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

公元1590年9月2日,五寨堡。

“弟弟,姐姐又來了。”

下午,黃來福回到千戶宅時,他卻歡喜地發現,六月份出去的幾個姐姐們,今天又回來了。她們此次來,是參加黃來福9月9日的婚禮的。她們一來,千戶宅便顯得熱鬧了許多,看得出來,黃思豪和楊氏都是老懷大慰,樂呵呵地直笑。

見到黃來福,幾個侄子侄女都是圍在黃來福身邊,甜甜地叫:“舅舅。”

黃來福笑容滿面,道:“好好,你們乖啊。”

大姐黃紫柔坐在楊氏身邊,笑嘻嘻地對黃來福道:“弟弟,姐姐們又來了,你高興不高興啊?”

黃來福笑道:“當然高興了,姐姐們能經常回家,陪爹孃說說話,那是最好不過了。”

楊氏在一旁笑道:“你呀,這次回來,不知又要打什麼鬼主意了,來福有你這個姐姐在,也算是他倒黴了。”

大姐嘻嘻一笑,不以爲意。而二姐黃婉柔和三姐黃璧柔則是坐在一旁微笑。

大姐黃紫柔道:“姐姐在八角堡可是聽說了,這次五寨堡大豐收,得糧幾十萬石,當時你姐姐還好,你姐夫聽了,可是非常驚異,說五寨堡和八角堡同樣一個小地方,竟能產這麼多的糧,他怎麼想都想不明白,這次你的婚事。他說8號那天。一定要來看一看,一是來喝你的喜酒,二是看看這五寨堡到底是怎麼回事。”

黃來福道:“姐夫他好嗎?”

大姐道:“有什麼好的,他一個窮守備,每年拿着一些幹餉,一直就是那個鬼樣子了。”

她嘆了口氣,道:“唉。還是五寨堡好啊,越來越繁華熱鬧了,不象八角堡那個鬼地方,冷冷清清的。看來看去,就是一些窮軍漢,你姐姐想砌牌時,連找個臺的人都找不到。”

黃來福三個姐姐中,大姐黃紫柔是嫁與八角堡的守備徐學世,八角堡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千戶所,因地處山西鎮極衝之地,便設有一個守備防之。而二姐是嫁與保德州守備李應春,三姐是嫁與神池堡守備田大付。這些地方離五寨堡都不遠,快馬一天就可來回。

黃來福心中一動。說道:“大姐在八角堡也是無聊,不如以後搬回五寨堡。豈不是更好,還可陪陪爹孃,你也知道,弟弟我整天忙着公務,也沒時間陪伴二老。”

大姐一拍大腿道:“你看,人說姐弟連心,果然不錯。你姐姐這次回來。就是打定了主意。要將那個家搬到五寨堡來,姐姐這次來。就不走了。”

黃來福喜道:“那感情好啊,家裡人多一些,就更熱鬧。”半響,他遲疑道:“只是,姐夫他同意嗎?”

大姐不以爲然道:“他有什麼不同意的,那個家,就是你姐姐在作主。我同意,你等於他同意了。”

黃來福笑了起來,道:“姐夫是個老實人,你可不要欺負他。”他知道姐夫家中公婆隨和,姐夫人又老實,那個家,確實就是大姐最大。

大姐嘻嘻地笑了起來,引來楊氏地一陣笑罵,說大女婿娶了她後,算是倒黴了。

黃來福又建議二姐和三姐搬回來住,二人都說有這個意思,

大姐道:“弟弟,你可想過沒有,如果大家都搬回來住,那這個家,可就住不下了。”

黃來福道:“我也想過,這個家現在確實是擁擠了些,不過眼下正好秋時,那些屯丁們正閒得無聊,到時,便將他們招來修葺房子,反正現在家內也不缺這些錢糧。”

大姐吃吃而笑,指着黃來福道:“你看,財大氣粗地人說話就是不一樣,有這個弟弟,姐姐是吃定了。”

衆人都笑了起來,楊氏笑罵了大姐一句,也道:“到時可將那些親家們都叫來一起住,這樣人多熱鬧。”

衆人說了幾句,黃來福看到三姐神情似乎有些不好,便留意上來,心想三姐有什麼心事,自己抽時間問問,不會又是夫家欺負她了吧?

