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提督

後,黃來福與麻貴統計結果,經過蔚山與島山苦戰,潰散等,明軍共傷亡有三千七百餘人,朝鮮軍共傷亡有四千六百餘人。

在糧草輜重方面,經過收攏,基本沒有遺失,而且還奪了日軍的一部分糧草輜重。

幾戰後,明軍除佔了島山與蔚山外,還共殺死殺傷了日軍有八千餘人,另還俘虜了日軍一千餘人,黃來福下令將日軍俘虜全部斬首,湊成了一萬顆的首級。然後快馬向王京及大明京師報捷,同時間,一份彈劾楊鎬的奏本也快馬向京師傳遞。

奏本彈劾楊鎬罔顧將士安危,喪師棄衆等罪名,以黃來福爲首,聯名者有麻貴,高策等一干的明軍將領,楊鎬不通軍務,臨敵潰敗等,差點斷送了幾萬大明將士的性命,也是讓一干大明將領們憤怒非常,黃來福都願意跳出來作出頭鳥了,他們也就順水推舟地應這個人情了。

眼下日軍己經退回西生浦倭城及釜山倭城嚴陣以待,在兩城中約有三萬餘人。此外,小西行長領一萬餘人回據順天,島津義弘率一部分人回據泗川,幾路兵馬遙相呼應,以爲聲援。餘者的日軍將領,就是據着沿海大大小小的倭城,緊防死守。

而在明軍這邊,黃來福領軍據島山城,麻貴領軍據蔚山城,餘者明軍分據城外一些險要之地,具體軍務由黃來福與麻貴等衆人一起商議。而經過一場血戰後,雙方要再發動下一場大戰,起碼也是要幾個月以後地事了。

在戰後平靜的這幾天內,黃來福就是與麻貴忙着佈置軍務,再不就是爲前線戰死的將士們招魂,作戰這些天裡,餘部明軍及朝鮮軍的傷亡較多,不過此次山西軍傷亡者不多,就是隨後的江大忠守島山時,面對萬餘日軍潮水般的進攻,有傷亡一百餘人。

萬曆二十六年正月初八這天,島山倭城外一處高坡上密密麻麻地白幡隨風舞動,無數牌位前香火塋繞,數萬明朝將士都在爲戰死的將士招魂設祭,以黃來福,麻貴爲首,所有的將領都在墳前吊,人人披麻帶孝,各人依次上香禱告,許多將士都是號啕大哭。

或許除了一部分將領們可以將屍身送歸家鄉外,餘者普通士兵的遺體只能就地安葬了,大明將士的英魂,永留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

不過山西軍中則是將戰死的將士遺體火化,戰後會將他們的骨灰衣冠一起運回五寨堡安葬。

而在戰後。各軍上下都對山西軍犀利地火器羨慕不己。很多人千方百計找山西軍借燧發火銃來看。各人都是愛不釋手。麻貴也是表達出了自己地羨慕之意。言道己方有這樣犀利地火器就好了。各將都道定要上報兵部。讓他們也配發這樣犀利地火器。到時兵部問黃來福要樣品時。希望黃來福可不要將利器藏私。

黃來福道:“我自然不會藏私。只要工部地軍匠與各鎮地軍匠能造出來。黃某是求之不得。”

衆人都是苦笑。如果工部及各地衛所造出來地火銃能用。他們就不會拋棄鳥銃。而大部分又用回三眼銃了。很多人心裡都是轉了念頭。以後有機會。便向山西鎮購買這種犀利地自發火銃。

……

而在楊鎬這邊。他在正月初四時下令全軍撤退。狂奔到慶州後。當時跟隨他到慶州地只有區區幾千騎兵。一直到幾天後。還是一人不來。也沒有消息傳來。這讓楊鎬嚇得魂飛魄散。連朝鮮軍在內。共有五萬大軍。難道最後只剩下這麼幾千人了?如果真是這樣。那自己腦袋難保。

而且明軍全軍覆沒後。日軍可能很快會殺到慶州。那自己應該再退到王京去纔是。

正在楊鎬決定派出敢死隊去蔚山看看,又決心自己繼續逃跑時,好在很快捷報傳來,山西軍大敗來援日軍,又斬首數千級,形式轉危爲安,而且黃來福與麻貴二人己經取散了撤退令,繼續將大軍駐紮在島山倭城一帶。楊鎬不由又喜又怒,喜的是如此大勝,捷報傳入京師後,自己加官進爵是免不了了。

怒的是黃來福與麻貴等人自作主張,絲毫不將自己這個經略大人地命令放在眼裡,特別是這黃來福,囂張跋扈,實在可恨。當下他定下心來,上書朝廷的大捷奏報,他將功勞全部歸於自己,麻貴等人的功勞也隨便提一提,而對黃來福與山西軍則是一字不提。

作爲一個高級文官,寫文章自然不在話下,一份捷報是寫得花團錦簇,不但如此,他還修書一封,彈劾黃來福囂張難制,不聽將令等罪名,言罷他得意洋洋地撫須而笑。

畢竟眼下麻貴等人雖不尊從自己的命令,然後自己是一個文官,打仗還是要靠武將的,全部得罪了不好,就殺雞儆猴,拿黃來福開刀好了。

奏報寫好後,楊鎬吩咐快馬上報京師,自己則是耐心等待,而在這幾天中,

發出幾道命令,讓麻貴,黃來福等軍將來慶州議事,如泥牛入海般消失不見,沒有一個人前來聽令,這讓楊鎬更是怒極!什麼時候大明的武將們如此囂張,公然將他這個經略大人不放在眼裡了?

