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到達、轟動(1)

延綏鎮和大明別處邊鎮不同,沿邊有兩道邊牆,分爲外邊和內邊。

除了前幾天經過的延綏鎮城外,五寨堡軍隊,都是沿着內邊而行。每天白天趕路,晚上休息,多半在野外紮營,有時入城池休息。

至於沿途的糧草供給,由於有商賈們的事先安排,倒不用着急。而越往西行,跟在軍隊後面的商隊就越龐大。這種奇特的現象,一路也引來圍觀無數。

長徒行軍,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體力,這就需要豐富充足的營養。黃來福自己軍隊輜重,還有後面的商隊,雖是可以帶上足夠的糧草鹽巴茶葉,還有一些火腿肉食,豆乾菜乾,還有罐頭鹹蛋等,但卻不能帶上新鮮的蔬菜等,這就需要沿途購買。

每次五寨堡軍隊都是公平買賣,又決不騷擾地方,這讓五寨堡軍隊所過之處,名聲非常好,很多沿途的百姓,都圍繞在五寨堡軍隊營地,向出營來的輜重隊販賣自己的好東西,如新鮮的母雞母鴨,新鮮的雞鴨蛋,新鮮的青菜豆腐等,還有很多黃來福叫不出來的東西,總之能吃就是。

營地四周,經常是大人叫小孩鬧,如過年過節一般。黃來福興致上來,也會叫宣傳隊的小姑娘們,爲這些百姓們唱上幾首五寨堡的軍歌民歌等,每次都是激起叫好聲一片以前沿邊一帶,流傳着五寨堡軍隊殺人不眨眼,人人三頭六臂,黃來福名聲可止小兒夜啼等。這此行軍,大大澄清了五寨堡軍隊負的一面。五寨堡軍隊雖是兇暴,但殺的可都是外寇,不是百姓,大家不用怕。

從延綏鎮城,到清平堡,到新安邊營,又到三山堡,慢慢的,那種黃土高原的地貌慢慢減少,而那種荒漠風蝕面貌。越來越明顯。一路而去,黃來福也收集了好大一堆農業,地理,礦產。人文等資料。

“大人,前面己是寧夏後衛,花馬池地界。”

探馬回報。

“很好,繼續前進。”

這花馬池就是今鹽池。地勢非常重要,有“平固門戶,環慶襟喉”之稱,向來是河套蒙古人入寇破口地地方,自古又是產鹽之地。所以弘治年後,這裡就增置了寧夏後衛,嘉靖年間,陝西三邊總制府又移置花馬池,可見其軍事之重要。

而到這裡。就進入寧夏鎮地地界了。

聽說己經進入了寧夏鎮。衆人都是精神一振。

幾個鎮撫及軍牢更是紛紛喝道:“跟上。跟上。不要掉隊。”

而這時。宣傳隊地姑娘們。也紛紛上前唱歌鼓勵。給將士們打氣。一路行軍而來。五寨堡軍隊中。除了探馬。宣傳隊地女孩們。還有隨軍醫士外。他們可以一路騎馬。餘者。就是黃來福。也是一路步行。以節省馬力。

五寨堡軍隊平時嚴酷地野外負重訓練終於派上用場。行軍到現在。沒有一個士兵掉隊。幾天來。五寨堡地小夥子們曬黑了不少。人瘦了不少。不過人人卻是精神極佳。一個個眼睛賊亮賊亮地。當然。後面那些商隊地商人及夥計們掉隊了多少。這不屬於黃來福管轄範圍之內。

由於天色還早。衆人沒往花馬池城而去。而是繼續行軍。到了傍晚。到了一個叫鐵柱泉地民鎮。該地是一個民堡。

大軍蜿蜒而行,到了鎮外,前局第一旗總報道:“已到鐵柱泉鎮外了。”

個個旗總挨傳回來,傳到中軍黃來福處,黃來福道:“入鎮宿營。”

很快,黃來福的命令又挨着每個旗總,傳到前局第一旗總,最後又個個傳回來:“每旗明白。”

