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播州

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公元1600年3月20日。

正是春分時節,放在江南,己是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多雨降水的桃花汛時期。不過在這北方的千里地帶中,卻仍是春雨貴如油,農人盼望春雨苦矣。乾旱,仍是北方地帶的主要威脅。

入春來,山西全境就沒有下過雨,放在往年,夏後,肯定又是流民滿地,早有經驗的山西百姓肯定又做好了逃荒的準備。

不過今年卻是情形不同,由於從去年年後開始,兩鎮總督黃來福大人開始的大規模軍屯,大規模興修水利,大規模開礦,大規模的修建道路,需要海量的用工機會,這也讓山西境內的許多百姓有了個活命的去處。

所以雖然今年的年景看上去非常的惡劣,不過百姓們卻比以往心安許多,準備逃荒的百姓也少了很多。無數的百姓們涌入各處的建設工地上,熙熙攘攘的,讓整個山西成爲一個大工地。

馬蹄聲響,一隊騎士,呼哨進入水泉營堡的街巷中,看騎隊中旗手的麥穗旗,還有那些騎士身上厚實的鐵甲裝備,背上那閃着烏光的隧發火銃,高大身軀上那昂揚的銳氣,不用說,這便是總督大人麾下那標兵營的家丁好漢們。

見這些騎士們疾馳而來,街.邊的軍民們自然是趕緊閃避,然後聚在一旁議論紛紛,看這些來福營標兵們行軍如此之急,難道是發生了什麼事?

騎士們如風而過,很快,他們便到.達了水泉營堡的衙署之前,然後很快的,一封兵部來的緊急公文,便送到了正在衙署內查看塞外地形圖的黃來福手中。

兩鎮的五年計劃發佈後,各地.的建設也是轟轟烈烈地展開,幾個月來,黃來福便領着親兵們展開了馬不停蹄的巡視。從山西鎮到大同鎮,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特別是塞外三衛的復衛,更是傾注了黃來福的許多精力。

幾日前,在大批的來福營親衛隨行下,他更是親臨.巡視三衛之地,親身解決了許多問題,特別是調度塞外各農場的屯田對三衛的糧餉支援事宜。

三衛遠離內地,補給困難,沒有塞外各農場的糧食.支持,是很難在塞外生存的,而且三衛有近三萬的軍隊平民駐紮,他們以後的屯田,他們的糧餉軍器供給等,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好在這些年來,移民塞外的大明流民越來越多,.從清水河到黃浦川河一帶,無數的農場與村鎮建立起來,他們出產的屯糧,完全可以解決三衛軍士的糧餉問題,而且三衛附近還有大批的荒地,以後三衛軍士自己屯田,也可以大大地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不過三衛復立.後,黃來福最關注的還是塞外蒙古諸部的反應,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塞外三衛的復衛,似乎並沒有引起塞外三娘子等蒙古諸部多大的反應。

黃來福幕僚分析,塞外蒙古諸部的沒有反應,或許一是她們己是認命於事實,現在兩鎮的軍事力量己是極大,特別是總督黃來福威鎮四海,沒有人敢與他爲敵,塞外各地的復衛,己不是她們所能阻攔的。

二是這些年來,經過羊毛等各種貿易,她們與山西鎮內地有了龐大的利益關係,她們的部落從上到下,都有從中獲利,再興刀兵,己是不合她們的利益好處。所以與黃來福和平相處,甚至忍讓退讓,己是三娘子部的主流思想。

塞外蒙古諸部的反應看在內,自然讓黃來福輕鬆了一些,從三衛巡視回來後,他便停留在水泉營堡,打算修整數日後,便回五寨堡總督府,繼續自己下一站的巡視。

而此時當黃來福接到兵部來的緊急公文時,幾個來福營的親將及總督府的幕僚正圍在他的身旁,這些天來,經過幾月奔波,黃來福清瘦了一些,不過眼神卻更是銳利,精神也非常好。

看衆人都是眼巴巴看着自己,不知道兵部來的是什麼事,黃來福展開了兵部公文。

上書:“告於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官黃來福得知:播州蠻賊楊應龍,戕滅土官支屬,謀奪官職地方,敵殺官軍,兇惡逾甚。今特命爾前去提督軍務,剋期出征,照依兵部議奏事理,博採衆論,講畫方略,會計錢糧,酌量地方遠近,官兵多寡,隨宜徵調,會合剿殺。各該鎮、巡等官俱聽節制,一應軍馬錢糧等事,悉從便宜區處。爾須親臨調度,申嚴號令,相機殺賊。各兵所得賊人財物畜產,就給本兵。斬獲功次,送巡按御史紀驗明白,以憑升賞……”

