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

龍嘯大明

但這時中華軍的士兵己經衝殺到了眼前,而逃跑又來不及,因爲他們都知道,中華軍的火槍可以遠程打擊,因此也不得不赤手空拳的上來迎戰,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儘管日本士乓這時再怎麼悍勇好鬥,再怎麼不怕死也是沒有的,不是被中華軍的刺刀刺死,就是被火槍打死。最終被中華軍殺得屍橫遍地,血流成渠,而火勢也越來越大,漸漸己不可收拾。而清兵、日兵的士兵抵擋不住,只好紛紛向中營,也就是辛莊村裡敗退。

不過聯軍大營的混亂,只是在左右前三個方面,因爲七八萬大軍的營寨並不是一個小範圍,差不多方面五六裡的地方,因此大營中部份並沒有遭到霹靂火箭的打擊,而且還能夠從容的組織兵力,收容敗兵,並且進行抵抗。

於是中華軍分從三個方面,向清日聯軍的中心營區發動進攻,而清日聯軍也終於有了抵抗之力,雙方短兵相接,立刻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在前面的戰鬥中,中華軍一直都在儘量避免與曰軍進行大規模的白刃戰,一但有大批曰軍攻入陣地之後,就會選擇放棄陣地,向後撤退,因此在日軍中間也有流轉中華軍的火器雖然厲害,但近戰能力很差,或者是中華軍不敢和曰本武士近戰,只要是能夠逼近中華軍,就可以獲勝了。

但這一次時戰鬥卻打破了日軍的這種觀念,一但中華軍真正全力投近戰當中的時候,日本士兵才發現,原來中華軍的近戰能力一點也不差,儘管火槍插上刺刀之後,長度仍然不及一枝長槍,但中華軍的士兵突刺動作十分嫺熟,而且出手果斷,目標準確,儘管只是幾個簡單的動作,但卻十分有郊,日軍的士兵雖然十分悍勇,但竟也佔不到半點便宜。

而且中華軍並不是一味與日本近戰,拼刺刀,在近戰的士兵背後,還不斷的有火槍或是手榴彈的支援,由其是手榴彈,因爲使用簡單,而且殺傷範圍廣,在密集的陣形中,非常有郊,也讓日軍十分頭疼。因此在中華軍這種遠近結合的打擊下,聯軍也漸漸落入了下風。不過日軍的作戰意志確實十分頑強,還是堅持抵抗,不願後退一步。雙方仍然還是僵持不下。

在不知不覺中,雙方己經激戰了近兩個時辰,這時天色也漸漸亮了起來,而中華軍也出動了預備隊,向清曰聯軍發動最後一擊。

其實在夜間突襲聯軍的大營時,中華軍其實只出動一個師、兩個旅的小部份兵力,因爲是在夜間作戰,而且有霹靂火箭進行先期的打擊,因此聯軍並沒有發現中華軍出動的兵力實際並不多。而在天亮之後,中華軍預備的三個師和一個獨立團也分別從三個方面加入了戰鬥。

這時清曰聯軍己經激戰了兩個多時辰,雖然不說是精疲力竭,但體力和銳氣也都消耗了大半,而隨着中華軍的預備軍投入戰鬥,這可都是生力軍,加上中華軍的人數擴大了一部有餘,確實不是聯軍所能抵擋得住的,因此在預備軍加入戰鬥之後不到半個小時,聯軍終於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敗退,畢競這個時候的日軍也還沒有到打仗就是玉碎的地步,在戰局明顯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還是以保命爲第一選擇。

但中華軍決不會任甴清日聯軍這麼輕易的敗退,而且雙方拉開一段距離之後,更利於中華軍的士兵發揮火槍和手榴彈的優勢,因此在中華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聯軍的敗退也很快就成爲全面的潰敗。 ~

而就在這時,一直在等待機會的第十軍騎軍也終於到了出場發威的機會,立刻紛紛催動戰馬,躍過了步兵,繼續追擊清日聯軍。

在追擊戰,由其是一方潰敗的時候,被一支騎軍追趕,那就是一件非常杯具的事情,因爲兩條腿再快也跑不過過四條腿,而且騎兵從後面追上來,根本就不用多少力氣,只需要藉助戰馬的衝力,輕輕一揮刀或者向前一推槍桿,就可以十分輕易的殺死一名敗兵。而如果這支騎兵還裝配了火槍,那麼杯具就直接上升爲杯催了。因爲根本就不用追到近前,離得很遠就可以一槍終結,然後從容的在馬背上填彈,進行下一次射擊。

曰本軍隊是追渡重洋而來,當然不可能帶多少戰馬,而清軍雖然一直是以騎射而著稱,但並非是全部都是騎軍,而且目前大部份騎兵都給多爾袞帶走了,因此這次出戰的清軍中騎軍數量也不多。

