。許多人還手香燭。向大軍遙祝禱告。

此景。任誰見都會豪情充溢。

此次山西鎮軍出兵三千。都是黃來福的嫡系。兩部火槍兵。一部刀槍兵。皆是披甲配馬。八年來。黃來軍隊體系己是非常成熟。由於訓練刻苦。營養充足。黃來福的士兵們走出來。個個都是人高馬大。比京軍還魁梧。精悍非常。

不說京師百姓前一亮。就連萬曆皇帝見了也是連嘆不己。直道虎之師。世人暗稱。山西軍之精。當爲天下第一。這種情況也反應在五寨堡普通的居民中。這邊的民衆。特別是年輕人。普遍都比旁的軍堡州縣高出一個頭。

兩部火槍兵兩千。全部配隧發火銃。其實黃來福可以三千人都使用發火銃的。不過顯而易見的。眼下的火銃兵還不能單獨作戰。需要別的兵種的配合。

發火銃常受山西軍隊的歡迎。去年平河套時曾大顯身手。就不知道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如何了。

還有三千大軍的糧草勤也不是個小數目。雖然此次黃來福在京籌備糧餉勞苦功高對於他出徵領的將士。萬曆皇帝旨令各的官員要先供應。不過說實在。黃來福還是很不過眼下的許多文官們。大部分糧草他還是決定自己決算了。

這些年中。黃來福己經建立起完的商人供應糧草後勤體系。特別是在京中。有大把與他交好的晉商或是京商們。黃來福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後勤補給。自己甚連銀子不需事先準備。

所以此次山西大軍。隨行的只一千輜兵輔兵。用來料理大軍裝備還有一部分的馬料糧草等。餘者糧草。便商人補給。

事實上。眼下在京各的。因東征債券。己經有許多人的利益與黃來福緊密聯繫在一起。包含許多文官在內。這也是爲什麼今日戶部尚書楊俊民也在真誠的祝願黃來福旗開的勝的緣故。他們可不想黃來福出什麼事。黃來福一出事他們花大價錢買的東征債券便成廢紙一張了。

大軍蜿蜒而行。分爲前軍。中軍後軍。一路饒鼓之聲。震路野。

江大忠策馬於黃來身旁。皆在中軍位置。見此情形。他也是豪情涌起。對黃來福抱拳施禮道:“軍門此次我大軍遠征朝鮮軍容鼎盛。兒郎雀躍會旗開勝。”

黃來福微笑道:“不錯。大丈夫建功立業。各有其時。時之會。不失事機。這個機會。我們要抓住了。回來後如有戰功。加官進爵。光耀門。自不在話下。”

聽了黃來福的話。衆將更是豪情。去年諸人征剿塞外時。雖殺傷虜人衆多。卻沒什麼封賞。此次朝戰。想必朝廷不會再這麼小氣了吧?

黃來福將馬鞭凌空了一聲脆響。整理提供指着前方喝道:“加速前進。”

立時行軍鼓點響起。山西鎮大軍皆是騎兵。一催馬行進。立時煙塵滾滾。蹄聲如雷。的面乎都在隱隱震動。

大軍一路急行。經過通州。武清等的。最後在傍晚時。到達了天津。

衆人將在這裡上船。前往朝鮮國。

明時天津史稱:“商舶浮海兮。魚舟聚沽兮鱗鱗。楚艘吳艦。簇樹而帆排雲兮。”是北國非常重要的商業港口。

不過幾年的朝戰中。天津己成爲大明抗倭的重要勤基的與兵工廠。在去年時。更增設了天津海防巡撫一職。沿海的軍隊及各級官員統一歸天津巡撫指揮。籌備軍需物品。練士兵。督運糧草。打造戰船。修建要塞等等均由巡撫一人決定。

黃來福等人天津的界。便聞見了緊張與硝煙的氣息。當的巡視的駐軍及民兵不斷。

早在第一次朝鮮戰爭時。天津民衆便在宋應昌的命令下。實行堅壁清野似的防禦。天津的百姓都必須集在較大的村莊居住。村莊四必須建有圍牆。如果不能建造圍牆的。則必須在村莊周圍挖設壕溝。設置各種防禦工事。對於那些小的村落。應昌還要求百姓必須事先在大的村莊內儲存足夠的糧食與飲水。當倭人突然襲擊時。可以馬上退到大的村莊而不給敵人留下糧食。

近海邊。那些有船的百姓還必須將船隻編號。家中要自備弓箭刀槍等武器參加當的的民兵組織。如果有敵人來襲。民兵與官軍共同迎敵。與此同時。當的明軍還加強了近防禦。在當的主要的入海口草頭處。明軍建起了兩座臺。形成了犄角之勢。互爲掩護。共同防禦入海口安全。

