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日軍圈套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近午。

來自遼東的瑟瑟寒風在朝鮮的大地中呼嘯迴旋,初春的天氣仍是冰寒。

漢城流域的河谷平原上,一隊的騎兵騰起煙塵,滾滾而來。這隊騎兵都是頭戴八瓣帽兒盔,身披明式鎧甲,身上揹着粗厚的三眼銃,盔甲上的鐵葉子冒着冰冷的寒光,很多人的馬匹旁,還掛着血淋淋的人頭。在騎兵大隊的不遠處,還跟着一輛輛馬匹牽引的輕型佛郎機火炮戰車。

鐵蹄如雷,馬上的騎士們不時歡呼大叫着,各人只是策馬狂奔。一直奔跑到一個小丘陵時,丘陵下是兩條路口,衆人才紛紛停下馬來,不論是人還是馬,口中都是呼着厚厚的白氣。

領頭三人都是身披鐵甲,頭戴紅纓鳳翅,個個身材粗壯,滿腮虯髯,正是前往王京探路的遼東副總兵查大受,遼東副總兵祖承訓,還有遼東遊擊李寧三人。

此時,遼東副總兵查大受大囔道:“老祖,你看那些倭奴逃哪去了?是順着這條路吧?”

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哈哈大笑,道:“不會錯的,探馬回報,那些倭奴是順着這條路敗逃的,我們追上前去,將他們趕盡殺絕!”

遼東遊擊李寧略有些猶豫,道:“二位將軍,再追上去,就到王京了,那裡有倭人的大部,我軍是否見好就收?反正斬獲也不少了!”

祖承訓哈哈大笑,道:“老寧啊。\\\\\你膽子還是小了,就算遇到倭人大部又如何?正好殺個痛快!”

佔領開城,收復了平壤後,李如鬆最後一個目標就是王京。不過依李如鬆的線報,聚集於王京地日軍已達五萬之多,而且援兵不斷而來。加上王京城牆比平壤城還堅固,他手中只有三萬多明軍,要想收復王京,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所以二十四日之天。他令查大受,祖承訓,李寧三人,共領精騎三千,前往偵查開城至王京之間的道路,探聽王京大部日軍的動向。

三人領了李如鬆之令後。率軍來到王京西北碧蹄館不遠的迎曙驛時,遇到了日軍北上搜索部隊的加藤光泰部的二千人,雙方遭遇後爆發了激戰,明軍大勝,斬首六百餘級。日軍敗退。

日軍如此不經打,也在查大受三人的意料之中。平壤戰敗後,日軍毫無戰鬥力,遇到明軍往往不戰而逃,此次遭遇戰,查大受等人很輕鬆就斬首六百餘級,而自身傷亡極小。他們不由得意洋洋,一邊急派家丁向開城的提督李如鬆發出捷報。一邊不依不饒地繼續追擊,定要全滅這餘下地日軍一千多人。

當追擊到這裡時,離京郊的碧蹄館己是不遠,三人一時不見了日軍的蹤跡。對於是否要繼續追下去,三人也有了不同的意見。

遊擊李寧是主張見好就收。畢竟王京一帶是日軍的大本營。人數有幾萬人,日軍再不經打。也是蟻多咬死象。查大受和祖承訓則是要繼續追下去。

特別是祖承訓,由於他在七月時入朝作戰失敗。歸國後還拼命渲染日軍的可怕,不過平壤之戰後日軍戰力不過如此。這讓祖承訓很受了一些嘲笑,笑他畏敵如虎,他口中日軍那花花綠綠,有如魔鬼一般嚇人地打扮,眼下也成了別人的笑柄。

爲了證明自己,現在的祖承訓,口中己是對日軍極其的不屑一顧。現在作戰最活躍的就是他。此時一聽李寧地說法,立時就是出言取笑。

查大受向來勇猛,當年在李成樑手下時,就因作戰勇敢,而積功升爲副總兵。加上日軍自平壤之戰後的表現,更是無所畏懼。在二人的堅持下,李寧自然不能說什麼,畢竟他只是遊擊,而查大受和祖承訓二人則是副總兵,官大一級壓死人。

當下,這三千遼東騎兵,還是繼續往碧蹄館方向追去。

三人不知道的是,此次遭遇戰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爲了挽回平壤之戰後日軍對明軍的恐懼心理,也爲了將來避開明軍攻打王京時犀利的火炮。依小西行長的計謀,日軍先派出小股部隊,誘使明軍大隊追擊,並在王京附近地碧蹄館設伏,一舉消滅明軍大部。

爲了此次設伏,小西行長等人動員了小早川隆景的第六軍團主力,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羽柴秀勝的第九軍團一部,共約二萬人。此外,還有第八軍團長兼王京總督宇喜多秀家率兩萬人繼續趕來。小西行長有信心,只要明軍沒有了那銳利無比的各種火炮,在近戰中,他們日本地軍隊,不會輸入唐人地軍隊。

此時,在離王京三十里處的碧蹄館時,四面地山嶺中,薄雪依舊。山嶺平緩處,盡是埋伏着身披竹甲,手持如林般竹矛的日軍長槍足輕,還有他們身邊那些揹着高過一人長弓地弓組輕足。此外,還有諸多的鐵炮手。

碧蹄館這個小驛館,是處於一座小山丘之上,此時山丘上旌旗如雲,在驛館的門口四邊,列滿了精於格鬥的刀武士,他們穿着繪着各色花紋的衣甲,頭盔上也是裝着長角,背上插滿了各樣的家徽旗。沒見過的人,還以爲他們是魔鬼。

碧蹄館的門前山坡上,幾個身披華麗重鎧的日軍將領,正凝神往山丘下張望。在他們身後,是密密麻麻的副將武士。其中一個衣甲華麗,身材矮小,年過花甲的日軍將領,向山丘下看了良久,他呼出一口白氣,嘆道:“這高麗的天氣,比日本還冷。”

隨後他對旁邊的小西行長道:“小西君,你認爲唐人真的會入伏嗎?”