下面是剋期出征的時間表,兵部的官印公章等。

原來是一份任命自己出徵播州的文書,總督三省軍務,平播州蠻賊楊應龍……看着手中的公文,黃來福眼中精光一閃:“這場戰事果然來到了,看來自己又要領兵出征了,不過這也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嗎?”

其實從幾年前開始,黃來福便一直關注着西南端這場歷史上有名的戰事,就是萬曆三大徵最後一徵的播州之戰,所以眼下有這份任命出征的兵部文書,黃來福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播州之事,己經連綿數年,規模浩大,遍及三省千里之地,主人公便是這個播州土司官楊應龍。

說起播州,當時明朝爲了治理西南各省衆夷,在各地設立了衆多的土司官,播州就是西南的衆土司之一,此時播州大至就是後世的遵義地帶,位於川、貴、湖之間,遠於王化,山川深阻,地勢險要,方圓二千里,爲西南夷中之最大者,民悍而財富。自唐代幹符年間楊端入播來,楊氏歷經唐、宋、元、明二十九世八百年未變,累世在此做官。

明初時,楊堅率衆附明,遂被命名爲播州宣慰司。隆慶五年時楊應龍父楊烈死,隆慶六年楊應龍襲職宣慰司使。楊氏歷代統治播州,勢力盤根錯結,特別是這個楊應龍,生性雄猜、陰狠嗜殺,早有不臣之心。由於他多次應徵參戰,深知川兵之脆弱,遂有佔據蜀地之心。

萬曆十四年,楊應龍因從調有功,升任都指揮使,加封爲瞟騎將軍。很快又因爲向朝廷進獻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賜飛魚服。這讓他更是驕橫,輕視禮制,居所內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儼然是一個土皇帝。

楊應龍爲人狡詐多疑,好以誅殺立威,結怨甚深,所轄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紛紛叛離。楊應龍聽信寵妾讒言,殺妻及岳母,妻叔張時照嚮明廷告其謀反。

萬曆十八年,貴州巡撫葉夢熊也上奏楊應龍不法諸事,力主勘問。萬曆二十年,楊應龍赴渝受審,依法當斬。時倭人進犯朝鮮,楊應龍請求獻金贖罪並帶兵徵倭,朝廷允准。

不過隨後繼任四川巡撫王繼光堅持嚴提勘結,楊應龍抗命不出,朝廷下令進剿。萬曆二十三年五月,朝廷革楊應龍宣慰司使,由其子楊朝棟理宣慰司事。其後楊應龍糾集部衆,在川、黔一帶攻城奪地,大肆搶掠,殘害百姓,擊殺官軍,十分猖獗。

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派兵襲掠餘慶、大呼、都壩,焚劫草塘二司及興隆、都勻各衛,圍黃平,戮重安長官家。萬曆二十五年,楊應龍劫四川江津、南川諸邑,襲擊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並侵擾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

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楊應龍大掠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很快又侵入湖廣偏橋衛城中,俘指揮陳天寵,羅承恩諸人及子女。楊應龍獸性大發,大索城中,令手下奸yin城中女子,或令被掠女子裸體坐於木叢中,其軍士嘻笑射樂,又或燒蛇從陰入腹,人蛇俱斃。又掘墳墓焚屍,灰飛蔽天,朝廷震怒。

萬曆二十七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等率兵三千進剿。楊應龍令其弟楊兆龍、子楊朝棟至飛練堡迎戰,官軍無一生還,江東之被革職。

