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

先的。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站出來爲工部出頭。

他上奏萬曆皇帝道:“現國家每年所入僅銀四百萬兩。而所出動至四百萬兩以上。原已出大於入!近年來因事加增。如寧夏用兵數月。約費餉一百八十七萬八千餘兩。朝鮮用兵前後七年。約費餉六百八十三萬二千餘兩。修三山口趙家圈處。費二十四萬多兩。數年之中。國用大增……”

“現皇長子婚禮珠等項需銀衆多。而各省直因爲災傷。尚欠緞價料銀一百二十四萬五千兩。又欠廚銀九萬六千餘兩。積之亦有千百萬兩。當庫銀空虧之時。講濟虛之策。惟有節省最爲重要。臣請減織造。以拯民命。停止營宮殿以助邊儲。停買珠玉以燕翼。審採辦以濟國用。促大工以省煩費!另。今工部早己無銀。皇長子婚禮諸項籌備難以進行。請發倭之賠款銀以救燃眉之急!”

王德完這一上疏。六部各官是紛紛上疏。各人千言萬語。只彙集成一句話:討錢!

這其中。以新任的戶部尚書陳與戶部右侍郎張養蒙最爲熱切。上疏最爲頻繁。

今年的四月中。原戶部書楊俊民己逝卒。所以原山西參政陳便被推選繼任戶部尚書之。陳。字伯含。號應虹。湖廣應城縣人。隆慶二年進士。歷宜賓縣令戶科給事中山西副使山西參政。現任大明戶部尚書。

陳在沒任戶部尚|時。就萬,皇帝下令開礦榷稅。寵幸黃來福等武人非常不滿。他任戶部尚書後。本來是有一腔雄心壯志的。不過由於大明幾年連連征戰。庫銀告乏。讓他滿腔的雄心頓時化作烏有。所以他就將主意打到了歷皇帝的內庫銀中去。

在戶部中他又與部右郎張養蒙交好。張養。字泰亨。號見衝。山西澤州人。萬曆五年進士。歷|吏科左給事中工科都給事中河南右參政太僕少卿左副都御史等職。同年四月。與陳一起任戶部右侍郎之職。

這張養蒙號稱慷慨敢言。不懼權要。在任左副都御史時就多次上疏極論時政失批評萬曆皇帝用不當。寵信臣。稅使害民等。去年六月更是上疏擊萬曆帝“好逸”“好疑”。好勝”“好貨”等堪稱都察院中的戰鬥機。

這兩人都調到戶部|職後。雖說級有差。但由於相同的興趣愛好就是罵皇帝罵官太監等。所以很快兩人便成爲了好友。很多事情都是上下同心。

歷史中的萬曆三年三月初二日時萬曆皇帝以“今藏空虛。邊餉告急。戶部堂官互嫌疑推委。藉詞告病。不肯代君分憂。誤軍國”。勒令戶部尚書陳與戶部侍郎張養蒙同時致仕。這也是大明歷史中的次。

……

當然。在這個歷史中陳與張養會不會有這個命運還不的知。不過二人都己經表現出了,史上的稟性。陳在四月接任戶部尚書之職後。就對以往萬曆皇帝與黃來福繞開戶部。私自發行東征債券極爲不滿。

他公開放言道:“-人都是如。那國朝還要戶部做什麼?……以後應嚴察私人或武人行債券之事。相關事宜。應經過戶部的許可。”

在今年初。戶部。部。工部等部合作籌備皇長子婚禮時。陳就藉口戶部庫房無存銀。希望萬曆皇帝撥出內庫銀。

當時萬曆皇帝詔令戶部速辦皇長婚事。司禮司役二監奉旨下戶部催討鋪宮等錢糧。陳就回道:“根據簿冊所載。二年來共進珠寶六次。計價爲銀一百八十萬兩。近日監庫紛奏討。又三次計價銀爲四十一萬兩。通計前後所進用過銀二二十一萬兩。較之皇上大婚時所用十七萬兩已不止加出十倍。而猶謂不足備禮。今查太倉銀庫僅有銀一千九百兩。臣實在無能爲力。請皇上發內庫銀以應急!”

