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三路進軍

歷二十六年八月十七日,日本。

正當大明與朝鮮聯軍磨刀霍霍之時,眼下的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卻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戰局不利,讓他憂心,蔚山之敗,更耗盡了他全部的精力,曾經雄心勃勃的遠征唐國之事,己經成了一場笑話。本來豐臣秀吉就長年被病痛所折磨,蔚山之戰後,更加劇了他的病情,眼見自己活不了幾天了,所有的雄心壯志都己散去,需要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了。

早在今年的四月初時,豐臣秀吉便下令將在朝十餘萬將士中的一半,約七萬餘人撤回了日本。到了今日,是下令將所有將帥撤回日本國了。彌留之即,豐臣秀吉還需得考慮自己家族的傳延,主少臣強,自己的兒子阿拾年僅五歲,而一干大臣都是年富力強,個個擁兵自重,自己在時可以壓制他們,自己死後,難保將來他們不會生出覬覦之心。

不過現在己經無法解決這些權臣,只能籠絡了。豐臣秀吉指定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五人爲五大老,共同輔政,希望能以權力來換取他們對少主的忠心。除了五大老外,豐臣秀吉又任命五奉行,由淺野長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五人擔任,爲名輔助五大老,實爲監視。

這樣豐臣秀吉仍是不放心,在他彌留之即,他召集五大老,要求當着自己面,在自己五歲兒子阿拾,也就是豐臣秀賴面前宣誓效忠,而且還簽了好幾份誓書。惶恐之態,令人竊笑,豐臣秀吉英雄一世,臨死卻是臨病亂投醫,將希望寄託在最不值錢的誓書上。

五大老簽了誓書後,豐臣秀吉略略安慰些,最後他下了撤軍命令:“外徵士兵悉數撤回,具體事宜交由德川家康處理,萬勿使十萬將兵成爲海外遊魂……”

十八日,這位誓要將朝鮮與大明徵服,並將自己在寧波的居所都選好了,還要將印度納入日本版圖的不自量力死去,留下辭世詩句:“吾似朝霞降人間,來去匆匆瞬即逝。大阪巍巍氣勢盛,亦如歌中虛幻姿。”

後世人一般譯爲:“我如露水一樣來到人間,逝去象露珠般消散,這就是我地一生,大阪的往事,夢中的夢而已。”

……

身高一米四五地豐臣秀吉死了。時年六十三歲。爲免動搖在朝日軍地軍心。五長老商議嚴守豐臣秀吉死去地秘密。只派遣德永壽昌與宮木豐盛爲使。向在朝日軍傳達命令:“極力爭取議和。如議和不成。即全線撤退。”

全線撤軍日期定在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在此之前。使嚴令在朝各軍嚴加布防。有逃兵格殺勿論。並誓死擊退唐人之一切進攻。爲了保證撤軍成功。得知豐臣秀吉死去消息地。僅有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寥寥數人。

當然。豐臣秀吉地死並不是秘密。早在陽春三月時。朝鮮王京地大街小巷便在傳唱倭酋平秀吉己死。不過沒人相信。因爲根據傳言。豐臣秀吉已經死了好多次了。不過近九月份時。黃來福與在朝地大明錦衣衛都得到了消息。倭酋平秀吉確是死了。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地消息。

……

萬曆二十六年九月初七日。朝鮮。慶州。

朝鮮的深秋天氣高爽,這樣的天氣也適合作戰。

慶州東征提督府地議事大堂內,此時濟濟一堂,坐滿了身系鮮紅披風大氅,穿着鐵盔鐵甲的明朝軍官們,除了提督黃來福外,時東征軍中,總兵級別共有麻貴、劉、董一元、陳等人,此時連朝鮮都元帥權慄在內,各人都是分坐於下兩旁聽議。

至於一些參將,遊擊的軍官們,則是坐的份都沒有,分別站於自己的長官之後。

黃來福與總督邢並列坐在上,以不到而立之年,身掌數萬大軍,無數的將士都要俯聽命,看着下地將官,這種身居高位的權力感,不能不讓黃來福感到意氣風。從千戶到提督,這一切,可說都是自己奮鬥來地。

黃來福目光一一掃向衆將,幾位總兵中,麻貴與董一元都與自己有交情,而且對於山西軍之精,他們也是非常佩服,對於自己任提督一職,二人並無什麼意見,就是劉與陳有些非議。

他的目光看向邢,邢還是一身地大紅官袍,文官打扮,他略略向黃來福示意了下,然後對衆人道:“倭酋平秀吉己死,此是天亡倭賊。時不待我,本臺院己與黃提督商議,儘快進剿!此次進軍,仍分三路而攻,令倭人尾不能相顧,每路兵力又都在三萬人以上,雷霆之擊下,倭賊必難抗天威。”

他又笑道:“當然

感楊經略之戒,具體的軍務,便由黃提督着力謀劃,在後方爲大軍經營糧草,護衛餉道,不使將士有飢苦之慮。”

陳恭維道:“總督大人何必過謙,我等只是粗人,這斬將奪旗,取敵酋級還有把握,這方略謀劃,調度佈局,這就非要總督大人不可了。”