到了這個地步,萬曆皇帝己決心平定楊應龍叛亂,此時明朝援朝抗倭戰事已經結束,萬曆皇帝令前四川巡撫李化龍爲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川、湖、貴三省兵事,決意進剿。同時間,還不斷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除三省兵力外,雲南、陝西、山東、河南、寧夏、天津的兵士皆在徵援之列。

李化龍於萬曆二十七年三月奉旨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務後,五月進入四川,即請設標兵,並傳檄總兵萬鏊自松潘移重慶,並調集鎮雄、永寧各漢、土兵設防。

萬曆二十七年六月時,楊應龍乘明軍未集,大勒兵犯綦江,圍城數匝,登城後,又下令縱囚焚掠,盡取資財子女,老弱者殺之,投屍蔽江而下,水爲赤。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楊應龍統兵八萬,從五路攻陷龍泉土司,縱兵血洗秦江城,舉國震驚。

此時朝議賊勢衆大,官軍不可支,三省總督李化龍未有所功,恐難勝任,此時己任兵部尚書,曾在朝鮮與黃來福並肩作戰過的兵部尚書邢玠提議讓有大明第一名將之稱的黃來福領軍出戰,平定播賊之亂。

此時大明雖然名將衆多,當時劉鋌,董一元,麻貴,陳磷等皆爲一時之俊傑,不過他們似乎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也沒有取代文人,總督幾省軍務的才能與威望。

所以兵部尚書邢玠的提議雖讓衆臣頗有非議,不過似乎己經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且萬曆皇帝立時力挺,畢竟黃來福在朝鮮的成功例子是擺在那的。

由於軍情緊急,很快朝議己定,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初,兵部便下發緊急公文,任命黃來福取代李化龍爲新任平播總督,統領四川、湖廣、貴州等地幾省官兵,務必一舉蕩平播州楊應龍的叛亂。

兵部的緊急公文下發到五寨堡總督府後,由於黃來福巡視外面,留守的官吏們自然是緊急派人通知黃來福了,便有了眼下黃來福在水泉營堡的一幕。

……

看黃來福看完公文,只是沉默不語,他身旁的楊小驢試探道:“總督大人,這兵部行文來是爲了何事?”

黃來福,揚了揚手中的公文,對他笑了笑,道:“小驢,我們又要去打仗了!”

一干手下都是大喜,道:“去哪?”

“播州!”

楊小驢,顧大刀等人都是相顧歡喜,關於西南方的播州之事,這些年鬧得沸沸揚揚,他們就是在晉西北,都是有所耳聞,幾年過去了,看來這場西南方的叛亂,還是要靠他們山西軍去平定啊,這讓他們更是豪氣涌現。

與別鎮軍士害怕出征不一樣,山西鎮的軍隊一直是大明軍隊中想戰敢戰的代表,這些年來,山西軍每一次出戰,從上到下都獲得了大量的好處,這讓他們征戰的心更爲的熱切。

特別是楊小驢,更是渴望獲得軍功,當年他與江大忠二人同爲黃來福家丁,不過眼下江大忠己是副將,他還是遊擊,自然是內心中頗有想法。此次機會來了,他自然是希望再次跟隨黃來福出戰,回來好再次封侯拜將。

而顧大刀以黃來福爲榜樣,更是雄心勃勃,眼下他雖是千總之銜,但當然遠遠不能滿足,去年年底時,迫於父親顧世銀等人的壓力,他終於娶了妻室,很快妻子身懷六甲,成家立室後,無後顧之憂,更是渴望殺敵立功,好回來光宗耀祖。

……

黃來福領着親隨幕僚各人快馬加鞭回到五寨堡總督府,兵部官員及宮中來的使者太監早己等候在總督府內。

二人見黃來福回來都是大喜,不過二人都是催促甚急,希望黃來福調集兵馬,能儘快出發,最遲在二月底就要出兵。

使者太監還取出萬曆皇帝的聖旨宣讀:“逆賊楊應龍等糾衆據險,殺害鎮守內官及三司有官,損折官軍。朕念生靈荼毒,賊惡貫盈,不可不痛加剿滅。兵各至日,爾宜斟酌調遣,宣佈恩威,明示賞罰,令其奮勇效力,會合剿殺。務俾逆賊授首,地方獲寧,斯副委任。欽此。”