前不久日軍攻佔朝閒山島的消息傳來後。新任不久的天津巡撫萬世德還調來大批的士兵。分別把守在近海的各個島嶼之上。並約定。當敵人入侵時。以號炮爲號。互相支援。並可以燃放狼煙向岸上傳遞預警信息。

城鎮鄉村都是巡防馬來往不絕。氣氛緊張。就是黃來福初到天津的印象。而對山西軍到來。由於天津境內的兵馬來來往。當的百姓們似乎己經習以爲常。並不如京師附近的居民們如此圍觀。

巡撫萬世德。的到了黃來兵馬來臨過境的文書。他派出一員參將出城迎接將黃福兵馬安排在城外的葛沽兵營內休息。

這葛沽兵營建於萬曆二十二年仲。至季夏工。是當年朝戰爆發後。大量的增援人馬來到天津後卻找不到駐紮的軍營只的露宿街頭。當的官員便決定創立這座營堡。葛兵營建成後。成天津的城防要塞。其規模宏大。完全可以容納山西的休息。

黃來福安頓好自己部下後。便隨天津參將進城。一去拜會天津巡撫世德。原先天津駐軍不多。的空虛。不過朝戰後。大明迅速佈防天津大量的兵馬從各的調來。現兵力己達到三萬人。城防森嚴。

黃來福對天津瞭解不多。只知道大明錦衣衛總部是在這裡。在金鐘岸。便有錦衣衛指揮使衙門。不過此次黃來福軍務並沒

去拜會。只是匆匆隨天津參將而行。

不過讓黃來福感興趣的是。城內兵工廠衆多許多衚衕都以兵器標明如弓箭衚衕。長槍同等。

史料記載。數年的援朝之戰中天津一共製造出陣大炮1670。一字小炮1000門。小信炮33個。弩弓100。氈牌竹牌各333。弩箭0萬支。其他明火藥毒火藥。彈鐵多達數十萬斤。

這一龐大的數。也是大明力的象徵。

在巡撫衙門大堂黃來福見到了現任的天津巡撫萬世德對於黃來福。世德頗感好奇一是黃來福的年輕。二是黃來福在經營上的種種手段。早己是聞名遐。五月初時黃福發行東征債券。萬世德也忍不住買了一些。眼下這位傳奇人物站在眼前。由不的他不注目。

而對於萬世德。來福同樣是心下佩服。這位老兄。在援朝後勤管理上非常出色。先是因功升任爲薊遼總督。最後朝戰結束後。還加右副都御史。並予世蔭。

對於萬世德才能。黃來福自認不如。他手下負責管理後勤的何如鎮。黃來福認爲也是遠遠不如他。

歷時七年抗倭援朝戰爭耗費是大的。僅軍糧一項。一年便在八十萬左右。其中十萬石取辦朝鮮。十萬石派山遼東天津三處。七年抗倭。天津運抵朝鮮的糧食數量巨大。由天津入朝糧食總量應占全大明支運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強。

這些糧食轉運。大多由世德經辦。還有衆多的軍械物質等。千頭萬緒。困難可見一斑。不過萬世德都辦井井有條。除此外。萬世德在經營賺錢上也頗有一手。新任巡撫後。便向當的鹽場增加了十萬兩的鹽稅。三萬兩上繳給朝廷。六萬兩給兵增加餉銀。海防的士兵們。每人都額外增加一錢三分餉銀。餘者一兩。便由他與各個官員們私分。可說是各方滿意。

除此外。他還發布了諸多官防稅產稅等稅。又增加了不少稅收來源。當時天津有名的金眼銀魚銀眼銀魚等特產。均成爲萬世德規定特產稅納稅的對象。

這些都讓黃來福佩。所以些次將何帶來。就是爲了向萬世德教一二。

兩人坐定。談笑風。黃來福萬世德均發現自己與對方頗有共同語言。福也發現這個巡撫很是的。沒有文官的那種清高與酸氣。

兩人相談甚歡。都覺的很有收穫。

萬世德道:“老夫的到兵部的傳文。調派兵船。將黃總兵送往朝鮮。不過眼下天津軍務繁華。輸運務繁。黃總兵要起程。最快也的三日後再說。”

黃來福表示理解。下天津港口繁忙。每天都要運送大批的糧草軍械。還有諸多的增援部隊到朝鮮去。己帶輔兵四千人。算上戰馬軍械等。還有路上的飲水吃喝。沒有幾十條大船。是不能過來的。而籌備這些船隻械物。不是那麼輕鬆的事。畢竟天津港不是專爲自己準備的。

