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平叛

三邊總督魏學曾此時駐軍花馬池,聞變大驚,他一邊上疏稟報朝廷,一邊急命部將張雲,郜龐帶五千兵馬,前往寧夏鎮城勸降。

不過叛軍只是緊閉城門,對勸降的人不於理睬。到二月二十三日,叛軍又將不願跟隨劉東等人的遊擊樑琦、守備馬承先殺死。接着劉東來到城牆,對張雲、郜寵二人口出狂言,要朝廷許可他世守寧夏,否則他將聯合河套的蒙古人,一起發兵潼關。

張雲,郜龐二人大怒,揮兵攻城。拜義子云,土文秀率兩路大軍從官軍後面殺了過來,鎮城內軍馬又順勢衝殺,官軍死傷兩千有餘,餘者潰散。

叛軍更是聲勢大振,除留一部分兵馬據守寧夏鎮城外,餘者分爲數路,四面出擊。

一路由承恩率領,南下攻打玉泉營,遊擊傅垣帶兵堅守,千戶陳繼武乘傅垣不備,將他打昏,獻了玉泉營,加入了叛軍。接着承恩又率軍攻打寧夏中衛、廣武堡,守軍參將熊國臣棄城逃跑,一時間承恩領的叛軍氣焰十分囂張,很快橫掃了河西四十七堡。

一路由土文秀率領,攻打平虜堡,不過在這裡,叛軍遇到了釘子。

在這裡鎮守的,是參將蕭如薰,面對土文秀率領叛軍的攻擊,蕭如薰率軍堅守城池。

蕭如薰的夫人楊氏是尚書楊兆的女兒,賢而有智,她激勵夫君精忠報國,所以蕭如薰更是安心。\爲幫助丈夫守城,楊氏變賣自己的首飾。準備大量的酒和肉,親自上城犒勞將士,又動員城裡的男女老少都參與守城,拆房取磚,上城作戰。她更親自領了一隻娘子軍,助兵守城。

在平虜堡軍民一心下,土文秀攻圍數月,竟不能下。拜見平虜堡攻打不下,就轉而攻打靈州城,同時派人送給蒙古順義王力克不少金銀財物。請他出兵助戰,願割花馬池一帶,聽他駐牧。

力克是俺答汗之孫,被大明襲封爲順義王,但他卻管不住自己地部下,包括他的孫兒卜失兔。力克有部屬幾十部。僅在河套,就有屬下部落大小四十二支,他實際掌握的兵馬不過兩萬人。

萬曆十九年時,他在河套的部下莊禿賴,卜失兔等部騷擾大明的甘涼洮岷等地,萬曆帝大怒,在十九年秋停止了對力克的賞賜與互市。二十年初時,河套的著力兔部。莊禿賴部等部又騷擾大明的山西鎮。被黃來福所敗,作爲名義上的首領,力克應該承擔責任,這開市更是遙遙無期。

力克早己窮苦多時,在聽了拜的請求後,不由動心,他與各部商議是否與大明決裂。三娘子所轄十二部反對與大明決裂,但力克之孫卜失兔力主進軍中原。掠奪財富,他言此時大明邊軍內亂,草原部落正好趁虛而入,何樂而不爲?還有火落赤,真相等部,早在去年時,便與大明開戰。聽聞卜失兔這樣一說。更是同意援助拜,並極力慫恿各部。領兵助亂。

於是卜失兔先帶一千部下,願作前鋒,進軍韶剛堡,策應拜叛軍。他領軍來到韶剛堡,守將汪汝漢單騎出堡,連發三箭,射死了卜失兔三員探路地斥候,卜失兔大驚,連忙止住大軍,退回草原,不敢再進攻韶剛堡。

三月四日,三邊總督魏學曾進駐下馬關,他根據叛軍動向,分兵兩路。首先飛檄命寧夏副總兵李權署總兵,統師進剿。自己親率部分兵力進駐花馬池,切斷蒙古河套各部與叛軍的聯繫。

李命遊擊吳顯、趙武、張奇等人,領兵三千,援救靈州。自己率軍沿黃河堵截,阻其叛軍南渡。蕭如薰也帶着平虜守軍從堡內殺出。不到十五日,官軍逐漸收復了河西四十七堡,將叛軍壓逼至寧夏城一隅。這讓叛軍士氣直線般地衰落下去。

