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

大明的官場格局中,巡撫位高權重,總攬一省之軍政官位不高,一般只有正六品,正七品,但由於巡按是直接對中央都察院負責,號稱代天子巡狩,舉凡吏政、刑名、錢穀、治安、檔案、學校、農桑水利、風俗民隱,無所不察。各省及府、州、縣行政長官皆其考察對象,卻是權力不小。

嘉靖十一年規定:“其文科武舉,處決重闢,審錄冤刑,參拔吏典,紀驗功賞,系巡按御史獨專者,巡撫亦不得干預。”地的鎮守總兵和巡撫的政績都由巡按奏上聽勘。在巡撫和總兵、中官及三司、郡縣官發生互訐時,也由巡按御史勘核上聞。

總體來說,巡撫,總兵等是地方實力派,巡按則是代表中央。在盛世時,各地方長官都是輕易不敢得罪中央派下來的巡按御史。

因此接到楊巡撫的通傳後,黃來福也不敢怠慢,來到了巡撫衙門中。到了大堂中,見楊巡撫正與劉兵備說話。三人見禮,黃來福道:“這巡按是什麼來頭,要我們三人相候?”

楊巡撫苦笑道:“這山西巡按品級雖小,但是由都察院派下,代天巡狩,考察風憲,我等卻是不可輕易得罪!”

三人說了一會話,一匹報馬來到,道:“御史李大人到了!”

當下黃來福、楊巡撫三人站起,到二門相迎。那李巡按由一羣寧武官兵防護,帶着書吏、人吏三個隨員而來,到了巡撫衙門時,在前門下馬,由偏門而入。到了二門時,衆人相見,寒暄了一番,迎進堂內。到了大廳上,各人對拜,敘畢禮數,楊巡撫坐在大堂的正中,李巡按在旁邊左面而坐。黃來福坐在旁邊右面。劉兵備坐在下首。

黃來福看這李巡按,年近五十,三絡長鬚,舉止老成,頗有一板一眼的味道。似乎在他身上,例行的都是公事公辦,不要想在他身上走後門。

也是,巡按每到一地,巡歷時間都是一年,如無朝廷特准,不得再巡第二次,根本來不及與地方勾結,加上他們的經費開支都是獨立,一應開支帳目都是由中央都察院供應,所以地方上,也在經費上刁難不到他們。所以每個巡按下來,關注的都是自己的清名,希望考察各地風憲綱紀時,能抓到幾條大魚,這樣他們在清流中,就有自己的威望了。

李巡按有意無意地掃了黃來福一眼,撫須道:“本按奉天巡狩,查考山西各地官吏得失,糾正奸弊,務使當地民安政舉。吾前來寧武,還請諸位大人配合,將一干有司文卷,取於吾刷憑!”

黃來福被李巡按這一眼看得莫名其妙,楊巡撫笑道:“當然,李巡按前來寧武關,所需案卷調閱,官吏傳問,吾等定然不會推託的!”

李巡按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黃來福道:“吾進山西鎮考察吏政。政教民情時。風聞有人舉劾黃軍門在各地與民爭利。欺壓商民之事?”

衆人都是一驚。這李巡按來者不善啊。楊巡撫忙道:“這定是小人生事。嫉妒污衊黃軍門。還請李巡按明察!”

黃來福今天本來心情就不爽。聞聽此言。不屑地道:“是誰污衊我?給老子站出來!”

李巡按定定地看着黃來福。哼了一聲。道:“黃軍門好大地氣焰。本按奉聖上之託。在各地考察官吏官場弊端。考察各官是否有違法失職之情。以絕驕之源。黃軍門在吾面前都如此跋扈。可想山西鎮商民之苦。黃軍門有沒有與民爭利。欺壓商民之舉。吾明察暗訪後便知。希望到時黃軍門不要畏避追問!”

黃來福大怒。站起來指着他地鼻子喝道:“放肆。你區區一七品小官。就是中央來地又怎麼樣?《憲綱》有論。一總兵鎮守官。受朝廷委任。以防奸禦侮。風憲官相見尤須謙敬!就是總兵鎮守官有犯違法重事。也須用體覆明白。指陳實跡。具奏請旨。不許擅自辱慢。你只是風聞傳事。並無確實證據。就對我如此輕慢。你這是譁衆取寵。挾私沮壞。我要向聖上彈劾你!”

