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

歷二十四年九月十五日,京師郊外。

儀真琉璃廠專門燒造皇家琉璃器皿,擁有瓦窯數十座,每年燒造的琉璃器皿都是個天文數字。六月時,大明皇家玻璃廠在儀真琉璃廠旁成立。其廠內的匠工,自然是從儀真琉璃廠內選拔。

該廠由黃來福控制,自然是採用五寨堡似的工匠制度,月糧穩定,勤者獎,懶者罰,一時間,玻璃廠雖是設立不久,廠內的氣氛卻是一片生氣,與旁邊仍是依從匠戶制度的儀真琉璃廠形成鮮明的對比。很多儀真琉璃廠的匠工們,看到這邊的待遇,都是內心羨慕,希望能跳到這邊來。

此時,在玻璃廠內的露天大作坊中,正是人氣喧騰,熱浪逼人。在離那些瓦窯不遠的空地上,擺放着一張張的鐵桌子。每每玻璃熔融出窯後,便有數個匠工,喊着號子,將爐內滾熱的玻璃液倒在鐵桌子上面,然後幾個匠工,拖着粗大的生鐵圓棍子,在上面來回碾動着,很快玻璃展平後,便形成和桌面一樣的大塊。

如此一面平板玻璃便成了,當然,經過碾平的玻璃雖然很大,卻並不光滑,還需要磨整。此時便又有幾個匠工過來,將平板大玻璃放在鋪有厚氈的桌子上,並撒一層細砂,又放上另一塊玻璃平板,通過推拉上面的那塊玻璃,細砂便將這兩塊玻璃磨平了。

不過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五六個匠工連續工作一日以上,而且如此還不行,經過這樣處理的玻璃表面存在着細砂留下的無數紋路,還需要進一步磨光。匠工們用一種極細的礦石粉末和着水,用包有羊毛氈的小木板來回磨擦幾十萬次,再用羊毛氈磨擦幾十萬次。如此,大塊的平板玻璃便終於成了,而且如此繼續磨擦的話,將來這些玻璃還可以製造玻璃鏡子。

在一張鐵桌子旁,黃來福有幸觀看了平板大玻璃地整個製作流程,不由心下感慨,這種手工業製造,還是太慢了,後世的玻璃製造,都是採用自動機器生產玻璃。稠厚的玻璃液不斷地從玻璃熔爐中流出來,經過碾壓,熱稠的玻璃液變成長長的玻璃帶,冷卻後,再用機器磨平磨光切割就成了,哪會如此的麻煩。不過想想,眼下是大明朝,有這個樣子,己經很不錯了,畢竟有着歷史地侷限性嘛。

對於黃來福的感慨,他身旁的銀作局掌印太監當然不會知曉,他只是眉歡眼笑的看着廠內的工人們,將一塊塊磨好的大玻璃輕手輕腳搬入倉庫內,每一塊大玻璃,都是等量重地銀子啊。

自七月下大塊玻璃研製成功後,推向市場,立時又是引起京師各界的一片轟動。黃來福以前就說了,爲了給黑暗地房屋帶來光亮,人們會想盡一切辦法的。玻璃觀之如水晶,雖然不如琉璃雅麗,但看上去還是一樣的高檔華貴,而且比窗紙或是牛角片亮麗得多了,在窗戶上裝上一塊玻璃,是多少的氣派?

一時間,雖說黃來福將大塊平板玻璃的價格定得很高,然而購者還是如雲,不說京師的官員富戶們,爭先以安裝玻璃窗戶爲榮,就是萬曆帝,都決定將皇宮內的所有窗戶全安上玻璃。而且不但京師,大明各處的城市富戶,也是紛紛訂購,造成了旺盛的需求,自然帶來了滾滾地財源。雖說這玻璃廠的大利都是歸萬曆帝與黃來福,然後銀作局掌印太監也是分得不少好處,自然是整天樂陶陶的神情快活了。

眼下在玻璃廠外面,就有不少商人在排隊等候,希望能第一時間搶到貨。而玻璃廠各地的定單,己經排到了年後。爲了早日得到貨,各地商人們是使出看家本領,就是銀作局掌印太監,也知收到了多少人的紅包與宴請請柬。

想想以前自己的蕭條生活,銀作局掌印太監就是感慨不己。

黃來福負手在廠內巡視了一會兒,最後作出結論:“玻璃廠的人手還是太少,需要大量增加,否則定單忙不過來。這事要抓緊,時間就是金錢……陳公公,這事情,就勞煩您老人家了。”

大明二十四監的宦官向來傲慢,不過在黃來福面前,這位銀作局掌印太監卻是臉上笑開了花,他道:“啊喲,黃軍門這是說哪的話,我們之間,還說什麼勞煩不勞煩的,黃軍門商請下來,咱家照辦就是。”

他笑靨如花:“說起來,咱家還要感謝黃軍門,要不是軍門設玻璃廠,又作出這大塊玻璃之物,咱家哪有現在地好日子?”