接下來衆人說的便是黃來福的婚事問題,依明製品官的婚娶,除了要具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及聘約的條件外,婚姻過程還必須依照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的程序而行,六禮齊備,婚姻關係始告成立。

這些事情,黃來福也不懂,又要忙於秋收和練兵之事,自己的婚事籌辦等,便交給二老了。現在幾個姐姐來了,正好幫忙。

議論了一陣黃來福地親事,最後大姐拍了拍手,道:“好了,好了,誰要打馬吊的,都來臺了。”立時母親楊氏,二姐,三姐都圍了上來。

感情家中幾個女的又要開始打麻將了,不過黃來福卻不能玩,他事情多着呢。

現在黃來福的時間安排,一般上午在較場帶着軍士們操練,練習隊列旗幟號令等。下午,便在五寨堡內巡視,忙於其它地事情。

有時上午時,黃來福也不會在較場內,反正副千戶何如鎮是個老實的人,雖不聰明,但貴在做事認真負責。黃來福將營操的事情交給他,放心。反正現在有練兵小冊,黃來福不需要誰創新,只要按着小冊子,一絲不苟地訓練就是了。

“大人,這民器作坊便是如此,您看,可還滿意?”

從千戶宅出來時,黃來福便去巡視五寨堡民器坊。

8月初時,黃來福吩咐劉天祿劉總旗將五寨堡的工匠們分爲民器坊和軍匠坊。軍匠坊就在原地,而民器作坊則在離軍匠坊一個不遠的地方,原是堡內的一片荒地池塘。不過這裡乾枯了。便拿來建廠房。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裡蓋起了一個廠房,裡面有場地,倉庫,食堂等,專門打製五寨堡各個農場需要的各種水車,梨器等物。

wWW¸ttκд n¸Сo

裡面有二百人。分爲監管,管事,工匠和工人等,監管、管事和工匠的報酬會高些。工人略低。當然,民器作坊的各種獎勵機制和各個農場一樣地,誰不認真幹活,都要受到懲罰。而幹得好,就會受到獎勵。

五寨堡民器坊由劉天祿劉總旗兼任管理,不過由一原軍匠小旗孫天正擔任管事,事實,這裡主事地就是孫天正,劉總旗忙着軍匠坊地事,一天到晚。就是忙得團團轉,根本沒什麼時間來五寨堡民器坊轉。

當黃來福帶着幾個家丁們進入這裡時。只見這裡的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做着事,大家都是聚精會神,一些監管們,則是在一旁巡視,虎視眈眈地看着各人。事實上,不需要監管的監督,各個工人們幹活都很努力。

五寨堡民器坊的工匠們。一些是由原軍匠坊的軍匠們分流過來的。這些人,現在大部分都是五寨堡民器坊的工匠。監管,管事們。

他們是對千戶黃來福最感恩地人,又是最先體會到獎勵機制好處地人,幹得好的人,按計件地話,最多一人每月可以幹到二石多地月糧。想起以前做軍匠時,拼死拼活,每月只有二、三斗的月糧,家人飢寒交迫,每天都吃不飽,他們分外珍惜現在的好日子。

而其它的工人們,許多人是堡外各地的民戶,或是各地來五寨堡的流民。這些人,或許很難有原先五寨堡軍戶們和軍匠們對黃來福的感恩之情。不過在五寨堡民器坊嚴格的獎懲制度下,他們也只能是盡力幹活。

而且比起以前一年到頭死幹都吃不飽的日子,現在在坊內,只要努力幹活,就可以吃飽穿暖。再加上坊內的工匠時時向他們灌輸各種危機感,什麼今天堡內又來多少流民了,什麼哪裡又遭災了,什麼哪個地方又整村逃難了,如果不好好幹地話,五寨堡有的是流民工人。

想想以前在家裡地苦日子,現在的活總比地裡輕鬆,每月又有保底的五斗月糧,只管讓你和家人吃飽。而且幹得越多越好,就獎得越多,所以各個工人們,都很珍惜現在的好生活。

當黃來福進入五寨堡民器坊內,各人只盡埋頭緊張幹活,沒有人東張西望,更有許多人沒有注意到黃來福的進入。只有一旁的管事孫天正看到了黃來福等人,忙迎了上來。

在孫天正的帶領下,黃來福巡視了五寨堡民器坊各地,幹活地場地,食堂等。說實在,這個民器坊有點類似後世地小工廠,很多地方,都很簡陋,工人幹活時都是在長長的大房間裡,席地而坐,東一堆,西一堆,各人都是手工忙碌着。

不過此時地民器坊,在大明晉北地區,算是大作坊了,就算在此時的江南地區,象這種幾百人的手工工場,也不是到處都有的。事實上,比起大明各地,大部分是家庭手工作坊,象五寨堡民器坊這種專門的手工工廠,已經算是很先進了。

而食堂,則和各個農場一樣,就是一個大大的房間,擺着一些桌椅,由一些軍匠家屬們在這裡經營,賣一些飯菜之類的,還有一些工人的家屬也是在這裡幫忙,每月掙一些錢花。

飯菜品種還是很多的,有面條,有米飯,有魚,有肉,有青菜,胡蘿蔔等。不過黃來福發現了一點,就是相對軍匠們,工人們都吃得很節省,儘量不吃肉,多吃飯,菜也只是打些青菜之類的。還有許多工人們出廠回自己租住的地方,和家人一起吃。

