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

歷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黃來福領着一行人,又來成門外。在去年前,黃來福曾來到京城,沒想到幾個月後,他又再一次光臨帝都了。

這些時間在山西鎮,黃來福主要是忙着復設衛勝衛之事,有閒的時間裡,便將劉玉梅與劉二妞姐妹倆疊在一起玩比目魚吻,也是刺激。不過萬曆皇帝有召,黃來福向來是國事爲重,女色放到第二,旨令一到,他便隨之上京了。

在阜成門外不遠的一個亭口前,站滿了迎接黃來福的人羣,有戶部與禮部的官員,此外還有御馬監監丞陳陽之,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銀作局掌印太監,上林苑監監丞等人,還有晉商會館的王崇義帶着一干晉商們站在後面,禮儀鼓吹,熙熙攘攘的,好一片熱鬧。

阜成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這個地方向來人流繁盛,從山西河南陝西往京師來的商客車馬,從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也多出入此門,每天車馬不斷。城外過往的行人見亭口處如此多迎接的大人物,許多人都是駐足圍觀,或是打聽原由。除此之外,亭邊官路的兩旁,更是擠滿了許多看熱鬧的北京市民或是文人。不過他們都被五城兵馬司派出維持次序的兵馬攔開。

萬曆皇帝召黃來福進京籌備東征糧餉之事,百官們自然都是聽說,京師內的茶樓酒肆也是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各說是各種說法想法都有。不過文人百官中對黃來福的嫉妒與羨慕,卻是佔了主流,觀那黃來福以一介武人,卻是如此受皇帝寵愛,自然是深深地刺痛了許多人的神經。

眼下雖是二次朝戰將爆發,但對許多文官們來說,這是遙遠的事,不重要的事,眼下京中萬曆皇帝下令開礦榷稅等事,纔是關乎他們切身利益之整。在今年正月時,爲了萬曆皇帝開礦権稅之事,百官們繼續糾纏。出名地人物大事中,便有吏科給事中戴士衡,翰林院庶吉士劉綱,巡按直隸御史周盤,翰林院檢討李騰芳等人的上疏,要求萬曆皇帝罷免礦事,起復被斥諸臣等,鬧得不可加交。

在前些時間裡,黃來福控制的山西鎮《五寨堡新聞報》也傳出幾篇文章,爲萬曆皇帝的開礦榷稅之舉辯護,引起了許多文官們的憤怒,不過他們發覺自己並沒有什麼應對的方法,眼睜睜地看着京師的輿論陣地被奪走一部分。

其實黃來福地《五寨堡新聞報》並沒有什麼聞名天下的主筆文人,論起報館內絕世才情的人物,更是一個沒有,大多地主筆記者都是些破落秀才或是小吏之流。但納不住黃來福走的小白路線,大量的錢砸下去,大量低俗的言論信息被散發出來,每張報紙更是象不要錢似的散發,採用地又是白話文,也算是通俗易懂,自然奪走了很多小老百姓的心。

對於普通地老百姓來說,《五寨堡新聞報》那些記者們寫的東西有趣不說,也算很有學問了,反正各人學問有限,更高級地文章他們也看不懂,有這樣水平的文章看己經很不錯了,事實上,大多的市民更是連報都不看,只是聽茶樓酒肆說書先生唱地報,聽着聽着,《五寨堡新聞報》灌輸的東西不知不覺便進入了他們地內心,越來越覺得報上東西說得很有道理。

說句客觀的,《五寨堡新聞報》在眼下大明文人圈中並不能搶奪什麼陣地,那些文人們購買《五寨堡新聞報》,也不是爲了支持黃來福地觀點,只是爲了瞭解黃來福又要搞出什麼花樣罷了。《五寨堡新聞報》,走的還是迎合或是搶佔底層百姓或是小市民階層思想的路線,與傳統文人思想陣地是兩個不同的圈子。

只不過以中國傳統地文人觀點來看。他們認爲自己搶佔了道德致高點時。自然是希望天下所有地人都站在他們地一邊。一同批判“昏君。奸臣。武夫”等。這就是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正義”地力量。雖然以前他們並不在乎小老百姓地想法。只要文人圈中持他們相同地認同觀點便罷了。不過有道是失去才知道可貴。眼下大明地輿論權不能徹底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們才覺得失落。