五寨堡軍隊,每千人爲一部,每部設千總1人,兩千戰兵,一部爲前軍,一部爲後軍,黃來福連三百家丁們,連一些旗官,吹鼓手,鎮撫軍牢,醫士在內,爲中軍。

很快,前方傳來放炮聲,表明前軍千人己到齊鎮外。見人到齊,前軍千總馬守宗吩咐部中地鑼手打鑼,前軍士兵們,都是一屁股坐下來,各人坐定休息。

很快,連輔兵在內,三軍己是到齊,黃來福吩咐中軍手吹單,立時每部每司每局每旗中的各隊長,各人拿出自己的身份色旗,起身執旗進鎮,尋討自己歇息的人家。

各隊相繼而進,找到一家,便將自己隊旗插在那家門口上。不論士兵還是軍官,各人都依自己歇息地家門口露天而坐,等待命令。

鎮內頗大,人家衆多,可以許可五寨堡軍隊都休息得下。至於那些商隊,斷斷續續己經落後五寨堡軍隊幾天的路程了,沒有理會的必要。

很快,一個巡旗出鎮向黃來福稟報道:“稟大人,歇家討完。”

黃來福點了點頭,對身旁的鐵柱泉鎮長兼孫里長道:“我軍路過歇息,明日就走,有勞孫里長及鐵柱泉鎮衆鄉親了。”

那孫里長年紀頗老,花白地頭髮,一雙細細的小眼,佈滿了皺紋,他早己得知有客軍過境內宿的消息,帶了幾個鄉老一起出來迎接。

此時見了五寨堡軍隊這強悍兇猛的樣子,不由內心暗暗打鼓,心想:“這幫軍爺,看起來比前些天那個什麼宣府來的大軍還兇惡,只希望他們不要再象他們那樣禍害鎮民就好了,鐵柱泉鎮,再經不起禍害了。”

鐵柱泉鎮由於路經要地,再由於這些時間朝廷平定寧夏鎮叛亂,經常會有一些外地的軍馬路經這裡,前往寧夏鎮城。說實在的,大明的軍隊,除了戚家軍外,餘者軍紀都是不佳,特別是過境客軍。

這不。前幾天,李如柏和李如樟的宣府先鋒軍,途經鐵柱泉鎮時,鎮民們可是遭殃了,不但鎮內許多大姑娘小媳婦被調戲,就是鎮民們養地雞鴨豬羊等,也是被一掃而空,當然是白吃,一錢地補償銀也拿不到。

眼下這批官軍,看起來比那隻軍隊更是如狼似虎。不知道鎮民們又要倒什麼黴了。

孫里長內心暗暗哭泣,面上只得道:“大人言重了,王師平賊,我等自然是謹應而從。”

黃來福揮了揮手。中軍吹起雙聲,嘩嘩的聲音,中軍將士都是起身。然後中軍又是放炮三聲,吹喇叭三聲。中軍衆人吶喊三聲,然後黃來福等人進鎮。

黃來福進入鎮內,只見裡面有幾條街道,主街道是一條青石板大街,兩旁的房屋都是些低矮的茅屋,磚瓦房並不多,顯是一個窮苦地方。

每戶人家前面,都沿街坐着一隊的五寨堡軍士,至於當地地鎮民。由於大家來到,早己是嚇得個個躲入屋內,只有一些膽大的,對着窗口向外探頭探腦。黃來福及中軍休憩的地方,是那裡長及旁邊衆鄉老的房舍,地方頗大。都休憩得下。到了各自休憩的門口,大家門首站定。

黃來福傳下命令,號炮一聲響,中軍鑼手沿街傳鑼,立時各隊進入人家安歇,此外除了巡邏地軍士外,餘者士兵,不得輕易地在外走動,違者。重則八十軍棍。

而在本地的歇營分佈中。五寨堡全體軍隊,以每一局集中在一街。本局百長隨之。一司在隅,本司把總隨之。一部在一方,本部千總隨之,最後是中軍統之。本部各局不許相混,本司各屬不許相混,本旗各隊不許相混。每一隊務在一家,安歇時刻,不許相離,如不隨本隊住者,隊長與各兵以軍法治之。

夜幕降臨,鐵柱泉鎮己是家家戶戶冒出了炊煙,一股飯菜的香味,飄揚在空中,特別是那香味中,還夾雜着肉食的味道,讓很多鐵柱泉鎮鎮民聞了,個個都是垂涎欲滴。

張大三現在己是升職爲旗總,他和十幾個軍士,入住一戶姓田地人家中。

戶主田方明,現年只有四十多歲,不過看起來己經象是五十多歲地人了,髮髻紛亂,衣衫破舊,滿臉皺紋。生活的巨擔,己經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

見十幾個手持雪亮兵器,身高馬大地外地軍士入住自己家內,他先是膽戰心驚。家裡除了自己地婆姨外,可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媳婦兒,樣貌也算清秀。還有兩個更小的一男一女的孫子孫女,這幫軍爺,會不會?