見黃來福竟敢指着一個巡按御史地鼻子大罵。李巡按身後地三個書吏隨員都是臉色大變。這個黃來福。好是囂張。他們都是出聲喝止。楊巡撫與劉兵備二人也忙是打圓場。不過劉兵備打圓場地同時。也是心下暗暗興奮。這個黃來福。果然是飛揚跋扈。對巡按都可如此。可見以前爲什麼那樣對他了。雖說他現在與黃來福是一條繩上地螞蟥。不過見黃來福能吃些苦。他還是樂意地。

李巡按臉色鐵青,冷笑道:“黃軍門有沒有欺壓商民之舉,到時便知,你好自爲之吧!”

說着他揮袖起身,同時他心下火熱,這黃來福如此囂張跋扈,可見山西鎮軍民定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如能扳倒黃來福這一鎮總兵,以後他在大明朝,定是聲名顯張,博得清流的一片好評。說不定自己還能升任爲都御史之職。

楊巡撫忙也站了起來,道:“李巡按,本撫己是令人備下晚宴,還請李巡按不要推辭!”

李巡按淡淡道:“不可,《憲綱》有定,巡按御史所至之處,不得盛張筵宴,寡交遊,無私謁。巡撫大人的好意,吾就心領了!”

說着他揚長而去,黃來福衝着他的身後道:“豎儒一個,老匹夫!”

李巡按的腳步頓了頓,跟着又不停步地去了。只有他的三個隨員大怒,要轉身責罵黃來福,不過見大人去了,並沒有什麼表示,他們也忙跟去了。

餘下楊巡撫與劉兵備互視一眼。

跟下來幾天,李巡按在寧武關的巡按治所聽理詞訟,照刷文卷,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這巡按治所是大明各府州縣,爲巡按御史專門建造的固定處理公務及留住的公署,閒雜人等不得靠近。就是楊巡撫及黃來福等人,沒有李巡按的允許,也不得擅自入內。

御史巡歷山西后,當地官府也不得另作它用,而應該留於下一任巡按所用。

根據黃來福的消息,這李巡按每天就是在治所內調閱案卷,傳問官吏,每天還在複覈各樣的訴訟案件,到街頭城外去考察政教民情,查勘農田水利等,倒是非常勤勉。爲官處事也是非常的儉樸,每天吃的都是麪條青菜,幾天纔買一次肉。不過這樣的人也是很可怕的,思想頑固,只想博取清名,不切實際,與黃來福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李巡按的事黃來福理會不了這麼多,也不怎麼放在心上,這些天江大忠傳來消息,

寨堡一些商賈及文人蠢蠢欲動,對黃來福的牢騷更重TT題是大事,當下黃來福借巡視軍務之名,回到了五寨堡。

萬曆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從萬曆十七年黃來福到五寨堡後,經過六年的發展,五寨堡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城外莊田一眼望不到邊,作坊密集,城內商鋪雲集,街上來往的都是衣飾整潔的軍民,充滿了生機勃勃。幾年中,五寨堡從一個小堡千戶所,變成現在五寨衛,一個繁華大城。

不說在五寨堡及寧武關,老營堡各地,有五寨堡軍戶戶籍的幾千軍隊們,有他們的軍戶家屬。光光是在五寨堡的三十個田莊中,就有壯丁近萬人,這些人,都有五寨堡的軍戶戶籍,連上他們的家屬,就有數萬人。還有許多到五寨堡來經營務工的商賈工人們,讓五寨堡街上人流繁盛。與幾年前相比,這種改變只能用驚人來形容。

軍隊與莊丁們,是對黃來福最忠誠的羣體,還有一些作坊的工人們,一些受益於五寨堡發展的商賈文人們,也是與黃來福站在同一條線上。

但也有一部分外地來的大商賈家族,官商家族,一些到五寨堡來的文人們,雖是同樣享受着五寨堡的發展,卻是越來越對黃來福不滿。

傍晚,在五寨堡大東街附近的一家酒樓內,一些文人打扮的人卻在高談闊論着,看他們的樣子,就知道這些人是五寨堡書院的先生。五寨堡大學堂開設後,幾年後改名爲五寨堡書院,黃來福認爲這樣名字較大氣,而且也比較附合當時大明的習俗。