不過他們不滿歸不滿。又沒有制約黃來福地力量。在很多輿論陣地上。又慢慢失去——指地是農夫與市民階層。他們寫地文章。那些文言文。小百姓們是看不懂。不感興趣地。其實他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只專心經營文人圈地輿論。他們可說是與黃來福井水不犯河水。

因爲黃來福支持萬曆皇帝開礦榷稅。加上黃來福以一個武人。深受皇帝寵愛。挑動了許多人敏感地神情。所以許多京師文官們對黃來福不滿。眼下這個爭議人物又來京了。還又將被授於重任。許多人自然過來圍觀。發泄內心地不滿。當然了。他們雖然清議批判厲害。但要他們想法籌備糧餉。卻是想不出辦法。同時他們也是好奇。不知道黃來福前來後。要怎麼樣籌備糧餉?難道是提議皇帝增加天下賦稅?如果這樣。黃來福又定會被他們罵成殘廢。這類事情。他們提議可以。黃來福提議是不

種種心思。使得黃來福此次來京反響巨大。來“迎接”地各類人更是衆多。各類人一多。亭口一段圍觀看熱鬧地人自然更多。使城門前這段路上。頗有堵塞地味道。當然了。看熱鬧地人羣中。也有許多是對黃來福頗有好感地百姓市民們。

太陽越升越高。約近巳時(早9點)時。忽然人羣中有人高呼:“來了來了。黃軍門來了!”

立時人羣中騷動起來。大家紛紛看去。只見幾十匹快馬騰起漫天地塵土。正滾滾而來。看前面地旗口。“寫着山西總兵。黃”等字樣。正是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地車馬。

此行黃來福照例是帶着自己的五寨堡幕僚班底,還有一些親衛家丁護衛,黃來福不喜歡坐馬車,到哪裡,大多是騎着一匹快馬,他地隨員們,自然也是如此。

到了亭口前,黃來福停馬下來,經過長途跋涉,他身上頗有種風塵僕僕的味道,不過卻是精神極好,他身後的隨員們,也是如此,個個神采飛揚,腰骨挺得筆直。

人羣中有許多市民歡呼起來:“黃軍門,黃軍門!”

雖說很多文官們對黃來福不滿,但許多京師百姓,還是對黃來福印象非常好的,國之重將,傳奇人物,經常說書上可以聽到,而且去年黃來福到京時,整出的一系列動作,讓許多人新奇的同時,也得到了實惠。所以在京師內外,越是小市民,越是普通百姓,便越對黃來福感覺好。

王崇義更是趕忙吩咐吹鼓手們吹打起來,立進時一片的樂聲。

衆人相迎了出來,黃來福也是來到了亭前,他臉帶笑容,向四周抱拳施禮,連道:“各位相迎,不敢當啊!”

戶部與禮部地一個官員首先排衆而出,二人對黃來福拱手作揖道:“下官奉命來迎,黃軍門一路辛苦了!”

他們禮儀周到,不過卻是神情平淡。黃來福此次奉旨來京,商議東征糧餉之事,戶部與禮部的官員們,有責任派員相迎,特別在皇帝要求厚待黃來福,讓他風光進京情況下。不過這幾個文官們,雖說他們比黃來福品級底,但因爲黃來福是武將,他們內心中還是有優越感的,所以在黃來福面前,還是拿着架子。

黃來福自然也是看出來了,這種小文官他看多了,他也是略一拱手,道了一聲:“有勞二位了!”

便把目光轉向他們身後,御馬監監丞陳陽之,銀作局掌印太監走上前來,二人神情親熱,都是笑道:“黃軍門一路辛苦了,幾個月不見,軍門還是一樣地風采依舊啊!”

