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收稅

公元1590年9月3日,中午。

“……大人,據統計,到八月底,張家坪山一共開採粘石礦一萬多擔,燒製石灰十萬多擔(約合一萬多噸),大人的關切的水泥之物,自七月初燒製成功來,現今已燒製二萬多擔。”

千戶宅後院內,黃來福一身便袍,靠在竹躺椅上,微閉雙目,手中的兩個鐵膽不住轉動着,正在聽着周文棟的財務報告,而楊小驢和江大忠幾人也是侍立在一旁,仔細地聽着。

鑑於周文棟的表現,前幾天的時候,黃來福已經讓他專門管理五寨堡各種財務記帳方面的工作,缺什麼人手的話,讓周文棟自己招人解決。至於楊管家,則是管理着千戶宅的銀庫,併兼審驗周文棟的財務帳本,兩人相互制衡。

來五寨堡不久,就獲黃來福這樣的信任,讓周文棟更是精神大振,幹得更歡實了。昨天的時候,他細細地疏理了一下五寨堡的財務情況,今天,便來向黃來福彙報。

“嗯,不錯了,有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黃來福睜開眼睛,接過一名侍女端來的茶,喝了一口,緩緩地道。

對現在大五寨堡水泥廠的成績,黃來福還是滿意的。後世的一些鄉村工廠,有石灰窯5、個的,一般也不過年產石灰三、四萬噸。而自己的大五寨堡水泥廠,同樣算是一個村級的石灰窯產地,有石灰窯八個,從年初到現在,能產石灰一萬多噸,已經很不錯了。畢竟這是在大明朝嘛。

至於水泥,這個在大明朝新鮮的事物,能研製出來,已經算是這些大明的工匠們有能力了,當時自己進京替職回來後。聽說水泥研製出來後,還高興了一陣。二個多月燒製水泥二萬多擔,算算也就是一個月一千多噸,嗯。比起後世的三無小水泥廠,年產水泥至少五萬噸的成績相比,還是差了一點,要繼續努力了。

“那粘石和石灰賣得怎麼樣?”黃來福問道。

周文棟看着帳本,道:“石灰燒製成功以來,就有商人陸續前來購買,依帳面上地情況,到年底時。粘石加石灰,應該有三千多兩的毛利。”

黃來福點了點頭,這利潤雖比他估計的低了一點,但也在意料之中。主要是黃來福堅持以煤燒製石灰。五寨堡不產煤,燒製石灰時需要的煤,要從大同、寧武等地進口,這裡消耗的成本大了一些。

當然。如果要降低成本地話,也可以用土法燒製石灰,不過每燒製公斤石灰,就要消耗鬆柴公斤,林木資源損耗嚴重。這是黃來福所不願意看到的。爲了五寨堡的環境保護,他便堅持以煤燒製石灰,成本大點就大點吧。

“對了。還有那個水泥。賣出去多少了?”黃來福興致勃勃地問道。

“這……”周文棟遲疑了一陣,低聲道:“回大人的話。這水泥,一擔都沒有賣出去。”

“夫人,少爺在後院中大發脾氣呢。”一個侍女跑到堂屋道。

“哦,是什麼事啊。”正興致勃勃地和大姐,二姐,三姐打麻將地楊氏,聞言關切地問道,而幾個姐姐,也都停了下來。

“奴婢也不知道啊,夫人去了便知了。”那侍女道。

“我們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對自己這個兒子,楊氏一向非常關心,而自黃來福穿越以來,就從來沒有讓家中父母再操過心,眼下他大發脾氣,倒是少見,楊氏等人都很關切。當下,楊氏,幾個姐姐起了身,都往後院而來。

“哼,這些個奸商,爲什麼不買我的水泥?難道我的水泥不好嗎?”

黃來福在後院中來回走動,一邊怒聲道,看着周文棟和江大忠幾人在旁大眼瞪小眼,他感覺極度的沒有面子。這些時間,自己可說是事事順心,不論自己製出什麼,都是暢銷的保證,沒想到自己寄託於厚望,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製做出來的水泥,卻是換來這個結局,真是讓黃來福失望。

“還有。”黃來福忽然想起來了,五寨堡商賈現在越來越多,不過好象自己卻從來沒有從他們頭上收過商稅,他厲聲道:“那些奸商,我沒問他們收稅,他們也不知道主動前來納稅,真是奸滑狡詐!”