二十五日,力克率領三千蒙古騎兵前來增援拜,叛軍大喜,拜更是急令土文秀,許朝二人帶兵接應,並將力克一行人請到了鎮河演武場駐紮。

拜和劉東等人出了寧夏鎮城來,更以部屬之禮拜見力克,又蒐羅鎮城內的女子,犒勞力克領來的三千蒙古兵,一時間,寧夏鎮城內外有如地獄般,到處是女子的哭泣。見拜和劉東如此,力克自然是非常歡喜,揚言己與拜等人成爲一家。

有了蒙古人的援助,拜等人精神大振,當下與蒙古人合兵,分爲兩路。一路由義子云引力克等蒙古兵攻打平虜堡,一路由拜自己與土文秀攻打玉泉堡。

平虜堡參將蕭如薰與夫人楊氏合議用計破之,由夫人楊氏帶領全城百姓負責城守,又將三千兵馬設伏於南關,自己帶五百老弱前來迎戰,又假裝兵敗,引誘蒙古人和叛軍進入南關,然後伏兵四出,各類弩箭,火器四射。

伏擊圈內還有各種地車輛,上面堆滿了燃火物,火光沖天,地上又有不計其數的馬刺,蒙古騎兵們自相踩踏,只能被動挨打。拜最勇猛的義子云,更是被當場射死。這時著力克還在後隊,聽了前面的情況,哪還敢戰,也不和拜等人招呼,竟帶着餘下的蒙古兵遠遠的逃出塞外去了。

平虜堡的攻擊失敗。

而另一路,拜與土文秀攻打玉泉堡時,由於遭李率領的援軍夾擊,也是無功而返。正垂頭喪氣中,又聽說著力克連招呼都不打,就帶着自己地蒙古兵逃出塞外去了。

拜等人不由破口大罵,罵這些蒙古人陰險怯弱,不講道德,不講誠信,真真是靠不住。罵了半天沒辦法。衆人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到寧夏鎮城。

形勢不妙,拜招集叛軍將領們商議,拜假意將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衆叛將感動。劉東言城內糧草衆多,又有幾萬叛軍,只要堅守城池,就會有奇蹟出現,同時可以蒐羅城內地金銀珠寶,再請求河套的蒙古部落出兵。

許朝也是拔刀砍下桌角,言道有欲降者。便如此桌。當下衆叛將歃血盟誓,同生共死。拜又派人帶着大批的金銀財物,鼓動蒙古各部落出兵。

由於平虜堡參將蕭如薰孤城抗賊,名揚西北,萬曆皇帝得知後十分歡喜,特別給予豐厚的獎賞。擢升他爲寧夏鎮副總兵官。

到這時候,寧夏叛軍外圍盡去,三月三十日,李率六路大軍完成對寧夏城地包圍。

四月五日,叛軍急開東、北二門,各出精騎2000出城搏戰,另派步卒列火車爲營,實施防禦。官軍發起攻擊。奪叛軍火車百餘輛。叛軍淹死於城壕內無數。此時吊橋未及拉起,延綏副總兵王通帶着一個親兵,名叫高丁的好漢,趁機殺入北門,不過餘者的榆林鎮官兵不敢跟入,只有王通二人殺入城門。土文秀一箭射中王通額頭,那親兵高丁忙將王通救了出來,叛軍也趕快拉起了吊橋。

眼見朝廷重兵雲集。拜夫人施氏責備拜有福不享,非要弄險。承恩大怒將繼母施氏一把推跌在地,恨恨而去。拜此時也是憂心忡忡,與許朝等人商議招安一事。

魏學曾正愁糧草不繼,想要退軍就食,又擔心叛軍突圍出去,投奔蒙古人。那時就遺患無窮。遂將計就計。下令停止攻擊。並經常以上司對下屬的口氣,行文斥責拜等人。拜見朝廷還以屬部相待,更是放心。

幾日後,土文秀,許朝二人出城商量受降條件。承恩、劉東見官軍乏糧催餉,遂率精騎潛至漢延渠,奪得官軍糧餉二百餘車,阻斷官軍補給,叛軍士氣又燃燒起來。

四月二十一日,官軍再次組織攻城。不過因拜挾持慶王及隨府穆來輔等官員,堅守寧夏鎮城,連着攻城一月有餘,毫無建樹。此時拜又請求於著力克,著力克又組織蒙古各部,襲擾寧夏鎮邊境,大大增加了平叛地難度,明軍難以應付,魏學曾在往靈州途中被賊圍剿,幸救而得免。