對於大明的皇匠來說,燒製玻璃,其實不是問題。論玻璃與琉璃地燒製,琉璃更爲不易,製作過程冗長,過程費時,選擇原料還嚴格,需要採用珍貴的天然琉璃石與琉璃母,後期還需要數十道工序精心打磨。所以在中國,琉璃是一種士大夫地品味文化

件琉璃品都有着極高的收藏價值與欣賞價值。

而玻璃地燒製便簡單了,只需用砂石與鹼在高溫下熔解便可,對於大明皇匠來說,高溫不是問題,他們有時燒製琉璃,需要的溫度比玻璃還高,關鍵的是思路問題。曾在儀真琉璃廠時,匠工們也無意中燒製出過小塊的玻璃,不過這些玻璃,論高雅不如瓷器,論溫雅又不如琉璃,要之何用?這種小塊醜陋的玻璃,又可以做到什麼用途呢?所以在中國,以前的玻璃無用武之地,就在這裡了。

還是黃來福站出來,教習了他們燒製與精磨大塊玻璃的法子,如此,自然用途滾滾。不說別的,就是全天下的大明百姓,如果窗戶上都裝上玻璃,這樣的財富,就是海量了。

效益是明顯的,六月剛設廠時,玻璃沒有研究燒製出來時,玻璃廠的匠工們,都需要靠黃來福的撥款爲生,人心惟危,眨眼到了現在,就是廠內普通的匠工,每月拿到的銀子,都在數兩之多,更不要說那那些高級些的匠工了,這怎麼不讓臨近的儀真琉璃廠匠工們羨慕萬分,都想跳過來做玻璃廠匠工?普通匠工如此,那些廠內的管工,監工,銀作局的太監們,也是每月分到不少好處,至於拿最大頭的萬曆帝,己是每天數錢數得嘴都合不攏了。

銀作局有掌印太監這樣說,黃來福自然是要謙虛幾句,最後他想起一事道:“陳公公,還有一事,現今我們玻璃廠效益大佳,不過也得居安思危,這售後服務,也得跟上去。我聽說許多客人們買了玻璃去後,卻是不會安裝,以至於鬧出許多笑話,以後這專門的玻璃安裝,我看我們廠內可以作出安排,並定一個妥當的安裝標準,公公你看可好?”

由於眼下的玻璃窗是個新潮的東西,黃來福又疏忽了一下,所以京師中各人的玻璃窗安裝,就沒個標準。黃來福聽說了,眼下京師中流行的安裝窗玻璃的方法就是,首先在窗上裝一張用錫製作的網,網上設計有一個個的圓孔,孔中間還有金屬絲,以便把窗玻璃上的柄拴住。

黃來福更聽說了,戶部尚書楊俊民也買了一些玻璃裝在窗上,同樣是用錫網拴住,由於京師這個地方經常有風,爲了避免窗玻璃被風吹落打碎,爲此,他給家裡的僕從們下了一個命令,每當他離開家裡後,立刻全體動員,將每塊窗玻璃都從窗上卸下來,放到庫房中保管好,只有當他回來時,才能把它拿出來安裝。

這個消息傳出後,黃來福是笑倒大牙,不過有一天中,當他回到京師的父母府邸時,見到母親大人也是如此吩咐下人時,他便立時笑不出來了。

因此,如後世般定個統一的安裝標準,在窗上安裝活動玻璃窗,就勢在必行了。

聽了黃來福的話後,銀作局掌印太監有些不以爲然,心想眼下不是很好,自己只管安心掙錢就是,何必管別人將玻璃買去後如何安裝了,這黃來福真是沒事找事。不過既然黃來福都這樣說了,陳公公也不好公然落他老人家的面子,當下含笑點頭道:“黃軍門想得真周到,便如此辦。……不過這安裝標準是什麼呢?”

……

萬曆二十四年十月初三日,在與黃來福詳細商談後,萬曆帝又仿效大明礦務總局,成立大明稅務總局,命御馬監左監丞張~爲監丞,統管各地稅使之事。同時在初五日這天,他派出稅使張利,前往通州張家灣徵收租稅,給以關防,規定每年徵取銀四千兩,分爲四季,按季解進。不久,又命太監王朝督徵天津。

京師立時騷動,百官們又是譁然,紛紛上疏諫阻,萬曆帝不爲所動,還是謀劃着繼續派出稅使到各地徵稅。而到了這天,黃來福也打定行裝,準備回寧武關了。他畢竟是山西總兵,邊鎮駐防重任巨大,每年的秋冬,各鎮的總兵都要忙着操辦防秋防冬之事,黃來福自然也不例外,離關這麼久,該回去了。

看黃來福離去,萬曆帝頗有些不捨,從五月到現在,自黃來福來京後,爲他操辦皇莊,開辦各樣的水泥廠,毛紡廠,玻璃廠,大超市等,每樣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爲他帶來了大量的財源。

在萬曆帝心中,黃來福己經算是個全才,不但能行軍打仗,還能經營治國,實是國之能吏。

在萬曆帝心中,將來對黃來福的重用,自然是免不了的了。臨行前,萬曆帝招黃來福密談,黃來福也知道不久後的二次朝鮮戰爭,自己會再回到京師來,或許那時的他,會盤算在京師內開個《五寨堡新聞報》的分館。

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147章 面聖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51章 軍歌(1)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76章 分紅之爭147章 面聖第231章 蔚山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8章 轟動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65章 規劃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09章 冗濫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66章 上任第33章 離別第18章 轟動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56章 收稅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2章 毆打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4章 開始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41章 感嘆第126章 不滿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6章 這一年第61章 成親(1)第56章 收稅第227章 探獄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08章 決戰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7章 謀劃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72章 大災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86章 商路第134章 慘烈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52章 還鄉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48章 商賈雲集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4章 開始
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147章 面聖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51章 軍歌(1)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76章 分紅之爭147章 面聖第231章 蔚山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8章 轟動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65章 規劃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09章 冗濫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66章 上任第33章 離別第18章 轟動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56章 收稅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2章 毆打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4章 開始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41章 感嘆第126章 不滿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6章 這一年第61章 成親(1)第56章 收稅第227章 探獄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08章 決戰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7章 謀劃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72章 大災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86章 商路第134章 慘烈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52章 還鄉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48章 商賈雲集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4章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