邢皺了皺眉頭,黃來福冷冷地目光掃來,陳馬屁拍到馬腿上,只好悻悻住嘴。

黃來福令親兵取出巨大的朝鮮南部地圖,放於大廳正中上,上面的敵我情況一目瞭然。黃來福大步地走到地圖前,身上的甲葉隨之叮噹做響。幾位總兵及朝鮮都元帥權慄都是圍了過來。邢也是站在黃來福身後負手而觀。

黃來福抽出配劍指點地圖道:“據察,蔚山之戰後,倭賊己抽調一半以上的兵力回國休整,眼下在朝兵力不足七萬,特別是倭酋平秀吉死後,倭人更無戰心。眼下倭人在朝軍力部署:東路,倭將加藤清、黑田長政正領一萬五千人據西生浦倭城。西路,倭將小西行長、松浦鎮信等人領一萬三千餘人據順天倭城。中路,倭將島津義弘率一萬餘人據泗川倭城,三路兵馬遙相呼應,以爲聲援。餘倭人據釜山等地。”

地圖上己經表示得很清楚,衆將都是點頭。

黃來福道:“因此,本提督與總督大人的方略,便是將我大明與朝鮮十萬大軍,分爲三路,分別進剿東西中三路倭城,以雷霆之勢,另令尾不得相顧。此外,我大明與朝鮮水師戰船數百艘,也分別佈置於忠清、全羅、慶尚等地重要海口巡航,擊沉一切敢於靠岸的倭人船隊,絕其援兵,絕其糧草,如此倭人囚中之籠,逃無可逃,定然不戰而潰,朝事可定。”

聽到這裡,各人都是點頭,連劉與陳看向黃來福的目光都有些佩服了,看不出這個年輕的小娃娃還真有一手。

其實黃來福山西軍的精銳,經過這些時間裡,二人也是看在眼裡的,特別是山西軍在蔚山的表現,在朝軍明軍中都是廣爲傳聞的,二人不是沒聽到,只不過出於自負,不願意承認罷了。

黃來福此次進軍的方略,可說是非常可行完善,如果朝事真的定了,他們自然也是有大把的功勞可分的。

黃來福回到案桌前,案上放着一大堆的帥印令箭等,衆人知道黃來福要下令了,都是站得筆直!

黃來福一抖披風,緩緩掃視廳中諸將,眼光銳利明亮,半響,他嚴肅地道:“依天時敵情,我軍定於三日後進軍,現兵馬布置如下!”

他抽出案几上一隻令箭,大聲道:“董一元何在?”

董一元大步上前,抱拳施禮道:“末將在!”

黃來福道:“你爲中路軍主帥,領明軍兩萬五千人,並朝軍三千人,三日後出,攻擊泗川倭賊島津義弘部!”

董一元大聲道:“末將領命!”

上前接過令箭!

黃來福又道:“劉,權何在?”

二人上前道:“末將在!”

黃來福道:“劉你爲西路軍主帥,領明軍一萬四千人,並朝軍都元帥權,領朝軍一萬,攻打順天小西行長部!”

劉知道軍令如山,與權一起上前領命。

黃來福又道自己爲東路軍主帥,並麻貴部,共率明軍兩萬五千人,並朝軍將領金應瑞,領朝軍五千人,攻擊西生浦倭城的加藤清正部。

最後他吩咐陳爲水軍主帥,領明水軍五千人,並朝水軍三道統制使李舜臣,領朝水軍一萬餘人,各色戰艦數百艘,除了封鎖海岸外,還要配合劉從海路攻擊順天城。

黃來福指揮若定,氣定神閒,各道命令一一道來,由不得各人不折服,劉與陳二人雖有些不服氣,也不得不承認黃來福佈置無懈可擊,就是總督邢也是暗暗點頭,不過他心喜大明多了一員名將的同時,又想想現在黃來福還未到而立之年,就身居如此高位,將來會不會尾大不掉?內心中起了一些的憂慮。

最後黃來福厲聲道:“進軍之日,各將務得全力以戰,有畏縮不前,定斬不饒!”

各將都是轟然聽命,一片衣甲之聲!

……

在大明充足的國力下,眼下軍中糧草軍械都是無憂,三日後,萬曆二十六年九月初十日這天,大明與朝鮮十萬聯軍,在當地百姓傾城相送下,浩浩蕩蕩出了慶州,之後兵分三路,以海陸兩地,直接殺向三座預定的倭城。

其兵甲之盛,聲勢之大,令倭人聞之喪膽!

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2章 過節第61章 成親(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42章 毆打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37章 提督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83章 破家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37章 提督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44章 度種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56章 收稅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84章 蒼涼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89章 激戰147章 面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67章 播州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35章 潰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5章 火熱第83章 破家第132章 跋扈第241章 徵日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56章 收稅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92章 分功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63章 勾結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
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22章 過節第61章 成親(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242章 毆打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37章 提督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83章 破家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37章 提督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44章 度種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56章 收稅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84章 蒼涼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89章 激戰147章 面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67章 播州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235章 潰散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5章 火熱第83章 破家第132章 跋扈第241章 徵日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56章 收稅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92章 分功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63章 勾結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