看到這些人,當地的食客們都投來了尊敬的目光,一是當時的大明,讀書人還是比較受各樣人等尊敬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中嘛。二是在五寨堡書院中,先生們的待遇也確實好,就是普通的教員們,也有每月二兩銀子的月俸,更不要說那些地位高些的教授了。這讓五寨堡許多士兵及屯丁們羨慕。不過大家都認爲這樣的待遇是恰當的,畢竟他們是讀書人嘛,待遇高點是可以理解的。

五寨堡書院現在有學生二千多員,分低,中,高年紀,有幾十個班級。有教員教授五十餘人,還有衆多的司吏、齋夫、膳夫等人。這種規模,在大明朝算是龐大了。

不說五寨堡各地的孩童們都進五寨堡書院入學,就是附近一些州縣的學生們,也是紛紛前來就學。

此時,這些文人們在高談闊論,他們大多是五寨書院的教員,他們這些教員,除了一些是五寨堡當地的落魄文人與帳房外,還有一些就是各地衛學州學中跳槽過來的教諭,教授,貪圖的就是五寨書院待遇好。

相比原來那些落魄文人升級成的教員,這些從各地衛學州學中跳槽過來的教授們,他們的優越感更強,不過教學卻更不用心,因爲五寨書院許多教學理念與他們不適,他們便採取陽奉陰違的手法。

“黃軍門雖是邊鎮大將,然他乃是武人,豈能擔任書院的山長,讓斯文掃地?”

“黃軍門身爲武將,用心爲國守邊就可,開辦什麼書院,他一個武人,這是什麼居心?江兄,你好歹也曾是嵐州衛學的教諭,這五寨書院的山長,理所當然應由你擔任!”

“就是,還有那書院的教授,更爲的可笑,那個王啓年是誰,只是一個養豬養羊之輩,豈能教書育人?”

“是極,還有看看現在書院內每天教些什麼?每日需射御不說,還需教一些販夫走卒之技,什麼農技,商物,真是丟盡了我們讀書人的臉面!”

所言都是一片的憤怒之聲。黃來福要求在五寨書院內教習農技,商業,軍事等知識,讓這些文人們極爲不滿。

同時,更有一些人看看四周,壓底聲音道:“不盡如此,看那黃來福,盡在堡內欺壓商民,與民爭利,聽聞他的五寨堡商稅去年就達五萬兩,這不是殘酷壓榨商民們所來又是什麼?”

一人又道:“是極,那黃來福到寧武關後,便縱容當地兵痞殘殺當地良民礦主,將當地礦主所得盡收歸自己所有,又聽聞他要在五寨堡到寧武關的路上設卡設稅,真是天怒人怨!”

一人“好心”提醒道:“秦兄,慎言,這五寨堡周邊盡是盲從匹夫,將那黃來福看得比什麼似的,小心小人告密!”

那人傲然道:“吾所言皆爲精誠良心,小人告密,又算得了什麼?聽聞巡按大人將來五寨堡,吾倒是要與他說道說道。”

不過他的話語還是小了下來,又在桌前兩個沉默無語的教員臉上掠過。這些年黃來福在五寨堡威望越來越重,很多普通的軍戶屯丁們,都在家中立了黃來福的生祠,以表示自己不要忘了這些年自己的好生活是誰帶來了。如果讓他們聽到自己偏排黃來福的話,怕是後果難料,這也是讓他們憤怒的原因之一。一個飽學之士,卻連一個武夫的聲望都不如。

兩個沉默無語的教員一人四十餘歲光景,身着布衫,頭戴方巾,滿臉皺紋,此人叫張成德。一人年約三十餘,是他的好友楊東平。二人沒成教員之前,都是在五寨堡各作坊中做帳房。特別是楊東平,是嵐州人,中舉無望後,便到處謀生,他們這些讀書人,歷來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哪裡謀得到什麼好職位?