接着是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還有上林苑監監丞等人紛紛走上前來,與黃來福寒暄。這些人自然是以私人好好友身份前來迎接黃來福。這些時間裡,京畿一帶的皇莊,皇店,工廠,超市等物經營順利,他們得到了許多好處,雖然說他們在京師內一向驕橫,也算是身份顯赫,不過在黃來福面前,他們卻不願意拿架子,畢竟未來的黃來福對他們是個重要的合作伙伴,黃來福總兵身份,還有深受皇帝的寵愛,也是個未來潛力人物,所以此次幾位首領太監更是一起屈尊出城相迎,可說是少見。

黃來福道:“有勞各位公公相迎,來福愧不敢當啊!”

銀作局掌印太監笑嘻嘻地道:“以我們與軍門地關係,軍門說這樣的話,就是見外了!”

幾個太監紛紛稱是。這情形看在幾個文官及周邊看熱鬧地文人眼裡,自然又是黃來福與太監們勾結,禍國殃民的鐵證了。與這些人見禮後,最後纔是王崇義領着一干晉商們上前來拜見黃來福,黃來福略略點頭。

最後在矚目下,各人進城,如果是別地地方官進京,一般只是住驛館。

不過黃來福有京中父母府邸在,自己是回父母那了。

五城兵馬司的兵馬前面開路,一路前去聲勢浩大,京師規定城內武官不得乘轎,黃來福也沒有乘轎的習慣,因此大家都是陪同黃來福騎馬(雖說兩個禮部與戶部地官員內心中大罵不己),加上與黃來福同行的幾個首領太監都是京中重要人物,這情形有些顯目,因此一路吸引了城中百姓紛紛駐足觀看。

本來黃來福地事情,己經在京中成爲熱門話題,眼下黃來福又一次進京來,還陣勢龐大,更是驚動了許多人。在阜城門大街其中的一處茶樓上,幾個正高談闊論地文人也被驚動,紛紛依窗往樓下而看,等車馬過去後,其中一人道:“聽說那黃來福奉皇上旨意入京,籌備東征糧餉之事,哼,他一個武夫,卻得如此聖寵,真是天理何在?”

另一人也是憤憤不平道:“看那黃來福洋洋得意的樣子,好是風光,卻不知滿朝大臣,滿京的讀書人,就沒有一個能擔此籌糧籌餉重任嗎,非要讓一個武夫來主理?皇上是怎麼想的?”

另一人卻是不同意二人的意見,道:“世人皆知那黃來福謀財厲害,我等雖不情願,卻也不得不承認。再說了,爲國效力,何分文武?不叫黃來福來京,東征數萬將士,糧餉又如何籌辦?”

大聲道:“只要政通人和,君聖臣賢,區區東征糧餉掌觀紋爾!”

那人道:“反掌觀紋?真是笑話,你以爲動動嘴皮子,這錢糧就可以從天上掉下來地不成?說的容易做得難。”

立時幾人大吵起來……

黃來福的再次來京,還被皇帝託於重任,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這其中的人中,還有一個特別的人物。

大明京師城內外的街道格局中,以通向各個城門地街道最寬,而這些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宣武門大街、西長安街、阜成門街、安定門大街、德勝門街等。被各大街分割的區域,又有許多街巷,到萬曆初時,北京的內外城共有街巷一千餘條,其中胡同四百餘條。

整個北京城內,又分爲五城,每城地居民區,皆以坊相稱,坊下又分鋪,牌等,居民都是典型的四合院。其中中城在正陽門內,由於處在全城的中部,又接近皇城和紫禁城,地理位置優越,自然人口稠密,下設九坊六十八鋪。

原兵部尚書石星的府邸,就位於中城的仁壽坊內,離他們府邸不遠地,便設有中城兵馬司的駐所。原先地石府是個車馬盈門的所在地,眼下卻是門可羅雀,一片地冷清。這時的石星,才感到世態炎涼,一天到晚,沒有一個人上門不說,就是有時候出去訪客,對方都是忙不迭地拒絕見客,怕惹上什麼。

所以從二月初中起,在自己被停職待勘的幾天後,石星便將自己關在府內不再外出,謝客靜養,靜等命運地安排,或許哪天錦衣衛就上門了。而出於對未來的恐慌,他府中地家人們,己是偷散去了一大半,只留下幾個忠心的老家人看着空蕩蕩地府邸,還有就是府中整天拜菩薩的老妻與擔驚受怕的子女。

兩個多月下來,石星己是徹底的老了,頭髮己是花白,本來他今年六十二歲,在大明朝時,算是正牌的老年人,不過他以前還有個年輕的心態不是?眼下卻是真正心如死灰了。眼下的朝中,沒人敢爲他說話,將來一家老小的命運如何,石星也不敢去想。

這天裡,石星穿了一身的居家服,又是躺在書房的躺椅上看書,不過內心的煩悶與恐慌,又讓他如何看得進去?就在他昏昏欲睡時,他的老家人輕聲進來道:“老爺,那人來京了,您看,是不是?”