因爲當時朝鮮戰事急。黃來福雖籌備到四百萬兩的白銀。不過大多需要用到朝鮮戰場去。所以萬曆皇帝見到戶部的奏報以後。說:“大典所用無數。實的已。戶部當設-項送及各門應用。不的支調缺誤”。

不過陳只是一口定戶部無錢。鬧到最後。他甚至要告病引退。最後萬曆皇帝沒辦法。只好撥取內庫銀以支用。他幾年中開礦榷稅及黃來福與他經營皇莊。皇,的收入。一下子花去大半。

陳這種行爲被看成是百官的勝利。不過也增加了萬曆皇帝對他的不滿。

眼下日本人的一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己被黃來福提走了四百萬。皇長子婚禮各種款項仍需銀費衆多。各部經不願意繼續錢。而且不但戶部。就是餘者工。吏。兵等各部都是缺錢。大家都是死死的盯着餘下的六百萬兩白銀。

而對於戶部尚書陳來說。他身爲戶部主官。自然認爲自己對這筆錢如何花用更有發言權。

五月二十。

“泰亨。可有聞昨日之事。皇上己撥倭人賠款銀四百餘萬兩。與那黃來福了?”

戶科廊房內。戶部尚書陳神情陰沉。緩緩的對身旁的戶部右侍郎張養蒙道。

黃來福將日本人的批賠款運來師後。便直接送進了皇帝的內宮。這筆錢該如何支用。決定權全在萬曆皇帝手中。在靜止一些時間後。對這筆錢怎麼花。萬曆皇帝終於做出了第一個決定。

張冷哼了一聲。道:“荒謬!國之財貨。豈能由皇帝一言而決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果事都如此。要我們戶部百官何用?哼。君上好貨。又寵信武人與內。爲國之不幸!就是黃來福那四百萬兩東征債券錢款支用。的經過我們戶部不是?陳公。我們必須上疏言明此事!”

以前張養蒙身爲左副都御史時。就是都察院中的戰鬥機眼下自己身爲戶部的右侍郎。關係到戶部錢款的事情時。就更爲熱切。這麼大筆的財不經過自己等人手裡。直接到了他人的手中。由不的他不眼紅嫉妒。怒火直衝腦門之餘。他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大大的吵罵一番。

陳卻是搖了搖頭:“此事多說無益。當日那黃來福爲皇上籌備款項販賣東征債券時內閣與各部並插手。現在他向倭人要來了賠款。拿走這筆

直氣壯。皇上也會袒護他!”他臉色深沉:“不此事也給我|一個教訓我|需向皇上稟明以後若國朝再有發行債券之事。雖經由我們戶部同。此事以後也需由戶部經管!”

和以前的戶部尚書俊民等人不同由於黃來福發行-債券取的巨大成功很多人目瞪呆之餘。他們原先的觀念己經急速的扭轉過來一股以發行債券以解各部財政困難的觀點。己經蔓延到了內閣及六部百官的內心中。

當日黃來福販賣東征債券時。內閣及六部百官都袖手看戲。眼下他們心中卻是後悔腸子都青了。四百萬兩的東征券。如果當時由他們主理販賣。事後他們可以的到多少好處啊。眼下後悔己經無用。關鍵是事後如何補救。爲了爭搶以後大明國債的發行及管理權。大明的工。吏。內閣。戶部及司禮監各部己經是爭臉紅脖子粗。當然。這其中以戶部呼聲最高。

張養蒙點了點頭。道:“陳`所言極是。不過爲爭奪國債的發行及管理權。六部及司禮監己是爭紅了眼。我們戶部不知有多少的勝算?”

陳冷笑一聲:“我們戶部向主管天下財政。餘者各部皆是名不正。`不順!不論他們如何的紛紛揚揚。都終國債以後的管理及發行。肯定是落在我們戶部的上。這點上。泰亨大可不必擔憂!”

他正色道:“眼下重要的。是向皇上討要那餘下的六百萬兩財款!”

他道:“現今府中藏空虛。又費日增。部借欠工部。太僕寺諸銀衆多。庫中存銀及今年的夏稅銀又早己用盡。盤察太倉銀庫。餘存己不足一萬兩。就算秋後秋稅入庫。補虧空後。遠遠沒有盈餘。而秋後又要支給諸鎮衛官月糧數百萬石。發放折色銀百萬兩以上。還有諸官糧餉。又是個虧空的結局!”

他眼中閃過一絲厲色:“泰亨。下那六百萬兩賠款。我們戶部是志在必的。如事不的。老夫只的求病告去。你會與我共進退嗎?”

養蒙拱手鄭重的道:“陳公一片忠義奮勇之心。養蒙能落於人後!當與陳公共|!”

陳欣慰的道:“好。吾道不孤!”

