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

公元1592年8月7日,萬曆二十年六月三十日。

黃河流經銀川平原後,水流變緩,河水也渾濁起來。近中午,天氣還是炎熱,渡口這邊的地面上,己是密密地扎滿了接官的涼棚,沿着涼棚邊,各色旗幟不絕,還有很多不知從哪找來的吹鼓手們。

黃來福手下的家丁們,還有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手下的家丁們,還有那些吹鼓手們,都是無聊地坐在涼棚內休息喝水。只有黃來福,還有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站在涼棚邊,不住地往河口那邊張望。

作爲李如鬆的弟弟,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就不用說了,作爲中邊數鎮援兵一部分的黃來福,名義上的上司李如鬆將要到來,黃來福自然也有出來迎接的義務。

衆人一直跑到離鎮城頗遠的黃河邊來迎接。至於三邊總督魏學曾等幾個高級文官,還有他們手下的一些武將們,自然沒有跑這麼遠來迎接御史梅國楨、提督李如鬆等人的義務。

看了半天,河口那邊的橫城渡口雖然各色大船小船密密麻麻,但卻沒什麼大軍到來的動靜。想必探馬雖說來報,李提督領的大軍,己經快到黃河邊了,但大軍各事繁雜,一時半分,不可能那麼快。

等了一會兒,衆人都有些無聊起來,黃來福便和李如柏談話,旁敲側擊地問一些他大哥李如鬆的事。

對黃來福來說,李如鬆的大名他在後世就久仰了,來寧夏城前,他更是仔細查過筆記本電腦中相關的記錄。依他知道地。這李如鬆是出名的驍勇善戰,而且官運極好,少年時便由武進士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因戰功遷署都督僉事,爲神機營右副將,萬曆十一年,又升任山西總兵官。萬曆十五年,又爲宣府總兵官。鎮守大明重鎮。

不過李如鬆得志的同時,爲人也是出名的跋扈狂傲,爲人很不好相處。不說大明的各位武將,就是普遍的文官巡撫總督的。他也向來不放在眼裡。爲此,御史言官們不知道彈劾李如鬆多少次了,但每次李如鬆都是安然無恙,因爲萬曆帝非常欣賞他。

作爲後世人,黃來福暗中猜測,李如鬆如此囂張跋扈,得罪天下無敵手。卻能一直得到萬曆帝的寵愛。或許是因爲在君王心中,這種囂張容易得罪人的人,比那種潔身自好,擅長拉攏人心,廣受民衆官員喜愛地官員武將更讓人放心吧。否則歷史中就不會有“自污”一詞了。

當然,李如鬆狂傲的同時,他也是有自己資本的,一生戰功無數,特別是在寧夏之戰及不久後的朝鮮之戰中。李如鬆一直表現突出,只可惜在萬曆二十六年時,己身爲遼東總兵官地李如鬆,在率輕騎追擊蒙古人的時候,途中埋伏,陣亡於撫順渾河一帶。卒年五十,一代名將落。

作爲李如鬆名義下地下屬。黃來福很想多瞭解一些李如鬆地事情。將來自己好應對。

聽黃來福問起。李如柏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些天中。他對這個年輕地山西副總兵很有好感。黃來福讓五寨堡商隊平價賣給他糧草。還有很多五寨堡商品。讓李如柏手下地將士們擺脫了飢餓。不知讓多少城下地大明平叛軍隊羨慕。

不過談起自家地大哥。李如柏卻是臉有複雜之意。那神情似乎是又崇拜。又有幾分地嫉妒。

最後他道:“黃將軍。我大哥脾氣有些不好。到時你要注意些。”

黃來福點了點頭。

李如柏又看了對岸一眼,對黃來福笑道:“快近午了,不如叫手下的將士打幾尾魚打打牙祭,黃將軍不知道,這寧夏黃河邊的鯉魚肉質肥厚,細嫩鮮美,可是好東西。”

黃來福也笑道:“那我可要一飽口福了。”

忽然二人都是神情一動,李如柏往河對岸仔細地看了一眼,喜道:“他們來了。”隨後,涼棚邊的那些吹鼓手們也是被驚動起來,各人紛紛道:“來了來了,李提督的大軍來了。”

在鞭炮和鼓樂聲中,密密麻麻的船隻不斷靠岸,船上載着的各色的大明軍士不斷靠岸,到了岸上平原後,在將官地命令下,開始亂轟轟地整隊。從各色旗幟,還有他們的口音及衣甲中,就可以看出他們是哪鎮官兵。一般來說,宣府鎮和大同鎮官兵的口音相差不多,遼東鎮的官兵口音會獨特些。

以精銳程度來說,遼東鎮的官兵老弱會少些,裝備也最好,騎兵爲多。整體可以看出,這遼東、宣府、大同三鎮官兵,普遍比西北邊鎮的官兵裝備好多了。

不過依此時大明邊軍地普遍習慣,不論是各鎮,都是騎兵才配有鐵甲,不論他是小兵還是軍將。而普通的步兵和火銃兵,都是人人穿着紅胖襖戰服,僅有旗總以上的軍官才配有鐵甲或是皮甲,這三鎮也不例外。或許,只有黃來福的軍隊特例,連步兵都配有鐵甲及馬匹。

