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

黃來福笑道:“邊塞之利。莫大於絨褐氈裘。貴部世以畜牧爲業。牛羊以百萬稱。其畜牧爲邊塞之饒。不若剪毛若干。就地放牧。就地售出羊毛於我。而糧食之物。可由我山西鎮提供。蒙人不擅耕。漢人不擅牧。雙方合作。互利互惠。貴部不出力。便可坐收漁人之利。豈不更好?”

在黃來福的計劃中。邊塞的草原適合圈地養羊。如果自己與草原合作。一方面他們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五寨堡需求的羊毛原料等物。一方面又能從經濟上控制草原。可說是一舉兩得。

而五寨堡毛紡廠從萬曆十八年設坊開始。由於產品非常歡迎。一直供不應求。年利潤己從萬曆十八年的一萬多兩急速膨脹到現在的近二十萬兩。龐大的羊毛需求。使五寨堡周邊的羊毛價格也隨之增長了不少。

商人索利。鉅額的利潤使越來越多的晉商出塞收購羊毛。不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各樣的市場混亂。偷稅漏稅嚴重。黃來福許多稅收不上來。與塞外草原的合作。就提上了黃來福的議程。

聽黃來福這樣說。在場的俺答部各部落族長們果然心軍門。你說這區區羊毛之物。真能獲利嗎?”

俺答部與大明也有貿易。不過交易的多是整隻的牛馬等物。就算平時有收一些馬尾皮毛等。也是少數。這兩年雖說不斷有一些晉商出塞。收購羊毛等。不過由於量小。還有觀念問題。這種情形還沒有進入三娘子等人的眼簾。

黃來福微笑道:“夫人有所不知。我五寨堡的毛制貨品在大明各地非常受歡迎。五寨堡周邊的各軍堡州縣。也因爲五寨堡地羊毛收購而獲利豐厚。如果貴部與我合作。決對是有利可圖。財源滾滾。”

他看了一眼大廳四邊。就有一些部落的族長穿着五寨堡產出地毛紡呢絨面料衣裳。一些椅墊上。也擺着五寨堡出產的羊絨製品。他笑道:“就是夫人府上。不也多我五寨堡出產的羊毛製品嗎?可見我五寨堡的毛制貨品所受的歡迎度!”

他繼續道:“夫人想想。每年每隻羊。至少可得羊毛三十斤。約價五錢。十隻是多少。百隻是多少。千隻是多少。萬隻呢。十萬只呢?就是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百萬只呢。更是不得了。還有羊糞。羊肉等物。也可賣錢不是?夫人。不要小看這些羊毛。這可是天大的財富十斤市價約白銀二兩。黃來福到五錢。算算龐大的收購量。算算運費。這個價錢也是合理的。不過就算如此。坐收漁利。俺答部也可賺得盆滿鉢滿了。

果然聽黃來福這樣說。在場各人都是非常心動興奮。原來在各人心中。羊毛等物。都是非常不值錢地東西。一般堆放在那腐爛。沒想到卻可以換這麼多銀子。

十萬只羊的羊毛。就可換得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在草原中。這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啊。而在草原中。哪個部落。隨隨便便的沒有十萬只羊呢?一時之間。衆人都是有一種非常心跳的感覺。人人眼中都是放出了光芒。相互驚訝地議論紛紛。廳內立時如一鍋粥一般熱鬧。

三娘子也是非常興奮。她地直轄部落中。就有數十萬只羊。如果這些羊毛都出售。她可以賺多少啊。而且剛纔黃來福也說了。她們蒙古部民。如果不耕種。缺乏的糧食之物。可向黃來福購買。如果雙方合作。確實是互利利惠。

想到這裡。三娘子滿臉笑容地對黃來福道:“漢蒙一家。黃軍門所言。真是說到妾身的心中去。雙方能合作。確是互利互惠。不過……”

她想起一事。道:“只是羊毛剪下後。到時雙方如何互市呢?要知道。天朝與我部各市貿中。在山西鎮並無互市之地。”年間開始。大明與草原各部開市貿易。到了萬曆年間。雙方互市場所有十處之多。在大同鎮有得勝堡。新平堡。守口堡三地。在宣府鎮有張家口堡。在遼東鎮。在延綏鎮也各有互市之地。不過在山西鎮。卻是沒有一處互市之地。各商賈互市交易。都要到別處邊鎮去。極爲不便。特別是眼下有大批羊毛交易的背景下。

因此在山西鎮開設官市。勢在必行。黃來福的理想之地就是水泉營堡。在該地。除了官市外。黃來福也許可民市。不過必須在嚴格地管理之下。違禁物品。偷稅漏稅。這是黃來福決不許可的。

當下黃來福笑道:“夫人不必擔憂。下官可稟報聖君。提議在山西鎮設立官市。並且還不限定每年互市次數時間。到時雙方交易可隨心所欲!”

在大明。各邊鎮的互市交易日期。大率以一月爲期。如大同得勝堡互市地日期是五月二十八日到六月十四日。新平堡互市的日期是七月三日到七月十四日。宣府張家口堡的互市日期是六月十三日到六月二十六日。

但現實中。每年一次。一次一月的互市時間是遠遠不能達到雙方需求的。因此黃來福決定雙方互市的交易日期不限定時間次數。當然了。這需要黃來福去向萬曆帝遊說。不但如此。大明內地商賈。只需領有山西鎮總兵府邸發佈的關照及執照。即可出塞貿易。邊塞各部落地商賈。只要領有山西鎮總兵府邸發佈地敕書及執照。也可入關貿易!”