田方明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前些時間,那大羣過境的宣府客軍,可是給田方明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聽說隔壁街的楊老漢,家中地一個女兒被調戲,讓楊老漢的老臉,到現在爲止都擡不起來。前車之鑑,不可不防,不說田方明,就是他的兒子田方羊,也是滿懷戒備看着張大三等人的動靜,隨時準備保護自己的媳婦兒。

不過好在這幫軍爺人雖然長得兇惡,不過爲人倒和氣,不騷擾不說,連走動和說話時,都是輕聲細語,未說話先行禮,讓人疑神疑鬼,反應不過來。大人還猶豫,小孩子卻是熟得快,見張大三等人和氣,很快,田方明的兩個孫子孫女,就圍着張大三等人笑鬧。

田方明地兒子田方羊,見這些遠從山西來的軍爺舉止有禮,一邊放下心來,一邊羨慕地打量他們。這些軍爺,個個人高馬大,滿臉紅光不說,就是身上的戰衣布料,也是貴氣非凡,和自己以前見過那些又窮又兇的大兵一點也不同。

那種布料,好象只見過鎮裡的里長大人做成衣裳穿過,他還炫耀過老半天,沒想到這些軍爺們,卻是人手一衣。

還有他們那軍容,也是整齊得怕人。五寨堡軍隊講究軍容軍風,平時就要求個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多年的訓練下來,這種軍容風貌,早己深入到各兵的骨髓中去。各人一舉一動間,都是英氣勃勃,讓人過目難忘。

看天色暗下來,該做晚飯了。

張大三打量着這破舊的房屋。破舊的桌椅,破舊地廚房。以這家人地家底,是供應不了自己這些人的飯食地。他便向田方明一家人借鍋,準備這自己兄弟們的飯菜。

田方明當然是同意,他的婆姨和兒媳婦更是搶出來,要爲軍爺們做飯,說這做飯向來是女人家的事,哪有男人做飯的?田方明一咬牙,更是要將自己米櫃裡唯一的一些米掏出來,以爲軍爺們做飯。這些軍爺們這麼和氣懂禮,就是自己斷食,也願意啊。免得將來那些外地人笑話鐵柱泉鎮人不好客。

張大三卻是微笑地謝絕了戶主的好意,在田方明等人眼睛睜到最大時。各兵拿出自己的隨軍米麪肉食,七手八腳地幫忙,一邊煮飯,一邊炒菜。五寨堡軍隊的伙食配額。每餐都有火腿腸,豆乾,鹹蛋等,還有曬乾的苜蓿,用來做湯。特別是年初,五寨堡研製成功罐頭,可以儲存好幾個月的新鮮肉食,副總兵黃來福大人親自命名地那五寨堡午餐肉隨軍罐頭,更是廣受歡迎。

很快。米飯的香味就不斷傳來,還有午餐肉罐頭打開,張大三切成一片一片,放到鍋裡煎,那誘人的香味,不要說兩個小孩垂涎欲滴。圍着鍋臺團團轉,就是田方明幾個大人,也是站在一旁,不住地嚥着口水。

寧夏鎮本來就窮,豐年時都經常吃不飽,更不要說這常年的災年了,在田方明等人地記憶中,他們己經好幾年沒吃過肉了。此時聞到這股肉食的香味,分外忍受不住。

見了田方明等人的神情。張大三微微一笑。田方明一家人的表現,沒有出他的意料之外。一路而來,每次大軍借宿時,此類戶主及家人的神情,他們見得多了。想到這裡,張大三又不由想起以前自己的一家人,想當初,自己家中也是和他們一樣吧,幸好自己參加了五寨堡軍隊,這才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不久,飯菜做好了,借了田方明家人的鍋碗瓢盆,大桶地米飯菜湯,大碗煎得細膩微黃的午餐肉,大碗的豆乾,還有切成細薄的火腿腸,衆多的鹹蛋,己經切成兩半。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新鮮地蔬菜。不過那股股飯菜誘人的香味,還讓田方明一家老少擠在一旁,離不開自己的身子。

張大三熱情地招呼田方明一家人:“田老丈,大家都一起來吃吧!”