開始一個友人請楊東平做輔導學童一職,每月三鬥米,再加三錢的蔬菜銀子錢,這樣哪養得活一家幾口人?經常小孩餓得哭,平時唯有靠妻子與老母做一些女紅過日,後來楊東平在五寨堡一作坊中謀到一帳房職務後,才慢慢溫飽,後面又謀上了五寨書院教員一職,開始衣食無憂,不久後將家人妻小都接到了五寨堡來。

現在楊東平的盤算是,爲自己謀個五寨堡軍戶戶籍,因爲這樣,自己一家人才能真正過上穩定富足的生活,畢竟有了五寨堡軍戶戶籍,就有了許多福利與保障。這幾年來,五寨堡軍戶戶籍越來越難搞,與別處軍戶普通逃亡形成鮮明的對比。好在他是讀書人,這事沒有問題。

他好友張成德與他也是相同的背景處境。聽了在座各人的話後,楊東平覺得這些人在信口雌黃,五寨堡這些年的變化,大家是看在眼裡的,五寨堡軍民的好日子,大家同樣是看到眼裡的,不然爲什麼大家都要爭先恐後來五寨堡謀生?睜着眼睛說瞎話,這是楊東平所不恥的。

當下他忍不住道:“各位是否言重了?黃軍門哪有在五寨堡欺壓商民,爲何吾沒有

?五寨堡軍民現在的好日子,這不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位如何又來到五寨堡?本地沒有流民,沒有乞丐,人人衣食富足,在晉西北的軍堡中,哪裡找得到黃軍門這樣仁慈的將官?至於商稅,商賈謀利多,自然應該交納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至於教書農技商事,也是爲了學生們將來着想,要知道,每年科考,所中不過寥寥,黃軍門也是爲了大家着想,不知各位爲何抱怨?”

張成德也看這些人不慣,道:“楊兄所言甚是,五寨堡悠閒富足,軍民安樂,街上無凍餓之人,也無遊手之輩,鰥寡孤獨篤疾,也皆有所養,在大明邊鎮各堡中,這樣的地方上哪找?依我說,五寨堡稱爲桃源之地也不爲過!”

那些人互視一眼,一人不屑地冷笑了一聲,道:“黃來福與民爭利,好貨成僻,這難道又是對了?太祖高皇帝曾有言凡商稅三十而取一,買價不及四十兩及典價,一概免稅。就連江南重地,繁華之所,一府之商稅都不如五寨堡之地。若不是黃來福欺壓商民,抽取重稅,區區一堡之地,商稅可達五萬兩?”

一人也是斜眼瞅着楊、張二人,道:“楊兄所言甚是,不說這黃來福欺壓商民,就是以武人之身擔任書院山長,也是居心叵測,有辱斯文!”

餘者各人站了身來,道:“走了,兩位兄長,又何必與一些趨勢小人多言!”

說着,這些人紛紛站起身來,揚長而去,竟連帳單都留給楊、張二人買。

張成德與楊東平二人相對冷笑,張成德道:“黃軍門曾言過,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指的就是這些人吧?”

楊東平不屑地道:“一干小人,他們口口聲聲言黃軍門欺壓商民,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其實還不是爲了他們自己。就我所知,這些人的家人中,就有不少在五寨堡經商吧,要交納那些商稅,自然是讓他們心疼無比了!日進斗金,月納升銀,仍是貪心不足。我就不知道了,五寨堡沒了黃軍門,這些人還能安穩經營?”

張成德道:“鼠目寸光之輩,不需要理會他們,我們自己飲酒!”

第二日,五寨書院內,第一次,這裡有了些緊張的氣氛。

五寨書院雖是私學,費用全由黃來福出,但與周邊的衛學州學等官學一樣,同樣有“德配天地”的牌樓,同樣有教授學生的明倫堂,同樣有教員們辦公的志道、據德、依仁、遊藝等書齋。所到之處的建築,也均爲青磚青瓦,一片的肅穆。

這裡曾是五寨堡全堡人心目中的聖地,軍戶們將自己的孩子都送入這裡學習,希望他們學到知識,有個良好的將來。

不過此時,五寨書院內進入了衆多的來福營家丁們,全身披甲,一身的武裝。因爲黃來福來這裡視察。同行的,還有江大忠,王啓年,周文棟等人。

在志道齋外的青石板場地上,遠遠的聚集了很多身着青衫偷偷看熱鬧的學生們,而在門外場地中,五寨書院的全體教員們,都是全部站在這。此外還有書院的掌祠(管理書院內的祭祀等)、掌書(管理書院內藏書樓圖書的保管和借閱)。書院內一些門守、火夫、採樵運煤、齋夫、更夫、堂夫、看司等若干工役人員也是站在一旁。