黃來福欽遵奉敕,由於軍務緊急,黃來福就不必上京謝恩面聖了。

爲了方便行事,治軍明肅,此行使者太監來,還帶來了萬曆皇帝賜給黃來福的尚方寶劍:“偏裨以下不用命者誅以徇,文武無大小遠近惟部署,兵馬錢糧器械惟調度。”

這種特權爲黃來福的治軍領軍可說是提供了便利,讓黃來福大喜,此次平亂的西南數省官兵近二十萬,很多都是各省的驕兵悍將,有了這個尚方寶劍,自己將來平定播州楊應龍的叛亂時,可就方便多了。

那使者太監是萬曆皇帝的心腹太監,他早知道黃來福得萬曆帝的寵溺,所以並沒有擺出什麼架子,說話時也是推心置腹,他道:“皇上戰意甚銳,希望黃總督能殺敵報國,不負上意!”

黃來福道:“還請公公告知皇上,爲國盡忠平賊,下官敢不盡心戮力?皇上只管在京中坐聞捷報就可。”

兵部及內官使者在五寨堡住了數日,臨行時帶了大批的財帛滿意回去。

黃來福在兩鎮動員,此次播州之戰,他準備率領山西鎮大同鎮一萬五千員軍馬前往平亂,這是個龐大的計劃。黃來福歷年出兵,以此爲最。

很快,軍隊中的情報部門,便將播州楊應龍方面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來。參謀部也依各種情報資料,緊急擬定起相關的作戰計劃來。

而兩鎮將出兵西南的消息也在境內是傳得沸沸揚揚,不說山西鎮的兵將們都想出徵,就是大同鎮的官兵們,也同樣是非常心動。

這些年來,黃來福領兵出戰,每戰都是戰無不勝,隨軍出戰的將士們都獲得了大量的好處,而且付出的代價極小。外鎮的將官們看在眼裡,同樣是眼熱心動。

此時兩鎮全軍的三等考覈還未完成,不過由於去年年底時,黃來福在兩鎮足額地下發了軍士們的糧餉,兩鎮軍士士氣高漲。

而且大同鎮此時己挑選出了一萬餘名的甲等軍,眼下塞外又是無事,兵火不興,所以大同鎮總兵麻錦希望黃來福能讓自己率領一批的大同鎮軍馬隨同出征。

黃來福同意了麻錦的請求,讓他挑選五千名大同軍士出戰,相關的兵將名單冊薄,就由他與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一起擬定。

而放在山西鎮內,各營各堡軍將同樣是搶破了頭,大家都希望黃總督能率着自己去殺敵立功,連黃來福的大姐夫徐學世,二姐夫李應春,三姐夫田大付幾人同樣希望此次能隨軍出戰。

看着自己的小舅子一步步從一個衛所千戶爬到了眼下兩鎮總督的高位,幾個姐夫內心中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雖然這幾年中,他們因爲黃來福的緣故,在財物上獲得了衆多的好處,但他們當然不會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特別是大姐夫與二姐夫,眼下他們只是守備之職,當然希望自己在官位上能更進一步了。

反正跟着自己的小舅子,危險小,立功的機會大,好機會就在眼前,怎麼能不去呢。在幾個姐姐的說情下,最後黃來福同意幾個姐夫率領自己的一些家丁們,一起跟隨自己出戰。爲了他們的安全,就讓他們跟在自己的標兵營身後就是了。

最後的結果是,連自己的一部分來福營家丁們在內,山西鎮共出兵一萬,連同大同鎮的軍士們,兩鎮共出兵一萬五千人。

一時間,從二月初到二月底,兩鎮各地的兵馬頻繁調動,衆多的兵馬不斷彙集在總督府的五寨堡內。五寨堡上空,充滿了異樣的火熱氣氛。

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就是錢糧,對這一點,黃來福己是深深體會。

雖說自己此次是總督數省的平叛軍馬,相關調集的糧草也都是自己總理。不過黃來福是深知各省那些主管糧草的文官們的德性的,緩慢,僵化不說,這些人還對自己充滿了惡意。特別是自己在兩鎮的新政,更讓衆多的文官們對自己深惡痛絕。