至於住房,五寨堡軍匠們是在堡內有房子,雖以前是一些破房子,但經過幾個月後,已經人人都基本修葺了一番。而一些工人們,則是要租住原五寨堡軍戶的房子,由於來五寨堡的商賈流民們越來越多,五寨堡的房價已是節節上升。

黃來福在考慮是不是修蓋一些工人房舍,讓這些工人們,有一些比較便宜的房舍住。而且以後,五寨堡的工廠只會越來越多,這工人房舍的事情,要提上事宜了。就象五寨堡各個農場一樣,每個農場,就有一處屯丁房舍,供屯丁們和一些家屬們居住,裡面不收,或是僅收取少量的費用。

不過顯然在堡內,已經沒有地方建五寨堡民器坊的工人房舍了,五寨堡人越來越多,地方又太小,看來自己應該將五寨堡民器坊遷移到堡外去,而且以後有工廠,也應該放到堡外去建。

堡外的地方可說是應有盡有,適合建廠,就是有一點,安全問題。五寨堡靠近邊塞,萬一哪天,蒙古人來搶劫怎麼辦?除了加強自己的武力之外,看來,城牆,到時也應該擴建了。

看過五寨堡民器坊,黃來福帶着滿腦子的考慮,在管事孫天正的恭送下,離開了這個五寨堡第一家民用手工工廠,又到了離民器坊不遠的五寨堡軍匠坊。

這裡有軍匠軍夫二百多人,相對於民器坊較爲安靜,這裡叮噹作響,熱鬧無比。軍匠們正在認真打製着一些盔甲兵器。見了黃來福後,劉天祿劉總旗忙迎了上來。

黃來福問起了這個月的工作成績,劉總旗言道這一個月已經打製盔甲三副,銅把手銃五把,腰刀和長槍共二百把。至於鳥銃,劉總旗偷偷地嘗試了一下,一個月下來,經過努力,總算製成了鳥銃一門,試射後,質量不錯。

黃來福點了點頭,這個成績已經不錯了。依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上記載:“鳥銃原孔甚小,用鋼鑽鑽之,一日鑽寸許,至底爲止,一月鑽光爲上。”

依明時的技術,鳥銃,俗稱的火繩槍,製作是很不容易的,上面只是鑽膛槍管的部份,光這道工序就要一個月。如果考慮槍管鍛造,接合,扳機組等處理等其它工序,造一根鳥銃,總共大約要2個月時間。當然,有軍匠上千人的話,熟悉的話,專門制鳥銃的話,可以平均月產4支,但是一批的流程至少要一個月才行。

黃來福道:“軍器的質量一定要注意,決對不可有任何問題。”

劉總旗恭敬地應是。隨後他又訴苦,說是庫存的熟鐵快用完了。還有製作兵器的各種原料,庫存也不多了。

黃來福沉吟起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鐵等原料,自然不要想造兵器。不過這鐵,去向誰買呢?想想下大明的一些資料,此時大明民間經營鐵的風氣應該很濃厚。

依大明的鐵器買賣制度,明初時,管理較爲嚴格,大部爲官營鐵冶所,生產的鐵絕大部分送往軍器局和寶源局及有關官府手工業作坊。但宣德以後,官營鐵冶所迅速衰落,大部分都停閉了,到萬曆時,連大明最大的官營礦冶所,遵化鐵廠都破產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中葉後廣泛存在的各民營鐵冶作坊。

這些民營鐵冶作坊,經官府同意後,只要繳納一定的礦課,就可以開採。也因此大明民間經營鐵器的風氣極爲濃厚,哪裡有鐵出產,各地商人便用牛運輸,運到各地去出售。明中葉後以運鐵爲生的人很多,許多人因此而發財起家。特別是民間許多傢伙還偷稅漏稅,私自開盜鐵礦,因此而暴富的,更是不計其數。

山西的鹽、鐵、煤等資源豐富,民間鐵器的經營,也非常興盛。

最後黃來福決定,一部分鐵料,向義父那邊購買,看他有沒有庫存,一部分,便看看五寨堡商人們,哪個有在經營販賣。

第61章 成親(1)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83章 破家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46章 談判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18章 劉二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44章 度種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8章 轟動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83章 破家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26章 踊躍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71章 毛紡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56章 收稅第51章 軍歌(2)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35章 顧家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32章 跋扈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57章 新戰陣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8章 轟動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44章 度種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75章 大過年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26章 踊躍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8章 轟動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
第61章 成親(1)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83章 破家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46章 談判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18章 劉二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44章 度種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8章 轟動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83章 破家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26章 踊躍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71章 毛紡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56章 收稅第51章 軍歌(2)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35章 顧家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32章 跋扈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57章 新戰陣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8章 轟動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44章 度種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75章 大過年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26章 踊躍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8章 轟動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