原本楊鎬要放過麻貴等人,眼下他是決定以後也將麻貴等人一起收拾了。

……

蔚山大勝的消息先是傳到王京,在這裡的朝鮮君臣都是歡呼雀躍,百姓們也是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黃來福的捷報與彈劾折書比楊鎬先傳到大明京師,萬曆帝朱~鈞雖覺由黃來福發來捷報有些奇怪,不過見捷報後也是大喜,明軍佔據倭人兩個城池不說,還斬首一萬級,這是非常難得地大勝啊。

消息傳出,大臣們紛紛上表稱賀,京師百姓們也是陷入狂歡。

不過隨後黃來福等前線武將聯名集體彈劾楊鎬,這就讓他大怒了,這楊鎬膽敢如此?而前線武將集體彈劾一個高級文官,這是非常罕見地,消息傳出,不由引起了暄然大波。楊鎬在朝中有許多知交,而且首輔趙志皋更是其當年會考時的大座師,算是師生情分,他們自然是爲楊鎬分說。

而且這還涉及到了文武相爭的敏感話題,不但是百官們,連幾個閣臣們都是紛紛指責黃來福囂張跋扈,身爲下首武將,竟敢彈劾上官,這是徹底地不知禮法。

而幾天後,楊鎬報捷與彈劾黃來福的摺子到了後,更是鬧成了一團糟。前方文武不和到如此境地,而且事情如何,要查個水落石出,萬曆皇帝朱~鈞下令徹查。

當然了,不是每個官員都與楊鎬交好地,兵部贊畫主事丁應泰,就與楊鎬交惡,他自告奮勇地到朝鮮查看,他在島山等地連繼盤查後,當日之事如何,己經有了詳細的判斷。而這個時候,楊鎬才知道黃來福竟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搶先彈劾了他。

他氣得吐血地同時,也是與朝中同僚書信頻繁,暗中謀劃此事,最後丁應泰到慶州面責楊鎬,並問他今後如何打算。楊鎬拿出內閣大臣張位,沈一貫兩人的手書,揚揚自得。丁應泰憤而彈劾楊鎬二十八條罪狀、又十條羞恥之事。並劾張位、沈一貫與楊鎬通同作奸。

萬曆皇帝得疏,大爲震怒,革其職責令回家聽勘,接到旨令後,楊鎬心中地憤恨失落就可以體會了,特別是對黃來福恨之入骨,不過也沒有辦法,只好恨恨上路。

不過丁應泰過於奮勇了些,見彈劾奏效,又接連彈劾了麻貴、李如梅、高策等人在當日撤退時軍紀不嚴,縱兵劫掠朝鮮國百姓財物與子女。而且當日之潰,他們也有責任。

不過這時萬曆皇帝卻是不以爲然,只是責令麻貴等人戴罪立功。而楊鎬被聽勘後,朝鮮的軍務需要人負責,萬曆皇帝想到了黃來福,要不是此次他山西軍表現出色,大明在朝鮮的軍隊,便要造成難以形容的災難,雖說黃來福確實年輕,不過他表現實在太出色了,如果統領軍務的話,那想必將來在朝肯定一切軍務順利。而且萬曆皇帝也相信黃來福的忠心。

而且萬曆皇帝還想到了一件事,此次地軍餉籌備,是他與黃來福爲主的,蔚山大勝傳來後,黃來福的東征債券又賣出去了一百多萬兩,總記東征債券己經賣出了四百萬兩的銀子。這些銀子,保障了朝戰的順利進行,不過這也是一筆極爲沉重的負擔。

如果沒有朝戰之勝,迫使日本國接受一系列的條件,將來怎麼還?雖說這事是以黃來福爲明面,就算將來有什麼事,也是黃來福頂出去,不過造成的一系列後果同樣是要萬曆皇帝承受的。

其實爲了這個事情,萬曆皇帝也做了一系列地準備,爲了迫使日本接受各樣條件,或是將來佔領日本國的石見銀山,萬曆帝己經下令廣東總兵童元鎮率領着一支龐大的艦隊,集結在浙閩沿海一帶,如果朝鮮戰事吃緊,即直接殺向日本,開闢第二戰場。

所以反覆思量後,萬曆皇帝決定任命黃來福爲提督朝鮮備倭討逆軍務總兵官,大明所有在朝鮮的軍隊由他統領,如此一來,黃來福也成爲繼李如鬆後明末第二個由武臣擔任提督者。

萬曆皇帝這個任命,自然是讓衆大臣們吃驚不己,一時朝中震動,不過不理會他們的拼命反對,萬曆皇帝還是下了旨令。

萬曆二十六年三月初五日,在楊鎬被免職當日,黃來福在數萬大明將官的矚目中,在山西軍上下的一片歡呼中,叩拜宣旨的中官天使,接過聖旨,走馬上任,就任提督官。

同時間,因爲蔚山大捷,萬曆帝還隨行頒賜了好多金銀財貨,獎賞此役中的立功兵將。

……

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52章 還鄉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44章 度種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章 家人溫馨第227章 探獄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35章 顧家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09章 冗濫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71章 毛紡第231章 蔚山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3章 期望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34章 慘烈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3章 期望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37章 提督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37章 提督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07章 糧盡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00章 又震動第168章 迎接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17章 墾殖農場
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52章 還鄉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44章 度種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章 家人溫馨第227章 探獄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35章 顧家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09章 冗濫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71章 毛紡第231章 蔚山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3章 期望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34章 慘烈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3章 期望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37章 提督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37章 提督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07章 糧盡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00章 又震動第168章 迎接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17章 墾殖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