石星擡起蒼老的臉,茫茫然道:“誰,誰來京了?”

老家人見石星變得如此,內心難過,提醒道:“就是那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啊!您說過的,若是那黃來福來京,便與你分說!”

從兵部尚書變成眼下的待勘之人,朝中又無一人敢爲他說話,在絕望之時,石星腦中曾閃過了一個人的身影,那是山西鎮總兵黃來福。此人眼下深受皇帝寵愛,自己也待他不薄,或許他可以……或許是爲了撈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石星曾吩咐這個忠心的老家人,若是黃來福進京了,便立時告知他,石星希望到時黃來福可以在皇上面前爲自己分說一二。若是放在以前的石星,如此厚臉皮去求一個人,那是決不可能的事,只是眼下卻顧不得了。

只是以前一直盼望的人來京了,石星卻忽然猶豫起來了,半響,他嘆了口氣,慘然道:“幾個閣臣都不於老夫分說,惟恐避之不及,他黃來福只是一個武人,又願意爲一個不相干的人惹得聖上不悅嗎?還是算了。”

老家人急聲道:“老爺……”

石星無力地搖了搖頭,道:“不必說了,什麼都不必說了……”

黃來福一行人來到父親府中,家人相見,自然又是一片歡喜。

那禮部與戶部的官員在府中吃了幾杯茶後,留下請軍門靜待皇上召見的話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黃來福沒請,王崇義等晉商們自然是沒資格到府上來,幾個內監的太監們則是陪黃來福說了一會兒話,衆人相約第二日晚上宴請,爲軍門接風洗塵後,便笑嘻嘻的走了。

在府上,黃來福沐浴更衣後,便陪老爸老媽吃午飯,說說家常話。而與黃來福隨行而來的渠源銳,王啓年等人,卻是沒這麼清閒,衆位幕僚四出,查整這幾個月中,京中各項事宜去了。

第二天早上時,黃來福便聽取渠源銳等人的報告,宛平三宮皇莊,還有上林苑監的一些畜場,自今年初時,己經正式經營,由於大量的資金投入,加上五寨堡似的經營方式,看起來效果還是很好的。與各位太監們合作的水泥廠,毛紡廠,玻璃廠,大超市等皇店,眼下也是處於蓬勃發展中,一切順利。這讓黃來福滿意,他盤算是,如果上林苑監各畜場大興後,或許可以在京畿之地,開辦新的副食品廠了。京師這個地方人口數百萬,對於各樣肉食的需求肯定是巨大的。

傍晚時分,黃來福又興高采烈地來到幾個首領太監宴請他的所在地。

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6章 這一年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32章 跋扈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18章 劉二妞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86章 商路第132章 跋扈第17章 大幹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9章 冗濫第235章 潰散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7章 謀劃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33章 威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5章 火熱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章 開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92章 分功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61章 成親(3)第33章 離別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42章 毆打第237章 提督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7章 新戰陣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45章 威赫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25章 朝會第56章 收稅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75章 大過年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42章 毆打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93章 軍議、回家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67章 播州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76章 分紅之爭
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6章 這一年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32章 跋扈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18章 劉二妞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86章 商路第132章 跋扈第17章 大幹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9章 冗濫第235章 潰散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7章 謀劃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33章 威力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5章 火熱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4章 開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92章 分功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61章 成親(3)第33章 離別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42章 毆打第237章 提督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7章 新戰陣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45章 威赫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25章 朝會第56章 收稅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75章 大過年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42章 毆打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93章 軍議、回家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67章 播州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76章 分紅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