他們一個糧草製革,就有可能給自己的平叛任務帶來了衆多的變數。所以說此次平亂的糧草供應,黃來福決定還是由自己來解決算了。省得到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些年下來,給過幾場戰爭,五寨堡及山西各地的商人們,己經與黃來福合作得得心應手,黃來福己經建立起完善的商人供應糧草後勤體系,黃來福將要領軍出戰西南的消息一傳來。立時便有各個商賈們找上門來,希望能爲大軍供應糧草。

這點上,黃來福全部交於渠源銳去主理,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當然這樣一來,等於此次的播州之戰,打的就是自己的錢糧,而且近兩萬的兩鎮軍士們,甚至有可能是整個平播的數省二十萬大軍,他們的錢糧,到時都要自己出資,這點上,黃來福當然不能答應,他必需將債務轉嫁出去。

所以他又祭起了自己的法寶,對外發放平播債券,首期爲兩百萬兩銀子,以黃來福的信用及到時播州等地的資源爲抵押。

這點上,黃來福己是做得得心應手,而且他的信用極好,果然,黃來福的首期平播債券一發放,就引起了大明商民們的普遍關注及興趣,連萬曆皇帝都是非常關注。當然了,戶部尚書陳蕖對於黃來福又挑動自己的權威去發放債券,自然又是憤怒不己。

按黃來福交待渠源銳說的,不要看播州這個地方似乎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其實卻是資源非常豐富。這播州就是後世的遵義地區,後世探明的礦產己達六十餘種,其中錳、硫鐵礦、硅石、鎳、鉬鋇更爲優勢礦產。

而且這個地方的農林牧業等自然資源都非常富足,遵義市後世更有黔北糧倉之稱,而且在後世時,這個地方的菸葉質量優良,毛竹也爲全國七大產區之一,大木,楠竹、杜仲、棕片、油桐籽都均爲全省三分之一,還盛產名貴中藥材,其中杜仲、黃連、天麻、黃柏、吳萸爲貴州五大著名藥材。

後世貴州省存在着大面積的森林及宜牧草山草坡,有着很好的發展林牧的條件。而放在遵義,也就是現在的播州地區,森林及畜牧用的草山草坡面積更爲龐大,利用起來,完全可取得很好的效益。以播州爲點,到時敷設西南地區,到時這些地方開發起來,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投入得不到回報。

在黃來福的金字招牌下,平播債券的販賣非常順利,源源不斷的銀子換成了糧餉,爲黃來福將來的平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而且黃來福的這種成功的做法,己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自然也引起了有心人的關注及學習,不過他們雖然也想學習黃來福的做法,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在充足糧餉的供應下,兩鎮平亂軍的先鋒,己經先期出發,到了二月底的時候,兩鎮軍馬,己是全部彙集在五寨堡,在黃來福的率領下,誓師出征。

……

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0章 軍糧第22章 過節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7章 變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5章 威赫第3章 期望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26章 不滿第246章 談判第81章 武裝開礦第92章 分功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7章 謀劃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34章 城破第119章 平叛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18章 劉二妞第269章 海龍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42章 毆打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3章 期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61章 成親(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19章 平叛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86章 商路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32章 跋扈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56章 收稅第252章 還鄉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26章 踊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42章 毆打第17章 大幹第235章 潰散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7章 謀劃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7章 變化
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0章 軍糧第22章 過節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7章 變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5章 威赫第3章 期望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26章 不滿第246章 談判第81章 武裝開礦第92章 分功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7章 謀劃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34章 城破第119章 平叛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18章 劉二妞第269章 海龍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42章 毆打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3章 期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61章 成親(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19章 平叛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86章 商路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32章 跋扈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56章 收稅第252章 還鄉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26章 踊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42章 毆打第17章 大幹第235章 潰散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7章 謀劃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7章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