最後是幾隻大船來到,上面載着李如鬆作爲親兵的二千家丁,這些家丁都是騎兵,個個身披鐵甲,人人長得高大粗壯,顧盼間,傲氣十足。

黃來福仔細看去,發現不論是身體素質上,裝備上,還是在殺氣上,這些人都不差於自己手下的軍隊,畢竟這些家丁都是從小就跟隨李成樑,李如鬆父子,從遼東鎮殺到宣府鎮,可說都是久經戰陣的職業兵,又錢糧不愁,那種殺氣,是自然而然的。而且李如鬆在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也曾在薊鎮擔任軍將,在戚繼光的訓導下,他練兵同樣有自己地一套。

比起先前那些下船地軍將,這些李如鬆的家丁們,在岸上地列隊行動中,更爲的快捷,動作更爲的嫺熟。在軍官們發出的各色的號令中,很快,他們就整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形,旗幟飄飄,整齊無聲。

大哥手下的將士如此精銳,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自然是覺得臉上有光,忽然,李如柏臉上露出笑容,他對黃來福道:“黃將軍,你看,我大哥,還有御史監軍梅國楨梅大人到了。”

黃來福連忙看去,只見一個全身甲冑,高大威猛,年在四十多歲的武將。隨同一個年過半百,身着大紅官袍的文官,在一些親將的隨同下,正從一隻大船上下來。

黃來福心想,這兩人難道就是李如鬆和梅國楨?他和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迎了上去,李如柏走到那武將面前,高興地道:“大哥,你來了?”

那武將正是李如鬆,他掃了二弟一眼,道:“你不要稱我爲大哥,這不是家中,出入都要以軍職相稱。”

李如柏的神情有些訕訕,只得重新施禮,道:“是,提督大人。”

他又上前拜見御史監軍梅國楨,梅國楨對李如柏倒是很和氣,只是微笑道:“李二將軍不用多禮。”

李如樟也是跟着二哥一起上前施禮,他平時爲人粗豪,不過他似乎很敬畏李如鬆,在大哥面前只是呆頭呆腦,呆板地向李如鬆及梅國楨行了禮後,一句話也說不出。

黃來福也是上前施禮道:“山西鎮副總兵官黃來福,見過提督大人,見過監軍梅大人,二位大人一路前來辛苦了。”

李如鬆銳利的目光掃過黃來福的臉上,似乎是驚奇他的年輕,不過他沒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只有梅國楨對黃來福很是好奇,他笑道:“難道這位將軍就是人稱糧神,財神的山西鎮副總兵黃來福?老夫在邸報上可是聽了很多關於你的事情。”

黃來福道:“這都是世人謬稱,末將愧不敢當。”

梅國楨撫須微笑道:“果然是年輕,看來黃將軍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黃來福道:“不敢,大人過獎了。”

李如鬆舉目掃過黃來福身旁的江大忠等人,還有黃來福那三百家丁們,眼中閃過驚異之色。隨後他皺了皺眉道:“怎麼,我等領大軍前來,三邊總督魏學曾他們沒有前來迎接嗎?”

這話黃來福自然不好接口,李如鬆旁邊的梅國楨冷哼道:“魏學曾才薄德淺,素乏應變之才,無力剿定禍亂,只得靠朝廷不斷派來援軍。沒想到我們千里領軍前來,此人卻是如此無禮。”

李如鬆揮手道:“好了,大軍前進,直髮鎮城。”

此時前軍,還有李如鬆的家丁們,己有數千人過河整隊,只有後軍還有輜重等,還在不斷過河,幾萬大軍過完,怕是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在李如鬆的命令下,號令聲不絕,這隻大軍,便起身往寧夏鎮城而去。終於在傍晚時,到達了寧夏城下。

這隻遼東、宣府、大同各鎮合成的援軍,從萬曆二十年五月下旬開始,一直到今天的六月三十日,從宣府鎮出發,一直到寧夏鎮城下,途經一千六百多裡,路上共花費了四十天左右的時間。

在原來的歷史中,李如鬆是於萬曆二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到達寧夏城下的,或許是黃來福到來,歷史發生了一些變化,讓他晚了近十天的時間。

這隻大軍的到來,也讓城下各路大明軍隊軍聲大振。

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78章 大移民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75章 大過年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18章 劉二妞第233章 威力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37章 提督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52章 還鄉第5章 軍與兵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94章 歡聚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67章 播州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72章 神池、馬賊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68章 討價還價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75章 大過年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33章 離別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33章 離別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40章 大捷第238章 援軍第96章 連升三級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67章 播州第244章 度種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18章 劉二妞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78章 大移民第7章 謀劃第51章 軍歌(1)第18章 轟動第18章 轟動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35章 潰散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
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78章 大移民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75章 大過年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18章 劉二妞第233章 威力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37章 提督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52章 還鄉第5章 軍與兵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94章 歡聚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67章 播州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72章 神池、馬賊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68章 討價還價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75章 大過年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33章 離別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33章 離別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40章 大捷第238章 援軍第96章 連升三級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67章 播州第244章 度種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18章 劉二妞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78章 大移民第7章 謀劃第51章 軍歌(1)第18章 轟動第18章 轟動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35章 潰散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