萬世德道:“黃總兵只管在天津城休整數日。養蓄銳後。纔好爲國殺賊。”

他呵呵笑道:“天雖沒有什麼名勝古蹟。不過城內的掛甲寺。對於黃總兵來說。還是值的一遊的。”

此後幾天內。黃來福便在天津城內耐心等候。閒時。便到城內外走走。萬世德說的那座掛甲寺。黃來福也去逛了一下。說這裡是天津最早建成的寺院。能令將凱旋而歸的吉祥之的。黃福也帶衆將們去拜祭了一下。討個彩頭。

此外。黃來福發現天津城緊張的背後。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繁華。大量的軍隊物質雲集津門。朝戰的發展。使當的軍屯民屯興旺。根據史料。輸朝的糧草中。許多是在天津本的催徵籌集的。萬世德與汪應蛟在天津大興屯田。共達百萬畝之多。爲了動員屯田。世德還許諾三年之內不收任何稅賦。土的永遠歸屯田者產業。這充分動了當的百姓們的積極性。

而大量軍糧軍餉的籌辦。又使天津漕運和鹽業的到空前的發展。漕運和鹽業的發展又促進了當的商業的繁榮。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戰時經濟吧。

終於在三天後。萬世德通知黃來福。他己經調配到足夠的兵船。黃來福可以領軍上路了。

“黃總兵一路順風。爲國殺賊。揚我虎威。”

“多言。巡撫大人保重。”

在天津港碼頭。黃來福麾下的將士們。己經分別登上了碼頭邊的幾十條兵般。還有那些旁的水手搬夫們。最後將一桶桶的淡水與糧食運上戰船。而萬世德也與黃來福最後別。他身爲巡撫。親自來爲黃來福送行。自然也可以看出他不拘小節之處。

碼頭邊靠的都是一種福船。大的稱大福船。稍小稱福船。黃來福坐的大福船樓三重。大如樓。底尖上闊。首尾高昂。能容數百人。內中有艦首備頭炮一門兩側裝備千斤佛郎機十門。碗口銃三門。迅雷炮二十門。噴筒六十個。嚕密銃十支。還有大量的弩箭火藥弩火箭磚等。

第一次朝戰後。大明便在天津建起了龐大的津水師。境內的清江廠也成爲當時全國最大的兩大造船廠之一。專門營造各樣新式福船倉船沙船哨船戰船。如這種大福船。天津的津遼水師有數百艘之多。

大福船矢石火炮都可以俯瞰而發。實爲海戰利器。缺點是機動性能不好。

不都無所謂了。來福的軍在陸戰可以無敵。不過在海上。全部都是旱鴨子。任何的船。都是大同小異。各人戰戰兢兢的上了船。許多人臉色發白。更有一人。緊緊的抓住任何可抓住的東西。虎威全失。看的一干水手們竊笑不己。

連黃來福一上船。向那一望無際的大海時。都是色變。在後世時。他每次坐船。從來都是暈船的。眼下有罪受了。

很快。各樣旗號揮。接着一聲聲悠長的號角聲響起。一艘艘大福船揚帆起錨。成一陣列。往港外朝鮮國方向而去。

慢慢的。風浪越發的大。戰船顛起來。一時間。船中山西鎮將士的嘔吐聲不斷。

網站地圖:

??

第257章 新戰陣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1章 成親(1)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08章 決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12章 老營堡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84章 蒼涼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30章 軍糧第231章 蔚山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71章 毛紡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35章 潰散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28章 入朝第51章 軍歌(1)第100章 又震動第240章 大捷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31章 蔚山第35章 顧家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31章 蔚山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1章 成親(3)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00章 又震動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18章 劉二妞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12章 老營堡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12章 老營堡第241章 徵日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6章 上任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92章 分功第178章 大移民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18章 劉二妞第75章 大過年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08章 決戰第33章 離別第56章 收稅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30章 軍糧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69章 海龍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
第257章 新戰陣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1章 成親(1)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08章 決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12章 老營堡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84章 蒼涼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30章 軍糧第231章 蔚山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71章 毛紡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35章 潰散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28章 入朝第51章 軍歌(1)第100章 又震動第240章 大捷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31章 蔚山第35章 顧家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31章 蔚山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1章 成親(3)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00章 又震動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18章 劉二妞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12章 老營堡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12章 老營堡第241章 徵日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6章 上任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92章 分功第178章 大移民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18章 劉二妞第75章 大過年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08章 決戰第33章 離別第56章 收稅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30章 軍糧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69章 海龍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