小西行長微笑道:“隆景閣下不用擔憂,加藤君己經傳來了消息,其部誘敵成功,唐人查大受部,己經領軍數千,往碧蹄館而來。如若查大受部被圍,開城的唐人提督李如鬆是不會坐視不理的,唐人入伏,那是必然!”

那年過花甲的日軍將領緩緩點頭:“那就好,那就好!如若此次設伏成功,消滅唐人大部,小西君將立一大功。”

與身旁的幾個日軍將領一起,幾人都是放聲大聲笑了起來。

那年過花甲的日軍將領正是第六軍團的軍團長小早川隆景,由於此次設伏,是第六軍團爲主力,自然此次主戰,以小早川隆景爲主導。

小早川隆景出身於日本安藝郡山城,在日本被稱爲第一智將。在歷史中,日軍在碧蹄館以四萬人圍攻李如鬆等部五千人,還是沒討到便宜,爲了免於豐臣秀吉的責怪,小早川隆景就想出個法子,謊稱打退了明軍十萬鐵騎的進攻,得到豐臣秀吉的極力讚賞,並命他回國,成爲輔政五大元老之一。

小早川隆景領的第六軍團,是以日本九州人爲主,九州是日本最窮困,民風最野蠻的地區,該地士兵大都作戰頑強,兇殘成性,是實實在在的亡命之徒。最重要的是,他們沒見過明軍的厲害,所以對於將要到來的明軍大部,都是充滿了不屑一顧之情。

而小西行長雖然是豐臣秀吉的親信,不過他的第一軍團早己在平壤被明軍打廢,眼下己是無兵可用,所以此次作戰,他就充當參謀的角色。

第三軍團軍團長黑田長政卻是沒有笑,在王京時,他就認爲小西行長在唐人手中差點全軍覆沒,己經不配再繼續領兵,應該切腹自盡,平時也總是對小西行長冷言冷語,小西行長卻是淡淡而笑,讓他心中越發不悅。

加上他平時自詡兵法大家,結果王京總督宇喜多秀家卻是採納了小西行長的計策,心中頗有些不服氣,此時聽了小西行長的話後,他道:“小西閣下,你平時總說唐人戰力不可小視,今日我大軍齊出,真可如此順利?可別出什麼疏漏,使設伏之事前功盡棄,那就丟我大軍的臉面了。”

小西行長平靜地道:“依我軍計劃,等唐人大部入伏後,便佔領礪石嶺和望客硯之地,如此,便可斷了唐人的退路。而唐人急促而來,戰車,石火矢等物必是攜帶不便。加上碧蹄館這一帶的地利,不利於唐人騎兵的攻擊,他們只能被迫與我軍近戰,如此,唐人優勢己是三去其二。鄙人相信我日本武士的近戰能力,不會輸於唐人武士,所以黑田閣下不用擔憂。”

依小西行長的計劃,碧蹄館一帶地形狹隘,又多泥濘水田,不利騎兵行動。加上明軍匆忙而來,又道路不便,重炮等物,確實不好攜帶,沒有重炮,明軍的攻擊威力就少了一大截。加上日軍人多勢衆,他們伏擊的成功可能性確實是很高。

黑田長政也明白這點,他哼了一聲,不再說話,不過內心中對小西行長的嫉妒,又加深了一層。

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二人冷言冷語,小早川隆景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觀,並不言語調和。小西行長是豐臣秀吉的心腹,裝備軍力都是最優等的,自然讓他暗暗不滿。

而黑田長政自詡日本國兵法大家,和他這個“大日本第一智將”自然有衝突。不過薑是老的辣,他並不說話,直到二人停了嘴,他才呵呵一笑,道:“諸君同爲關白大人效力,何必……”

他話還沒說完,就見一個武士匆匆來報,唐人查大受部三千人,己經進入碧蹄館地界。

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35章 潰散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86章 商路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38章 衛學第51章 軍歌(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68章 迎接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章 期望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68章 討價還價第38章 衛學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86章 商路第132章 跋扈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26章 踊躍第21章 商議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89章 激戰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78章 大移民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1章 武裝開礦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3章 除夕日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68章 迎接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57章 新戰陣第230章 軍糧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61章 成親(2)第231章 蔚山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12章 老營堡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89章 激戰第34章 岢嵐州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83章 破家第209章 冗濫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75章 大過年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28章 入朝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
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35章 潰散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86章 商路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38章 衛學第51章 軍歌(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68章 迎接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章 期望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68章 討價還價第38章 衛學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86章 商路第132章 跋扈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26章 踊躍第21章 商議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89章 激戰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78章 大移民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1章 武裝開礦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3章 除夕日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68章 迎接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57章 新戰陣第230章 軍糧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61章 成親(2)第231章 蔚山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12章 老營堡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89章 激戰第34章 岢嵐州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83章 破家第209章 冗濫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75章 大過年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28章 入朝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