怪不得中國的商人一向地位低,不是哄擡物價,就是偷稅漏稅,要不就是搞些假冒僞劣的東西,不被打壓纔怪。明末有商賈和文官勾結,至使一省茶稅從20萬兩變成20兩地奇事,後世有各種劇毒商品,這些個商人,幾千年來本質都不變啊。

黃來福現在身爲軍官,但後世身爲商人,自然知道商人骨子裡的那種劣根性,他決定,他今天起,在五寨堡對商人們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

至於商人們會有什麼想法,黃來福並不介意,他的五寨堡本來就是以農業爲主,商人對他只是需要,並不重要。而且依他對商人們地瞭解,只要有錢賺,這些商人們就象蒼蠅一樣,趕都趕不走。沒錢賺,你再招商引資,他們也會不屑一顧。

依現在五寨堡的快速發展情況,將來五寨堡的商賈只會越來越多,不會減少,黃來福有的是對商人們挑肥揀瘦地本錢。

就在黃來福怒吼的時候,楊氏和幾個姐姐走了進來。“福兒,怎麼啦?”楊氏關切地道。

黃來福忙迎了上去,道:“娘,你怎麼來了?”

周文棟和江大忠,楊小驢等人也忙着向楊氏等人行禮。

楊氏道:“聽說你在生氣,娘很是關心,到底是怎麼回事?”

黃來福說了,楊氏和幾位姐姐也是大罵,大姐黃紫柔道:“這些商賈太不象話了。弟弟研製的水泥是多好的東西,他們怎麼不買,每個人買個幾斤也好啊。”

“就是。”江大忠和楊小驢也是忙接口道,“少爺爲了研製水泥,花了多大精力。誰不買水泥,就是不給千戶宅臉面,這種人,決對不能留在五寨堡。”只有周文棟站在一邊不語。

黃來福沉吟了半晌。道:“小驢,你現在就帶着一干家丁,去將堡內那些知名的商家都叫來,少爺我要議事。”

現在的五寨堡商業繁華,開設的店鋪有幾百面之多,街上小攤販無數,如果人人都叫來地話,千戶宅地大廳內當然坐不下。街上小攤販就算了。一些小本經營的小店也就算了,除了這些小商米,還有幾十家實力雄厚地商人,黃來福要叫來的。就是這些人。

楊小驢忙應了一聲,一揮手,帶着一干家丁去了。

“啊喲,渠掌櫃。”

“哦。原來是杜掌櫃……”

“喲,這不是李大老闆嗎?聽說你地牙行米鋪可是賺了不少呢?”

“唉,我們哪賺得了多少,這最大的毛利,還不都是讓渠掌櫃掙去了?”

千戶宅的大廳內,濟濟一堂,都是衣着華貴的商人們。有米商。有茶商,有綢布商。有皮貨,有鹽商等,各人都是相互招呼,拱手作揖,一邊互相打探着千戶大人招他們來,所爲何事。

這其中,如衆星捧月般地,就是渠源銳了,他現在是五寨堡最大的糧米批發商,誰想要糧的話,都要和他打好關係,還有,昨天渠源銳又放出消息來,說是九月中,祁縣會館將在五寨堡開設一系列的食品加工工廠,還有羊毛加工等物,又是引來了一陣的拜訪熱潮。

各個商賈們,都是從此次的五寨堡豐收中得到了厚利,而且依千戶大人的口風,以後這五寨堡只會是越來越大的地糧源,現在又出現了另一個新的副食品財路,自然是讓衆商賈們趨之若鶩了。

德潤布莊的杜茂真掌櫃向渠源銳打聽道:“渠掌櫃,您和千戶大人交好,可知道,千戶大人招我們來,是什麼事?”

渠源銳搖了搖頭,道:“這個,之信也是不知,我等少安毋躁,靜等千戶大人出來便是。杜茂真掌櫃點了點頭,安坐了下來。

不久,黃來福在何朝勳何副千戶,江永勝江百戶,楊安章楊百戶等幾人的陪同下,從後堂走了出來。此次黃來福決定地對商人的管理和商稅的徵收,決定將何副千戶等人拉進來。反正他們現在閒着,幫幫忙也好,而且他們現在的利益都是和黃來福連在一起,黃來福獲得越多,他們分到地也就越多,自然會盡心辦事。

見黃來福等人出來,各位商人們紛紛站了起來,向黃來福拱手作揖。

黃來福點點頭,示意商人們坐下,他道:“有勞各位掌櫃的前來,來福在這裡表示感謝。”各位商人們聽了,忙紛紛遜禮。

黃來福繼道:“賴各位洪福,五寨堡越來越繁華,這是各位掌櫃的功勞。不過商人衆多,卻也因此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良莠不齊。”