“使不得,使不得。”

田方明一家人一邊客氣着,一邊自己的屁股己是不知不覺地坐到了桌前。

十幾個人一起擠在廚房內,顯得有些擠。大家或坐或站或蹲,人人神情不一,但都吃得很香甜,特別是兩個孩子,更是吃得非常開心,嘴邊臉上,滿是飯粒。

此時的田方明和他兒子田方羊,己經是對這隻五寨堡軍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住口地向張大三詢問這隻軍隊的來歷。

張大三詳細地說了,口中滿是自豪之色。而聽說了五寨堡的種種情形,田方明不住嘆氣,沒想到有這麼好過日子的地方,可惜離得太遠了。對田方明這種只到過花馬池地地方,千時之外地五寨堡,可說是另一個世界了。

他的兒子田方羊,則是對五寨堡軍隊,充滿了嚮往及羨慕地神情。他向張大三打聽能否加入這隻軍隊,張大三搖了搖頭,說道只有五寨堡本地人,纔有資格加入五寨堡軍隊,如要投軍,需到五寨堡當地,取得五寨堡軍戶戶口,讓田方羊聽了,遺憾不己。

當晚,大家都吃得飽飽的,特別是田方明一家,好久沒有這麼愜意了,兩個孩子吃飽就想睡了。張大三等人,也準備休息,他們都是準備在廳內院中打地鋪。

田方明連忙勸阻,要將自己及兒子的房間讓出來,並說哪有讓軍爺客人睡地面的,讓外人笑話俺們不厚道。張大三等人含笑地謝絕了,並言道這是自家軍隊的軍紀,他們不能違反。

田方明呆了半響,想起以前聽說書先生說過前宋時嶽爺爺領的岳家軍,還有本朝戚爺爺領的江南戚家軍,人稱仁義之師,本以爲只是書中所說,沒想到今天自己竟看到了。

第二天一早,五寨堡軍隊整隊出發,當張大三等人告別出來時,田方明一家人是依依不捨地送別,出到街上時,看到鄰里都是同樣的情形。顯然昨晚的故事,不是田方明一家人才有。

跟着又是一個鎮撫,帶着幾個軍牢,挨家挨戶地詢問,昨晚那些入宿軍士,可有騷擾,違反軍紀等舉動?衆鎮民都是連連搖手,哪有什麼違紀舉動啊,這羣軍爺,是自己見過最好的軍爺了。很多人心裡有句話不好說,就是這幫軍爺多住幾天就好了,那自己也能多吃幾天香噴噴的肉食米飯了。

接着又有一個主將家丁的人,帶着一幫人,挨家挨戶地分銀子,每戶入住軍士的人家,都有一錢銀可分,看着手中的碎銀,或是厚實的銅板,衆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只是見大軍開拔了,大家纔不知不覺地出來送行。到了鎮外,大家才猛地發現,幾乎鎮內的每個鎮民們,都出來了,黑壓壓的一片。

黃來福身邊也是陪着孫里長和幾個鄉老,見大軍準備妥當,黃來福讓江大忠拿來一大錠銀子,放於孫里長之手,笑道:“昨晚有勞孫老及各位鄉里,些許心意,還請收下。”

說着黃來福微微一笑,喝令聲四起,大軍開拔而去。

孫里長手上拿着那錠白花花、沉甸甸的銀子,看着五寨堡大軍遠去的身影,只是和幾個鄉老呆呆出神。

憋了半響,孫里長纔回過神來,他走前一步,那雙細細的,滿是皺紋的小眼睛睜到最圓,最後冒出一句:“啊呀呀呀,你說這些軍爺奇怪不奇怪,竟有吃飯夜宿要給錢的!”

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1章 成親(2)147章 面聖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章 行商第93章 軍議、回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2章 過節第100章 又震動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45章 威赫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19章 平叛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29章 王京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67章 播州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章 家人溫馨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3章 期望第233章 威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61章 成親(1)第241章 徵日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7章 謀劃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3章 掩護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42章 毆打第51章 軍歌(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69章 海龍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
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1章 成親(2)147章 面聖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章 行商第93章 軍議、回家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2章 過節第100章 又震動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45章 威赫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19章 平叛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29章 王京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67章 播州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章 家人溫馨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3章 期望第233章 威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61章 成親(1)第241章 徵日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7章 謀劃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33章 掩護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42章 毆打第51章 軍歌(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69章 海龍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