……

經過各部多天的爭吵。特別是戶部尚書陳與戶部右侍郎張養蒙以告病相逼,的情況下。五月三十日。萬曆皇帝終於做出表示。這六百萬兩白銀。將劃撥戶部。戶部官員分配處理。百官的轟炸。他實在是煩不勝煩了。

不過對明年日本國賠款來的三百萬兩銀子。以及以後歷年日本國每年賠款來的款項如何支。萬曆皇帝沒有言明。百官也就識趣的不再追問。這是明年的事。他|明年再戰鬥。今年能從皇帝那邊將六百萬兩款子掏出來。己經是個非常巨大的勝|了。

當然了。萬曆帝解脫之後。接下來輪到戶部尚書陳頭痛了。背水一戰拿到錢的喜悅剛去。各部蜂擁而要錢的官員們。就將他們戶部的科房淹沒了。

……

紛紛揚揚中。這些時間在京師的黃來福反而一直非常平靜。五月二十四日。他從萬曆皇帝那兒拿到四百萬兩銀子後。便吩咐渠源銳公然放出消息。說又一次支取債券年息的時間到了。

黃來福還讓渠源銳大肆宣揚。讓衆人都看看。說前的黃軍門。現在的太子太保大人在萬曆二十五年五月八日那天東征債券開始販賣時。曾答應所有購買東征債券的商民們。每個購買東征債券的商民。每人都可以獲的很高的好:。每年有很高的年利。五年後。還可以連本帶利的償付本金。

大家看看。只過兩時間。太子太保大人己經完成了當日所答應的全部諾。倭人賠款了。闢通商口岸了。現在四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拿在太子太保大人手中。證明了當日商民們所有購買的東征債券。都是真金白銀的好東西。他們己經有了豐的保障。不必擔心將來太子太保大人還不上。

而且以往他們領取年利時。是不是眉歡眼笑的領的高興?

不過呢。現在太子太保大人也放話出來。如果等不及五年後支取本金的人們。現在就可以向太子太保大人支取。大人他決不阻攔。這就是太子太保大人的自信心。與證明當年販賣的東征債券雄厚的實力!

這消息傳出。更沒有人傻呵呵的債券提前賣出。由於東征債券年利高。這兩年中。商民們買的債券己經增值了不少。特別是大明軍隊戰勝倭人並取賠款的消傳來後。這東征債券的價更是急速上升。

很多人還決定了。以後要將這些東征債券一直保存下去。一直存在那邊吃年利。甚至傳給子孫。相信以子太保大人的本事。年利。各人可以吃很多年。

在這種心態下。雖然衆人都是興高采烈的去換取徵債券的年利。但希望收回本金的人極少。黃來福的四百萬兩銀子。根本沒用出去多少。大部分的銀子留着。對黃來福來說。是他將來用來投資的良好資本。

這是那些購買不記名債券的商民們。至於那些投大批錢財購買記名債券的大商賈們。己是紛紛前往朝鮮國與日本考察商事。

他們這種記名債券。單筆最低爲十萬兩。沒有年息。將來也不償付本金。只是取的了在日的區域經商權。不過黃來福代表大明與日本國簽訂條約後。特別是豐家對黃來福的依賴。將有效的保障他們利益的進行。而通商後。此時海貿的利潤極。相信他們很快會賺的盆滿鉢滿。

……

-債券年利的領取聲勢浩大。又成了京師各的的熱門話題。看到這種情形。各部百官除羨慕嫉妒但沒有其它的了。

諸事紛中。六月三日。內閣。部及兵部對黃來福職務的安排終於出來了。他們以黃來福終究年紀輕。資歷淺等理由。認爲黃來福還是繼續擔任他的山西鎮總兵爲好。

這讓萬曆皇帝非常滿。四日。他召內閣諸臣議事。擬詔讓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併兼理兩鎮糧餉之職。消息傳出。百官震驚!

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89章 激戰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44章 度種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89章 激戰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34章 城破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章 家人溫馨第75章 大過年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25章 朝會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7章 謀劃第193章 除夕日第61章 成親(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5章 火熱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56章 收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1章 成親(1)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07章 糧盡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章 附身邊軍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31章 蔚山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35章 顧家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
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89章 激戰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44章 度種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89章 激戰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34章 城破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章 家人溫馨第75章 大過年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25章 朝會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7章 謀劃第193章 除夕日第61章 成親(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5章 火熱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56章 收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1章 成親(1)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07章 糧盡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章 附身邊軍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31章 蔚山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35章 顧家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