魏學曾久攻不下,於是向萬曆帝請求以招安爲主,平息戰亂。萬曆帝大怒,特旨擢升蕭如薰爲寧夏鎮總兵官,統一指揮延綏、甘肅、固原諸路征剿大軍。又調猛將麻貴爲副總兵,帶兵前往助戰。並賜魏學曾尚方寶劍,有畏敵避戰者先斬後奏,並授旨他:“殺知府以下將官不用命者,不必上請”。

猛將兄麻貴到了寧夏,與蕭如薰幾番組織大軍攻城,都未能得手。五月二十九日夜,蕭如薰、麻貴乘風縱火,架雲梯攻城。叛軍以滾木壘石還擊,官軍死傷千數。魏學曾見強攻不克,遂採用離間計,企圖從內部突破,未果。

此時萬曆帝已對魏學曾不滿:“堂堂天朝因麼麼小丑遣兵累月而未奏蕩平,豈不辱國?”

朝中也多有紛議,認爲魏學曾乏應變之才,無力剿平禍亂。浙江道御史梅國楨上奏萬曆帝道:“麻貴雖勇卻不敵李如鬆,懇請起用如鬆,定可收到奇功。”

顧秉謙密奏道:“李成樑父子久鎮邊關,飛揚拔扈,不受方鎮節制。切勿前門拒狼,後門迎虎。”

萬曆帝有些猶豫不決,朝議有人認爲李成樑父子兵權過重,李成樑不宜再握兵權。科臣王德完認爲梅國楨舉薦失當,存有私心梅國楨爲表心跡,自薦願同李如鬆前往寧夏平叛,並上疏道:“李氏父子當防之於遼東握兵之時,而不當防之於廢棄離任之後。”

又表明自己的心跡,道:“臣自外吏入廁臺班,雖懷狗馬之心,未效涓埃之報。若疑徒市私恩,不顧國計,願與成樑馳赴寧夏,同心討賊,不必加以別銜,假以重任。”

此次上疏,梅如願以償,得到萬曆帝許可:“奉聖旨,梅國楨就着同李如鬆前去監軍,並紀錄功次。”

當時李如鬆爲宣府總兵,由於軍情緊急,萬曆帝急令他爲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並抽選遼東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各路人馬約三萬人,由李如鬆統領,一起前往寧夏鎮平叛。李如鬆也是大明朝中後期唯一一個由武臣擔任提督者。

接到聖旨後,李如鬆如雨般地發出公文,要各路人馬,遠的來宣府集中,近的原地待命,又任命自己兄弟李如柏爲先鋒官,李如樟督運糧草,先期開赴前線。

與此同時,甘肅巡撫葉夢熊也主動請纓,願意協助魏學曾平叛,他可出神炮火器戰車四百輛,苗兵三千,自備糧餉前往寧鎮平亂,皇帝壯其志,命其前往助戰。浙江巡撫常居敬也主動請纓,願自選一千精兵前往,也得到朝廷的嘉許。由於山西鎮也在出兵之列,而山西鎮最能打的就是副總兵黃來福麾下地人馬了,很快,黃來福接到兵部地公文,要他出兵兩千,隨同李如鬆一起出戰。

這可是個宣揚五寨堡地好機會,當下黃來福管轄的五寨堡和老營堡,都是緊急動員起來。

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71章 毛紡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87章 大鐵廠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9章 行商第245章 威赫第166章 上任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8章 轟動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38章 援軍第235章 潰散第225章 朝會第134章 慘烈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7章 謀劃第234章 城破147章 面聖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30章 軍糧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07章 糧盡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26章 不滿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12章 老營堡第209章 冗濫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51章 軍歌(2)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3章 期望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93章 除夕日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92章 分功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75章 大過年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72章 神池、馬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73章 賑災、清議
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71章 毛紡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87章 大鐵廠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9章 行商第245章 威赫第166章 上任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8章 轟動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38章 援軍第235章 潰散第225章 朝會第134章 慘烈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7章 謀劃第234章 城破147章 面聖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30章 軍糧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07章 糧盡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26章 不滿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12章 老營堡第209章 冗濫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51章 軍歌(2)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3章 期望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93章 除夕日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92章 分功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75章 大過年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72章 神池、馬賊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73章 賑災、清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