王啓年算是書院的教授,除了黃來福外,書院就他最大了,平時負責一些書院的講書,爲生徒解析疑義,還管理一些書院的院務,如啓館放館,迎送山長,生徒管理,經費收支,房舍修繕等。

此時他正念着一份教員的名單,唸到這份名單的人,從下月起,月銀都增加一兩,如願加入五寨堡軍戶戶籍的人,都可以加入。這份名單中有二十餘人,張成德與楊東平二人,都得到了加薪的獎勵。

這些人自然是興高采烈,而沒有被唸到名單的餘下三十多個教員們,都是神情不好,這些人中,昨日在酒樓上偏排黃來福的那些人,都在這羣人中。而他們這些人,大多也是從各地衛學州學中跳槽過來的教諭,教授,一向對五寨書院教學陽奉陰違,對黃來福多有不滿。

一人低聲道:“江兄,這看這黃來福是何意?”

那人臉色陰沉道:“秦兄,我也不知,我們靜觀其變就是!”

王啓年唸完獎勵的教員名單後,看了看黃來福,黃來福點了點頭,淡淡道:“沒有被獎勵的教員們,到王教授那邊領取一個月的月銀,就可以離開書院了!”

立時那羣教員發出驚訝的聲音道:“什麼,這是何意?”

“難道是我們被開革了,這是爲何?”

“對啊,對啊,這是爲何?”

那姓江的教員曾是嵐州衛學的教諭,算是這羣人的首領,一羣人還有意推舉他做書院的山長呢。此時他揚聲道:“黃軍門,這是爲何,這算是開革我們,也得給個理由吧?”

黃來福淡淡道:“你們不專心教學,對山長的命令陽奉陰違,又在背後造謠惑衆,居心險惡,所以我開革你們。多給你們領取一個月的月銀,己經算是我黃來福仁至義盡了!從今天起,盡數給我滾出五寨堡!”

對這些人的底細,黃來福查了良久,今日行動了。

那姓秦的教員猛地站出來,大喝道:“黃來福,你鉗制言論,我等與你道不同,你便橫加打擊,這是小人行爲。我知道,你欺壓商民,與民爭利,徵收重稅,因巡按御史大人意欲前來,你便將我等開革,你……”

他話還沒說完,便一聲慘叫,原來是江大忠搶過一個軍士的鳥銃,掄圓鐃託,一把砸在他的臉上,立時這人血流披髮,形容淒厲。江大忠又將鐃身作棍棒,對他幾下重擊,喝道:“奶奶的熊,你敢罵我家少爺?”

在場各人都是大驚,那人大聲慘叫,眼中射出無比恨毒的眼神,悽歷地叫道:“黃來福,你敢當衆辱我,你意欲與天下讀書人爲敵不成?”

黃來福不屑地哼了一聲:“什麼讀書人?”

他提高聲音厲聲喝道:“對於那些作風正派,恭敬順從,專心教學的讀書人,我尊稱他爲一聲先生。對於那些不聽話,在背後造謠生事,私德有虧的文人們,在我心中,就連條狗都不如!通通給我打將出去!”

棍棒聲又響起,夾着一片的慘叫聲……

第21章 商議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43章 對馬島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章 期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93章 除夕日第232章 豎儒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87章 大鐵廠第119章 平叛第87章 大鐵廠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3章 期望第267章 播州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08章 決戰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61章 成親(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12章 老營堡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51章 軍歌(1)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28章 入朝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43章 對馬島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93章 除夕日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84章 蒼涼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93章 除夕日第238章 援軍第134章 慘烈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18章 劉二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92章 分功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32章 跋扈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7章 變化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22章 過節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8章 轟動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29章 王京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章 附身邊軍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0章 晉商、大氣魄
第21章 商議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43章 對馬島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章 期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193章 除夕日第232章 豎儒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87章 大鐵廠第119章 平叛第87章 大鐵廠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3章 期望第267章 播州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08章 決戰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61章 成親(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12章 老營堡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51章 軍歌(1)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28章 入朝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43章 對馬島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93章 除夕日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84章 蒼涼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93章 除夕日第238章 援軍第134章 慘烈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18章 劉二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92章 分功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32章 跋扈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7章 變化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22章 過節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8章 轟動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29章 王京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章 附身邊軍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0章 晉商、大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