關照是明邊塞對出關民衆頒發的出入境證件。執照是黃來福地想法。類似大明內地的牙帖制和市籍制。以使邊貿地漢蒙商人們照章納稅。防止他們偷稅漏稅者。至於敕書。是明代蒙古人。女真人等關外胡人的入關憑證。唐代稱爲過所。宋代稱爲引。清時稱爲票照。

關照及敕書。是嚴格控制往來漢胡人等地有利手段。執照則關係到黃來福的錢包。二者他自然都要嚴格執行。

聽了黃來福的話後。三娘子等人更是歡喜。這樣一來。雙方的貿易就更方便了。而且聽了黃來福的種種話。似乎很多事他都是胸有成竹。這些事情。就是大明邊鎮任何一個巡撫都不敢打包票。而黃來福卻是信誓旦旦。各人不由對他另眼相看。

三娘子問道:“敢問黃軍門。這執照爲何物?敕書妾身明白。執照就恕妾身愚昧

黃來福解釋了。在場各人都是心中起了異樣的感覺。這黃來福身爲一個邊將。竟懂得這麼多商賈中的事物。他是將軍還是商賈啊?一個族長試探外缺鐵。不知道到時互市時。黃軍門可否讓鐵器自由買賣?”

聽到這族長這樣說。在場蒙古各人都是耳朵豎了起來。就是三娘子。也露出注意的神情。塞外缺鐵。就是各部之間相互的交易中。連鐵鍋。也要賣到一兩銀子一個。而且還供不應求。因此塞外蒙古各部。也很希望大明能放開鐵器地貿易。

不過聽到這族長的話後。黃來福卻是臉色一沉。道:“朝廷自有法度。鐵器等物。仍是絕禁交易之物。本官身爲朝廷一鎮總兵。豈可造次?”

爲了防止蒙古人買來鐵器後。用於冶煉鐵製兵器。反用來侵略大明。大明在各鎮與邊塞各部互市時。都是嚴厲禁止輸出鐵器。就是鐵鍋。開始都在禁止之列。以來宣大總督王崇古疏請:“及查得遼東開圓、建寧之市。以廣鍋入市。蓋廣鍋生鐵不受煉炒。行之已久。此可效行。及查得宣大沿邊山程險遠。鐵鍋鮮至。亦多用廣鍋。即當容照遼右之衛例。以廣鍋入市易。商夷攸便也。”

因此大明朝廷才准許不可回爐冶煉的廣東鐵鍋進入互市交易。但是。硝黃、銅鐵、盔甲、兵刃都在互市嚴禁之列。嚴禁進入互市交易。

但雖說如此。山西鎮各地也沒有官方市所。但邊牆相接卻多私市。由於雙方貿易獲利可說是非常豐厚。厚利之下。大明各商民都是趨之若鶩。不但各種貨品都有交易。就是大明官方不許可交易的鐵貨。各商賈、各村市居民。甚至各邊將也都相率犯禁。私地與蒙古人交易。

這是黃來福不許可的。塞外胡人反覆無常。翻臉如翻書。毫無信義可言。這關係到他山西鎮的安全。對於這些違禁者。以後他見一個。殺一個。不論他是官民軍將。

此時聽黃來福這樣說。而且神情堅決。毫無商榷之地。那族長神情不由有些尷尬。三娘子也是喝叱他語言無度。明知道黃軍門是大明總兵。朝廷還有嚴令。還談這種不知趣地話。

不過雖有這種小插曲。廳內還是氣氛熱烈。各人都在大談到時互市的良好前景。詢問黃來福各種事宜。黃來福也是有問必答。與各人高談闊論。他向各人描繪了美好的前景。到時各部外售羊毛。財源滾滾。改善蒙民的生活。而各地的土地。也會開墾起來。塞外不再會有缺糧之憂。聽得各蒙人都是興高采烈。

而從談話中。各蒙人也覺得黃來福這個人與以往自己所見地明人高官不同。同利輕名。不受威脅。也不愛好虛名。和他交好。還是講實在的爲好。

只有歹言部族長歹言恰悶不樂。他斜眼瞅着黃來福道:“黃軍門。敢問一件事。自漢人出塞屯田來。我部族中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就不斷跑到漢人各農場中去。請問黃軍門對此有何看法?”

黃來福對這個人也沒什麼好感。他冷冷道:“俗話說得好。狼吃肉。狗吃屎。有本事地人大口吃肉。沒本事的人只好喝些菜湯。你應該自己想想。爲什麼你部落中的人口都跑到外面去。而農場中的漢人卻不往你部落中跑?你自己無能。就不要在這裡現世!”

歹言恰大怒。廳內各部族長見又要鬧疆。連忙打圓場。三娘子也是喝叱歹言恰。歹言恰只好強忍怒氣地坐下。

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章 附身邊軍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章 附身邊軍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3章 各方反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34章 慘烈第241章 徵日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1章 成親(1)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6章 連升三級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7章 謀劃第6章 這一年第112章 老營堡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34章 慘烈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3章 勾結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32章 跋扈第245章 威赫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1章 商議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83章 破家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89章 激戰第68章 討價還價147章 面聖第5章 軍與兵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32章 豎儒第227章 探獄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7章 大幹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40章 大捷第269章 海龍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26章 踊躍第242章 毆打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
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章 附身邊軍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章 附身邊軍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53章 各方反應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34章 慘烈第241章 徵日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1章 成親(1)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6章 連升三級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7章 謀劃第6章 這一年第112章 老營堡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34章 慘烈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3章 勾結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32章 跋扈第245章 威赫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1章 商議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83章 破家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89章 激戰第68章 討價還價147章 面聖第5章 軍與兵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32章 豎儒第227章 探獄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7章 大幹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40章 大捷第269章 海龍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26章 踊躍第242章 毆打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