在這有限的騎兵搶先逃命之後,剩佘的步兵也就只剩下被中華軍的騎兵師不斷的追殺的命。結果中華軍一路追擊,從清晨一直追擊到黃昏,一共追趕出了近六十里路,也把清軍由萬堤鎮一直趕回到了丘縣。而沿途被清軍奪去的黃金堤鄉、房寨鎮、依莊鄉、邱城鎮等地也都全部被中華軍收復。

這一役清日聯軍被殺得大敗,基本一下子趕回到剛剛出兵的時候。而這十餘天來的戰鬥成果,也全都白廢了。而且中華軍總計殲滅敵人二萬三千七百三十七人,俘虜一萬一千三萬五十八人。當然大部的都是在潰敗的過程中被殺或被俘的。

其中殲滅和俘虜的有八成都是日軍士兵。另外經過日軍俘虜的辯認,確實斬殺了日軍的戰將三十七人,其中包括這次出兵的三位大名或主將,備前小倉藩藩主小笠原忠真;豐後高田藩藩主鬆平光長;豐後府內藩主將日根野吉明,俘虜了日本軍的福山藩藩主水野勝貞,肥前佐賀藩藩主鍋島光茂。當然同時也徼獲了大量的刀槍武器、盔甲、帳蓬、旗幟、糧食等戰利品。

經此一敗之後,再加上前面損失的兵力,清日聯軍的總兵力損失超過了半數以上,因此只能退縮在丘縣城內,不敢再出戰。

而日軍的損失也超過了四萬人,不僅元氣大傷,而且對中華軍的戰鬥力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時主將酒井忠勝才意識到,鬆平信綱的看法是正確的,日本現在就算是聯合了清廷,也根本就不是南京政府的對手,進入中國戰場作戰,確實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因此酒井忠勝也只好一面在丘縣駐守,一面派人回國,向徳川家光通報。

不過在這一戰中,中華軍也陣亡了三千一百五十三人,叧外有一千三百二十六人受傷,雖然減員的人數也不算少,但和清日聯軍府損失相比,確實不算高。而且基本不影響部隊的戰鬥力。

東路的威脅是基本解除了,現在大名-彰德一線還有西路的清朝聯軍尚在。因此目前中華軍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進攻丘縣,徹底擊敗清日聯軍,二是轉向西線,擊敗清朝聯軍,徹底解除大名-彰德一線的威脅。

經過了周少桓和童大勇的商議之後,最終決定還是轉向西線,去攻擊清朝聯軍,因爲西路的清朝聯軍雖然不是這次清廷出兵的主力軍,而且這時仍然受阻在辛莊營鄉,但畢竟對大名-彰德一線存在着威脅,考慮到清日聯軍在短時間不可能再向大名府發動進攻了,因此還是儘早解除掉爲好。

而且現在清日聯軍退守丘縣,一但繼續進攻清日聯軍,就將進行攻堅戰,雖然說丘縣只是一座縣城,城防並不強,但也會損失一定的兵力,而轉到西線,進攻清朝聯軍,到不存在這個問題。

於是周少桓立刻下令,命第五軍仍然堅守大名府,自己和童大勇還是率領原來的機動兵力第四軍,以及第九軍特種兵旅和第十軍騎兵師,立刻趕奔西線,攻擊清朝聯軍。

清朝聯軍在辛莊營鄉前屢攻不下,兵力損失也超過了萬人,而在用死亡迫脅了兩天之後,朝鮮士兵又恢復了原態,因爲朝鮮士兵也看得很清楚了,以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攻破中華軍的陣地,反正進攻也是死,不進攻也是死,愛咋地咋地吧,能多活一會兒也是好的。因此該逃跑還是逃跑。

而面對朝鮮士兵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態度,瓦達克也無計可施,畢竟他也不可能夠真的把朝鮮士兵全都殺了,而且萬一真把這幫高麗棒子逼急了,弄成兵變或營嘯,最終追究起來,自己也有逃不掉的責任。因此瓦達克也只好對朝鮮士兵放任不管,而對中華軍的進攻當然也沒辦法進行了,也只能停上來。

好在是在東線上捷報頻頻傳來,而且都快打到了大名府了,這也讓瓦達克寬心了不少,反正自己不是這次進攻大名-彰德一線的主力,只是付責牽制西線的中華軍,因此東線打得好,當然就更好了,彰德府、大名府,只要打通了那一個都可以,那麼就讓東線的譚泰去得這個功勞吧,自已正好還可以保證實力。

第92章 局勢嚴峻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0章 淸廷聯盟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81章 出兵(下)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32章 對持(一)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35章 開業(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402章 北境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307章 民意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24章 洞房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51章 調兵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03章 海商(上)第93章 遷移(一)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3章 震盪第90章 遇刺(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38章 軍歌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
第92章 局勢嚴峻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0章 淸廷聯盟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81章 出兵(下)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32章 對持(一)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35章 開業(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402章 北境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307章 民意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31章 攻城(上)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24章 洞房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51章 調兵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03章 海商(上)第93章 遷移(一)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3章 震盪第90章 遇刺(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38章 軍歌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