他環視衆人道:“以後來五寨堡經商的人只會越來越多,爲了更好地規範五寨堡的經營次序,本千戶決定在五寨堡內實行大明各州的牙帖制和市籍制,並依此而照章納稅,有偷稅漏稅者,將嚴懲不貸。”

依大明的規定,城市地商人必須實行商人市籍制度。所謂地商人市籍制度,就是商人們手持申請市籍開業保證書到地方政府登記,經官府批准,取得了某地居住的權利,並交納一定地市租後,才準在城內建立商店,從事商業販賣等經營業務,和後世的工商管理證書,營業證書等差不多。

這種制度的實行,有利於對商人的管理和徵稅。五寨堡以前只是一個單純的軍堡,商人稀少,對商人們的管理相對簡單,任何一個商人們,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在五寨堡內開店營業,連稅都不交一文,但現在五寨堡已經有向州縣發展的趨勢,相關的商業管理,自然是要跟上。

至於牙帖制,是指一些收取佣金的中間商,批發商,金融商,商業經紀人之類的人物,經本人申請,官方批准後,領取印信文簿,就可以從事各式各樣的經營活動。考慮到五寨堡以後商業的繁華,可能會出現一些牙行,錢莊當鋪之類的商店,這個管理制度,有必要事先跟上。

至於這些商人們的管理,商稅的徵收工作,五寨堡將成立稅課局,設大使、副使、攢典、巡攔等小吏。具體的管理人物,就由何朝勳何副千戶等人商量指派了。而每月稅課局的帳目,將統一交由周文棟審理,收上來的錢,每年除了公費外,按五寨堡各官的大小集體分紅。

稅課局成立後,就表示五寨堡和內地一些州縣沒什麼兩樣了,按大明的衛所制,所內的一都是由衛所軍官管理,成立稅課局,並沒什麼。

其實各個邊鎮軍堡不是不想設稅課局,只是很多軍堡偏僻苦寒,根本就沒有什麼商人,自然不會有什麼稅課局了。不過象山西鎮寧武關的鎮城,因爲軍士衆多,商賈衆多,鎮城內,也設有一個稅課局,由總兵大人指使心腹在收稅。

而五寨堡設立了一系列的商業市場管理機構後,有利於五寨堡以後的經營和管理,並增加堡內的財政收入。當然,五寨堡稅課局一成立後,戶部也將會來向五寨堡查勘稅票,抽取稅款了,不過黃來福並不在意,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他並不在意戶部來向他抽稅。

聽了黃來福的話後,廳內的商人們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德潤布莊的杜茂真掌櫃站起來道:“大人設立牙帖制和市籍制,那是最好不過了,我等都是守法商人,自然會遵紀守法,照章納稅,只是不知這五寨堡的稅額是多少?”

黃來福拱了拱手道:“大明凡商稅,皆是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今上於萬曆十年又有言,鋪行下三則免徵稅契,買價不及四十兩及典價,一概免稅,其買價至四十兩以上者,每兩止稅銀壹分伍釐。我五寨堡當然是依商法行事了。”

大明的商稅一向很低,原先是30取一,萬曆十年又降到了百分之一點五。小生意、小商小販、年營業額在40兩白銀以下的免稅,那些擺地攤的,更是一文錢都不用交。

這麼低的商稅,放在後世都要笑倒大牙了,但此時的大明商人卻不滿足,偷稅漏稅的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那些大商賈,誰不偷稅漏稅,好象都不好意思見人似的。黃來福百思不得其解,這麼低的商稅,爲什麼那些大商賈還要逃稅?最後黃來福得出一個結論,這些大明商人的腦袋是豬腦做的,而不是人腦做的。

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52章 還鄉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91章 大勝、斬首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13章 發糧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5章 規劃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34章 岢嵐州第186章 商路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章 期望第6章 這一年第166章 上任第17章 大幹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86章 商路第241章 徵日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70章 軍容、青磚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00章 又震動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37章 提督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13章 發糧餉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4章 開始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35章 潰散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63章 勾結第3章 期望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61章 成親(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5章 軍與兵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2章 還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
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52章 還鄉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91章 大勝、斬首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13章 發糧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5章 規劃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34章 岢嵐州第186章 商路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章 期望第6章 這一年第166章 上任第17章 大幹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86章 商路第241章 徵日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70章 軍容、青磚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00章 又震動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37章 提督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13章 發糧餉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4章 開始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35章 潰散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63章 勾結第3章 期望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61章 成親(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5章 軍與兵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2章 還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